辗转到了秋尽冬来之际,皇后娘娘张嫣已给朱由校传来书信,言及惠嫔徐佛已经临近待产之期,且太医已经看过,胎位平稳,不必过于挂念。而柳如是也能写些简单七言诗,内书堂的先生还夸赞过。
朱由校看了张嫣的信,恍然间也陡然生出一股惆怅之感,想到自己离开京城达半年之久,也时候该启程回去了。
此次南巡的政治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从山东到凤阳,再从江南到湖广,朱由校都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每一件事可谓都足以留在青史之上,每一件事都足以引起天下震动。
皇帝离京,再加上在几处紧要地位都设置了禁卫军,即随时可以使用的皇权,因而让整个文官士绅体系对皇权的禁锢在顷刻之间崩塌,而皇帝的影响力也冲破了士绅这一层的阻挡而直接在底层百姓间产生了影响力,直接撼动了士绅作为底层百姓代言人这个角色。
在此之前,士大夫会以不与民争利为理由来劝阻统治者征收商税,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会自然而然将自己代入为底层百姓的代言人的身份,而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利益同百姓们的利益绑架起来,这他们看来很正常也很正确。
但朱由校此次直接饶过了他们,甚至直接用行动证明,真正代表底层百姓利益是自己这个帝王,而不是士大夫们。
朱由校知道阎应元与顾三麻子有些交情,因而就让阎应元在赴任前招抚顾三毛子,如今果然不出朱由校所料,阎应元对顾三麻子的招抚已经成功,顾三麻子已经同意归附朝廷,且愿意将自己的人马和船只都献出来,由禁卫军进行整编,但要求则是要编入禁卫军体系。
朱由校很爽快的答应了顾三麻子的要求,且承诺让顾三麻子做禁卫军指挥使,且日后独领一支海军以登莱沿海以及辽东半岛和刘公岛为基地建立禁卫军北洋海军,但前提是顾三麻子得先去皇家军事学堂参加第三期军官生培训的考核。
顾三麻子虽是海寇,但却也是海上义匪,多有劫富济贫之举,虽恶贪官却也对朝廷还有一份敬畏之心,尤其在得知陛下免费天下徭役,与民休息之后,更想学宋江。
当然,也不是没有部下以宋江后来下场结局来警示过他关于有可能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但在阎应元的劝说和目睹当今陛下于秦淮河畔处斩犯事藩王之事后,他毅然选择了接受诏安,且也坚定的认为当今陛下不是宋徽宗。
但如今朱由校却让他去皇家军事学堂进修,还要参加什么第三期军官生的培训,而且朱由校已经明旨告诉他,若不去,将不会成为禁卫军的指挥使,只能先从一士兵干起。
顾三麻子不明白当今陛下为何这样做,他也不是非得要当什么官,但他是真的不愿意去学什么学堂,去学之乎者也。
但阎应元却明着告诉他,若想做宰辅只能出自翰林,而日后天下武臣若想得富贵却只能通过皇家军事学堂,因为通过皇家军事学堂的学员一毕业就能享受到皇家资本股份的奖励且直接授予高阶武散官就可以看出这是陛下在培养自己的嫡系亲兵。
而且直接带这些军官生的总教官是兵部堂官和司礼监内相,其搭建的人脉就非同普通武官相比。
所以,在阎应元的劝解下,内心里还有点不甘平庸的想法的顾三麻子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在江南做个富家翁,靠着朝廷赐予的官爵混日子的想法,而毅然以白衣身份遵从陛下旨意北上京城。
朱由校得知后则直接命令东厂道:“传一道旨意给刘若愚,在第三期军官生培训中,无论顾三麻子考得多差,必须一次性录取,且以优等生对待,但在训练上务必要严苛三倍,他与戚昌国不同,戚昌国家学渊源,有出身有背景,人生过于顺利缺少挫折,但其人自律性不错且又有自学天赋,可令其在军事学堂自由发挥,方能铸就有特色的将军,而顾三麻子则是一批野马,但因出身寒微且做过海寇,虽表面桀骜却内心卑怯,因而务必要给他这匹野马套上缰绳,让其懂规矩,但同时要多肯定他,这种人,你对他好一分,他会敬重你十分。”
身为一个王朝的帝王,无论是科研制造还是思想教育,亦或是士兵训练和未来军事人才培养,朱由校很难做到事必躬亲,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
他不可能像很多穿越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可以安安心心的搞发明创造,然后虎躯一震就平定天下,而一旦成了皇帝,会没办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去攻关某一件具体的事,如米尼弹的制造和蒸汽机车的研制。
所以,朱由校先建立好最基本的科研体系,从人才训练教育到科研课题的选择与团队任命和应用推广以及课题资金发放规则和奖励措施,为的就是让科研不仅仅是朱由校这个穿越者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大明的事,同时让大明真正的改变以前的散沙式科技研究状况。
而军队训练也是一样,朱由校即便是把自己累死,也不可能一个人就训练出具备近代战略和战术素养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更何况他自己其实在这方面的天赋还不如某个大明的人,如同他在科学理论的领悟力其实并不如孙元化和宋应星一样。
他具备的优势只是知道后面数百年的历史知识和文明发展轨迹和一些卓越科学家和军事家乃至其他领域优秀人才的经验然后来给当今的人提供指点和启示而已。
如今指导皇家军事学堂如何对待戚昌国和顾三麻子这两类不同出身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人进行因材施教已经算是朱由校能做到最细致的事了,对于其他,他则不会再越俎代庖。
最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朱由校更多的是要知道如何利用人才,如何通过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治国大计。朱由校不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但他知道如何用什么样的人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如今大明的天启八年已经结束,虽然大刀阔斧和离经叛道的大动作已经在局部地方开始,但却没有引起大的动乱,这一点让朱由校很欣慰,至少证明自己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
朱由校看了张嫣的信,恍然间也陡然生出一股惆怅之感,想到自己离开京城达半年之久,也时候该启程回去了。
此次南巡的政治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从山东到凤阳,再从江南到湖广,朱由校都搞出了不小的动静,每一件事可谓都足以留在青史之上,每一件事都足以引起天下震动。
皇帝离京,再加上在几处紧要地位都设置了禁卫军,即随时可以使用的皇权,因而让整个文官士绅体系对皇权的禁锢在顷刻之间崩塌,而皇帝的影响力也冲破了士绅这一层的阻挡而直接在底层百姓间产生了影响力,直接撼动了士绅作为底层百姓代言人这个角色。
在此之前,士大夫会以不与民争利为理由来劝阻统治者征收商税,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会自然而然将自己代入为底层百姓的代言人的身份,而很自然的将自己的利益同百姓们的利益绑架起来,这他们看来很正常也很正确。
但朱由校此次直接饶过了他们,甚至直接用行动证明,真正代表底层百姓利益是自己这个帝王,而不是士大夫们。
朱由校知道阎应元与顾三麻子有些交情,因而就让阎应元在赴任前招抚顾三毛子,如今果然不出朱由校所料,阎应元对顾三麻子的招抚已经成功,顾三麻子已经同意归附朝廷,且愿意将自己的人马和船只都献出来,由禁卫军进行整编,但要求则是要编入禁卫军体系。
朱由校很爽快的答应了顾三麻子的要求,且承诺让顾三麻子做禁卫军指挥使,且日后独领一支海军以登莱沿海以及辽东半岛和刘公岛为基地建立禁卫军北洋海军,但前提是顾三麻子得先去皇家军事学堂参加第三期军官生培训的考核。
顾三麻子虽是海寇,但却也是海上义匪,多有劫富济贫之举,虽恶贪官却也对朝廷还有一份敬畏之心,尤其在得知陛下免费天下徭役,与民休息之后,更想学宋江。
当然,也不是没有部下以宋江后来下场结局来警示过他关于有可能出现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但在阎应元的劝说和目睹当今陛下于秦淮河畔处斩犯事藩王之事后,他毅然选择了接受诏安,且也坚定的认为当今陛下不是宋徽宗。
但如今朱由校却让他去皇家军事学堂进修,还要参加什么第三期军官生的培训,而且朱由校已经明旨告诉他,若不去,将不会成为禁卫军的指挥使,只能先从一士兵干起。
顾三麻子不明白当今陛下为何这样做,他也不是非得要当什么官,但他是真的不愿意去学什么学堂,去学之乎者也。
但阎应元却明着告诉他,若想做宰辅只能出自翰林,而日后天下武臣若想得富贵却只能通过皇家军事学堂,因为通过皇家军事学堂的学员一毕业就能享受到皇家资本股份的奖励且直接授予高阶武散官就可以看出这是陛下在培养自己的嫡系亲兵。
而且直接带这些军官生的总教官是兵部堂官和司礼监内相,其搭建的人脉就非同普通武官相比。
所以,在阎应元的劝解下,内心里还有点不甘平庸的想法的顾三麻子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在江南做个富家翁,靠着朝廷赐予的官爵混日子的想法,而毅然以白衣身份遵从陛下旨意北上京城。
朱由校得知后则直接命令东厂道:“传一道旨意给刘若愚,在第三期军官生培训中,无论顾三麻子考得多差,必须一次性录取,且以优等生对待,但在训练上务必要严苛三倍,他与戚昌国不同,戚昌国家学渊源,有出身有背景,人生过于顺利缺少挫折,但其人自律性不错且又有自学天赋,可令其在军事学堂自由发挥,方能铸就有特色的将军,而顾三麻子则是一批野马,但因出身寒微且做过海寇,虽表面桀骜却内心卑怯,因而务必要给他这匹野马套上缰绳,让其懂规矩,但同时要多肯定他,这种人,你对他好一分,他会敬重你十分。”
身为一个王朝的帝王,无论是科研制造还是思想教育,亦或是士兵训练和未来军事人才培养,朱由校很难做到事必躬亲,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
他不可能像很多穿越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可以安安心心的搞发明创造,然后虎躯一震就平定天下,而一旦成了皇帝,会没办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去攻关某一件具体的事,如米尼弹的制造和蒸汽机车的研制。
所以,朱由校先建立好最基本的科研体系,从人才训练教育到科研课题的选择与团队任命和应用推广以及课题资金发放规则和奖励措施,为的就是让科研不仅仅是朱由校这个穿越者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大明的事,同时让大明真正的改变以前的散沙式科技研究状况。
而军队训练也是一样,朱由校即便是把自己累死,也不可能一个人就训练出具备近代战略和战术素养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更何况他自己其实在这方面的天赋还不如某个大明的人,如同他在科学理论的领悟力其实并不如孙元化和宋应星一样。
他具备的优势只是知道后面数百年的历史知识和文明发展轨迹和一些卓越科学家和军事家乃至其他领域优秀人才的经验然后来给当今的人提供指点和启示而已。
如今指导皇家军事学堂如何对待戚昌国和顾三麻子这两类不同出身背景具有不同特点的人进行因材施教已经算是朱由校能做到最细致的事了,对于其他,他则不会再越俎代庖。
最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朱由校更多的是要知道如何利用人才,如何通过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治国大计。朱由校不是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但他知道如何用什么样的人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如今大明的天启八年已经结束,虽然大刀阔斧和离经叛道的大动作已经在局部地方开始,但却没有引起大的动乱,这一点让朱由校很欣慰,至少证明自己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