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页
曹操去信的正是驻军在酸枣的酸枣联盟,他本以为自己的小伙伴张邈会来支持他,不想张邈虽见他胜利,却仍然不敢进军,他无奈之下便有派人去寻正在河内驻兵的袁绍,如果袁绍军愿意南下,酸枣军西进,袁术军北上,三面开战之下,必定能决定胜局。
只是此时的袁绍虽然是伐董盟主,但是其实就官职上来说,他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韩馥此人,本就是董卓推举上位,又是名声、能力兼备的袁绍的顶头上司,虽出于大义参与了联盟,但是他生怕袁绍伐董成功后名声大振,抢夺他的官位,便常常克扣袁绍的军粮。
袁绍接到曹操来信,得知他已占领成皋一带,自然是非常喜悦的,但是等看到后面曹操邀他出兵,不由露出了苦笑。
现在已经是二月末,三月初,黄河已经解冻,袁绍所在的河内郡是成皋的正北方,若要过河就能和曹操军集结在一起,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困境。
他派人将曹操派来的亲兵带去粮仓晃了一圈,等人再回来时候,曹操的亲兵面上表情极为复杂。
袁绍没粮了。
他现在根本不敢有所动作,韩馥那边借口酸枣军开战克着他的军粮,他手下一万余人,现在的军粮却只够吃三四天。
稍一动兵,就会暴露他辎重不足的事实。
原本袁绍当真以为酸枣军开了战,虽然军粮被克住也忍耐了,但是现在得知酸枣军仅有曹操一军动了,曹操军的军粮还根本不是韩馥拨去的,而是自己筹措的。
那么从他这边被扣下的军粮去了哪里?
袁绍心火燎原,但在曹操派来的人面前只能强自按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内荏一面。
他堂堂袁家大公子,伐董联军总盟主,说出去被一个太守扼住了粮道,韩馥固然名声扫地,他也要落下个无能的名头。
此时只能打落了牙齿也要吞下去,他面上露出无可奈何状,对曹操派来的亲兵说自己会尽快筹备军粮,待到时机成熟,立刻南下同曹操汇兵。
他也管不了亲兵相信与否了,只能匆匆将人送走。
此后袁绍同韩馥二人如何扯破脸皮不提,曹操这边得了消息,只能慨然长叹,原本十拿九稳的两方均都拒绝了他,另一支袁术兵自然也不会同意。
从小袁术便自持是袁家嫡子,基本不和袁绍、曹操二人一起玩耍,而袁术其实也发自内心的看不起异母兄长袁绍,以及宦官之后的曹操。
尤其是在袁绍过继给大伯袁成之后,袁绍忽而成了他的堂兄,被一个庶子在辈分上压了一头,袁术自然更是看不惯他。
双方都处于两看相厌的状态,故而曹操虽然也遣了信使过去,但实则并不抱希望。
他现在正处于两难境地,他占据成皋关,封住了董卓东出之路,但是关城本就是防外不防内,董卓要长驱之入并不会遭到阻挡,反倒是他在这里可谓深入敌腹,虽看似占了优势,实则危机四伏。
若他是董卓,便派人自外绕行至关外,突袭至内,届时两面夹击,曹军一万余人可尽歼。
原本曹操待在这里是自信张邈等人会派军自后而来,但是现在如此情况……若要他撤军至关外,他又极为不甘,如此两难状况,实在是纠结不已。
但是事实上,董卓此时正无暇东顾,他此时正远程指挥西边的战线,同时还要保证献帝安全抵达长安。
三月初八,他接到了献帝安全抵达的消息,才无后顾之忧,当下痛下杀手,以袁绍起兵为由,将留在洛阳城内为质的太傅袁隗(绍叔)、太仆袁基(绍嫡长兄),及其袁家婴孩以上的五十余口全数屠戮。
自此表示彻底和袁绍以及汝南袁氏撕破了脸皮。
袁绍闻讯悲愤交加,此时终究还是讲究祸不及家人,乱军之中也罢,但是刻意诛杀的到底还是少见,董卓此为已经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了,尤其是他连个借口都懒得找,连个罪名都懒得编织,直接简单粗暴得就将袁绍袁术族人屠尽,简直就是将袁氏的脸皮扯下来丢在地上踩踏。
袁绍不仅仅是盟军的总统领,同时也是权贵、清流、军政界的一杆旗帜,董卓这样一做无疑彻底激起了士人的愤怒,然而愤怒归愤怒,董卓既然敢杀人激怒袁绍,就代表他现在并不惧怕同盟军交战。
场面就僵直在了这里,曹操进退两难,袁绍按兵不动,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白白过去。
而在袁绍的抗议下,韩馥停止了供应酸枣联军粮食,酸枣军在吃完了白来的军粮后就地解散,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小事。
虽然在历史中是小事,但是在此时却是大事。
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二人虽为上下级,但是素来不和,本来为了大义勉强揉在了一起,然在酸枣联军解散后没过多久,刘岱竟然直接诛杀了桥瑁,并且任命了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官员的罢免,虽然在紧急时刻的确可由本地刺史决定,但是也应当是上表后由朝廷应允,且刺史绝对不拥有对官员的生杀大权。
刘岱此举,可谓踩在了东汉法典之上,严格来说,已经能算是反叛了。
而也正是因为他这一举动,点燃了诸侯们心中的权欲之火。
历代王朝都会在地方官员的任职上采取互相牵制的制度,绝不会让同一地的官员自成一派,故而每个长官手下都必然有几个刺头,本来只有忍着,但是如今王室衰微,董卓虽然暴戾,但是其并不会治国,自然也管不到这里去,以他的所行所为,怕是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根本没有问题。
--
只是此时的袁绍虽然是伐董盟主,但是其实就官职上来说,他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韩馥此人,本就是董卓推举上位,又是名声、能力兼备的袁绍的顶头上司,虽出于大义参与了联盟,但是他生怕袁绍伐董成功后名声大振,抢夺他的官位,便常常克扣袁绍的军粮。
袁绍接到曹操来信,得知他已占领成皋一带,自然是非常喜悦的,但是等看到后面曹操邀他出兵,不由露出了苦笑。
现在已经是二月末,三月初,黄河已经解冻,袁绍所在的河内郡是成皋的正北方,若要过河就能和曹操军集结在一起,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困境。
他派人将曹操派来的亲兵带去粮仓晃了一圈,等人再回来时候,曹操的亲兵面上表情极为复杂。
袁绍没粮了。
他现在根本不敢有所动作,韩馥那边借口酸枣军开战克着他的军粮,他手下一万余人,现在的军粮却只够吃三四天。
稍一动兵,就会暴露他辎重不足的事实。
原本袁绍当真以为酸枣军开了战,虽然军粮被克住也忍耐了,但是现在得知酸枣军仅有曹操一军动了,曹操军的军粮还根本不是韩馥拨去的,而是自己筹措的。
那么从他这边被扣下的军粮去了哪里?
袁绍心火燎原,但在曹操派来的人面前只能强自按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内荏一面。
他堂堂袁家大公子,伐董联军总盟主,说出去被一个太守扼住了粮道,韩馥固然名声扫地,他也要落下个无能的名头。
此时只能打落了牙齿也要吞下去,他面上露出无可奈何状,对曹操派来的亲兵说自己会尽快筹备军粮,待到时机成熟,立刻南下同曹操汇兵。
他也管不了亲兵相信与否了,只能匆匆将人送走。
此后袁绍同韩馥二人如何扯破脸皮不提,曹操这边得了消息,只能慨然长叹,原本十拿九稳的两方均都拒绝了他,另一支袁术兵自然也不会同意。
从小袁术便自持是袁家嫡子,基本不和袁绍、曹操二人一起玩耍,而袁术其实也发自内心的看不起异母兄长袁绍,以及宦官之后的曹操。
尤其是在袁绍过继给大伯袁成之后,袁绍忽而成了他的堂兄,被一个庶子在辈分上压了一头,袁术自然更是看不惯他。
双方都处于两看相厌的状态,故而曹操虽然也遣了信使过去,但实则并不抱希望。
他现在正处于两难境地,他占据成皋关,封住了董卓东出之路,但是关城本就是防外不防内,董卓要长驱之入并不会遭到阻挡,反倒是他在这里可谓深入敌腹,虽看似占了优势,实则危机四伏。
若他是董卓,便派人自外绕行至关外,突袭至内,届时两面夹击,曹军一万余人可尽歼。
原本曹操待在这里是自信张邈等人会派军自后而来,但是现在如此情况……若要他撤军至关外,他又极为不甘,如此两难状况,实在是纠结不已。
但是事实上,董卓此时正无暇东顾,他此时正远程指挥西边的战线,同时还要保证献帝安全抵达长安。
三月初八,他接到了献帝安全抵达的消息,才无后顾之忧,当下痛下杀手,以袁绍起兵为由,将留在洛阳城内为质的太傅袁隗(绍叔)、太仆袁基(绍嫡长兄),及其袁家婴孩以上的五十余口全数屠戮。
自此表示彻底和袁绍以及汝南袁氏撕破了脸皮。
袁绍闻讯悲愤交加,此时终究还是讲究祸不及家人,乱军之中也罢,但是刻意诛杀的到底还是少见,董卓此为已经可以说是丧心病狂了,尤其是他连个借口都懒得找,连个罪名都懒得编织,直接简单粗暴得就将袁绍袁术族人屠尽,简直就是将袁氏的脸皮扯下来丢在地上踩踏。
袁绍不仅仅是盟军的总统领,同时也是权贵、清流、军政界的一杆旗帜,董卓这样一做无疑彻底激起了士人的愤怒,然而愤怒归愤怒,董卓既然敢杀人激怒袁绍,就代表他现在并不惧怕同盟军交战。
场面就僵直在了这里,曹操进退两难,袁绍按兵不动,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白白过去。
而在袁绍的抗议下,韩馥停止了供应酸枣联军粮食,酸枣军在吃完了白来的军粮后就地解散,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小事。
虽然在历史中是小事,但是在此时却是大事。
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二人虽为上下级,但是素来不和,本来为了大义勉强揉在了一起,然在酸枣联军解散后没过多久,刘岱竟然直接诛杀了桥瑁,并且任命了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官员的罢免,虽然在紧急时刻的确可由本地刺史决定,但是也应当是上表后由朝廷应允,且刺史绝对不拥有对官员的生杀大权。
刘岱此举,可谓踩在了东汉法典之上,严格来说,已经能算是反叛了。
而也正是因为他这一举动,点燃了诸侯们心中的权欲之火。
历代王朝都会在地方官员的任职上采取互相牵制的制度,绝不会让同一地的官员自成一派,故而每个长官手下都必然有几个刺头,本来只有忍着,但是如今王室衰微,董卓虽然暴戾,但是其并不会治国,自然也管不到这里去,以他的所行所为,怕是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根本没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