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页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却也有大臣觉得如果农人都背下了,人数一多,这奖赏跟着多了,花费就多了起来。
傅恒是管着户部的,自然明白上回把伍老爷抄家之后,大部分财产都进了国库。
所以国库如今充盈得很,这点花费自是不在话下。
不过伍老爷究竟有多少私产,乾隆没对外宣布,傅恒也守口如瓶,户部帮忙清点财产的人更是什么都不敢对外说,所以至今大臣们都不清楚伍老爷究竟送了多少银钱进国库,只知道不少。
哪怕不少,全国上下多少农人,这笔花费积累起来可不少!
大臣们倒是替自己心疼银子,乾隆好笑,摆摆手道:“费银钱倒是无妨,就怕奖赏多了,反而让先头的人心生不满。”
毕竟他们最先熟读和背诵,后边的人渐渐跟上,花的时间更多,却也能拿到奖赏,那前面的人何必着急背呢?
傅恒深以为然,就改为同村最多三人,按照时间顺序来排,第一的奖赏最多,第二次之,第三更少,这就公平多了。
乾隆微微颔首,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却总感觉没那么满意。
回头他倒是跟沐瑶提起此事来,沐瑶感慨乾隆这主意真是不错,农人不识字不能记下,光靠后背来背诵,漏掉的可能更多,中间也可能断掉,就实在太可惜了。
沐瑶琢磨了一下就道:“皇上,不如让人编些简单的歌谣,让孩子们都能背下来,农人们自然也没问题了。而且歌谣越是顺口,他们越是能记住,简单又好记,也能抓住重点了。”
而且孩子们背下来了,长大后也能记住,反复背诵,农人们在旁边也能听进去了。
乾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于是就交给翰林院去办了。
那边有才的举人那么多,不至于连几句耕种的歌谣都编不出来吧!
歌谣要编,各地跟农人仔细问询后的记录也送上来给翰林院整理。
一时之间最清闲的翰林院反而忙了起来,每天得先整理资料,每个省份分开,毕竟各地的天气和土地不同。
中间还得寻找他们的共同点,才能编歌谣了。
别是这个地方能用,别的地方就不能用,岂不是叫农人记住了也没用处了?
翰林院的人想得头都要大了,乾隆倒是带着嫔妃们舒舒服服去圆明园避暑去了。
高贵妃得知沐瑶最近折腾得很,就笑道:“听闻你最近成了散财童子,宫外的人都说纯贵妃最是大方,就是有点藏不住银子了。”
苏家的买卖以及后来乾隆给沐瑶分了红利,倒也没瞒着人,宫里头都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具体数目。
但是看沐瑶这挥霍的架势,估计都快花个精光,确实是藏不住银钱的。
沐瑶就笑道:“反正我在宫里也没什么能花的地方,如今正好能用上。要是医书能写出来,多年来不知道能救下多少人,只挥霍一些银钱,也是值得的。”
反正这些钱她只拿着太可惜,还不如让钱流通起来。
愿意献上方子的人怎么都得嘉奖才是,更该过上好日子。
善良大方的人要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高贵妃点头道:“也是,之前民间的药十分有用,若是能整理出来,宫里的药方也能更多一些。”
沐瑶附和道:“确实如此,我也是之前听三七提起,钱太医早年已经开始写医书,想要记录下来,才想到这个法子。”
钱太医更擅长儿科和妇科,所以打算写一本医书,哪怕他不在了,钱三七带着能反复熟读,也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钱三七以后肯定会收徒弟,徒弟会再有徒弟。
哪怕后来出了什么变故,这传承断了,只要医书还在,那么钱家的医术就不会中断或者消失了。
正是如此,沐瑶才想到编一套医书,也能流传下去,让民间更多的医者能够借此救更多的人了。
高贵妃就道:“如此行善积德之事,你得算我一个。”
娴妃也道:“是呢,怎么都不能少了咱们。哪怕咱们手里头的银钱不如你多,能给一份帮上忙也挺好的。”
沐瑶想着如今资金是够够的了,但是看高贵妃和娴妃殷切看来的目光,于是笑着点头道:“正好,我想着还差一点儿,有你们两个添进来就够了。”
高贵妃欢欢喜喜让石榴回去取了银票来,娴妃也不例外。
比起娴妃,高贵妃更财大气粗一点,给的就更多了。
不过比起沐瑶,两人只算是领投了,却是重在参与的。
回头皇后听说了,也派人送了银票来,算是参与进来了。
沐瑶照单收下,还琢磨着回头也要在医书后头写上,感谢皇后、高贵妃和娴妃的慷慨解囊才是,让后世之人也记住她们几个出钱出力的一份功劳呢!
前期拿了主意,后边自是有人帮手来忙碌,沐瑶完全空闲下来。
高贵妃和娴妃留下一起用饭,高贵妃唏嘘道:“海贵人被挪到后边的宫殿偏殿住下了,虽说不算冷宫,却跟冷宫没什么两样。”
那宫殿很偏,已经靠近城墙了,除了巡逻的侍卫之外,几乎是没什么人会踏足的地方。
更别提乾隆,是绝不会过去的。
海贵人住进去后,不让踏出宫殿一步,很可能以后都见不着乾隆了。
--
傅恒是管着户部的,自然明白上回把伍老爷抄家之后,大部分财产都进了国库。
所以国库如今充盈得很,这点花费自是不在话下。
不过伍老爷究竟有多少私产,乾隆没对外宣布,傅恒也守口如瓶,户部帮忙清点财产的人更是什么都不敢对外说,所以至今大臣们都不清楚伍老爷究竟送了多少银钱进国库,只知道不少。
哪怕不少,全国上下多少农人,这笔花费积累起来可不少!
大臣们倒是替自己心疼银子,乾隆好笑,摆摆手道:“费银钱倒是无妨,就怕奖赏多了,反而让先头的人心生不满。”
毕竟他们最先熟读和背诵,后边的人渐渐跟上,花的时间更多,却也能拿到奖赏,那前面的人何必着急背呢?
傅恒深以为然,就改为同村最多三人,按照时间顺序来排,第一的奖赏最多,第二次之,第三更少,这就公平多了。
乾隆微微颔首,此事就这么定下了,却总感觉没那么满意。
回头他倒是跟沐瑶提起此事来,沐瑶感慨乾隆这主意真是不错,农人不识字不能记下,光靠后背来背诵,漏掉的可能更多,中间也可能断掉,就实在太可惜了。
沐瑶琢磨了一下就道:“皇上,不如让人编些简单的歌谣,让孩子们都能背下来,农人们自然也没问题了。而且歌谣越是顺口,他们越是能记住,简单又好记,也能抓住重点了。”
而且孩子们背下来了,长大后也能记住,反复背诵,农人们在旁边也能听进去了。
乾隆点头,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于是就交给翰林院去办了。
那边有才的举人那么多,不至于连几句耕种的歌谣都编不出来吧!
歌谣要编,各地跟农人仔细问询后的记录也送上来给翰林院整理。
一时之间最清闲的翰林院反而忙了起来,每天得先整理资料,每个省份分开,毕竟各地的天气和土地不同。
中间还得寻找他们的共同点,才能编歌谣了。
别是这个地方能用,别的地方就不能用,岂不是叫农人记住了也没用处了?
翰林院的人想得头都要大了,乾隆倒是带着嫔妃们舒舒服服去圆明园避暑去了。
高贵妃得知沐瑶最近折腾得很,就笑道:“听闻你最近成了散财童子,宫外的人都说纯贵妃最是大方,就是有点藏不住银子了。”
苏家的买卖以及后来乾隆给沐瑶分了红利,倒也没瞒着人,宫里头都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具体数目。
但是看沐瑶这挥霍的架势,估计都快花个精光,确实是藏不住银钱的。
沐瑶就笑道:“反正我在宫里也没什么能花的地方,如今正好能用上。要是医书能写出来,多年来不知道能救下多少人,只挥霍一些银钱,也是值得的。”
反正这些钱她只拿着太可惜,还不如让钱流通起来。
愿意献上方子的人怎么都得嘉奖才是,更该过上好日子。
善良大方的人要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高贵妃点头道:“也是,之前民间的药十分有用,若是能整理出来,宫里的药方也能更多一些。”
沐瑶附和道:“确实如此,我也是之前听三七提起,钱太医早年已经开始写医书,想要记录下来,才想到这个法子。”
钱太医更擅长儿科和妇科,所以打算写一本医书,哪怕他不在了,钱三七带着能反复熟读,也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钱三七以后肯定会收徒弟,徒弟会再有徒弟。
哪怕后来出了什么变故,这传承断了,只要医书还在,那么钱家的医术就不会中断或者消失了。
正是如此,沐瑶才想到编一套医书,也能流传下去,让民间更多的医者能够借此救更多的人了。
高贵妃就道:“如此行善积德之事,你得算我一个。”
娴妃也道:“是呢,怎么都不能少了咱们。哪怕咱们手里头的银钱不如你多,能给一份帮上忙也挺好的。”
沐瑶想着如今资金是够够的了,但是看高贵妃和娴妃殷切看来的目光,于是笑着点头道:“正好,我想着还差一点儿,有你们两个添进来就够了。”
高贵妃欢欢喜喜让石榴回去取了银票来,娴妃也不例外。
比起娴妃,高贵妃更财大气粗一点,给的就更多了。
不过比起沐瑶,两人只算是领投了,却是重在参与的。
回头皇后听说了,也派人送了银票来,算是参与进来了。
沐瑶照单收下,还琢磨着回头也要在医书后头写上,感谢皇后、高贵妃和娴妃的慷慨解囊才是,让后世之人也记住她们几个出钱出力的一份功劳呢!
前期拿了主意,后边自是有人帮手来忙碌,沐瑶完全空闲下来。
高贵妃和娴妃留下一起用饭,高贵妃唏嘘道:“海贵人被挪到后边的宫殿偏殿住下了,虽说不算冷宫,却跟冷宫没什么两样。”
那宫殿很偏,已经靠近城墙了,除了巡逻的侍卫之外,几乎是没什么人会踏足的地方。
更别提乾隆,是绝不会过去的。
海贵人住进去后,不让踏出宫殿一步,很可能以后都见不着乾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