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惹出来的麻烦,总不能全让父皇替他顶着吧。
    更何况,他是真的十分担心父皇的身体,才会提出推迟早朝的时间,毕竟对他而言早期睡眠不足耽误长个子,还可以补觉,可父皇原本就虚弱的体质,这样个折腾法,上什么神仙十全大补药都补不过来。
    还没进寝宫,就闻到了里面传出的药味,朱厚照不禁想起在万岁山时,看到乾清宫上方的空洞。那是因为弘治帝身上的龙气消散,就算李广用符箓阵法调动国运和子孙后代的命数填补,却越补越亏,成了个无底洞。
    起因,就在于李广的术法来路不正,张皇后一家又拖了后腿。
    夫妻本一体,尤其是当弘治帝承诺一生一世一双人,就已经和张皇后的命运绑定一生,就必然要替她承担她和她家人作恶时带来的恶果。
    这也是朱厚照必须要斩断张氏兄弟伸进皇宫之手的原因。
    弘治帝半倚在床上,还在翻看着奏折,何鼎在旁伺候着,一见小太子进来,就急忙上前相迎。
    殿下有劳殿下劝劝皇上,太医说了皇上需要多休养,尽量少耗费心神,可皇上坚持要看完奏章才肯休息。内阁那边昨日送来的奏折尚未批复,今日又多了许多,如此下去,何时才是个头啊!
    何鼎说完,才惊觉自己居然对着小太子在发牢骚,赶紧弥补道:臣不该妄议朝政,只是担心皇上身体,还望殿下见谅。
    你没错!朱厚照摆摆手,径直走到床前,抢过了弘治帝手里的奏折,是父皇不遵医嘱,错在父皇才对。
    弘治帝不以为忤,反而笑着望向儿子,这可是你自己从朕手里接过去的,不让朕看的话,你来看?
    其实从儿子闯入坤宁宫的那一天开始,弘治帝已经隐隐感觉到有些变化,他身为一国之君,虽然说不上有什么大才,但这一生能任用贤才,识人之能还是有的。
    更何况这是他一直最关注的儿子,突然之间转了性一般,不再跟着刘瑾和那些小太监们胡闹瞎玩,而是有意无意地弄出不少好东西来,这种变化,他当爹的如果还看不出来,那真是白当爹了。
    好在,儿子仍然是那个儿子,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和智慧,加上他自幼被养出来的脾气,似乎,比他更适合当这个皇帝。
    既然如此,那么老子累了,就该儿子上了。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第二十八章
    被自己的亲爹坑,还能怎么办?
    朱厚照想不认命都不行。
    毕竟,若不是他出手断了李广和两个舅舅的谋划,父皇还会像前世那样,继续勤勤恳恳地上朝理政,为边城的兵祸头疼,为受灾的百姓忧心,因贪腐的臣子生气,因枉法的外戚操心
    最终,不仅仅耗干了自己的心神精气,也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命数气运。
    而现在排除了外力影响,想要弘治帝活得好好的,就得好生调养,可该他干的活,总不能交给司礼监。
    权力滋生腐败,那些权宦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朱厚照可不想再出个刘瑾第二或是魏忠贤之类的立皇帝九千岁,可不就得自己接下老爹的担子。
    好在他不是第一次当皇帝了,批阅奏折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更何况他经历了无限流世界的考验,能活到如今,精神力已经是原来的千百倍,别说过目不忘,这些奏折一目十行,他都能背下来。
    有超强的记忆力,加上对前世重大事件和几位阁老的了解,朱厚照看奏折的速度,几乎是弘治帝的三倍以上。
    这还是他刻意控制下的结果,毕竟,他现在年纪小,尚未读完书,还是第一次看奏折,能有这个速度,已经是惊世骇俗了。
    好在弘治帝在他开始看奏折的时候,就摒退其他人,只留下何鼎一人在旁伺候笔墨。
    朱厚照很快将奏折分类,那些请安问好没事吹吹捧捧的直接看完丢在一旁,各部各司的人事变更申报都是由内阁先行审阅拟旨之后才报上来,这种经过大臣们商议决定并报送皇帝批红任命的官员,才是正经的升职流程。
    那些直接由皇帝任命,不经内阁审议,跳过六部申报流程的,叫传奉官,李广和张氏兄弟卖的就是这种走后门的官位,只是这种的就算任命下去,也会被清流正统鄙视。
    朱厚照当初也任性地由着个人喜好任命过一些传奉官,那时就是年少气盛,喜欢跟处处管制自己的大臣们对着干。
    现在他不会这样了,很仔细地将各部的工作汇报,人事变更,预算开支,赈灾救济,减免赋税等等都分别归类,按照时间和轻重缓急排序,一一念给弘治帝。
    毕竟他现在年纪小,对六部的人事还不是十分料及,还需要弘治帝做最后决定。
    饶是如此,经他之手的奏折也省去了弘治帝十之七八的力气,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让弘治帝对他刮目相看。
    发现新事物需要的是眼光,创造新发明也要看运气,可这些繁琐的政务,需要的是耐心和定力。
    小孩子灵气十足,运气也好,不管是有意无意发现的千里镜,还是那种特别的细毛羊,都给边城带来了新的发展和经略草原的机会。
    但朝政琐事,却是最容易消磨一个人的耐心和灵气,却又不做不行的。
    --

章节目录

大明顽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辛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辛宸并收藏大明顽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