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页
更何况现在是大冬天啊,大冬天还要掏笔写字对于作者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夏安然在内心坚定得表示拒绝。
眼见一时之间没办法搭上赵祯的脑回路,夏安然也丝毫不慌,他早就看上了柳三变手上一直捧着一个书篓,他便知晓这位才是来交作业的。
于是,机智的夏安然夏然立刻转移了话题,将祸水引到了柳三变身上,他将之前的种种说了,言道自己才疏学浅,并且邀请赵祯来替他品鉴一下柳三变的作业,赵祯听闻,夏安然居然请柳三变为他写词曲,心中顿时有了几分的不悦。
他觉得弟弟这是和自己生分啦!
赵祯别的不多,手下的文臣学子就有许多,而偏偏夏安然缺少词曲作者这件事情他完全没有同自己提起,反而自己去找了这位白衣丞相……
这样不行,赵祯挽袖拿起了柳三变先前提着的书篓,直接也不等柳三变开口便拿起了最上面一卷,他一边翻开书一边心中想这事等过一段时间得和阿弟好好说说,他们既然是兄弟,就应该守望相助,也不应当如此的生分。这世界难道还有比他们两个人更加亲密的存在吗?
——他也不想想就算夏安然同他开口,他又能找谁去给他写这东西,最后只怕还是会落到柳永身上,毕竟这位可是词曲界的王炸存在。
帝王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存在多久,他很快就被书卷中的剧情所吸引,柳永为了交出满分的答卷,他特地将夏安然之前所书写的剧情,也抄写在了这一卷之内,而他所书写的词曲则改用另一字体来表现。
这一番看下来,只觉得前前后后极其的通畅,丝毫不会有让人莫名其妙之感。
他的这一番贴心服务了其只是听了夏安然说了个大概,但并没有来得及看上这一新出版的话本的赵祯本人。
夏安然的这个试水之作故事非常的短小,而赵祯之前令人收集的都是长篇的小话本,这种的短小故事便被删除在了收集的圈子之外。
所以赵祯是当真不知道自己的小堂弟在他所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居然写了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本,并且还打算将其排演成剧。
他不过翻看了几页,便沉迷了进去,柳永是一个在文学上极其苛刻的人,夏安然的一些词语错误都被他在誊写的过程中一一改去,一些不恰当的形容词又被他稍稍得修整,这一则《与夫书》和《与妻书》上下两卷,本来就是笔挺的小树苗,经过柳永的一番巧手打扮,让它更加看起来葱葱茏茏啦。
赵祯这一看,便有些停不下来的架势。
尤其是柳永所编写的词曲极其结合剧情,曲暂不可见,只赏词便字字均有意味深长之感。
柳永擅长写闺怨诗、离别诗,在写到这种悲剧剧情的时候,他的天分被急速的激发,字字句句如泣如诉,只叫人看得泪盈于睫,恨不得亲自插手让这一双好男女齐齐团聚。
但是等到这一册故事末了,原以为这位夫君会如同寻常话本一般重新投生回肉体的剧情并没有出现,反倒出现了娘子穿上军装与她夫的灵魂共同对敌的场面,如此设计,在主要以喜剧结尾的大宋话本界堪称浊流。
给人以白璧微瑕之感。
但正如同后世的有一句话叫做悲剧才是永恒一般,就因为故事有所缺陷才使得它更为动人。
在最后的留白中,夏安然和柳永都并没有揭晓最后结局为何的意思,他们有志一同得将最后的空当留给了观众去遐想。
此时赵祯正处于志得意满之时,自是喜欢喜剧结尾。
他连连追问夏安然说最后二人定能团聚吧,夏安然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有些特别平静的说道,团聚是一定会最后团聚的,至于怎么团聚,便不得而知了。
赵祯何其聪明,他只稍稍思索便知晓了夏安然的意思。
夏安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最后的结局木娘会战死沙场,然后夫妻二人及其灵魂相聚。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他刷地将书页翻到前面夏安然所写之处说“阿弟,你之前便书这位军汉的灵魂之所以存在于世,便是因为有木娘有一丝牵挂,既然如此,那么当木娘也死了之后,这一次牵挂自然也就没有了,军汉的灵魂消散于世间,又怎能算得上是团聚呢?”明明又是一个悲剧啊,你死了,我消散了,可能也就是只能见最后一面……
甚至于,如果无人为木娘牵魂,按照此书设定,木娘即是立刻消散,绝无重逢的机会。
夏安然没有说话,他慢慢悠悠得摸上了桌子上放着的贡桔盘子拨了一个,放倒了赵祯的手里“官家,且吃些橘子吧。”
降降火,做皇帝呢,怎么这么的不淡定。
赵祯对于原作者的如此敷衍态度无可奈何,他又不能让原作者将结局改掉,一时心里直发痒,忽然他的视线转向了给这曲谱写结尾落幕曲子的柳三变,刚想开口,就看见柳三变的眼睛印着坚定的拒绝之意。
别开玩笑了,虽然柳三变也不喜欢悲剧收场,但是他作为一个艺术界人士的自我修养就是——不改结局。
我柳三变话就说在这儿了,我柳三变就算是不做官了,吃不起饭了,没姑娘追捧我了,我也绝对不会改结局的!
当然这些话他没直接开口,但是赵祯同样有一颗文人剔透的心,自然从柳三变的态度中体会到了其中含义。
--
眼见一时之间没办法搭上赵祯的脑回路,夏安然也丝毫不慌,他早就看上了柳三变手上一直捧着一个书篓,他便知晓这位才是来交作业的。
于是,机智的夏安然夏然立刻转移了话题,将祸水引到了柳三变身上,他将之前的种种说了,言道自己才疏学浅,并且邀请赵祯来替他品鉴一下柳三变的作业,赵祯听闻,夏安然居然请柳三变为他写词曲,心中顿时有了几分的不悦。
他觉得弟弟这是和自己生分啦!
赵祯别的不多,手下的文臣学子就有许多,而偏偏夏安然缺少词曲作者这件事情他完全没有同自己提起,反而自己去找了这位白衣丞相……
这样不行,赵祯挽袖拿起了柳三变先前提着的书篓,直接也不等柳三变开口便拿起了最上面一卷,他一边翻开书一边心中想这事等过一段时间得和阿弟好好说说,他们既然是兄弟,就应该守望相助,也不应当如此的生分。这世界难道还有比他们两个人更加亲密的存在吗?
——他也不想想就算夏安然同他开口,他又能找谁去给他写这东西,最后只怕还是会落到柳永身上,毕竟这位可是词曲界的王炸存在。
帝王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存在多久,他很快就被书卷中的剧情所吸引,柳永为了交出满分的答卷,他特地将夏安然之前所书写的剧情,也抄写在了这一卷之内,而他所书写的词曲则改用另一字体来表现。
这一番看下来,只觉得前前后后极其的通畅,丝毫不会有让人莫名其妙之感。
他的这一番贴心服务了其只是听了夏安然说了个大概,但并没有来得及看上这一新出版的话本的赵祯本人。
夏安然的这个试水之作故事非常的短小,而赵祯之前令人收集的都是长篇的小话本,这种的短小故事便被删除在了收集的圈子之外。
所以赵祯是当真不知道自己的小堂弟在他所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居然写了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本,并且还打算将其排演成剧。
他不过翻看了几页,便沉迷了进去,柳永是一个在文学上极其苛刻的人,夏安然的一些词语错误都被他在誊写的过程中一一改去,一些不恰当的形容词又被他稍稍得修整,这一则《与夫书》和《与妻书》上下两卷,本来就是笔挺的小树苗,经过柳永的一番巧手打扮,让它更加看起来葱葱茏茏啦。
赵祯这一看,便有些停不下来的架势。
尤其是柳永所编写的词曲极其结合剧情,曲暂不可见,只赏词便字字均有意味深长之感。
柳永擅长写闺怨诗、离别诗,在写到这种悲剧剧情的时候,他的天分被急速的激发,字字句句如泣如诉,只叫人看得泪盈于睫,恨不得亲自插手让这一双好男女齐齐团聚。
但是等到这一册故事末了,原以为这位夫君会如同寻常话本一般重新投生回肉体的剧情并没有出现,反倒出现了娘子穿上军装与她夫的灵魂共同对敌的场面,如此设计,在主要以喜剧结尾的大宋话本界堪称浊流。
给人以白璧微瑕之感。
但正如同后世的有一句话叫做悲剧才是永恒一般,就因为故事有所缺陷才使得它更为动人。
在最后的留白中,夏安然和柳永都并没有揭晓最后结局为何的意思,他们有志一同得将最后的空当留给了观众去遐想。
此时赵祯正处于志得意满之时,自是喜欢喜剧结尾。
他连连追问夏安然说最后二人定能团聚吧,夏安然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有些特别平静的说道,团聚是一定会最后团聚的,至于怎么团聚,便不得而知了。
赵祯何其聪明,他只稍稍思索便知晓了夏安然的意思。
夏安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最后的结局木娘会战死沙场,然后夫妻二人及其灵魂相聚。
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他刷地将书页翻到前面夏安然所写之处说“阿弟,你之前便书这位军汉的灵魂之所以存在于世,便是因为有木娘有一丝牵挂,既然如此,那么当木娘也死了之后,这一次牵挂自然也就没有了,军汉的灵魂消散于世间,又怎能算得上是团聚呢?”明明又是一个悲剧啊,你死了,我消散了,可能也就是只能见最后一面……
甚至于,如果无人为木娘牵魂,按照此书设定,木娘即是立刻消散,绝无重逢的机会。
夏安然没有说话,他慢慢悠悠得摸上了桌子上放着的贡桔盘子拨了一个,放倒了赵祯的手里“官家,且吃些橘子吧。”
降降火,做皇帝呢,怎么这么的不淡定。
赵祯对于原作者的如此敷衍态度无可奈何,他又不能让原作者将结局改掉,一时心里直发痒,忽然他的视线转向了给这曲谱写结尾落幕曲子的柳三变,刚想开口,就看见柳三变的眼睛印着坚定的拒绝之意。
别开玩笑了,虽然柳三变也不喜欢悲剧收场,但是他作为一个艺术界人士的自我修养就是——不改结局。
我柳三变话就说在这儿了,我柳三变就算是不做官了,吃不起饭了,没姑娘追捧我了,我也绝对不会改结局的!
当然这些话他没直接开口,但是赵祯同样有一颗文人剔透的心,自然从柳三变的态度中体会到了其中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