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可靠的接头人,柳竹秋看到一点希望,耐着性子等了两日,第三日上白秀英来了。
“季瑶,求你帮帮我。”
她见面便哭跪哀求,瘦得凹陷的脸像褪色的丝绸惨淡憔悴,泪眼里满溢悲苦凄怨。
柳竹秋知她定是收获了新讯息,忙扶她去卧室,命春梨在外面守着。
白秀英拿出一张纸笺交给她。
“萧大人帮我们偷录了我爹的那封遗书,你先看看。”
柳竹秋迅速浏览信笺,内容与传说的大致相同,白秀英却一口断定:“这封信绝不是我爹写的。”
“字迹对不上吗?”
“不,字迹确实和我爹的很像,萧大人说刑部已派专人鉴定过,也说没错。”
“那你是发现了别的破绽?”
白秀英点头,指着其中一行字说::“你看,这里说我爹是七月初二这天去礼部右侍郎薛汝春家盗题的。可那天我爹和我在东灵山游玩,根本不在京城。”
东灵山位于京西门头沟,是京畿第一峰,周边风景雄奇,到了夏天草甸上遍布无垠花海,是消夏赏玩的绝佳场所。
白一瑾酷爱烟霞,年轻时常领着妻女游山玩水。白秀英儿时曾同父母到过东灵山,至今怀念那里的风景。
今夏柳尧章公务繁忙,夜间常留宿皇城。
白一瑾听说女儿独守空房,怜她苦夏寂寞,便趁七月初的休沐假领她重游东灵山,父女俩借宿当地农家,痛痛快快玩了三天才回京。
“我爹赞叹那望仙台上的日出壮丽奇绝,命我写篇游记纪念。初稿上有当天的日期,就是七月初二日。”
柳竹秋知道她和白一瑾出游的事,也看过她写的《东灵山日出记》,再看她带来的初稿,落款的时间地点都清清楚楚,证明白一瑾当天的确身在东灵山。
官宦人家的主妇都被要求足不出户,白一瑾领着已出嫁的女儿远游有违礼法,传出去必受指摘,因此父女都低调出行,没告诉过外人。
“写这封遗书的人只知道白老爷在这几天放休沐假,却不知他带你去东灵山了,于是诬陷他在七月初二去薛汝春家盗题。白老爷去世那天早上礼部就派了人来,这绝非凑巧,看来这事与薛汝春脱不了干系,当初我们就疑心此人是舞弊案的主谋,想不到他为了脱罪竟会杀害无辜。”
柳竹秋游荡的恨意找到对手,用力拳击桌案,真想立刻提了三尺剑去斩妖诛魔,搂住白秀英肩膀安慰:“你放心,这个仇我势必帮你报,定叫那伙贼人偿命。”
白秀英情知公公胆小畏祸,已容不下她这个儿媳,丈夫又是老实巴交的文弱书生,唯有这智勇双全的小姑尚可指望,得她承诺犹如绝处逢生,抱住哭谢一回,复又忧虑。
“你被老爷禁足,如何出得去呢?”
柳竹秋已心生一计,当着她修书一封,把蒋少芬叫进来,吩咐她去找瑞福,让他将信转呈朱昀曦。
隔天柳邦彦去东宫上课,一向恹恹听讲的太子忽然主动发问:“柳先生,孤王这几日读《论语.雍也》,看到‘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②’这句,心中感触颇多,想和你探讨一番。”
见他终于对学习产生兴趣,柳邦彦还以为自己的教学有了起色,忙问:“不知殿下有何感触,可否先让微臣聆听一二。”
朱昀曦正经道:“圣人说君子的人生目的是‘为仁’,要做到这点必须以正直为行为准则。正直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不正直的人固然能欺世盗名,趋利避害以谋求富贵,但最终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这样吗?”
柳邦彦拱手赞叹:“殿下说得极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③’,当年孟子奔走于列国,四处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但假如诸侯不主动邀请,他是绝不会去求见的。他的学生陈代便劝说道:‘拜见诸侯就有机会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学说,老师为成大事应当以屈求伸,何必拘泥于小节’。孟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齐景公外出打猎,召唤猎场的守备。那守备因他召唤的方式不符合礼仪规范因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也公然不惧。孔子对此大加称赞,说有志气和勇气的人宁愿身死也不违背做人处事的原则。连区区一个猎场守备都有自己必须遵循的规矩,何况是读书人呢?读书是为了行道,不在于谋求利益,假如不爱惜自己的身份,轻易屈就诸侯,必然得不到对方尊重,又如何让诸侯听信他的施仁主张呢?是以作为一个君子,就必须时刻坚持道义。”
朱昀曦不住点头:“你上次教的《子路篇》里也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是这个道理吧,自己首先要正直才能要求别人正直,宣圣和亚圣④虽然积极倡导通权达变,但在操守德性方面却绝不苟且,真令人敬仰钦服。”
“殿下能领会经典的含义,足见学业大为精进了。”
柳邦彦正要说几句恭维话,以侧面夸耀他这个老师的功劳,朱昀曦猝然发问:“前日礼部郎中白一瑾在家中自戕,留书承认他是顺天乡试舞弊案的祸首。孤王听说你与他是儿女亲家,可有此事?”
柳邦彦头皮一麻,怕他怀疑自己有连带干系,忙说:“微臣与白一瑾虽是姻亲,但平日鲜少往来,并不清楚他的行事作为。”
朱昀曦转为戏谑:“来往少也算亲戚嘛,孤还听说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嫁给你的三子柳尧章为妻,想来能为他张罗后事的也只有他们夫妇俩了,你怎么能拦着柳尧章不让他插手岳丈的丧事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⑤,你刚刚才说做君子必须时刻坚持道义,为何自己先不遵守?”
--
“季瑶,求你帮帮我。”
她见面便哭跪哀求,瘦得凹陷的脸像褪色的丝绸惨淡憔悴,泪眼里满溢悲苦凄怨。
柳竹秋知她定是收获了新讯息,忙扶她去卧室,命春梨在外面守着。
白秀英拿出一张纸笺交给她。
“萧大人帮我们偷录了我爹的那封遗书,你先看看。”
柳竹秋迅速浏览信笺,内容与传说的大致相同,白秀英却一口断定:“这封信绝不是我爹写的。”
“字迹对不上吗?”
“不,字迹确实和我爹的很像,萧大人说刑部已派专人鉴定过,也说没错。”
“那你是发现了别的破绽?”
白秀英点头,指着其中一行字说::“你看,这里说我爹是七月初二这天去礼部右侍郎薛汝春家盗题的。可那天我爹和我在东灵山游玩,根本不在京城。”
东灵山位于京西门头沟,是京畿第一峰,周边风景雄奇,到了夏天草甸上遍布无垠花海,是消夏赏玩的绝佳场所。
白一瑾酷爱烟霞,年轻时常领着妻女游山玩水。白秀英儿时曾同父母到过东灵山,至今怀念那里的风景。
今夏柳尧章公务繁忙,夜间常留宿皇城。
白一瑾听说女儿独守空房,怜她苦夏寂寞,便趁七月初的休沐假领她重游东灵山,父女俩借宿当地农家,痛痛快快玩了三天才回京。
“我爹赞叹那望仙台上的日出壮丽奇绝,命我写篇游记纪念。初稿上有当天的日期,就是七月初二日。”
柳竹秋知道她和白一瑾出游的事,也看过她写的《东灵山日出记》,再看她带来的初稿,落款的时间地点都清清楚楚,证明白一瑾当天的确身在东灵山。
官宦人家的主妇都被要求足不出户,白一瑾领着已出嫁的女儿远游有违礼法,传出去必受指摘,因此父女都低调出行,没告诉过外人。
“写这封遗书的人只知道白老爷在这几天放休沐假,却不知他带你去东灵山了,于是诬陷他在七月初二去薛汝春家盗题。白老爷去世那天早上礼部就派了人来,这绝非凑巧,看来这事与薛汝春脱不了干系,当初我们就疑心此人是舞弊案的主谋,想不到他为了脱罪竟会杀害无辜。”
柳竹秋游荡的恨意找到对手,用力拳击桌案,真想立刻提了三尺剑去斩妖诛魔,搂住白秀英肩膀安慰:“你放心,这个仇我势必帮你报,定叫那伙贼人偿命。”
白秀英情知公公胆小畏祸,已容不下她这个儿媳,丈夫又是老实巴交的文弱书生,唯有这智勇双全的小姑尚可指望,得她承诺犹如绝处逢生,抱住哭谢一回,复又忧虑。
“你被老爷禁足,如何出得去呢?”
柳竹秋已心生一计,当着她修书一封,把蒋少芬叫进来,吩咐她去找瑞福,让他将信转呈朱昀曦。
隔天柳邦彦去东宫上课,一向恹恹听讲的太子忽然主动发问:“柳先生,孤王这几日读《论语.雍也》,看到‘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②’这句,心中感触颇多,想和你探讨一番。”
见他终于对学习产生兴趣,柳邦彦还以为自己的教学有了起色,忙问:“不知殿下有何感触,可否先让微臣聆听一二。”
朱昀曦正经道:“圣人说君子的人生目的是‘为仁’,要做到这点必须以正直为行为准则。正直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不正直的人固然能欺世盗名,趋利避害以谋求富贵,但最终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这样吗?”
柳邦彦拱手赞叹:“殿下说得极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③’,当年孟子奔走于列国,四处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但假如诸侯不主动邀请,他是绝不会去求见的。他的学生陈代便劝说道:‘拜见诸侯就有机会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学说,老师为成大事应当以屈求伸,何必拘泥于小节’。孟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齐景公外出打猎,召唤猎场的守备。那守备因他召唤的方式不符合礼仪规范因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也公然不惧。孔子对此大加称赞,说有志气和勇气的人宁愿身死也不违背做人处事的原则。连区区一个猎场守备都有自己必须遵循的规矩,何况是读书人呢?读书是为了行道,不在于谋求利益,假如不爱惜自己的身份,轻易屈就诸侯,必然得不到对方尊重,又如何让诸侯听信他的施仁主张呢?是以作为一个君子,就必须时刻坚持道义。”
朱昀曦不住点头:“你上次教的《子路篇》里也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是这个道理吧,自己首先要正直才能要求别人正直,宣圣和亚圣④虽然积极倡导通权达变,但在操守德性方面却绝不苟且,真令人敬仰钦服。”
“殿下能领会经典的含义,足见学业大为精进了。”
柳邦彦正要说几句恭维话,以侧面夸耀他这个老师的功劳,朱昀曦猝然发问:“前日礼部郎中白一瑾在家中自戕,留书承认他是顺天乡试舞弊案的祸首。孤王听说你与他是儿女亲家,可有此事?”
柳邦彦头皮一麻,怕他怀疑自己有连带干系,忙说:“微臣与白一瑾虽是姻亲,但平日鲜少往来,并不清楚他的行事作为。”
朱昀曦转为戏谑:“来往少也算亲戚嘛,孤还听说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嫁给你的三子柳尧章为妻,想来能为他张罗后事的也只有他们夫妇俩了,你怎么能拦着柳尧章不让他插手岳丈的丧事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⑤,你刚刚才说做君子必须时刻坚持道义,为何自己先不遵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