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这个沐颜和她原本的长相有□□分相似,另外一两分,可能是长期的心情抑郁和营养不良造成的差别,毕竟一个是养尊处优的贵妃娘娘,一个是生活艰难的底层女性,气质难免迥异。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沐颜也有一个儿子,这点相似让她心里浮现出另一种几乎不可能的猜想。
会不会她的儿子也过来了?
其实死亡对她来说没那么可怕,毕竟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可唯一让她痛得撕心裂肺的,就是她儿子小小年纪,竟然要陪着她这个母亲一起去死,至今她还想不通国师为什么要取她们母子的性命,还有郁自安的暴毙,没有任何预兆,一个皇帝就那样死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皇后的人能那么快得到消息,是因为国师吗?可要说国师对她怀着恶意,那他最后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沐颜死前的记忆依然清晰,她确信自己没有听错,国师对她说死亡不是终点,他是什么意思,早就知道她还会活过来吗?还有,国师让她找什么东西,这句话没听清,但也无所谓了,当下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确定儿子有没有跟过来。
就算儿子没有跟过来,她也想找到原身的孩子,其实沐颜让哥哥送走孩子没几天就后悔了,她心情抑郁的一大半症结都在那个孩子身上,她不想见到那个孩子,可又止不住地想念他,尤其是听到别的孩子的吵闹哭喊声,她就会忍不住想那个孩子怎么样了。
怀着这样纠结的心情,沐颜一直郁郁寡欢,可她也不愿给哥哥再添麻烦,于是一个人越来越消瘦憔悴,直到一场风寒彻底丧命。
沐颜既然承了原身的因果,那自然该满足原身的愿望,把孩子找回来,就当是为她的孩子积些福气。
而且,冥冥之中,沐颜始终觉得自己对当下的一些场景和记忆感到熟悉,她总觉得自己还有些事没想起来。
如今是民国九年,也就是1920年,这个时间段对她来说真的还挺陌生的,毕竟只在历史书上学过那么一两个章节,可已经过去这么些年了,在另一个世界重活了一辈子,经历了两次死亡,该忘的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大学毕业后,沐颜就已经叫不出来大多数高中同学的名字了,这不是她记性不好,而是之后没有联系,对方从你的学习和生活里消失了,你潜意识觉得对方不重要了,慢慢地,这个人就从你的记忆里褪色了。
现在也是一样,沐颜在一个古代王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她努力适应了那个封建框架里的生活,再让她对以前学过的历史记忆犹新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她把这归结为可能是以前民国电视剧小说看多了,大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没错,除了正儿八经的历史,沐颜对民国的印象基本都是由看过的小说和电视剧构建的。
不过沐颜这个名字,这个跟她一样的名字,总觉得在哪里听过见过一样,努力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出名堂,她便不再为难自己。
沐颜在门口坐了没一会儿,隔壁刘大爷就夹着一块烧得正旺的煤球过来了,帮着沐颜把火生起来,他便急着走了,说是今天还要给几家人送煤球,要赶时间。
用炉子烧了小半锅拌汤,简单吃过之后,沐颜就关上大门躺在床上休息了,没办法,这具身子太弱了,高烧刚退,吃完饭身体好不容易热乎了些,又开始冒汗了,沐颜想着家里没有几个钱了,再烧起来抗不过去还得买药,这又是一笔支出,于是赶紧躺在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了起来。
这世道,穷人连病都生不起的。
沐颜是个吃白饭的,家里的主要收入是沐苏城在缫丝厂的工钱,一个月只十三块钱,刨掉两块钱的房租,剩下十一块钱勉强够兄妹俩吃饭,当然,吃得多饱多好是不可能的,只是维持基本的生计而已,一年连做两身衣裳的钱都剩不下,家里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只有留着应急的五块钱藏在墙缝里。
这笔钱轻易是不能动的。
缫丝厂的工钱可不好挣,虽说厂里有不少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机器,可大多数的活计还是工人来做的。
厂里大多数工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先将蚕茧投入沸水盆中慢慢搅动,再从水中取出刷去杂质,抽出蚕丝,他们一天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十个小时,沸水溅出时经常会造成烫伤,手指也因为长年累月与盆中的沸水接触,而粗肿溃烂让人触目惊心,沐苏城的手就是这样。
他模样长得清隽,手指原本也修长白净,看着一副文人墨客的样子,可在缫丝厂做工的这两年,他的手渐渐变形肿胀,再也没了往日的样子。
沐颜每每看到哥哥肿胀的双手心里都难受得不行,她对小时候还有些模糊的记忆,那时候父亲还在,家里有个钟表铺子,哥哥也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学堂念书,可好景不长,父亲死了,家里的铺子被向家收走了,哥哥也辍了学,早早地帮人做工,还因为她的缘故变成了聋子,被人嘲笑讥弄。
哥哥身上还有好几处伤疤,虽然他从没提起过,可沐颜知道,那是去上海找她的时候留下的,一个聋子,没有钱,听不到人说话,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要找自己妹妹,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沐苏城确实是个很好的人,很好的哥哥。
沐颜躺在床上,她想起了沐爹爹和娘亲,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虽然国师在她弥留之际跟她保证过,会确保沐家人的安全,可她能相信杀了自己的人吗?
--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沐颜也有一个儿子,这点相似让她心里浮现出另一种几乎不可能的猜想。
会不会她的儿子也过来了?
其实死亡对她来说没那么可怕,毕竟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可唯一让她痛得撕心裂肺的,就是她儿子小小年纪,竟然要陪着她这个母亲一起去死,至今她还想不通国师为什么要取她们母子的性命,还有郁自安的暴毙,没有任何预兆,一个皇帝就那样死了?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皇后的人能那么快得到消息,是因为国师吗?可要说国师对她怀着恶意,那他最后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沐颜死前的记忆依然清晰,她确信自己没有听错,国师对她说死亡不是终点,他是什么意思,早就知道她还会活过来吗?还有,国师让她找什么东西,这句话没听清,但也无所谓了,当下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确定儿子有没有跟过来。
就算儿子没有跟过来,她也想找到原身的孩子,其实沐颜让哥哥送走孩子没几天就后悔了,她心情抑郁的一大半症结都在那个孩子身上,她不想见到那个孩子,可又止不住地想念他,尤其是听到别的孩子的吵闹哭喊声,她就会忍不住想那个孩子怎么样了。
怀着这样纠结的心情,沐颜一直郁郁寡欢,可她也不愿给哥哥再添麻烦,于是一个人越来越消瘦憔悴,直到一场风寒彻底丧命。
沐颜既然承了原身的因果,那自然该满足原身的愿望,把孩子找回来,就当是为她的孩子积些福气。
而且,冥冥之中,沐颜始终觉得自己对当下的一些场景和记忆感到熟悉,她总觉得自己还有些事没想起来。
如今是民国九年,也就是1920年,这个时间段对她来说真的还挺陌生的,毕竟只在历史书上学过那么一两个章节,可已经过去这么些年了,在另一个世界重活了一辈子,经历了两次死亡,该忘的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大学毕业后,沐颜就已经叫不出来大多数高中同学的名字了,这不是她记性不好,而是之后没有联系,对方从你的学习和生活里消失了,你潜意识觉得对方不重要了,慢慢地,这个人就从你的记忆里褪色了。
现在也是一样,沐颜在一个古代王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她努力适应了那个封建框架里的生活,再让她对以前学过的历史记忆犹新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她把这归结为可能是以前民国电视剧小说看多了,大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没错,除了正儿八经的历史,沐颜对民国的印象基本都是由看过的小说和电视剧构建的。
不过沐颜这个名字,这个跟她一样的名字,总觉得在哪里听过见过一样,努力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出名堂,她便不再为难自己。
沐颜在门口坐了没一会儿,隔壁刘大爷就夹着一块烧得正旺的煤球过来了,帮着沐颜把火生起来,他便急着走了,说是今天还要给几家人送煤球,要赶时间。
用炉子烧了小半锅拌汤,简单吃过之后,沐颜就关上大门躺在床上休息了,没办法,这具身子太弱了,高烧刚退,吃完饭身体好不容易热乎了些,又开始冒汗了,沐颜想着家里没有几个钱了,再烧起来抗不过去还得买药,这又是一笔支出,于是赶紧躺在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了起来。
这世道,穷人连病都生不起的。
沐颜是个吃白饭的,家里的主要收入是沐苏城在缫丝厂的工钱,一个月只十三块钱,刨掉两块钱的房租,剩下十一块钱勉强够兄妹俩吃饭,当然,吃得多饱多好是不可能的,只是维持基本的生计而已,一年连做两身衣裳的钱都剩不下,家里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了,只有留着应急的五块钱藏在墙缝里。
这笔钱轻易是不能动的。
缫丝厂的工钱可不好挣,虽说厂里有不少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机器,可大多数的活计还是工人来做的。
厂里大多数工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先将蚕茧投入沸水盆中慢慢搅动,再从水中取出刷去杂质,抽出蚕丝,他们一天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十个小时,沸水溅出时经常会造成烫伤,手指也因为长年累月与盆中的沸水接触,而粗肿溃烂让人触目惊心,沐苏城的手就是这样。
他模样长得清隽,手指原本也修长白净,看着一副文人墨客的样子,可在缫丝厂做工的这两年,他的手渐渐变形肿胀,再也没了往日的样子。
沐颜每每看到哥哥肿胀的双手心里都难受得不行,她对小时候还有些模糊的记忆,那时候父亲还在,家里有个钟表铺子,哥哥也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学堂念书,可好景不长,父亲死了,家里的铺子被向家收走了,哥哥也辍了学,早早地帮人做工,还因为她的缘故变成了聋子,被人嘲笑讥弄。
哥哥身上还有好几处伤疤,虽然他从没提起过,可沐颜知道,那是去上海找她的时候留下的,一个聋子,没有钱,听不到人说话,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要找自己妹妹,可想而知有多不容易。
沐苏城确实是个很好的人,很好的哥哥。
沐颜躺在床上,她想起了沐爹爹和娘亲,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虽然国师在她弥留之际跟她保证过,会确保沐家人的安全,可她能相信杀了自己的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