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喜意才上来, 又不免踟蹰,卫氏看着柳晏清,“县尊的侄女儿,真能嫁到咱家?”
不是卫氏低看自己儿子啊,那张晓芙,卫氏细回想,生得也颇不错的,这样的姑娘,又有个做县官的叔叔,要找个有前程的后生还是不难的,怎么会选了晏清。
她心里一时转过好几个念头,是姑娘家自己看中晏清了,还是别的什么?
不好无端去揣测,便看着柳晏清,等他答话。
柳晏清揉了揉鼻梁,道:“张大人倒是开诚布公与我谈了一回,除了对我颇认同,其实还有两个原因。”
卫氏和柳渔便都望着他,等下文。
“这其一,咱们家开了这绣庄,大人是觉得咱们家境至少是殷实的,张姑娘嫁过来,日子应该好过。”
卫氏就点头,绣庄开了两个月,她们家的生活比之从前,确实是上了不知多少个台阶,这还是没有底蕴,积年的开下去,有个三五年的积累,恐怕也能成为这县里的富户之一。
“这其二,娘曾往后衙送过一回衣裳吧?”
还和自己有关?
卫氏有些懵的点头:“是去过一回,刚开业咱们不是送了红票嘛,张夫人那回来定了衣服,后边是我送去的。”
柳晏清道:“就是那回了,夫人与大人提起,觉得您性子颇好,是那时候动了把侄女许到咱们家的念头。”
所以他这婚事,是娘和妹妹开的绣庄有实力,娘的性子好,瞧着好相处,这样凭空掉下来砸到他头上的,他自己本人,倒像是个搭头。
柳晏清现在说来,也觉想笑。
柳渔已经先笑了出来:“大哥,你们这位张大人还挺有意思。”
能把事情这样明明白白摊开来说,也是个妙人物。
可正是因为张县令说得坦诚,柳晏清才能接受得这样快,而卫氏虽听得懵了懵,过后也是疑虑尽消,失笑起来。
卫氏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上,更能理解那位张大人和张夫人的意思,家境殷实不会吃苦,婆婆良善日子平顺,加之卫氏自己也知道,长子其实生得颇好,除了不是官身,也算是能文能武,身上是挑不出一点岔子来的,这张大人和张夫人倒是真心替侄女打算的。
如此看来,也是极为匹配的一桩姻缘,卫氏就笑了起来:“这姑娘若嫁到咱们家,那日子定然是舒心的。”
她顿了顿,道:“不过,那姑娘自己愿意吗?”
这话问到了。
让柳晏清想起刚才和张晓芙在园中相见的情景来,唇边隐隐现出些许笑意,点头:“应该是愿意的。”
这话叫卫氏瞧出了端倪,她凑过去:“你见过那姑娘了?”
柳渔已然笑了起来,打趣道:“我猜大哥不止见过,还颇喜欢那位张姑娘。”
不喜欢都不会应下这亲事,不喜欢也不会这么痛快,张县令前脚才提,他都不等下衙,后脚就告假归家,把事情给卫氏说了。
柳晏清给柳渔说中心事,也不反驳,只笑一笑,算是默认了。
这一下可把卫氏乐坏了,笑道:“好事好事,我们家这铁疙瘩可算逢春开花了。”
天晓得她羡慕眼馋别家的孩子多久了,可是等到长子动了心思,有成家的念头了。
卫氏激动得当即盘算起来,“本来正找了媒人想给你寻访个合适的姑娘,现在倒不用了,倒也不用辞了媒人,现成的事情,请媒人帮咱们去张家提亲。”
说是提亲,其实前边还有相看,这三媒六聘照规矩走下来,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卫氏激动过后,又有些迟疑。
真娶县令家的侄女,这压力指定是有的,要说柳家现在殷实了,可根基也浅,比如吃穿住行,住这一项就是个大问题。
柳家正儿八经的宅子,那就是仰山村那座两进的小院,而常居的地方,又是县里这绣庄后边,搁着是娶别家的姑娘,卫氏一点不觉得这有什么,可县令的侄女……
县令,那到底还是沾着个官不是?
这般一想,卫氏就觉得这村里的宅子就显得有些落魄寒酸,铺子后边又不大像正经宅子,颇为将就。
一时还真犯了愁。
柳晏清观她神色,道:“娘,可是有什么为难?”
可不就是为难吗?
卫氏把心中所想说了说,道:“到底是官家的姑娘吧,真不会嫌弃啊?”
柳晏清笑了笑,道:“其实我问过她,像我这样,顶有出息就是做到个捕头,怕是没多大出息,张姑娘说她也只是农家出身,父兄都是土里刨食,正是门当户对。”
他说这话时,神色是有几分温柔的。
柳渔就明白了她大哥为什么愿意娶那位张姑娘了,这样的姑娘,温柔似水,百炼刚也要化绕指柔的。
张晓芙这一句话,刷足了卫氏好感,少了些攀了高枝的紧张,多了些对未过门的儿媳的喜欢。
柳渔也在旁边道:“大伯娘别担心,我看这张姑娘性子不错,而且,您想啊,张大人要把侄女许给大哥,对咱们家的情况肯定是打听详细了的,且我成婚之时,张夫人身边那位余妈也到过咱们家送添妆,咱们家是个什么情况,张家必然都是清楚的,咱们该是怎样就怎样,要把日子过起来,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何必纠结于此一时呢?”
“对对对。”卫氏倒想起这一桩来了,柳渔成亲时,张夫人确实是让身边的管事妈妈送了添妆过来的,许多事情,一旦有迹,再回头去想一想,哪哪儿都对得上。
--
不是卫氏低看自己儿子啊,那张晓芙,卫氏细回想,生得也颇不错的,这样的姑娘,又有个做县官的叔叔,要找个有前程的后生还是不难的,怎么会选了晏清。
她心里一时转过好几个念头,是姑娘家自己看中晏清了,还是别的什么?
不好无端去揣测,便看着柳晏清,等他答话。
柳晏清揉了揉鼻梁,道:“张大人倒是开诚布公与我谈了一回,除了对我颇认同,其实还有两个原因。”
卫氏和柳渔便都望着他,等下文。
“这其一,咱们家开了这绣庄,大人是觉得咱们家境至少是殷实的,张姑娘嫁过来,日子应该好过。”
卫氏就点头,绣庄开了两个月,她们家的生活比之从前,确实是上了不知多少个台阶,这还是没有底蕴,积年的开下去,有个三五年的积累,恐怕也能成为这县里的富户之一。
“这其二,娘曾往后衙送过一回衣裳吧?”
还和自己有关?
卫氏有些懵的点头:“是去过一回,刚开业咱们不是送了红票嘛,张夫人那回来定了衣服,后边是我送去的。”
柳晏清道:“就是那回了,夫人与大人提起,觉得您性子颇好,是那时候动了把侄女许到咱们家的念头。”
所以他这婚事,是娘和妹妹开的绣庄有实力,娘的性子好,瞧着好相处,这样凭空掉下来砸到他头上的,他自己本人,倒像是个搭头。
柳晏清现在说来,也觉想笑。
柳渔已经先笑了出来:“大哥,你们这位张大人还挺有意思。”
能把事情这样明明白白摊开来说,也是个妙人物。
可正是因为张县令说得坦诚,柳晏清才能接受得这样快,而卫氏虽听得懵了懵,过后也是疑虑尽消,失笑起来。
卫氏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上,更能理解那位张大人和张夫人的意思,家境殷实不会吃苦,婆婆良善日子平顺,加之卫氏自己也知道,长子其实生得颇好,除了不是官身,也算是能文能武,身上是挑不出一点岔子来的,这张大人和张夫人倒是真心替侄女打算的。
如此看来,也是极为匹配的一桩姻缘,卫氏就笑了起来:“这姑娘若嫁到咱们家,那日子定然是舒心的。”
她顿了顿,道:“不过,那姑娘自己愿意吗?”
这话问到了。
让柳晏清想起刚才和张晓芙在园中相见的情景来,唇边隐隐现出些许笑意,点头:“应该是愿意的。”
这话叫卫氏瞧出了端倪,她凑过去:“你见过那姑娘了?”
柳渔已然笑了起来,打趣道:“我猜大哥不止见过,还颇喜欢那位张姑娘。”
不喜欢都不会应下这亲事,不喜欢也不会这么痛快,张县令前脚才提,他都不等下衙,后脚就告假归家,把事情给卫氏说了。
柳晏清给柳渔说中心事,也不反驳,只笑一笑,算是默认了。
这一下可把卫氏乐坏了,笑道:“好事好事,我们家这铁疙瘩可算逢春开花了。”
天晓得她羡慕眼馋别家的孩子多久了,可是等到长子动了心思,有成家的念头了。
卫氏激动得当即盘算起来,“本来正找了媒人想给你寻访个合适的姑娘,现在倒不用了,倒也不用辞了媒人,现成的事情,请媒人帮咱们去张家提亲。”
说是提亲,其实前边还有相看,这三媒六聘照规矩走下来,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卫氏激动过后,又有些迟疑。
真娶县令家的侄女,这压力指定是有的,要说柳家现在殷实了,可根基也浅,比如吃穿住行,住这一项就是个大问题。
柳家正儿八经的宅子,那就是仰山村那座两进的小院,而常居的地方,又是县里这绣庄后边,搁着是娶别家的姑娘,卫氏一点不觉得这有什么,可县令的侄女……
县令,那到底还是沾着个官不是?
这般一想,卫氏就觉得这村里的宅子就显得有些落魄寒酸,铺子后边又不大像正经宅子,颇为将就。
一时还真犯了愁。
柳晏清观她神色,道:“娘,可是有什么为难?”
可不就是为难吗?
卫氏把心中所想说了说,道:“到底是官家的姑娘吧,真不会嫌弃啊?”
柳晏清笑了笑,道:“其实我问过她,像我这样,顶有出息就是做到个捕头,怕是没多大出息,张姑娘说她也只是农家出身,父兄都是土里刨食,正是门当户对。”
他说这话时,神色是有几分温柔的。
柳渔就明白了她大哥为什么愿意娶那位张姑娘了,这样的姑娘,温柔似水,百炼刚也要化绕指柔的。
张晓芙这一句话,刷足了卫氏好感,少了些攀了高枝的紧张,多了些对未过门的儿媳的喜欢。
柳渔也在旁边道:“大伯娘别担心,我看这张姑娘性子不错,而且,您想啊,张大人要把侄女许给大哥,对咱们家的情况肯定是打听详细了的,且我成婚之时,张夫人身边那位余妈也到过咱们家送添妆,咱们家是个什么情况,张家必然都是清楚的,咱们该是怎样就怎样,要把日子过起来,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何必纠结于此一时呢?”
“对对对。”卫氏倒想起这一桩来了,柳渔成亲时,张夫人确实是让身边的管事妈妈送了添妆过来的,许多事情,一旦有迹,再回头去想一想,哪哪儿都对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