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页
先是他自个儿甩了袖子回屋批折子,那日西北风乍起,吹了半日把他头都吹疼了,他都没能听见熟悉的风铃声。
接着是清溪书屋人进人出,每个人都和着了魔似得非要朝那空荡荡的角落看一眼,提醒他那里缺了个东西。
就比如那第二天——
太子和大阿哥来书房为永定河的事面圣,胤礽跨进屋时悠悠看了眼门廊,似乎是不经意地说了句:“风铃怎么没了?”
御前太监不敢乱嚼舌根,大阿哥则跟着很自然地说了句:“最近风大,可能五妹妹拿回去修了。”
还说:“太子那儿的两个怎么样?没吹断吧?”
胤礽和煦地笑说:“怎么会?五妹妹串的时候是拿了鱼线串的,入秋前还来瞧过有没有缺损呢。”
康熙阴着脸问胤礽:“入秋前元衿去你那儿看过?”
太子点头,大阿哥闷笑了两下,“五妹妹和太子殿下可真好,我这做大哥的就没福气。”
“哎,这话可不对。”太子这回不是要和大阿哥杠,而是真心实意地告诉她,“你都成婚有女儿了,元衿是怕风铃吵到你家的小孩子。”
然后到了夜里,康熙就听说大福晋带着小格格去疏峰给太后请安,元衿当场串了个小铃铛送给小格格玩。
再比如第三天——
众阿哥一起来清溪书屋请安,也是人人进屋时都抬头看了眼。
老四和老五应是知道是什么事儿,全程埋着头不说话。
老三附庸风雅,看着那门廊惋惜地叹了口气,和太监念叨了句:“那铃不在,清溪书屋的翠竹都少了点味道。”
老九和老十两个缺心眼,老十问老九:“九哥,那铃铛呢?难道太寒酸皇阿玛取了?”
“你瞎说什么呢?”老九横了他一眼,“五妹妹用的是哲蚌寺开光的阳刻平安青铜铃,里面是十股蚕丝拧成的鱼线,下头坠的是绿猫眼石,穗子都是江南织造进贡的,哪里寒酸?”
老十年纪小,“哇”了一声:“这么精致啊?”
康熙凉凉地打断了他两的对话,问:“胤禟,你倒是知道的多啊。”
胤禟不无遗憾地说:“是啊,皇阿玛,我可想要一个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五妹妹开口。”
到了这天夜里,康熙听说元衿让人给老九老十也送了两个去,只是送到老九那里的那个,把绿猫眼石换成了青铜片。
康熙入睡前安慰自己:元衿这么做就是故意气他,不生气不生气,他若生气她得意。
再比如第三天——
连王熙那个老狐狸进来时,都抬眼瞧了瞧。
康熙生怕他也说什么缺了一角,赶紧给他打住:“王卿家不觉得那风铃吵得很吗?朕就给它取了。”
王熙愣了愣才道:“是吗?臣那日觉得在秋日这东西不错,还在自己书房门口也添置了个。”
这还不算完,到了第四天,苏赫代科尔沁班第亲王进献金秋的贡品,他一瞧见外头的风铃没有了,便抓着御前太监嚷嚷。
“那铃铛都哪去了?”
经过三天的洗礼,太监们已经对这事了然于胸,当即答:“万岁爷亲自取了下来。”
怎么取的,为什么取的,打死也不能说。
苏赫兴高采烈地进了书房对康熙说:“万岁爷,那风铃您不要送我吧,公主就不肯送我!”
“她为什么不肯送你啊?”康熙憋了四天的气总算顺了一点点,“你又这种小女儿家的玩意干什么?”
“这可是公主的心意,奴才怕是永远都不配了。哎,只能等您不要了随手赏我。”
“呵。”
苏赫舔着脸不停地求,蒙古这天送贡品的人来人往好几拨,他偏是不走。
他脑袋和针扎似得疼,元衿这孩子以前看着柔柔弱弱不声不响,这回真闹起脾气来却是十分上头。
连皇太后都说劝不住她,问就是硬憋了口气,再问就是要病过去的样子。
皇太后派了乌嬷嬷来说犟不过这孩子,怕太逆着又生病,马上就孩子生辰了,气坏了多不吉利。
还明里暗里暗示皇帝是有些偏心了,且就算偏心也不该这么让孩子知道。
呵呵呵,感情还是他的错了?
他当即冷了脸嘱咐乌嬷嬷,如果元衿不认错,她最近都不要去马场玩,生辰也别出来闹了。
康熙思来想去,这几日最像话的还是佟舅舅的大孙子舜安彦,他也跟着来过一回清溪书屋,进来时眼神那叫一个淡定,连往那风铃方向抬头的动作都没有。
不愧是舅舅教养的孩子,又懂事又争气。
其他的人,各个都没个安生。
非要给他热情地补两刀。
“苏赫还没走呢?”
送走了一波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后,康熙随口问了问身边人。
太监刚要答话,外头传来了小宫女说话的声音。
康熙竖起耳朵听了听,那声音似乎挺熟悉。
他伸头一瞧,是元衿身边的小宫女好像叫青山?
康熙心里一松,孩子还是得冷一冷训一训,瞧,这不就撑不住派人来道歉了。
他大人有大量,抬手对御前的人说:“去,把五公主的宫女叫进来,看看她怎么给朕道歉了。”
小太监刚出去,他就听苏赫高兴地大喊:“我说呢,清溪书屋的铃铛怎么没了!”
--
接着是清溪书屋人进人出,每个人都和着了魔似得非要朝那空荡荡的角落看一眼,提醒他那里缺了个东西。
就比如那第二天——
太子和大阿哥来书房为永定河的事面圣,胤礽跨进屋时悠悠看了眼门廊,似乎是不经意地说了句:“风铃怎么没了?”
御前太监不敢乱嚼舌根,大阿哥则跟着很自然地说了句:“最近风大,可能五妹妹拿回去修了。”
还说:“太子那儿的两个怎么样?没吹断吧?”
胤礽和煦地笑说:“怎么会?五妹妹串的时候是拿了鱼线串的,入秋前还来瞧过有没有缺损呢。”
康熙阴着脸问胤礽:“入秋前元衿去你那儿看过?”
太子点头,大阿哥闷笑了两下,“五妹妹和太子殿下可真好,我这做大哥的就没福气。”
“哎,这话可不对。”太子这回不是要和大阿哥杠,而是真心实意地告诉她,“你都成婚有女儿了,元衿是怕风铃吵到你家的小孩子。”
然后到了夜里,康熙就听说大福晋带着小格格去疏峰给太后请安,元衿当场串了个小铃铛送给小格格玩。
再比如第三天——
众阿哥一起来清溪书屋请安,也是人人进屋时都抬头看了眼。
老四和老五应是知道是什么事儿,全程埋着头不说话。
老三附庸风雅,看着那门廊惋惜地叹了口气,和太监念叨了句:“那铃不在,清溪书屋的翠竹都少了点味道。”
老九和老十两个缺心眼,老十问老九:“九哥,那铃铛呢?难道太寒酸皇阿玛取了?”
“你瞎说什么呢?”老九横了他一眼,“五妹妹用的是哲蚌寺开光的阳刻平安青铜铃,里面是十股蚕丝拧成的鱼线,下头坠的是绿猫眼石,穗子都是江南织造进贡的,哪里寒酸?”
老十年纪小,“哇”了一声:“这么精致啊?”
康熙凉凉地打断了他两的对话,问:“胤禟,你倒是知道的多啊。”
胤禟不无遗憾地说:“是啊,皇阿玛,我可想要一个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五妹妹开口。”
到了这天夜里,康熙听说元衿让人给老九老十也送了两个去,只是送到老九那里的那个,把绿猫眼石换成了青铜片。
康熙入睡前安慰自己:元衿这么做就是故意气他,不生气不生气,他若生气她得意。
再比如第三天——
连王熙那个老狐狸进来时,都抬眼瞧了瞧。
康熙生怕他也说什么缺了一角,赶紧给他打住:“王卿家不觉得那风铃吵得很吗?朕就给它取了。”
王熙愣了愣才道:“是吗?臣那日觉得在秋日这东西不错,还在自己书房门口也添置了个。”
这还不算完,到了第四天,苏赫代科尔沁班第亲王进献金秋的贡品,他一瞧见外头的风铃没有了,便抓着御前太监嚷嚷。
“那铃铛都哪去了?”
经过三天的洗礼,太监们已经对这事了然于胸,当即答:“万岁爷亲自取了下来。”
怎么取的,为什么取的,打死也不能说。
苏赫兴高采烈地进了书房对康熙说:“万岁爷,那风铃您不要送我吧,公主就不肯送我!”
“她为什么不肯送你啊?”康熙憋了四天的气总算顺了一点点,“你又这种小女儿家的玩意干什么?”
“这可是公主的心意,奴才怕是永远都不配了。哎,只能等您不要了随手赏我。”
“呵。”
苏赫舔着脸不停地求,蒙古这天送贡品的人来人往好几拨,他偏是不走。
他脑袋和针扎似得疼,元衿这孩子以前看着柔柔弱弱不声不响,这回真闹起脾气来却是十分上头。
连皇太后都说劝不住她,问就是硬憋了口气,再问就是要病过去的样子。
皇太后派了乌嬷嬷来说犟不过这孩子,怕太逆着又生病,马上就孩子生辰了,气坏了多不吉利。
还明里暗里暗示皇帝是有些偏心了,且就算偏心也不该这么让孩子知道。
呵呵呵,感情还是他的错了?
他当即冷了脸嘱咐乌嬷嬷,如果元衿不认错,她最近都不要去马场玩,生辰也别出来闹了。
康熙思来想去,这几日最像话的还是佟舅舅的大孙子舜安彦,他也跟着来过一回清溪书屋,进来时眼神那叫一个淡定,连往那风铃方向抬头的动作都没有。
不愧是舅舅教养的孩子,又懂事又争气。
其他的人,各个都没个安生。
非要给他热情地补两刀。
“苏赫还没走呢?”
送走了一波土默特部的蒙古人后,康熙随口问了问身边人。
太监刚要答话,外头传来了小宫女说话的声音。
康熙竖起耳朵听了听,那声音似乎挺熟悉。
他伸头一瞧,是元衿身边的小宫女好像叫青山?
康熙心里一松,孩子还是得冷一冷训一训,瞧,这不就撑不住派人来道歉了。
他大人有大量,抬手对御前的人说:“去,把五公主的宫女叫进来,看看她怎么给朕道歉了。”
小太监刚出去,他就听苏赫高兴地大喊:“我说呢,清溪书屋的铃铛怎么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