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黎知常,你说胡侍郎真的是刘正顺杀的吗?”
黎望自然不知道,但胡侍郎乃朝廷命官,刘正顺刚好也是,这武官潜入文官府邸,还杀人盗宝,这哪个文官听了不得火冒三丈啊,他甚至已经能感受到明日朝堂上的火药味了。
“五爷,明日你来国子监接我,我要见一下这胡天伦。”
白玉堂自然答应,又见好友匆匆穿上外衣,便问:“你这是要去哪儿?”
“见我爹,他要是知道我知情不报,明日又得去光顾藤条店了。”
……好吧,还挺合情合理。
这个点,黎望还在写功课,黎爹堂堂朝廷大员,自然也在伏案工作。
见儿子披衣过来,他忍不住道:“噢哟,稀客呀,今日什么风啊,把你给吹来了,是终于遇上了难题,来找为父答疑解惑了?”
黎望就很想扭头就走,等心里默念了三遍这是亲爹,他才拢了拢衣衫道:“爹,胡侍郎被杀了。”
黎爹好悬没毁了明日要呈上去的折子,许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说谁?胡本初吗?户部侍郎胡本初?他被谁杀了?”
“暂时的嫌疑人,是刚入京受封护国将军的刘正顺。”
黎爹觉得腿有些软:“你说那个斩杀呼延峻的猛将刘将军?”
“是的,爹。”
黎爹觉得自己不大好,就算大儿子乖巧叫爹,他都非常不好。唔明天得多备点补汤,不然跟人吵架,他怕中气不足吵不赢。
作者有话要说: 黎爹爹:来人,备汤,上朝去!【大儿牌补汤,吃了都说好.jpg】
第137章 质问
户部侍郎胡本初突发横祸去世了,嫌疑人还是护国将军刘正顺。
本朝文武惯来是笔糊涂账,说是对家都有人信,胡本初又不是什么初入朝堂的新丁,甭管是他的旧交还有同僚,亦或是整个文官阶层,在知道行凶者是武官后,那立刻就撸起袖子开怼了。
文官们的嘴皮子向来利索,又占着理,刘正顺最近风头无两,他们中一小部分人还正愁没机会灭人威风呢,这会儿把柄送上门,那愤慨模样官家看了都心烦。
官家甚至非常纳闷,这刘正顺前脚带着军甲跑来替他未婚妻跪求了一朵天山雪莲回去,这文人从武本就难得,他有心想要调和本朝文武之间的宿怨,还替其掩饰了过去,怎么后脚就跑文臣家里杀人夺宝去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官家自然也很气愤,于是着重点了包拯、庞太师和八贤王共同审理此案。这三个人显然官家是仔细斟酌过的,包拯刚正不阿,还是开封府尹,自然该占一席他,而庞太师虽位列三公,曾经却也带兵上阵过,而八贤王与胡侍郎是至交,性格又很公正,能在公堂之上中和包拯与庞太师的冲突。
官家显然是操碎了心,但其实庞太师对这案子却没太大的兴趣。
毕竟大家都是汴京城里数一数二宠儿子的,胡本初有时甚至做得比他还要过分,至少他没有枉顾人家姑娘的意愿进宫求赐婚,可偏偏昱儿在外的名声却更差,庞太师又是个儿控,自然多多少少对胡家有些不满。
所以八贤王跑来探他口风时,庞太师干脆卖了个顺水人情给八王爷,难得地表现出自己的平和态度,一副不愿多管的模样。
八贤王当场就觉得有些受宠若惊,出宫的路上还在跟包拯感叹岁月不饶人,居然连本朝一大倔头都改了性。
包公听完,却不以为然,要不说最了解你的还得是你的敌人呢,他随便想想,就猜到了庞太师的心思,当然他也不点破,只道:“此案因两者的身份,牵扯甚大,下官会尽快破案的。”
八贤王一听,却奇道:“那胡家少夫人不是亲眼目睹刘正顺失手杀害胡侍郎,这还有什么隐情吗?”
包拯也说不好,只是他多年断案,直觉没这么简单:“王爷您有所不知,在这之前,刘将军曾亲眼目睹胡侍郎之子胡天伦在凤仪坊毒害花魁娘子云仙,如今云仙中毒不醒,胡天伦正囚于开封府大牢,同样是没有物证,只有目击证词。”
“竟还有此事?”八贤王惊了。
“而且,胡少夫人在未嫁入胡府前,曾与刘将军有过一段情,因为胡侍郎进宫求官家赐婚,这才被迫分开,当年刘将军还是文举人之时,于大婚当日持刀欲抢亲,却反被摁倒扭送至开封府,他一心求死,本府按律判了他充军三年,他刚到边疆就因杀了辽军斥候而被陈将军免去了罪名,后来因其勇猛才在军中步步高升。”
八贤王听罢,便忍不住概叹:“原来两家,牵扯竟已这般深了。可是本初他并非不明理之人,怎会给自己儿子求取一个心里有人的媳妇?本王觉得他必是不知这内情的。”
然而这个,胡侍郎知不知情显然已经不重要了。
“王爷说的是,胡侍郎为官清正,绝非糊涂之人。”
八贤王也是概叹,不过人死不能复生,重要的还是找出凶手让老友安息,遂道:“上次你来我府上求借七巧杯,如今这杯子已归入你开封府,若不先审了天伦的案子,若他无辜,也好放他出来替本初料理后事。”
包公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可这天艳阳高照,又哪里来的无根之水啊。
但东西已经拿到,包公少不得要请叶老先生再上一趟开封府衙,却未想到居然还有意外之喜。
--
黎望自然不知道,但胡侍郎乃朝廷命官,刘正顺刚好也是,这武官潜入文官府邸,还杀人盗宝,这哪个文官听了不得火冒三丈啊,他甚至已经能感受到明日朝堂上的火药味了。
“五爷,明日你来国子监接我,我要见一下这胡天伦。”
白玉堂自然答应,又见好友匆匆穿上外衣,便问:“你这是要去哪儿?”
“见我爹,他要是知道我知情不报,明日又得去光顾藤条店了。”
……好吧,还挺合情合理。
这个点,黎望还在写功课,黎爹堂堂朝廷大员,自然也在伏案工作。
见儿子披衣过来,他忍不住道:“噢哟,稀客呀,今日什么风啊,把你给吹来了,是终于遇上了难题,来找为父答疑解惑了?”
黎望就很想扭头就走,等心里默念了三遍这是亲爹,他才拢了拢衣衫道:“爹,胡侍郎被杀了。”
黎爹好悬没毁了明日要呈上去的折子,许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说谁?胡本初吗?户部侍郎胡本初?他被谁杀了?”
“暂时的嫌疑人,是刚入京受封护国将军的刘正顺。”
黎爹觉得腿有些软:“你说那个斩杀呼延峻的猛将刘将军?”
“是的,爹。”
黎爹觉得自己不大好,就算大儿子乖巧叫爹,他都非常不好。唔明天得多备点补汤,不然跟人吵架,他怕中气不足吵不赢。
作者有话要说: 黎爹爹:来人,备汤,上朝去!【大儿牌补汤,吃了都说好.jpg】
第137章 质问
户部侍郎胡本初突发横祸去世了,嫌疑人还是护国将军刘正顺。
本朝文武惯来是笔糊涂账,说是对家都有人信,胡本初又不是什么初入朝堂的新丁,甭管是他的旧交还有同僚,亦或是整个文官阶层,在知道行凶者是武官后,那立刻就撸起袖子开怼了。
文官们的嘴皮子向来利索,又占着理,刘正顺最近风头无两,他们中一小部分人还正愁没机会灭人威风呢,这会儿把柄送上门,那愤慨模样官家看了都心烦。
官家甚至非常纳闷,这刘正顺前脚带着军甲跑来替他未婚妻跪求了一朵天山雪莲回去,这文人从武本就难得,他有心想要调和本朝文武之间的宿怨,还替其掩饰了过去,怎么后脚就跑文臣家里杀人夺宝去了?这也太离谱了吧。
官家自然也很气愤,于是着重点了包拯、庞太师和八贤王共同审理此案。这三个人显然官家是仔细斟酌过的,包拯刚正不阿,还是开封府尹,自然该占一席他,而庞太师虽位列三公,曾经却也带兵上阵过,而八贤王与胡侍郎是至交,性格又很公正,能在公堂之上中和包拯与庞太师的冲突。
官家显然是操碎了心,但其实庞太师对这案子却没太大的兴趣。
毕竟大家都是汴京城里数一数二宠儿子的,胡本初有时甚至做得比他还要过分,至少他没有枉顾人家姑娘的意愿进宫求赐婚,可偏偏昱儿在外的名声却更差,庞太师又是个儿控,自然多多少少对胡家有些不满。
所以八贤王跑来探他口风时,庞太师干脆卖了个顺水人情给八王爷,难得地表现出自己的平和态度,一副不愿多管的模样。
八贤王当场就觉得有些受宠若惊,出宫的路上还在跟包拯感叹岁月不饶人,居然连本朝一大倔头都改了性。
包公听完,却不以为然,要不说最了解你的还得是你的敌人呢,他随便想想,就猜到了庞太师的心思,当然他也不点破,只道:“此案因两者的身份,牵扯甚大,下官会尽快破案的。”
八贤王一听,却奇道:“那胡家少夫人不是亲眼目睹刘正顺失手杀害胡侍郎,这还有什么隐情吗?”
包拯也说不好,只是他多年断案,直觉没这么简单:“王爷您有所不知,在这之前,刘将军曾亲眼目睹胡侍郎之子胡天伦在凤仪坊毒害花魁娘子云仙,如今云仙中毒不醒,胡天伦正囚于开封府大牢,同样是没有物证,只有目击证词。”
“竟还有此事?”八贤王惊了。
“而且,胡少夫人在未嫁入胡府前,曾与刘将军有过一段情,因为胡侍郎进宫求官家赐婚,这才被迫分开,当年刘将军还是文举人之时,于大婚当日持刀欲抢亲,却反被摁倒扭送至开封府,他一心求死,本府按律判了他充军三年,他刚到边疆就因杀了辽军斥候而被陈将军免去了罪名,后来因其勇猛才在军中步步高升。”
八贤王听罢,便忍不住概叹:“原来两家,牵扯竟已这般深了。可是本初他并非不明理之人,怎会给自己儿子求取一个心里有人的媳妇?本王觉得他必是不知这内情的。”
然而这个,胡侍郎知不知情显然已经不重要了。
“王爷说的是,胡侍郎为官清正,绝非糊涂之人。”
八贤王也是概叹,不过人死不能复生,重要的还是找出凶手让老友安息,遂道:“上次你来我府上求借七巧杯,如今这杯子已归入你开封府,若不先审了天伦的案子,若他无辜,也好放他出来替本初料理后事。”
包公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可这天艳阳高照,又哪里来的无根之水啊。
但东西已经拿到,包公少不得要请叶老先生再上一趟开封府衙,却未想到居然还有意外之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