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桐说:“我也不希望两国交兵,但那张钦开出的条件太诱人,看到一整只肥羊,谁还会去选一小块羊肉呢?”
柳竹秋正色道:“张钦乃奸险小人,说的话无一可信。我朝百万雄师正往东北边境集结,朝野上下众志成城,誓死保国。南方累积的粮草至少能保障三年的战事。倘若可汗发兵南下,定会深陷泥潭,白白消耗国力。夫人熟读我汉人经典,当知‘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如今阿努金正对贵部虎视眈眈,时刻准备趁虚而入,假如后院起火,更加得不偿失啊。另外还有一事夫人肯定不知,那张钦欠着贵部一桩血债,这才是他发动叛乱的根源。”
她详细陈述张钦和翁子壮在应昌互市屠杀鞑靼平民,后被朝廷追责的经过。
金海桐惊怒:“那些牧民被你们的官兵劫杀我是知道的,因他们不是我们部落的人,我们不便出面替他们报仇。如果事情真是你说的这样,这个张钦就太可恨了。”
柳竹秋说:“证据我们多得是,夫人派使者去北京就能了解清楚。张钦为求自保,欺骗安腊塔汗,妄图将贵部拖入战争深渊,还请夫人对可汗言明内情,千万别被奸贼利用。”
谈话起了作用,次日一早安腊塔汗的使者便来召见她。
她骑马深入幅员辽阔的营地,来到安腊塔汗那金碧辉煌的巨大帐篷前,由两位衣饰鲜艳的侍女带领入内。
帐篷宽敞得如同宫殿,毡壁上装饰着各类珍宝挂件和数十盏巨大的牛头灯。
帐内围坐着上百名部落贵族和他们的随从,每个人都服饰绚丽,佩戴价值连城的首饰和宝刀。
安腊塔汗与金海桐并肩坐在铺着厚厚白狼皮的王座上,从头到脚闪耀着金银珠宝的光辉。
柳竹秋站在百尺见方的氍毹中央向他们揖拜,而后落落大方地说出来意。
安腊塔汗命人赐座,询问中国开出了怎样的和谈条件。
柳竹秋有条不紊阐述己方的态度和拟定的措施,包括册封安腊塔汗为鞑靼王,双方通贡,陆续在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等边境重镇开通马市,除官市外,双方皆可设立民间的互市,让汉蒙百姓自由贸易。
安腊塔汗昨天听了金海桐的禀报,已与亲信和头领们商议过,内部也倾向和谈,但对方先求上门来,不多占点便宜是傻子。
他斜递眼色,一名大臣起身对柳竹秋说:“你们提的条件我们需要商议再看是否接受,另外要求你们每年要向我们支付二十万两银子的岁币。”
柳竹秋来之前孟亭元代表庆德帝授予她和萧其臻一定权限,鞑靼人若索要岁币,二十万两以内都可应允。
现在对方提出的金额正好在权限内,但柳竹秋并不想答应。谈判犹如做买卖,必须将己方的利益最大化,不能放弃任何讲价的可能。
她微微一笑,对那大臣说:“敢问大人,往常蒙汉两族百姓做贸易,哪一方的商品销量更大?”
大臣说:“你们的茶叶、盐和丝织品在草原很受欢迎,我们的皮货药材销路也很好,两边基本差不多吧。”
柳竹秋又问:“那蒙民在做交易时,是直接用自己的货物去交换汉民的商品,还是花钱购买?”
大臣回答:“我们的人不喜欢用钱币。你们的朝廷又禁止汉民用银子铜钱跟我们结算①,所以民间一般实行以物换物。”
柳竹秋总结:“据您的说法,两国的贸易供需是持平的。相互给出的货品售价也比较公道。如果我朝每年支付贵部二十万两银子,那些汉族商人知道贵部手里有了钱,定会将货品提价销售,以前一匹马就能换得五匹布,以后必须用两匹马来换,您说到时吃亏的是谁呢?”
大臣反驳:“我们拿银子又不是为了做生意,是打造兵器壮大军队,以便更好的保卫可汗,维持草原上的秩序。”
柳竹秋笑道:“贵部招兵买马要花钱吧,银子到了士兵和马贩手里都会流向市场,他们过日子少不了茶叶盐和布帛这类必需品,仍旧会去汉民手中购买。有钱的蒙民多了,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一出现供不应求,汉商们更要涨价了。”
她靠生意经向对方陈述拿现银的弊端,那大臣忙向安腊塔汗鞠躬,得他点头后转身与同僚们叽里咕噜商议。
等达成一致意见再用蒙语向安腊塔汗奏报。
安腊塔汗又点了点头,大臣便对柳竹秋说:“我们可以不要银子,你们就把二十万两银子折算成茶叶盐和布帛以后给我们吧。”
并且按当前的市价规定了货品数额。
这点柳竹秋寸步不让:“货品的售价是随产量波动的,遇到年成不好的时节产量少,价格就贵,比如茶叶和布帛,今年丰收价格低,说不定明年就涨价了,假如以货代币也只能按当年的市价结算。”
只规定金额,不限定货品数额,兑换比例就能掺水,到时随便找些荒欠涨价之类的理由少支付一部分,钱就省下来了。
蒙古人不傻,坚决要求按他们的意见来,谈判陷入僵持。
金海桐见柳竹秋据理力争,向安腊塔汗耳语,获得丈夫同意后高声说:“温大人,你们这样争来争去太费时间,昨天我见你射箭很准,不如同我比试一场,谁赢了就听谁的。”
对手不肯妥协,磨破嘴皮估计也讨不来好,这办法倒是个机会。
--
柳竹秋正色道:“张钦乃奸险小人,说的话无一可信。我朝百万雄师正往东北边境集结,朝野上下众志成城,誓死保国。南方累积的粮草至少能保障三年的战事。倘若可汗发兵南下,定会深陷泥潭,白白消耗国力。夫人熟读我汉人经典,当知‘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如今阿努金正对贵部虎视眈眈,时刻准备趁虚而入,假如后院起火,更加得不偿失啊。另外还有一事夫人肯定不知,那张钦欠着贵部一桩血债,这才是他发动叛乱的根源。”
她详细陈述张钦和翁子壮在应昌互市屠杀鞑靼平民,后被朝廷追责的经过。
金海桐惊怒:“那些牧民被你们的官兵劫杀我是知道的,因他们不是我们部落的人,我们不便出面替他们报仇。如果事情真是你说的这样,这个张钦就太可恨了。”
柳竹秋说:“证据我们多得是,夫人派使者去北京就能了解清楚。张钦为求自保,欺骗安腊塔汗,妄图将贵部拖入战争深渊,还请夫人对可汗言明内情,千万别被奸贼利用。”
谈话起了作用,次日一早安腊塔汗的使者便来召见她。
她骑马深入幅员辽阔的营地,来到安腊塔汗那金碧辉煌的巨大帐篷前,由两位衣饰鲜艳的侍女带领入内。
帐篷宽敞得如同宫殿,毡壁上装饰着各类珍宝挂件和数十盏巨大的牛头灯。
帐内围坐着上百名部落贵族和他们的随从,每个人都服饰绚丽,佩戴价值连城的首饰和宝刀。
安腊塔汗与金海桐并肩坐在铺着厚厚白狼皮的王座上,从头到脚闪耀着金银珠宝的光辉。
柳竹秋站在百尺见方的氍毹中央向他们揖拜,而后落落大方地说出来意。
安腊塔汗命人赐座,询问中国开出了怎样的和谈条件。
柳竹秋有条不紊阐述己方的态度和拟定的措施,包括册封安腊塔汗为鞑靼王,双方通贡,陆续在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等边境重镇开通马市,除官市外,双方皆可设立民间的互市,让汉蒙百姓自由贸易。
安腊塔汗昨天听了金海桐的禀报,已与亲信和头领们商议过,内部也倾向和谈,但对方先求上门来,不多占点便宜是傻子。
他斜递眼色,一名大臣起身对柳竹秋说:“你们提的条件我们需要商议再看是否接受,另外要求你们每年要向我们支付二十万两银子的岁币。”
柳竹秋来之前孟亭元代表庆德帝授予她和萧其臻一定权限,鞑靼人若索要岁币,二十万两以内都可应允。
现在对方提出的金额正好在权限内,但柳竹秋并不想答应。谈判犹如做买卖,必须将己方的利益最大化,不能放弃任何讲价的可能。
她微微一笑,对那大臣说:“敢问大人,往常蒙汉两族百姓做贸易,哪一方的商品销量更大?”
大臣说:“你们的茶叶、盐和丝织品在草原很受欢迎,我们的皮货药材销路也很好,两边基本差不多吧。”
柳竹秋又问:“那蒙民在做交易时,是直接用自己的货物去交换汉民的商品,还是花钱购买?”
大臣回答:“我们的人不喜欢用钱币。你们的朝廷又禁止汉民用银子铜钱跟我们结算①,所以民间一般实行以物换物。”
柳竹秋总结:“据您的说法,两国的贸易供需是持平的。相互给出的货品售价也比较公道。如果我朝每年支付贵部二十万两银子,那些汉族商人知道贵部手里有了钱,定会将货品提价销售,以前一匹马就能换得五匹布,以后必须用两匹马来换,您说到时吃亏的是谁呢?”
大臣反驳:“我们拿银子又不是为了做生意,是打造兵器壮大军队,以便更好的保卫可汗,维持草原上的秩序。”
柳竹秋笑道:“贵部招兵买马要花钱吧,银子到了士兵和马贩手里都会流向市场,他们过日子少不了茶叶盐和布帛这类必需品,仍旧会去汉民手中购买。有钱的蒙民多了,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一出现供不应求,汉商们更要涨价了。”
她靠生意经向对方陈述拿现银的弊端,那大臣忙向安腊塔汗鞠躬,得他点头后转身与同僚们叽里咕噜商议。
等达成一致意见再用蒙语向安腊塔汗奏报。
安腊塔汗又点了点头,大臣便对柳竹秋说:“我们可以不要银子,你们就把二十万两银子折算成茶叶盐和布帛以后给我们吧。”
并且按当前的市价规定了货品数额。
这点柳竹秋寸步不让:“货品的售价是随产量波动的,遇到年成不好的时节产量少,价格就贵,比如茶叶和布帛,今年丰收价格低,说不定明年就涨价了,假如以货代币也只能按当年的市价结算。”
只规定金额,不限定货品数额,兑换比例就能掺水,到时随便找些荒欠涨价之类的理由少支付一部分,钱就省下来了。
蒙古人不傻,坚决要求按他们的意见来,谈判陷入僵持。
金海桐见柳竹秋据理力争,向安腊塔汗耳语,获得丈夫同意后高声说:“温大人,你们这样争来争去太费时间,昨天我见你射箭很准,不如同我比试一场,谁赢了就听谁的。”
对手不肯妥协,磨破嘴皮估计也讨不来好,这办法倒是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