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奶奶倒是看得开,“其实这样也好,女人有自己的事业,才能独立。”
“至于孩子,这几天也不打紧儿的,毕竟,当妈的又不是不要孩子,也不是不爱孩子。”
理儿是这个理儿,但是心疼人啊!
俩孩子现在张开了,又白又嫩又机灵,看起来可招人疼了。
姜舒兰喂完俩孩子,这才朝着苗红云她们道谢,准备把孩子带回去。
旁边的那奶奶瞧着不是事,“你带回去,一个人吃饭,还要看俩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中午吃饭你别忙活了,一会我们家做好了,让红云给你端过去。”
姜舒兰想了下,她确实带不过来,也没跟那奶奶他们客气。
“你爹娘他们什么时候过来?”
还别说,姜家大妹子走那么久,她还怪想的。
再加上,舒兰这边一个人带俩孩子,明显带不过来。
姜舒兰摇摇头,“约莫着就这几天了。”
其实,她也不太清楚,这几天太忙了,顾不得娘家了,倒是要打电话回去问问了。
姜家。
知道姜父和姜母还要去海岛,在他们临走之前。
家里人就开始准备东西。
八十斤去年秋天新打的东北大米,三十斤小米,二十斤黑米,十斤苞米茬子。
一坛子大酱,一坛子肉酱,还有一些灌的腊肠,三只风干的腊兔子,两只辣野鸡,半只腌制的狍子肉。
剩下的则是药材了,林林总总几十包。
以及几个嫂子们给舒兰和孩子做的新衣服。
大多数都是给双胞胎的。
这些东西装起来,足足两挑子,重的一挑子在姜父那里,稍微轻的一挑子在姜母手里。
临别的时候,家里人又是一阵不舍。
蒋秀珍眼泪哗哗地拉着姜母的手,送她出门,“爹娘,你们到了记得给家里捎个信。”
“去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小妹那边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管捎信回来,能办到的,我们肯定办。”
姜母也舍不得,这算是背井离乡了。
但是想到闺女那边没人照顾,到底是心疼的,狠下心,“知晓的,我们都知晓的,我和你爹不在家,秀珍,家里靠你多照看一些。”
蒋秀珍点头。
一路上,姜家其他小子都不吭气,只是,闷头接过爹娘手里的挑子,送他们出门。
路上遇到不少大队的社员。
社员们忍不住一惊,“姜家的,你们老两口这又要去闺女那了?”
“还挑这么多东西?”
有人手快,揭开挑子一看,“乖乖,你们这是把家当搬去了吧?”
都是精白米,就是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姜母笑了笑,没说话。
“这,你们搬这么多东西给闺女,儿子儿媳们就不说啥?”
有人忍不住问了。
姜母没说话,蒋秀珍接过话茬,“婶,你光看到我们给舒兰拿东西了,却没看到舒兰一回回往家里寄东西吧?”
“这要是算起来,我们这所有东西加起来,还不如舒兰寄回来的一次价值高。”
亲人不就是这样,你对我舍得,我对你更舍得。
真心盼着对方日子过得好。
这话——
也在理儿,大家顿时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反而换了一个话题。
“不过,姜家的,你们拖家带口去投奔女儿,你们女婿就不说啥?”
哪有女婿养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连带着媳妇的侄子一起养的。
姜母笑呵呵,“女婿人好,愿意养我们这些吃白饭的。”
当然,老头子自己在海岛挣的药钱,也够他们三人生活费了,这就不足和外人说了。
姜母这话一说,那些社员们不明就里。
只是羡慕道,“你这女婿真好。”
瞧瞧这老两口现在穿的,靛蓝色的棉猴儿,极为体面,裤子穿的是灯芯绒,连带着去海岛许是没有天天出去干农活。
明显养得白了一些。
若说那通身的气质,说是城里面吃供应粮退休的老头老太太,那也是说得通的。
姜母心想,她女婿自然是好的。
提到姜家女婿,就不得不提江家女婿了。
有人看热闹不嫌大,忍不住问了一句蒋丽红,“丽红家的,你们家厂长女婿,什么时候接你们去城里住一段时间啊?”
蒋丽红本来悄咪咪地站在人群里面,看热闹的。
突然被点名了,她慌了下,接着,迅速冷静下来了,“我们是正经的人家,不像是有些人,天天吃女婿的住女婿的,这不是亲家,这是吸血鬼。”
这话含沙射影,很不中听。
“我看啊,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你们还不知道吧,江家女婿早已经不是厂长了,说是被降职成为了一个主任还是啥的?”
“我有亲戚最近从外地回来,还见到江家女婿跟要饭一样,差点从火车站要回轧钢厂家属院呢?”
这下,大家惊了。
“不能吧?”
“我可不骗人,我有个三姑女婿,就在轧钢厂烧锅炉说,说是对方不止是跟要饭一样回来,回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又被降职了呢。”
这——
可是大消息。
--
“至于孩子,这几天也不打紧儿的,毕竟,当妈的又不是不要孩子,也不是不爱孩子。”
理儿是这个理儿,但是心疼人啊!
俩孩子现在张开了,又白又嫩又机灵,看起来可招人疼了。
姜舒兰喂完俩孩子,这才朝着苗红云她们道谢,准备把孩子带回去。
旁边的那奶奶瞧着不是事,“你带回去,一个人吃饭,还要看俩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中午吃饭你别忙活了,一会我们家做好了,让红云给你端过去。”
姜舒兰想了下,她确实带不过来,也没跟那奶奶他们客气。
“你爹娘他们什么时候过来?”
还别说,姜家大妹子走那么久,她还怪想的。
再加上,舒兰这边一个人带俩孩子,明显带不过来。
姜舒兰摇摇头,“约莫着就这几天了。”
其实,她也不太清楚,这几天太忙了,顾不得娘家了,倒是要打电话回去问问了。
姜家。
知道姜父和姜母还要去海岛,在他们临走之前。
家里人就开始准备东西。
八十斤去年秋天新打的东北大米,三十斤小米,二十斤黑米,十斤苞米茬子。
一坛子大酱,一坛子肉酱,还有一些灌的腊肠,三只风干的腊兔子,两只辣野鸡,半只腌制的狍子肉。
剩下的则是药材了,林林总总几十包。
以及几个嫂子们给舒兰和孩子做的新衣服。
大多数都是给双胞胎的。
这些东西装起来,足足两挑子,重的一挑子在姜父那里,稍微轻的一挑子在姜母手里。
临别的时候,家里人又是一阵不舍。
蒋秀珍眼泪哗哗地拉着姜母的手,送她出门,“爹娘,你们到了记得给家里捎个信。”
“去那边,好好照顾自己。”
“小妹那边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管捎信回来,能办到的,我们肯定办。”
姜母也舍不得,这算是背井离乡了。
但是想到闺女那边没人照顾,到底是心疼的,狠下心,“知晓的,我们都知晓的,我和你爹不在家,秀珍,家里靠你多照看一些。”
蒋秀珍点头。
一路上,姜家其他小子都不吭气,只是,闷头接过爹娘手里的挑子,送他们出门。
路上遇到不少大队的社员。
社员们忍不住一惊,“姜家的,你们老两口这又要去闺女那了?”
“还挑这么多东西?”
有人手快,揭开挑子一看,“乖乖,你们这是把家当搬去了吧?”
都是精白米,就是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
姜母笑了笑,没说话。
“这,你们搬这么多东西给闺女,儿子儿媳们就不说啥?”
有人忍不住问了。
姜母没说话,蒋秀珍接过话茬,“婶,你光看到我们给舒兰拿东西了,却没看到舒兰一回回往家里寄东西吧?”
“这要是算起来,我们这所有东西加起来,还不如舒兰寄回来的一次价值高。”
亲人不就是这样,你对我舍得,我对你更舍得。
真心盼着对方日子过得好。
这话——
也在理儿,大家顿时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反而换了一个话题。
“不过,姜家的,你们拖家带口去投奔女儿,你们女婿就不说啥?”
哪有女婿养老丈人和丈母娘的,连带着媳妇的侄子一起养的。
姜母笑呵呵,“女婿人好,愿意养我们这些吃白饭的。”
当然,老头子自己在海岛挣的药钱,也够他们三人生活费了,这就不足和外人说了。
姜母这话一说,那些社员们不明就里。
只是羡慕道,“你这女婿真好。”
瞧瞧这老两口现在穿的,靛蓝色的棉猴儿,极为体面,裤子穿的是灯芯绒,连带着去海岛许是没有天天出去干农活。
明显养得白了一些。
若说那通身的气质,说是城里面吃供应粮退休的老头老太太,那也是说得通的。
姜母心想,她女婿自然是好的。
提到姜家女婿,就不得不提江家女婿了。
有人看热闹不嫌大,忍不住问了一句蒋丽红,“丽红家的,你们家厂长女婿,什么时候接你们去城里住一段时间啊?”
蒋丽红本来悄咪咪地站在人群里面,看热闹的。
突然被点名了,她慌了下,接着,迅速冷静下来了,“我们是正经的人家,不像是有些人,天天吃女婿的住女婿的,这不是亲家,这是吸血鬼。”
这话含沙射影,很不中听。
“我看啊,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你们还不知道吧,江家女婿早已经不是厂长了,说是被降职成为了一个主任还是啥的?”
“我有亲戚最近从外地回来,还见到江家女婿跟要饭一样,差点从火车站要回轧钢厂家属院呢?”
这下,大家惊了。
“不能吧?”
“我可不骗人,我有个三姑女婿,就在轧钢厂烧锅炉说,说是对方不止是跟要饭一样回来,回去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又被降职了呢。”
这——
可是大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