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苗早已料到,之前就让杜源去打了些不怎么醉人的酒,放了些柚子皮进去煮后,甜滋滋的就跟甜酒一样。黄老太太赞许地看了陈苗苗一眼,陈苗苗笑着坐下,再不理嚷嚷着没味儿的黄老先生。
她自己夹起了一块豆腐。豆腐切好后入水焯过,然后就浸泡在了汤里,这会儿煮开后再吃,已经吸饱了汤汁,满满都是香辣味儿。土豆她也是煮过再泡进去的,一抿就化了。最好吃的还是油豆皮。这可是她从曹嫂子那边带过来的最后一些了,全煮在了里头,那一口下去,仿佛肉的滋味一般。
这汤是她专门调的底料,放进锅里时,底下还专门放了豆豉之类的,辣并不怎么辣,关键就是香。拿起一个馒头,夹起一块煮好的白菜,放在馒头上,咬一口,天哪,简直人间至美之味。郑立询也坐不住了:掌柜姐姐,这是什么锅子?
这做法叫冒菜,因着里头主要食材是烤鸭,所以叫冒烤鸭。本来是煮好端上来的,因着天冷,便点了火,大家吃着也暖和。陈苗苗咬了一口馒头,松松软软白白胖胖,果然京城的面粉都比临城好吃。
这一顿吃得众人满足极了,甚至连汤都被大家蘸馒头吃完了。陈苗苗瞧见陈岩与大家开心说笑的模样,心里也松了许多。
次日朝食后,陈苗苗订下午饭的菜单,依旧交给了他们,自己便出发去看铺子了。
这个铺子是谢维找人帮忙寻的,他本要来,奈何临出门,一个老友登门拜访了。陈苗苗便自己带着石榴去了。铺子离这边并不那么远,乘马车大概两盏茶的工夫就到了。
这铺子不在主街上,不过也是两条街相交的接口。铺子本是一个胭脂铺,左边是一个茶肆,左边是一个布庄。陈苗苗下来先看了看附近,只见沿着南边走下去,不过一盏茶工夫就到了主街。门口也是人来人往,看起来位置确实不错。
铺面是两间,并不那么大,装潢中规中矩。如今的掌柜说是进腊月租期就到,他们也要回乡了,所以商铺老板就在寻租客。看起来,一切都还不错。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谈价。
领着陈苗苗来看铺子的并不是主家,而是管事。他日常打理这些都是惯了的,闻言报了个价租金一年三百两银子。
当初在临城,租约一年三十两银子她都觉得肉疼,三百两,着实让陈苗苗有些惊讶了。她放下茶杯:付管事,我这是诚心租下,您也诚心报个价。
付管家笑了笑:你可以去街上打听打听,这条街都是府里的商铺,每家都是这个价。若是姑娘嫌弃贵了,尽可往西面城墙附近找去,那边便宜。
西面城墙附近住的,大多是孤苦贫穷的百姓,是京城的贫民区。听了这话,陈苗苗就知这人眼睛长在了脑袋顶上,这生意是谈不下来了。她起身提出告辞。
付管事动也没动一下,显然是没有将陈苗苗放在眼里。陈苗苗也不再多言,领着石榴出去。她们还在上车,忽听见里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两人转头,只见付管事一手按着冠帽,脚下步伐飞快地奔向了街对面刚停稳的马车,深深地弯下腰,满脸是笑地扶下马车里的一位妇人。
陈苗苗她们附近许多人驻足伸长脖子在看。那妇人还领着一位年轻姑娘,付管事一路躬着腰领了她们到对面的首饰铺子里。待她们进去后,周围嗡的迸发出了交谈声:方才那位是不是张夫人?张夫人哪那么年轻,那位是他家大少奶奶,听闻是巡抚大人的嫡女。这张家可不得了啊,这条街都是他们的,听说家里的钱,比圣人的私库还多。
哪个张家啊?
那人看了一眼:还有哪个张家,自然是张阁老家!
这条街都是张家的产业?难怪方才那般趾高气昂的。之前只听说过,这还是第一回 见识到他家的做派。陈苗苗坐上马车,看了一眼首饰铺子,陷入了沉思。
第107章 烤红薯
若说当时她对于张家大部分感觉还只是原著中的描述, 那么在京城看铺子的这几天,她结结实实体会到了张家的势力有多大。满京城繁华的地方都有他们的产业,甚至, 她还瞧见过一回张松。
张松中举之后,就已经向山长辞行了,表示自己要去京城读书, 便自行离开了。彼时陈苗苗还松了一口气,身边有人虎视眈眈地盯着, 那种滋味当然不舒服了。
陈苗苗是在路过文玩街的时候瞧见张松和一群学子正在交谈。彼时她正在一个铺子里,掌柜见她看着外头的人,笑道:那都是一粟书院的学子。这一粟书院的学子,可都是非富即贵的。普通人家够不上。
难道不是国子监更好吗?陈苗苗收回视线。
掌柜语焉不详地摇摇头:国子监那是朝廷的,有些事不敢太明目张胆。但这一粟书院就不同了。只说了这一句, 他就笑着摊开手:横竖这两家书院都不是我们能够得上的,姑娘家里若是有人求学, 还是选择别家吧。
这日江楚下了衙过来,就瞧见陈苗苗坐在灯下发呆。他将一个纸包放到了她面前:快趁热
陈苗苗瞧见面前的纸包, 拆开来,瞧见里头是烤红薯,眼睛都亮了。她拿起一根,还温热着, 掰开来, 那烤出来的蜜顺着金黄内瓤滑下。她忙咬了一口,软软糯糯的甜,仿佛甜到了心里去。她忙将另外半个递给江楚:快尝尝, 可好吃了。
--
她自己夹起了一块豆腐。豆腐切好后入水焯过,然后就浸泡在了汤里,这会儿煮开后再吃,已经吸饱了汤汁,满满都是香辣味儿。土豆她也是煮过再泡进去的,一抿就化了。最好吃的还是油豆皮。这可是她从曹嫂子那边带过来的最后一些了,全煮在了里头,那一口下去,仿佛肉的滋味一般。
这汤是她专门调的底料,放进锅里时,底下还专门放了豆豉之类的,辣并不怎么辣,关键就是香。拿起一个馒头,夹起一块煮好的白菜,放在馒头上,咬一口,天哪,简直人间至美之味。郑立询也坐不住了:掌柜姐姐,这是什么锅子?
这做法叫冒菜,因着里头主要食材是烤鸭,所以叫冒烤鸭。本来是煮好端上来的,因着天冷,便点了火,大家吃着也暖和。陈苗苗咬了一口馒头,松松软软白白胖胖,果然京城的面粉都比临城好吃。
这一顿吃得众人满足极了,甚至连汤都被大家蘸馒头吃完了。陈苗苗瞧见陈岩与大家开心说笑的模样,心里也松了许多。
次日朝食后,陈苗苗订下午饭的菜单,依旧交给了他们,自己便出发去看铺子了。
这个铺子是谢维找人帮忙寻的,他本要来,奈何临出门,一个老友登门拜访了。陈苗苗便自己带着石榴去了。铺子离这边并不那么远,乘马车大概两盏茶的工夫就到了。
这铺子不在主街上,不过也是两条街相交的接口。铺子本是一个胭脂铺,左边是一个茶肆,左边是一个布庄。陈苗苗下来先看了看附近,只见沿着南边走下去,不过一盏茶工夫就到了主街。门口也是人来人往,看起来位置确实不错。
铺面是两间,并不那么大,装潢中规中矩。如今的掌柜说是进腊月租期就到,他们也要回乡了,所以商铺老板就在寻租客。看起来,一切都还不错。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谈价。
领着陈苗苗来看铺子的并不是主家,而是管事。他日常打理这些都是惯了的,闻言报了个价租金一年三百两银子。
当初在临城,租约一年三十两银子她都觉得肉疼,三百两,着实让陈苗苗有些惊讶了。她放下茶杯:付管事,我这是诚心租下,您也诚心报个价。
付管家笑了笑:你可以去街上打听打听,这条街都是府里的商铺,每家都是这个价。若是姑娘嫌弃贵了,尽可往西面城墙附近找去,那边便宜。
西面城墙附近住的,大多是孤苦贫穷的百姓,是京城的贫民区。听了这话,陈苗苗就知这人眼睛长在了脑袋顶上,这生意是谈不下来了。她起身提出告辞。
付管事动也没动一下,显然是没有将陈苗苗放在眼里。陈苗苗也不再多言,领着石榴出去。她们还在上车,忽听见里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两人转头,只见付管事一手按着冠帽,脚下步伐飞快地奔向了街对面刚停稳的马车,深深地弯下腰,满脸是笑地扶下马车里的一位妇人。
陈苗苗她们附近许多人驻足伸长脖子在看。那妇人还领着一位年轻姑娘,付管事一路躬着腰领了她们到对面的首饰铺子里。待她们进去后,周围嗡的迸发出了交谈声:方才那位是不是张夫人?张夫人哪那么年轻,那位是他家大少奶奶,听闻是巡抚大人的嫡女。这张家可不得了啊,这条街都是他们的,听说家里的钱,比圣人的私库还多。
哪个张家啊?
那人看了一眼:还有哪个张家,自然是张阁老家!
这条街都是张家的产业?难怪方才那般趾高气昂的。之前只听说过,这还是第一回 见识到他家的做派。陈苗苗坐上马车,看了一眼首饰铺子,陷入了沉思。
第107章 烤红薯
若说当时她对于张家大部分感觉还只是原著中的描述, 那么在京城看铺子的这几天,她结结实实体会到了张家的势力有多大。满京城繁华的地方都有他们的产业,甚至, 她还瞧见过一回张松。
张松中举之后,就已经向山长辞行了,表示自己要去京城读书, 便自行离开了。彼时陈苗苗还松了一口气,身边有人虎视眈眈地盯着, 那种滋味当然不舒服了。
陈苗苗是在路过文玩街的时候瞧见张松和一群学子正在交谈。彼时她正在一个铺子里,掌柜见她看着外头的人,笑道:那都是一粟书院的学子。这一粟书院的学子,可都是非富即贵的。普通人家够不上。
难道不是国子监更好吗?陈苗苗收回视线。
掌柜语焉不详地摇摇头:国子监那是朝廷的,有些事不敢太明目张胆。但这一粟书院就不同了。只说了这一句, 他就笑着摊开手:横竖这两家书院都不是我们能够得上的,姑娘家里若是有人求学, 还是选择别家吧。
这日江楚下了衙过来,就瞧见陈苗苗坐在灯下发呆。他将一个纸包放到了她面前:快趁热
陈苗苗瞧见面前的纸包, 拆开来,瞧见里头是烤红薯,眼睛都亮了。她拿起一根,还温热着, 掰开来, 那烤出来的蜜顺着金黄内瓤滑下。她忙咬了一口,软软糯糯的甜,仿佛甜到了心里去。她忙将另外半个递给江楚:快尝尝, 可好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