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蔡旸——我的老朋友 《中国集邮报》
第19章 蔡旸——我的老朋友 《中国集邮报》的灵魂人物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19)
《 19、蔡旸——我的老朋友、中国集邮报的灵魂人物》
顾雪林
如今,你走进《中国集邮报》,第一眼看见的那位长相有几分酷似聂卫平的,就是《中国集邮报》总编蔡旸,他是我们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员中60多位编辑记者的老朋友。
10年前,我曾在2012年8月10日的《中国集邮报》上发了一篇《往事如风——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记者和编辑》的文章,文中写了首任总编周家奎、时任总编蔡旸、编辑兼摄影记者王宏伟。如今,周家奎高升了,蔡旸仍任总编,王宏伟已是全国集邮联会士,中国著名集邮摄影家了。
12年前,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于2010年6月13日在京成立,蔡旸派记者王宏伟和戴元元亲临成立大会。会后于2010年6月25日在《中国集邮报》第3版头条发了王宏伟、蔡元元合写的《为了集邮的明天-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成立》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的发表,让刚刚成立的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一炮走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29年前,《中国集邮报》创刊的第二年,我在1993年1月27日8版的《中国集邮报》上发表长篇通讯《校园‘集邮热’透视》,在第8版发了一整版,该版的责任编辑就是蔡旸。这张《中国集邮报》,我一直珍藏在我的集邮书报资料库中,整整29年过去了,今天我拿出这张报纸,纸面已经微微泛黄了,看到文尾署的“本版编辑蔡旸”时,仍不禁有些热泪盈眶。
将近30年前,记得那是1992年5月18日,《中国集邮报》为试刊发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老朋友《人民邮电报》副刊部主任周家奎拟任首任总编,作为新闻界同行和老朋友,我非常高兴地向首任总编辑周家奎表示祝贺。
家奎让我请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各报记者参加《中国集邮报》试刊新闻发布会,与会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新社、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等京城主要媒体。
经与家奎商量,我为各报撰写了新闻通稿:“本报讯经邮电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主办的我国第一张以广大集邮爱好者为读者对象的报纸——《中国集邮报》,将于今年七月一日在京创刊。该报每周三出版,公开发行。《中国集邮报》将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群众文化工作及集邮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集邮研究,交流集邮经验,介绍集邮知识。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集邮爱好者一千五百多万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青少年。”
我写的稿子刊于1992年5月19日中国教育报新闻版,bj各报和各通讯社也大约在同一时期发稿,家奎看了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感谢。
1992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报发出新闻稿:“青少年集邮爱好者逾千万人——本报讯(记者顾雪林《中国集邮报》记者周家奎)记者从全国集邮联获悉,目前,我国集邮组织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的城镇乡村,发展成为拥有1万多个基层协会、136万名会员、1500多万集邮爱好者的庞大群众文化团体。其中青少年集邮爱好者占集邮者总数的70%,达1050万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有100多部邮集参加了国际和世界邮展,共获得金、银、铜各类奖牌102枚。其中,青少年送展邮集18部,共获奖牌15枚。”这是《中国集邮报》记者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媒体上,我也是为了给家奎的《中国集邮报》做宣传,家奎特来电话说:“雪林,你的心我领了。”
1993年7月2日是《中国集邮报》创刊一周年纪念日,我根据家奎的要求,在《中国教育报》上发消息“《中国集邮报》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报——本报讯(记者雪林)《中国集邮报》今天迎来周岁生日。该报发行量从创刊时的6万份已达到目前最大的集邮专业报的近20万份,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专业报纸。该报目前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拥有大批读者。”家奎又来电话说:“万分感谢!”
从古至今,帮助总是相互的,你对别人真心,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真心,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
说到底,我与周家奎和蔡旸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作者和编辑之间的稿件关系。不错,我们是30多年的好朋友,但不是酒肉朋友,而是知识分子之间相互知己的朋友,我们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直以来,我们之间甚至没有举行过一次私人聚会!
2011年1月21日《中国集邮报》第7版上发表了我写的长篇集邮论文《用集邮未来学的观点探讨集邮和集邮活动发展的未来》,版面责任编辑是王宏伟。
今年1月4日《中国集邮报》第6版下半版发表我写的《忆集邮家刘肇宁二三事》一文,社会反响很大,很多集邮者给我发短信,表示看了此文,感触很深。该版的责任编辑是小鲁,是一位在报纸呆了十多年的山东籍女编辑。
今年1月14日《中国集邮报》第5版报眼用楷体字发表我写的《我曾抓住过千载难逢的购买瞬间》一文,这篇文章的网上阅读者甚众,反响很大。该版的责任编辑是王宏伟。
今年3月4日《中国集邮报》第2版发表我写的《秀外慧中的女集邮家岳晓湄》一文,在集邮者中反响热烈。该版的责任编辑是齐洁。
今年4月19日《中国集邮报》第2版发表我写的《邮坛智多星‘王渭’》一文,在集邮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该版的责任编辑是齐洁。
近日,《中国集邮报》组织了一次稿件研讨会,与会的有集邮家王渭、岳晓湄;《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版面编辑小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在报纸当了10多年责任编辑的山东姑娘)。
这是新冠疫情肆虐近3年以来,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想起这3年被困在家中当“居家集邮者”的狼狈处境,参加聚会有了一种翻身道情的豪迈,令我一时间感慨万千!
我期盼,这场疫情早早过去,成为集邮人惊心而又短暂的回忆。
“石榴红了餐厅”,多么好听的名字。我祝愿蔡旸担任总编辑的《中国集邮报》越办越好,就像这餐厅的名字,红红火火,红遍神州,红透海外!
(修改于2022年4月28日)
(本章完)
- 肉肉屋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19)
《 19、蔡旸——我的老朋友、中国集邮报的灵魂人物》
顾雪林
如今,你走进《中国集邮报》,第一眼看见的那位长相有几分酷似聂卫平的,就是《中国集邮报》总编蔡旸,他是我们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员中60多位编辑记者的老朋友。
10年前,我曾在2012年8月10日的《中国集邮报》上发了一篇《往事如风——素描几位《中国集邮报》的记者和编辑》的文章,文中写了首任总编周家奎、时任总编蔡旸、编辑兼摄影记者王宏伟。如今,周家奎高升了,蔡旸仍任总编,王宏伟已是全国集邮联会士,中国著名集邮摄影家了。
12年前,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于2010年6月13日在京成立,蔡旸派记者王宏伟和戴元元亲临成立大会。会后于2010年6月25日在《中国集邮报》第3版头条发了王宏伟、蔡元元合写的《为了集邮的明天-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成立》的长篇报道。这篇报道的发表,让刚刚成立的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一炮走红,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29年前,《中国集邮报》创刊的第二年,我在1993年1月27日8版的《中国集邮报》上发表长篇通讯《校园‘集邮热’透视》,在第8版发了一整版,该版的责任编辑就是蔡旸。这张《中国集邮报》,我一直珍藏在我的集邮书报资料库中,整整29年过去了,今天我拿出这张报纸,纸面已经微微泛黄了,看到文尾署的“本版编辑蔡旸”时,仍不禁有些热泪盈眶。
将近30年前,记得那是1992年5月18日,《中国集邮报》为试刊发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老朋友《人民邮电报》副刊部主任周家奎拟任首任总编,作为新闻界同行和老朋友,我非常高兴地向首任总编辑周家奎表示祝贺。
家奎让我请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的各报记者参加《中国集邮报》试刊新闻发布会,与会的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新社、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等京城主要媒体。
经与家奎商量,我为各报撰写了新闻通稿:“本报讯经邮电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主办的我国第一张以广大集邮爱好者为读者对象的报纸——《中国集邮报》,将于今年七月一日在京创刊。该报每周三出版,公开发行。《中国集邮报》将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群众文化工作及集邮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集邮研究,交流集邮经验,介绍集邮知识。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已有集邮爱好者一千五百多万人,其中百分之七十是青少年。”
我写的稿子刊于1992年5月19日中国教育报新闻版,bj各报和各通讯社也大约在同一时期发稿,家奎看了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感谢。
1992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报发出新闻稿:“青少年集邮爱好者逾千万人——本报讯(记者顾雪林《中国集邮报》记者周家奎)记者从全国集邮联获悉,目前,我国集邮组织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的城镇乡村,发展成为拥有1万多个基层协会、136万名会员、1500多万集邮爱好者的庞大群众文化团体。其中青少年集邮爱好者占集邮者总数的70%,达1050万人。近十年来,我国已经有100多部邮集参加了国际和世界邮展,共获得金、银、铜各类奖牌102枚。其中,青少年送展邮集18部,共获奖牌15枚。”这是《中国集邮报》记者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媒体上,我也是为了给家奎的《中国集邮报》做宣传,家奎特来电话说:“雪林,你的心我领了。”
1993年7月2日是《中国集邮报》创刊一周年纪念日,我根据家奎的要求,在《中国教育报》上发消息“《中国集邮报》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报——本报讯(记者雪林)《中国集邮报》今天迎来周岁生日。该报发行量从创刊时的6万份已达到目前最大的集邮专业报的近20万份,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集邮专业报纸。该报目前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拥有大批读者。”家奎又来电话说:“万分感谢!”
从古至今,帮助总是相互的,你对别人真心,才能换来别人对你的真心,对此,我是深以为然的。
说到底,我与周家奎和蔡旸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作者和编辑之间的稿件关系。不错,我们是30多年的好朋友,但不是酒肉朋友,而是知识分子之间相互知己的朋友,我们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直以来,我们之间甚至没有举行过一次私人聚会!
2011年1月21日《中国集邮报》第7版上发表了我写的长篇集邮论文《用集邮未来学的观点探讨集邮和集邮活动发展的未来》,版面责任编辑是王宏伟。
今年1月4日《中国集邮报》第6版下半版发表我写的《忆集邮家刘肇宁二三事》一文,社会反响很大,很多集邮者给我发短信,表示看了此文,感触很深。该版的责任编辑是小鲁,是一位在报纸呆了十多年的山东籍女编辑。
今年1月14日《中国集邮报》第5版报眼用楷体字发表我写的《我曾抓住过千载难逢的购买瞬间》一文,这篇文章的网上阅读者甚众,反响很大。该版的责任编辑是王宏伟。
今年3月4日《中国集邮报》第2版发表我写的《秀外慧中的女集邮家岳晓湄》一文,在集邮者中反响热烈。该版的责任编辑是齐洁。
今年4月19日《中国集邮报》第2版发表我写的《邮坛智多星‘王渭’》一文,在集邮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该版的责任编辑是齐洁。
近日,《中国集邮报》组织了一次稿件研讨会,与会的有集邮家王渭、岳晓湄;《中国集邮报》记者王宏伟、版面编辑小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在报纸当了10多年责任编辑的山东姑娘)。
这是新冠疫情肆虐近3年以来,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想起这3年被困在家中当“居家集邮者”的狼狈处境,参加聚会有了一种翻身道情的豪迈,令我一时间感慨万千!
我期盼,这场疫情早早过去,成为集邮人惊心而又短暂的回忆。
“石榴红了餐厅”,多么好听的名字。我祝愿蔡旸担任总编辑的《中国集邮报》越办越好,就像这餐厅的名字,红红火火,红遍神州,红透海外!
(修改于2022年4月28日)
(本章完)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