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关于这个主洞穴以及那些小洞穴的来历,都是唐风猜测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小洞穴肯定是通往极深的地下深处的。
火星是一个比较神奇的星球。在远古时期,火星和地球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根据地球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地球科学家早就推测出在火星的远古时期,火星是拥有地面水的,甚至连拥有生命的可能性都极大。
只是因为火星的质量远远要小于地球,再加上在远古时期火星的南半球很有可能遭遇到了一次规模极为庞大的陨石撞击,结果导致了火星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热液交换变缓,这样就造成了火星地核的转动缓慢,从而造成了火星磁场的消退,到现在甚至消退到极为微弱的地步。
因为失去了星球磁场对大气的保护,导致火星大气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被太阳风剥离出去,以至于现在的火星大气密度变得如此稀薄。要是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或许用不了几亿年的时间,火星上就将不会存在大气层,而变得和月球一样。
因为火星出现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火星表面的水消失,或者说是更换了一种形态藏在了火星地面之下。同样,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也更换了一种形式,深藏在火星岩石中,导致了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的不足,因此才导致了火星平均温度越来越低。
不管怎么说,一个星球的生态圈是平衡的,只要有一点出现了意外,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整个星球生态圈的破坏。
而火星,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所以说,当火星表面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毁灭性的变化之后,原本生活在火星表面的生命,也有极大的可能性从火星表面转移到了火星地下生存。
而这条远古时代形成的火山气体喷发通道,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生活在这个区域中的火星生命转移到地下生存的一条通道。
当然,这种火星生命或许只是一些植物,甚至是一些菌类和藻类,但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这些生命转移到了地下生存,才会在地下形成一定的甲烷气体,然后每当火星表面温度升高到一定地步,这些甲烷气体就会因为压力的变化而从这些洞穴中喷射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科学家在观测到阿尔西亚火山附近的这七个洞穴之后,都对这些洞穴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那些科学家的猜测中,说不定在这些洞穴的深处就真的还有生命的存在。
只是这些东西唐风不关心,唐风关心的是这里能不能够作为前进基地。
在围着这片直径足有二百多米的地下洞穴转了一圈之后,唐风欣喜的发现,这个主洞穴用来建造前进基地,效果绝对要好于在外面建造前进基地。
首先,这里的温度几乎是恒定的,大约在十三摄氏度左右。这样就不用考虑火星夜以及寒季的低温对前进基地的考验了。而且恒定的温度,也可以让前进基地节省大量的空调系统消耗的能源。
其次,根据唐风的观察,这个洞穴应该不会遭受到超级沙尘暴的袭击的,因为这里在深达一百多米的地下,即便是超级沙尘暴,威力也影响不到这里的。这样,将前进基地设立在这里,无疑要安全许多。因为即便是唐风,也不敢保证前进基地能够抵抗的住超级沙尘暴那高达180米/秒的风速。
还有一点,如果将这里改造一下的话,将那些小洞穴彻底封死,然后再将主洞穴口封闭住,那么只要在这里制造足够的氧气同时加大气压的话,那么人类甚至可以在这里不用穿宇航服生存。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仅仅凭借“巴奈特王子号”上携带的这些资源肯定是不够的。
不过,既然有了第一次登陆火星,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多了,那么这个基地终究会被建设起来的。
可以说这个地方除了上下进出有点不太方便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极佳的。
就算是星核分体掌控了整个火星之后,无非也就是在某座大山的山体中开辟出一片空间来,供人类建造生存基地。不过从现在来讲,“巴奈特王子号”所携带的物资如果要是从这里建造前进基地的话,应该会修建的比以前设想的前进基地更好。
按照星空探索公司的设计师所设计的这个前进基地,基地的墙壁和屋顶都是双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火星寒季和火星夜的低温。可即便是采用了最新型的保温材料,火星上那极大的昼夜温差也会对建造材料造成极大的伤害。
而要是将基地建造在这个近乎于恒温的地下洞穴中呢,首先就可以杜绝剧烈的温差对建造材料的伤害,可以极大的提升前进基地的寿命。其次,因为是在温度适宜的地下建造这个前进基地,那么基地就完全不用采取双层建造工艺了,只需要一层就可以,节省下来的那一层建筑材料,足可以把这个前进基地的面积扩大一倍。
这无形中就相当于携带了建造五百平方米大小的材料,结果却能够建造出一千平方米的面积。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最关键的是,这个主洞穴岩壁上的那些小洞穴,最大的也不过才脸盆大小,而且数量也不过才一百多个。要是堵漏的话,也不用全部都堵死。毕竟这个主洞穴这么大,只要在一个角落中建造前进基地就可以了,只要把这个角落中的那些小洞穴都堵死,那么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或许,等前进基地全部建造完毕之后,星核分体也能够彻底的掌控火星了。到时候,大不了在地球上遥控指挥星核分体,将剩余的那些小洞穴全部堵死,这样这个主洞穴就真的是万无一失了。
至于研究那些甲烷气体甚至是小洞穴深处的情况,不是还有六个洞穴吗?那六个洞穴虽然还没有去,但估计和这个洞穴的情况差不多。有那六个洞穴作为备用的研究对象,足够了!(未完待续。)
火星是一个比较神奇的星球。在远古时期,火星和地球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根据地球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地球科学家早就推测出在火星的远古时期,火星是拥有地面水的,甚至连拥有生命的可能性都极大。
只是因为火星的质量远远要小于地球,再加上在远古时期火星的南半球很有可能遭遇到了一次规模极为庞大的陨石撞击,结果导致了火星地核与地幔之间的热液交换变缓,这样就造成了火星地核的转动缓慢,从而造成了火星磁场的消退,到现在甚至消退到极为微弱的地步。
因为失去了星球磁场对大气的保护,导致火星大气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被太阳风剥离出去,以至于现在的火星大气密度变得如此稀薄。要是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或许用不了几亿年的时间,火星上就将不会存在大气层,而变得和月球一样。
因为火星出现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火星表面的水消失,或者说是更换了一种形态藏在了火星地面之下。同样,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也更换了一种形式,深藏在火星岩石中,导致了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的不足,因此才导致了火星平均温度越来越低。
不管怎么说,一个星球的生态圈是平衡的,只要有一点出现了意外,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整个星球生态圈的破坏。
而火星,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所以说,当火星表面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毁灭性的变化之后,原本生活在火星表面的生命,也有极大的可能性从火星表面转移到了火星地下生存。
而这条远古时代形成的火山气体喷发通道,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生活在这个区域中的火星生命转移到地下生存的一条通道。
当然,这种火星生命或许只是一些植物,甚至是一些菌类和藻类,但不管怎么说,正是因为这些生命转移到了地下生存,才会在地下形成一定的甲烷气体,然后每当火星表面温度升高到一定地步,这些甲烷气体就会因为压力的变化而从这些洞穴中喷射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地球科学家在观测到阿尔西亚火山附近的这七个洞穴之后,都对这些洞穴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那些科学家的猜测中,说不定在这些洞穴的深处就真的还有生命的存在。
只是这些东西唐风不关心,唐风关心的是这里能不能够作为前进基地。
在围着这片直径足有二百多米的地下洞穴转了一圈之后,唐风欣喜的发现,这个主洞穴用来建造前进基地,效果绝对要好于在外面建造前进基地。
首先,这里的温度几乎是恒定的,大约在十三摄氏度左右。这样就不用考虑火星夜以及寒季的低温对前进基地的考验了。而且恒定的温度,也可以让前进基地节省大量的空调系统消耗的能源。
其次,根据唐风的观察,这个洞穴应该不会遭受到超级沙尘暴的袭击的,因为这里在深达一百多米的地下,即便是超级沙尘暴,威力也影响不到这里的。这样,将前进基地设立在这里,无疑要安全许多。因为即便是唐风,也不敢保证前进基地能够抵抗的住超级沙尘暴那高达180米/秒的风速。
还有一点,如果将这里改造一下的话,将那些小洞穴彻底封死,然后再将主洞穴口封闭住,那么只要在这里制造足够的氧气同时加大气压的话,那么人类甚至可以在这里不用穿宇航服生存。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仅仅凭借“巴奈特王子号”上携带的这些资源肯定是不够的。
不过,既然有了第一次登陆火星,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多了,那么这个基地终究会被建设起来的。
可以说这个地方除了上下进出有点不太方便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极佳的。
就算是星核分体掌控了整个火星之后,无非也就是在某座大山的山体中开辟出一片空间来,供人类建造生存基地。不过从现在来讲,“巴奈特王子号”所携带的物资如果要是从这里建造前进基地的话,应该会修建的比以前设想的前进基地更好。
按照星空探索公司的设计师所设计的这个前进基地,基地的墙壁和屋顶都是双层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火星寒季和火星夜的低温。可即便是采用了最新型的保温材料,火星上那极大的昼夜温差也会对建造材料造成极大的伤害。
而要是将基地建造在这个近乎于恒温的地下洞穴中呢,首先就可以杜绝剧烈的温差对建造材料的伤害,可以极大的提升前进基地的寿命。其次,因为是在温度适宜的地下建造这个前进基地,那么基地就完全不用采取双层建造工艺了,只需要一层就可以,节省下来的那一层建筑材料,足可以把这个前进基地的面积扩大一倍。
这无形中就相当于携带了建造五百平方米大小的材料,结果却能够建造出一千平方米的面积。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最关键的是,这个主洞穴岩壁上的那些小洞穴,最大的也不过才脸盆大小,而且数量也不过才一百多个。要是堵漏的话,也不用全部都堵死。毕竟这个主洞穴这么大,只要在一个角落中建造前进基地就可以了,只要把这个角落中的那些小洞穴都堵死,那么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或许,等前进基地全部建造完毕之后,星核分体也能够彻底的掌控火星了。到时候,大不了在地球上遥控指挥星核分体,将剩余的那些小洞穴全部堵死,这样这个主洞穴就真的是万无一失了。
至于研究那些甲烷气体甚至是小洞穴深处的情况,不是还有六个洞穴吗?那六个洞穴虽然还没有去,但估计和这个洞穴的情况差不多。有那六个洞穴作为备用的研究对象,足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