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致瞥着杨金山的背影,嘴角微微扬起,流露一丝不屑的冷笑。暗暗道,杨金山如此陷害我,等着吧,小爷定会要你好看。
哼!杨金山这样的小角色也只能是使用这等阴毒,而且毫无智商可言的小伎俩。以为用这样的办法就能让刘禹刘大儒不收我为徒吗?怕的是你把我周致看的太过简单了。
周致手里有彭泽和王恕两个人给刘禹的推荐信。此时若是拿出来,即使刚刚刘禹说出了如此绝情的话,估计他也会收周致为徒。毕竟王恕和刘禹的关系紧密,而且王恕的名声甚大甚佳。“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刘禹一定会给王恕面子的。
可此时的周致却还不想把两封推荐信拿出来,毕竟那是靠了别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刘禹对自己产生了好感,心甘情愿的收下自己,他感觉那才心安。
有了这样的想法,周致旋即朝刘禹深鞠一躬,说道,“夫子先请留步,小子还恳请夫子听小子说上一句话。”
刘禹在气愤的拒绝了周致后,转身就要离开,听到周致很谦卑的这样一句话,不禁微微皱眉,还是停了下来。
刘禹知道,周致是从庆都县而来,离这里有三百余里的路程,那是要走上四五日的。虽不收他为徒,但听听他说话倒也无妨,也算是对他仁至义尽。
呵呵!从这点来说,刘禹虽脾性古怪,但也是近人情的。
不过刘禹此时的脸色还是很难看,闷哼道,“有话你就说!”
周致这才缓缓说道,“小子其实是午后刚过就到了这学馆院里,夫子在里面授课,小子也听了一些,小子就是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夫子。
夫子今日讲授的是《尚书》中的《酒诰》一篇,在夫子讲授过程中,小子听到夫子常常嗟叹一声,小子也深有同感啊!”
《酒诰》是周公发布的戒酒令。当时殷商贵族嗜好饮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废政事。周公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就让康叔在卫国宣布了戒酒令,不许酗酒,规定了禁酒的法令。
刘禹在讲授的时候按照原文讲解的非常透彻,把晦涩难懂的古文讲解的浅显易懂,足见刘禹确实对《尚书》造诣深厚。但刘禹对学生们讲解的是一种情况,而他心里却是另外有一种想法。
这种想法是刘禹对《尚书》深刻领悟后结合他多年的为官经验,以及亲眼见到天下黎民百姓们的辛苦而得出来的。
可是刘禹的内心想法只能藏在内心,却不能给学生讲解。常常以来,刘禹心里就有些憋闷。在刘禹看来,没有人会揣摩到他的内心想法,更是没有人对《酒诰》有像他一样深刻的想法。
此时听周致说出有同感,不禁很是吃惊,心头一震。一双咄咄逼人的目光落在周致脸上,紧紧盯着周致,沉声问道,“你和老夫有同感?不知你有何想法?”
周致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在后世周致就曾见到过这篇《酒诰》的原文和译文,以及很多人的解读。穿越之后在读《酒诰》的时候,周致更是感触颇深。
周致的一句话显然吊起了刘禹的兴趣,周致面色凝重道,“小子以为周公这篇《酒诰》提的有失偏颇。
当时的王公贵族和各级官员对酒的偏好的确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酗酒误国,酗酒丧国,饮酒成风,上层社会放纵的失去了控制,官员们的狂欢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周公才下令禁酒。
可是周公下了禁酒令却是没有考虑到天下的百姓。小子以为百姓们平时能喝些酒并不算什么坏事。百姓们生活在困苦中,一年没有得闲的忙碌,平时根本就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饮酒放松。
退一步讲,即使百姓们终日饮酒也不会生出腐败,误国误民。
再说了,正是因为有酒才能让人产生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所以小子以为这篇《酒诰》实是周公没有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而颁布,考虑的有欠周祥。”
《尚书》的内容博大精深,被后世奉为珍宝,哪里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见解?能提出这样见解之人读书要何等用功,头脑要何等聪明?刘禹听完,不由的怔在当场,凝视着周致久久不语。
刚才周致所言正是刘禹在讲授《酒诰》的时候心中所想。可是他却又不敢也不便说给学生。
刘禹暗暗道,此人年龄虽不大,但却心思缜密,读书用心,善于思考。死读书,读死书那只能是成为书呆子,日后的成就有限。眼前的周致显然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之人。
偷眼观察着刘禹的表情,周致心下暗喜。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小子以为酒这种东西相当神奇,是要分两面来看的。
其一,饮酒可以舒筋活血,解除疲乏,振作精神,兴奋神经,在很多时候还是交友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
其二,酒却也有它的坏处,过量饮用可以摧毁人的身体,让人精神堕落。官员们大量饮酒可以腐化堕落,妇人过量饮酒可能会失身,贼人饮酒多了可以壮胆,干出更大的坏事。
读书也是一样,根基是重要的,十年寒窗必会磨练心性,使人具有才学。但有些人却可以读书时日甚短,也能从中领悟不少。
这里主要看的是读书是否用心。心无旁骛的专心读书,即可很快进入书中,体会那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的美妙。”
刘禹听到此处,若有所思。尤其是周致对酒的一番言论,更是说到了他的心里。
说起来刘禹也是好饮之人,可年岁大了,老妻和子孙们就终日反对他饮酒,让刘禹好生烦恼和无奈。今日有了周致这一番言论,他倒是可以向子孙说一说饮酒的好处了。
再有,在他教授过的所有学生里面能有周致这种真知灼见的人几乎没有。此时他不得不正视周致,内心深处转变了对周致的初步印象,对周致生出好感。
一直在细心的偷偷观察刘禹的脸色和眼神的变化,眼为心声,周致岂能放过这次机会,慌忙跪地,高声道,“小子久慕夫子大名,今日就是来拜师的,还望夫子收下小子。若是夫子坚决不收小子,小子也无颜归家,干脆就跪死在这刘家学馆了。”
“起来吧!呵呵!你小子心机颇深,不过老夫倒是喜欢你这样的心机,呵呵!”刘禹朗声大笑道。
他让周致起身,这无疑是答应收周致为学生了。
从这点儿上看,刘禹倒也是一个非常爽朗的人。
哼!杨金山这样的小角色也只能是使用这等阴毒,而且毫无智商可言的小伎俩。以为用这样的办法就能让刘禹刘大儒不收我为徒吗?怕的是你把我周致看的太过简单了。
周致手里有彭泽和王恕两个人给刘禹的推荐信。此时若是拿出来,即使刚刚刘禹说出了如此绝情的话,估计他也会收周致为徒。毕竟王恕和刘禹的关系紧密,而且王恕的名声甚大甚佳。“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刘禹一定会给王恕面子的。
可此时的周致却还不想把两封推荐信拿出来,毕竟那是靠了别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刘禹对自己产生了好感,心甘情愿的收下自己,他感觉那才心安。
有了这样的想法,周致旋即朝刘禹深鞠一躬,说道,“夫子先请留步,小子还恳请夫子听小子说上一句话。”
刘禹在气愤的拒绝了周致后,转身就要离开,听到周致很谦卑的这样一句话,不禁微微皱眉,还是停了下来。
刘禹知道,周致是从庆都县而来,离这里有三百余里的路程,那是要走上四五日的。虽不收他为徒,但听听他说话倒也无妨,也算是对他仁至义尽。
呵呵!从这点来说,刘禹虽脾性古怪,但也是近人情的。
不过刘禹此时的脸色还是很难看,闷哼道,“有话你就说!”
周致这才缓缓说道,“小子其实是午后刚过就到了这学馆院里,夫子在里面授课,小子也听了一些,小子就是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夫子。
夫子今日讲授的是《尚书》中的《酒诰》一篇,在夫子讲授过程中,小子听到夫子常常嗟叹一声,小子也深有同感啊!”
《酒诰》是周公发布的戒酒令。当时殷商贵族嗜好饮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废政事。周公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就让康叔在卫国宣布了戒酒令,不许酗酒,规定了禁酒的法令。
刘禹在讲授的时候按照原文讲解的非常透彻,把晦涩难懂的古文讲解的浅显易懂,足见刘禹确实对《尚书》造诣深厚。但刘禹对学生们讲解的是一种情况,而他心里却是另外有一种想法。
这种想法是刘禹对《尚书》深刻领悟后结合他多年的为官经验,以及亲眼见到天下黎民百姓们的辛苦而得出来的。
可是刘禹的内心想法只能藏在内心,却不能给学生讲解。常常以来,刘禹心里就有些憋闷。在刘禹看来,没有人会揣摩到他的内心想法,更是没有人对《酒诰》有像他一样深刻的想法。
此时听周致说出有同感,不禁很是吃惊,心头一震。一双咄咄逼人的目光落在周致脸上,紧紧盯着周致,沉声问道,“你和老夫有同感?不知你有何想法?”
周致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在后世周致就曾见到过这篇《酒诰》的原文和译文,以及很多人的解读。穿越之后在读《酒诰》的时候,周致更是感触颇深。
周致的一句话显然吊起了刘禹的兴趣,周致面色凝重道,“小子以为周公这篇《酒诰》提的有失偏颇。
当时的王公贵族和各级官员对酒的偏好的确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酗酒误国,酗酒丧国,饮酒成风,上层社会放纵的失去了控制,官员们的狂欢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周公才下令禁酒。
可是周公下了禁酒令却是没有考虑到天下的百姓。小子以为百姓们平时能喝些酒并不算什么坏事。百姓们生活在困苦中,一年没有得闲的忙碌,平时根本就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饮酒放松。
退一步讲,即使百姓们终日饮酒也不会生出腐败,误国误民。
再说了,正是因为有酒才能让人产生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所以小子以为这篇《酒诰》实是周公没有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而颁布,考虑的有欠周祥。”
《尚书》的内容博大精深,被后世奉为珍宝,哪里会有人提出这样的见解?能提出这样见解之人读书要何等用功,头脑要何等聪明?刘禹听完,不由的怔在当场,凝视着周致久久不语。
刚才周致所言正是刘禹在讲授《酒诰》的时候心中所想。可是他却又不敢也不便说给学生。
刘禹暗暗道,此人年龄虽不大,但却心思缜密,读书用心,善于思考。死读书,读死书那只能是成为书呆子,日后的成就有限。眼前的周致显然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之人。
偷眼观察着刘禹的表情,周致心下暗喜。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小子以为酒这种东西相当神奇,是要分两面来看的。
其一,饮酒可以舒筋活血,解除疲乏,振作精神,兴奋神经,在很多时候还是交友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
其二,酒却也有它的坏处,过量饮用可以摧毁人的身体,让人精神堕落。官员们大量饮酒可以腐化堕落,妇人过量饮酒可能会失身,贼人饮酒多了可以壮胆,干出更大的坏事。
读书也是一样,根基是重要的,十年寒窗必会磨练心性,使人具有才学。但有些人却可以读书时日甚短,也能从中领悟不少。
这里主要看的是读书是否用心。心无旁骛的专心读书,即可很快进入书中,体会那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的美妙。”
刘禹听到此处,若有所思。尤其是周致对酒的一番言论,更是说到了他的心里。
说起来刘禹也是好饮之人,可年岁大了,老妻和子孙们就终日反对他饮酒,让刘禹好生烦恼和无奈。今日有了周致这一番言论,他倒是可以向子孙说一说饮酒的好处了。
再有,在他教授过的所有学生里面能有周致这种真知灼见的人几乎没有。此时他不得不正视周致,内心深处转变了对周致的初步印象,对周致生出好感。
一直在细心的偷偷观察刘禹的脸色和眼神的变化,眼为心声,周致岂能放过这次机会,慌忙跪地,高声道,“小子久慕夫子大名,今日就是来拜师的,还望夫子收下小子。若是夫子坚决不收小子,小子也无颜归家,干脆就跪死在这刘家学馆了。”
“起来吧!呵呵!你小子心机颇深,不过老夫倒是喜欢你这样的心机,呵呵!”刘禹朗声大笑道。
他让周致起身,这无疑是答应收周致为学生了。
从这点儿上看,刘禹倒也是一个非常爽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