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锦点了点头,“是啊,我家在这边有一片地,今年都免了佃租农民的地租了,因为颗粒无收。”
今晚她们要歇在一座小城的驿站里,不过越往那小城走,路上便见着越多面黄肌瘦的人。
薛知景甚至见着有人正在用草席裹一个路边躺着的骨瘦如柴的“人”,秋日时节,那些慢吞吞动作的人竟然只穿了一条半长的裤子,光着上身和脚,看起来像是乞丐一般。
他们的身上几乎都没有脂肪,上身的肋骨根根可见,皮肤也像是老树皮一般,又黑又糙。
在前世时,薛知景只在老照片里面见过这样的形象,在她的那个时代,就算是底层的乞丐,也没有营养不良到这个程度的。
这是饥饿了多久?
到了小城,更是见着城门外和城门洞里面坐着很多生无可恋的人,他们有的身上裹着漆黑的被子,有的则披着一条破席子,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几乎一动不动,若不是那黑亮的眼珠子不时会眨两下,看起来真跟泥塑木雕一模一样。
这是旱灾的难民吗?
走过城门洞,见着一个抱小孩的妇人,她身边还有两个瘦到肚子高高挺起的孩子,一个躺着一个靠着。
因为是孩子,薛知景便多看了一眼,停住了马。
那妇人一见她停住,本来毫无波澜的眼睛瞬间有了光,她抱着怀里的孩子缓缓地爬起来,仰着头,用一种渴求的目光看向薛知景,“这位贵人,旱灾,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每天只有城外官府发放的一碗粥活命,三个孩子都快饿死了,您行行好,将他们带走吧。”
薛知景顿时就怔了。
两世为人,虽然听宫里的太监们提过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卖儿卖女的现象,但是听说和亲自见到是两种不同层级的冲击。
心脏像是被钝刀子划过一般,生生地疼。
来到这个世界,除了一开始生活质量差一些之外,后来她的生活条件几乎和现代差不多,三餐丰富,点心茶水随便食用。可是她实在是想象不到,就在这个国家的一个普通的小城里,竟然会有人因为旱灾遭受着长时间的饥苦。
一种名为责任感的情绪涌上心头。
不再是前世那种,希望为同胞构筑一个金融城墙那样的责任感,而是对这个国家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条本应该平安喜乐的生命产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她,是可以做到的,对吧?
第18章 社会责任
三个孩子被她安置在了马车当中,小翠照顾他们吃些东西。
元锦问她,想怎么安置这三个孩子,她们这一趟出差,可没法一路带着。
“去看看这里有没有慈幼院。”
大成王朝有一些官办的福利机构,在京城和各级大城当中设立慈幼院,官方聘请乳母,照顾那些孤儿和残疾儿童等;也设立孤老院,照顾那些年老无所依的老年人;还有施药局、安济坊等官方的福利医疗机构。
作为一个现代思维下长大的人,薛知景并没有收留孤儿自己养大的概念,毕竟现代社会福利组织丰富,法律完善,你想收养还得突破重重难关呢,孤儿还是送到福利院比较符合规范。
所以她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慈幼院。
小城的知府接待了他们。
“慈幼院吗?”知府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这个慈幼院最近有些人满为患了。”
旱灾严重,薛知景想着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倒是可以理解,她便说道,“我想去看看,不知道薛知府可方便差人带我们过去?”
大成王朝是个相对平等的社会,人们没有这么谄媚,“大人”这个称呼并没有用来称呼官员,只用来称呼家中的父母,比如人们写信的时候会写“母亲大人在上”之类的。
所以薛知景才以姓氏和职位称呼薛知府,这也是比较礼貌的方式。
薛知府提了个建议,“薛姑姑,咱们是本家,也是有缘,若是您不介意的话,这三个孩子我收留了,保证让他们衣食无忧。只是现在确实慈幼院难以为继,没有办法照顾到更多的孩子了。”
薛知景蹙了蹙眉,反倒是更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况了,长期在皇城中,这种底层福利机构的实际情况她还真没见过。
“多谢薛知府的好意,不过我也还是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况,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我也可以帮忙。”
话到说到这份上了,再不让那就有猫腻了,于是薛知府就差人带她们走一趟。
慈幼院在城东角的一个小院子里,刚到门口,薛知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一股年久失修的气息扑面而来。
慈幼院三个字的牌匾都有些粉了,上面的三个烫金的大字破损严重,出现了丝丝裂纹。夯筑的墙早已斑驳一片,上面还残留着一些曾经粉刷的痕迹,此时已露出里面的土层和杂草,门楼看上去有些歪斜,像是随时要倾覆一下。
薛知景的眉头顿时就蹙了起来。
然后,便是听到里面传来的些许孩子的哭声和欢笑声,她的脸色才缓缓地舒展开。
指路的小吏干干地笑了笑,“薛姑姑,我们这里比不得汴京城,包括我们衙门在内的很多东西许久没有钱休整,您慢点。”
踏进门槛的时候,薛知景差点儿摔了一跤,因为里面有一块地面是凹陷下去的。
--
- 肉肉屋
今晚她们要歇在一座小城的驿站里,不过越往那小城走,路上便见着越多面黄肌瘦的人。
薛知景甚至见着有人正在用草席裹一个路边躺着的骨瘦如柴的“人”,秋日时节,那些慢吞吞动作的人竟然只穿了一条半长的裤子,光着上身和脚,看起来像是乞丐一般。
他们的身上几乎都没有脂肪,上身的肋骨根根可见,皮肤也像是老树皮一般,又黑又糙。
在前世时,薛知景只在老照片里面见过这样的形象,在她的那个时代,就算是底层的乞丐,也没有营养不良到这个程度的。
这是饥饿了多久?
到了小城,更是见着城门外和城门洞里面坐着很多生无可恋的人,他们有的身上裹着漆黑的被子,有的则披着一条破席子,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几乎一动不动,若不是那黑亮的眼珠子不时会眨两下,看起来真跟泥塑木雕一模一样。
这是旱灾的难民吗?
走过城门洞,见着一个抱小孩的妇人,她身边还有两个瘦到肚子高高挺起的孩子,一个躺着一个靠着。
因为是孩子,薛知景便多看了一眼,停住了马。
那妇人一见她停住,本来毫无波澜的眼睛瞬间有了光,她抱着怀里的孩子缓缓地爬起来,仰着头,用一种渴求的目光看向薛知景,“这位贵人,旱灾,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每天只有城外官府发放的一碗粥活命,三个孩子都快饿死了,您行行好,将他们带走吧。”
薛知景顿时就怔了。
两世为人,虽然听宫里的太监们提过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出现卖儿卖女的现象,但是听说和亲自见到是两种不同层级的冲击。
心脏像是被钝刀子划过一般,生生地疼。
来到这个世界,除了一开始生活质量差一些之外,后来她的生活条件几乎和现代差不多,三餐丰富,点心茶水随便食用。可是她实在是想象不到,就在这个国家的一个普通的小城里,竟然会有人因为旱灾遭受着长时间的饥苦。
一种名为责任感的情绪涌上心头。
不再是前世那种,希望为同胞构筑一个金融城墙那样的责任感,而是对这个国家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每一条本应该平安喜乐的生命产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她,是可以做到的,对吧?
第18章 社会责任
三个孩子被她安置在了马车当中,小翠照顾他们吃些东西。
元锦问她,想怎么安置这三个孩子,她们这一趟出差,可没法一路带着。
“去看看这里有没有慈幼院。”
大成王朝有一些官办的福利机构,在京城和各级大城当中设立慈幼院,官方聘请乳母,照顾那些孤儿和残疾儿童等;也设立孤老院,照顾那些年老无所依的老年人;还有施药局、安济坊等官方的福利医疗机构。
作为一个现代思维下长大的人,薛知景并没有收留孤儿自己养大的概念,毕竟现代社会福利组织丰富,法律完善,你想收养还得突破重重难关呢,孤儿还是送到福利院比较符合规范。
所以她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慈幼院。
小城的知府接待了他们。
“慈幼院吗?”知府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这个慈幼院最近有些人满为患了。”
旱灾严重,薛知景想着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倒是可以理解,她便说道,“我想去看看,不知道薛知府可方便差人带我们过去?”
大成王朝是个相对平等的社会,人们没有这么谄媚,“大人”这个称呼并没有用来称呼官员,只用来称呼家中的父母,比如人们写信的时候会写“母亲大人在上”之类的。
所以薛知景才以姓氏和职位称呼薛知府,这也是比较礼貌的方式。
薛知府提了个建议,“薛姑姑,咱们是本家,也是有缘,若是您不介意的话,这三个孩子我收留了,保证让他们衣食无忧。只是现在确实慈幼院难以为继,没有办法照顾到更多的孩子了。”
薛知景蹙了蹙眉,反倒是更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况了,长期在皇城中,这种底层福利机构的实际情况她还真没见过。
“多谢薛知府的好意,不过我也还是想去看看慈幼院的情况,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得上忙的地方,我也可以帮忙。”
话到说到这份上了,再不让那就有猫腻了,于是薛知府就差人带她们走一趟。
慈幼院在城东角的一个小院子里,刚到门口,薛知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一股年久失修的气息扑面而来。
慈幼院三个字的牌匾都有些粉了,上面的三个烫金的大字破损严重,出现了丝丝裂纹。夯筑的墙早已斑驳一片,上面还残留着一些曾经粉刷的痕迹,此时已露出里面的土层和杂草,门楼看上去有些歪斜,像是随时要倾覆一下。
薛知景的眉头顿时就蹙了起来。
然后,便是听到里面传来的些许孩子的哭声和欢笑声,她的脸色才缓缓地舒展开。
指路的小吏干干地笑了笑,“薛姑姑,我们这里比不得汴京城,包括我们衙门在内的很多东西许久没有钱休整,您慢点。”
踏进门槛的时候,薛知景差点儿摔了一跤,因为里面有一块地面是凹陷下去的。
--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