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说着,子砚嗤笑一声,露出刻骨的恨意与鄙薄,纵使我郑氏有心投诚,郑王却见不得愿意平平淡淡的接过国中的权利。
次年,父亲战死。郑氏一族没了掌控的大局的人,很快就四散分裂,见此,郑王便迫不及待的为郑氏按上私通蛮夷,谋逆窃国的大罪。昔日门庭若市的郑国公族,一夜之间,彻底没落。
一国公族,数千余人,皆被斩首。说到如此痛心之处,子砚反而笑了,只是笑得悲凉嘲讽,父亲总以为,只要我郑氏一族退了,胥轺那小儿,便会给郑氏一条活路。
呵,可父亲不懂,胥轺早不是在他父王灵前痛哭,孤苦无依的拉着父亲袖子,喊父亲亚父的小儿了。从胥轺有心接管国政之日起,他就只是郑王,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郑王。
他要的不是平平淡淡的接过郑国的国政,而是要以郑氏一族的鲜血来警示世人,威慑其余有不轨之心的人,让所有人知晓,眼前的是郑王,而非从前可任人宰割欺凌的傀儡小儿。
郑王么认真聆听的诸萦似乎有些印象,在昨日的宴席上,她记得是坐在左下手第三列的席位上。当时率先起争执的是陈王与吴王,后来,席上的诸侯们皆参与了进来,唯独这位郑王,并不参与进这场风波。
但却并非明哲保身,不敢在神女眼前放肆,反倒像是对这些所谓的中原诸国颇有不屑,所以才未参与进其中,且神情间并不如何掩饰。年纪确实极轻,应该是及冠不久,二十许的模样。
听过子砚的形容,诸萦猜测,大抵是蛰伏做小十数年,所以一朝破土,毫不掩饰自己的锐利,整个人犹如出鞘的利剑,眼中是勃勃野心。也正是因此,即便这位郑王不参与进陈王与吴王之间的争执,却仍叫诸萦留下了印象。
诸萦回想了一番,又很快敛下思绪,她望向子砚,所以你是为了躲过郑王的杀令,藏身于奴隶之中?
子砚点了点头,正是。
胥轺下令杀尽郑氏之人,是昔日受了我父亲恩惠的一位剑客救下了我。又将我送至父亲的故交好友之处,这才离去。只是,不论是牧赢大哥,还是我,都未能料到,这位昔日的故交,因为怕受牵连,将我的行踪上报了,引来追兵无数。
纵使我在公孙叔父的协助下,侥幸逃脱,可没有牧赢大哥在,面对如此多的追兵,实在凶险,制好兵行险招,假意沦为奴隶,从而躲过此劫。
几经转手,最后被带到了王畿,之后的事情,恐怕你也知晓了。
诸萦不言,在这样的深仇大恨面前,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浅薄,倒不如不说。更何况诸萦看着子砚的神情,想起方才他提起往事时的咬牙切齿,便知晓,他决计没有放下放下这段仇恨。诸萦又不是什么白莲花,自然也不会觉得这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轻言释然。
她只是察觉出来,或许子砚之前那般固执不驯,为什么会被廉思先生用数月的时日便教化成如此谦逊守礼,举手投足,浑然是一位受儒学浸染多年的学子。恐怕亦是子砚自己的心思,他原先的憎恨浮于表面,反而并不可怖,如今能学着掩饰自己,看起来越是风淡云轻、举止有度,恐怕心性便越是被打磨得历害,反倒是不可小觑。
廉思先生乃是当世大家,列国之间,有数不清的学派,可能得人如此尊崇的却是极少数。凡是廉思先生承认的入室弟子,若是有意为官,几乎无一不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恐怕这也是子砚的心思之一。
诸萦不知道子砚的选择对否,她也无意干涉。诸侯国间的争端她不会管,其他诸侯国的政变更不会插手。这些自有他们的规律,若是以子砚的视角,为郑王忘恩负义,不顾扶持之恩,害死郑氏一族。
可王公贵族之间的争端原就是说不清楚的,若真要计较,如今的宋国,也曾是从他人的手中夺下王位,卫郑这些诸侯国,也都曾是帮手。
但过了数百年,曾经夺去王位的宋王室,不也成了正统吗?
若是来日有诸侯国夺了天下,纵使亦是被骂作乱臣贼子,可过上百年,便成了新的正统,岂不可笑?
故而诸萦从不打算参和进去,比起这些,助天下黎庶能饱腹,少受一些欺凌,才最是重要。诸萦她想做出的改变,也只是这些。
第58章
诸萦虽然没有插手子砚所为之事的想法,但是人终究是自己救下的,她想了想状似从袖口中取出一物,实则是从游戏背包中唤出来,落到手中。
她白皙修长的手指对着子砚,在他面前慢慢松开,露出手心的一个物件,是一个浑圆剔透的小珠子,里面似乎还有光华流转。
这是?子砚有些迟疑,这东西看起来极为贵重,似珠非珠,莹亮圆润,他从未见过此等模样的东西。即便没见过,但凭借它的形貌也可以断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只怕千金未必可得。
诸萦递向子砚,神色间没有半分怜惜不舍,送给你的,你如今既然成了自由身,依照廉思老先生对你的喜爱,恐怕很快便会被收做弟子。
他日你随廉思老先生周游列国,不知可否会有相见的一日,便当作临别赠礼,万勿推辞。
子砚的目光垂落在这颗珠子上,一息两息三息,足足许久才重新看向诸萦,他没有推辞,眼中倒映着诸萦的身影,他用极慢而沉缓的语调,好。
--
次年,父亲战死。郑氏一族没了掌控的大局的人,很快就四散分裂,见此,郑王便迫不及待的为郑氏按上私通蛮夷,谋逆窃国的大罪。昔日门庭若市的郑国公族,一夜之间,彻底没落。
一国公族,数千余人,皆被斩首。说到如此痛心之处,子砚反而笑了,只是笑得悲凉嘲讽,父亲总以为,只要我郑氏一族退了,胥轺那小儿,便会给郑氏一条活路。
呵,可父亲不懂,胥轺早不是在他父王灵前痛哭,孤苦无依的拉着父亲袖子,喊父亲亚父的小儿了。从胥轺有心接管国政之日起,他就只是郑王,是年富力强,野心勃勃的郑王。
他要的不是平平淡淡的接过郑国的国政,而是要以郑氏一族的鲜血来警示世人,威慑其余有不轨之心的人,让所有人知晓,眼前的是郑王,而非从前可任人宰割欺凌的傀儡小儿。
郑王么认真聆听的诸萦似乎有些印象,在昨日的宴席上,她记得是坐在左下手第三列的席位上。当时率先起争执的是陈王与吴王,后来,席上的诸侯们皆参与了进来,唯独这位郑王,并不参与进这场风波。
但却并非明哲保身,不敢在神女眼前放肆,反倒像是对这些所谓的中原诸国颇有不屑,所以才未参与进其中,且神情间并不如何掩饰。年纪确实极轻,应该是及冠不久,二十许的模样。
听过子砚的形容,诸萦猜测,大抵是蛰伏做小十数年,所以一朝破土,毫不掩饰自己的锐利,整个人犹如出鞘的利剑,眼中是勃勃野心。也正是因此,即便这位郑王不参与进陈王与吴王之间的争执,却仍叫诸萦留下了印象。
诸萦回想了一番,又很快敛下思绪,她望向子砚,所以你是为了躲过郑王的杀令,藏身于奴隶之中?
子砚点了点头,正是。
胥轺下令杀尽郑氏之人,是昔日受了我父亲恩惠的一位剑客救下了我。又将我送至父亲的故交好友之处,这才离去。只是,不论是牧赢大哥,还是我,都未能料到,这位昔日的故交,因为怕受牵连,将我的行踪上报了,引来追兵无数。
纵使我在公孙叔父的协助下,侥幸逃脱,可没有牧赢大哥在,面对如此多的追兵,实在凶险,制好兵行险招,假意沦为奴隶,从而躲过此劫。
几经转手,最后被带到了王畿,之后的事情,恐怕你也知晓了。
诸萦不言,在这样的深仇大恨面前,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浅薄,倒不如不说。更何况诸萦看着子砚的神情,想起方才他提起往事时的咬牙切齿,便知晓,他决计没有放下放下这段仇恨。诸萦又不是什么白莲花,自然也不会觉得这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轻言释然。
她只是察觉出来,或许子砚之前那般固执不驯,为什么会被廉思先生用数月的时日便教化成如此谦逊守礼,举手投足,浑然是一位受儒学浸染多年的学子。恐怕亦是子砚自己的心思,他原先的憎恨浮于表面,反而并不可怖,如今能学着掩饰自己,看起来越是风淡云轻、举止有度,恐怕心性便越是被打磨得历害,反倒是不可小觑。
廉思先生乃是当世大家,列国之间,有数不清的学派,可能得人如此尊崇的却是极少数。凡是廉思先生承认的入室弟子,若是有意为官,几乎无一不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恐怕这也是子砚的心思之一。
诸萦不知道子砚的选择对否,她也无意干涉。诸侯国间的争端她不会管,其他诸侯国的政变更不会插手。这些自有他们的规律,若是以子砚的视角,为郑王忘恩负义,不顾扶持之恩,害死郑氏一族。
可王公贵族之间的争端原就是说不清楚的,若真要计较,如今的宋国,也曾是从他人的手中夺下王位,卫郑这些诸侯国,也都曾是帮手。
但过了数百年,曾经夺去王位的宋王室,不也成了正统吗?
若是来日有诸侯国夺了天下,纵使亦是被骂作乱臣贼子,可过上百年,便成了新的正统,岂不可笑?
故而诸萦从不打算参和进去,比起这些,助天下黎庶能饱腹,少受一些欺凌,才最是重要。诸萦她想做出的改变,也只是这些。
第58章
诸萦虽然没有插手子砚所为之事的想法,但是人终究是自己救下的,她想了想状似从袖口中取出一物,实则是从游戏背包中唤出来,落到手中。
她白皙修长的手指对着子砚,在他面前慢慢松开,露出手心的一个物件,是一个浑圆剔透的小珠子,里面似乎还有光华流转。
这是?子砚有些迟疑,这东西看起来极为贵重,似珠非珠,莹亮圆润,他从未见过此等模样的东西。即便没见过,但凭借它的形貌也可以断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只怕千金未必可得。
诸萦递向子砚,神色间没有半分怜惜不舍,送给你的,你如今既然成了自由身,依照廉思老先生对你的喜爱,恐怕很快便会被收做弟子。
他日你随廉思老先生周游列国,不知可否会有相见的一日,便当作临别赠礼,万勿推辞。
子砚的目光垂落在这颗珠子上,一息两息三息,足足许久才重新看向诸萦,他没有推辞,眼中倒映着诸萦的身影,他用极慢而沉缓的语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