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李三少吃到的铜钱再次打破记录,楼少帅的碟子里始终维持三这一数字,就算他一个人独吞四盘饺子,也没变过。

    所以说,败家爷们转运什么的,纯属封建迷信。

    至于楼少帅那三个铜钱怎么吃出来的,大概只有天知,地知,三少知。

    守夜时,楼大帅和楼夫人都开了牌局,包子豆丁们要么在牌桌边凑热闹,要么在游戏房中大战,李谨言躲了清闲,楼少帅也没打牌的习惯,见李谨言有些酒气上头,晕乎乎的笑,干脆将他捞起来,抱回房。

    李谨言的确喝了两杯,却压根没醉。

    只是靠在楼逍的肩膀上,他却不想动,就当是自己醉了。

    “少帅。”

    “恩?”

    “楼逍。”

    “恩。”

    “长风。”

    “什么?”

    “老虎……”

    “……”

    “有些话,我一直想和你说。”

    楼少帅的脚步顿住,李谨言凑近他的耳边,气息温暖,还带着些酒香,低低的声音,缓缓流淌。

    片刻后,楼少帅侧过头,对上李谨言的眸子,神情微动,最终化成如冬雪融化的笑,低头,以吻封缄。

    时光继续,岁月流淌,当年华老去,当华夏已今非昔比,只有这个冬夜,这句低语,会永远刻印在记忆的最深处,凝固不变。

    “遇你,是我此生之幸。”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正文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

    番外会有。

    感谢喜欢谨言的大人们。

    远方会继续努力。

    275、番外一

    民国二十年,秋

    六岁的小豹子,到十六岁的少年,仿佛不过眨眼间的事,就算是不习惯伤春悲秋的李谨言,也不免感叹时光匆匆,片刻不肯等人。

    “睿儿,决定了?”

    “恩。”变声期的少年,声音有些低哑,却和他愈发肖似兄长的气质相得益彰,不得不承认,老天对楼家兄弟当真不是一般的厚爱。

    “我以为你会考虑陆军学校。”李谨言一身淡青色长衫,坐在沙发上,笑得温雅。小豹子在成长,他也一样,就像一块温玉,随着时间过去,愈发的隽秀内华,“为什么选海军,和你大哥商量过了吗?”

    “商量过了。”楼二少端正的坐在李谨言对面,少年的轮廓,愈发英挺,“大哥同意了。而且……”

    “什么?”

    “宏云明年会报考陆军学校。”

    李谨言默然。

    当年的小胖墩早就抽条成了小白杨,长得不像戴建声,也不像楼五,按照楼夫人的说法,更像年轻时的楼大帅。对比之下,李谨言这才相信,楼大帅年轻时,也是相当的丰神俊朗,浓眉虎目……好吧,他依旧在庆幸,自家老虎长相随了楼夫人,更像白大舅。

    小豹子进海军,小胖墩考陆军,空军不会也有安排吧?岂不是海陆空占全了?

    “易武中学毕业会考空军学校。“

    钱易武,楼六的小儿子,北六省一师师长钱伯喜最小的孙子。长得虎头虎脑,于军事上一点就通,简直就是小胖墩第二。性子上,却随了有“滚刀肉”之称的钱伯喜,不知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易武刚启蒙吧?”

    “这和他将来考空军学校并不冲突。”楼二少一脸严肃,“若他懈怠,睿儿会尽到长辈之责,效仿大哥,对他严加督促。”

    说着,还握了握拳头。

    “……睿儿。”

    “是,言哥。”

    “其实言哥一直很好奇,你们哥俩谈话时都说些什么?每年你大哥带你到军营,又都训练些什么?问你大哥,你大哥也不说。”

    楼二少:“……”

    “睿儿?”

    “言哥,我想吃保罗面包店的肉松面包。”

    “……”这话题转得未免太生硬了点。

    最终,不管李谨言怎么问,小豹子还是咬紧牙关,一字不露。

    李三少只能无奈长叹,从小豹子被楼少帅带进军营那年,他就开始好奇,好奇了六年,却始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问小豹子,不是转移话题,就是借口遁掉。

    问楼少帅,要么就是沉默以对,要么就是以腰酸背疼收场。当然,腰酸背疼的只有他,楼老虎永远都是神清气爽。

    几次三番努力不得其果,非但没打消李谨言的好奇心,反而让他更想知道答案,从而导致腰酸背疼的次数呈直线上升。

    他开始怀疑,楼少帅是不是故意闭口不谈,借此来等鱼上钩?

    转念又一想,都老夫老妻了,至于吗?摇摇头,肯定是想多了。

    所以说,和天生缺少某根弦的人,是玩-不-来-情--趣-那一套的。

    面对这样的李三少,楼少帅也时常会有无力感,解决办法,直接把人捞起来,扛肩上,迈开长腿,回房,深谈。

    十月十六日,北六省海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

    楼二少一身戎装,和其他的军校学员列队站在宽阔的操场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六省三所军官学校,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在华夏均名列前茅。每年都有大量怀揣报国梦的年轻人从各地汇聚而来,报考三所军校。虽然各联省都开办有军校,但华夏年轻人的首选,始终是北六省。

    除了本国学员,三所军校中还有少量外国留学生,大多数来自德国。

    日本也曾想派遣军校留学生,只可惜,无论日本政府怀抱多大的“诚意”,驻华公使几乎要踩破外交部的门槛,得到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此路不通。若是还不死心,每年的官派留学生数额将视情况缩减。

    “警告”相当有效,日本公使总算不再三天两头到外交部喝免费茶,外交部上下的耳朵也清净了许多。

    至于日本是否会真正死心?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不过,有了沈和端等人的“思想文化”和“语言课程”教育,加上从楼大总统时期延续下来的“外交政策”,日本矬子无论想出什么主意,都注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久后,接受了“先进教育”的日本青年,还将在

章节目录

谨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来自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来自远方并收藏谨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