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合上书,字句清晰开始背诵创世纪。
    背着背着,李均意发现神父看自己的目光渐渐变得很惊诧,到后来甚至呆住了,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
    他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被神父看得不敢背了,低下头。
    良久,他感觉到神父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你这几天都在背这一章吗?”
    李均意摇摇头。
    “这几页我多看了两遍……就记住了。”
    神父沉默了会儿。
    “你记性很好,很厉害。”他说,“但是光记住,会背是不够的,你要用心去理解。明白吗?”
    那是李均意第一次被神父夸奖。
    那天以后,他更加努力地记忆那本书。
    可惜的是,自那以后神父再也没有提问过他。
    他在学校里基本没有什么朋友,同龄人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他无法理解的。
    放学后别的小朋友们在外面疯玩疯跑沉迷各种游戏,李均意要么在教堂帮忙打扫,要么回那个鸽子笼看书。
    大量的独处时间让他隐约明白了书上说的那种感觉——孤独。可他又觉得,自己的孤独不单是独处带来的,而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空旷。
    那种感觉很奇异,从那个鸽子笼的小窗户望出去时,他总会幻视那个时常梦到的场景,那片白茫茫的雪,那个银色的,冰冷的世界。
    记忆里,他并没有去过会下雪的地方。
    李均意认为,那片雪或许是他的内心世界,他用这个简单的结论定义了自己的意识空间。他时常觉得自己的心里装满了风雪,没有活物。没有主,没有父亲,没有朋友,没有蝴蝶……什么都没有,没有春夏秋,似乎一直是冬天。
    神父没什么时间管他,上小学李均意已经十分独立,自己起床上学,自己放学坐校车回家,吃饭时去教堂里找管理小食堂的罗晔姐姐,吃完找个角落写作业,作业完成后趁教堂里没有人偷偷练一会儿钢琴。天黑以后他就自己背着书包走几百米回那个鸽子笼,等神父回来。
    神父总是有很多要去看望的人。长时间不来教堂的教友、生病的教友、遇到的挫折的教友……他的闲暇时间总是在走访。如果神父很晚不回来,他一个人呆在家里,总会有一些不好的联想。被抛弃过一次的孤儿总会想得多一些,害怕历史重演。
    某天时间已经很晚,神父还是没回来。他早上出门前交代过自己要去某个患癌的教友家看望,对方是个慈祥的奶奶,每次来教堂做弥撒总会给李均意带一些糖果,他知道奶奶家住在哪儿。
    横竖睡不着,李均意最后翻出家里的手电筒,打算去那个奶奶家问问。
    去的路上要经过当地一个著名的坟场。右侧是一排铁栅栏,借着淡淡的光,能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墓碑,许多不同的灵魂在那里安息着。
    走着走着,那条路只走到一半,他遇到了匆匆往回赶的神父。
    他朝神父挥挥手电筒。
    神父几步走过来,牵起李均意的手。
    他问:“为什么一个人出来?”
    “我来接你。”
    神父皱着眉看了看边上的墓园。
    “走这条路,你不怕吗?”
    李均意摇摇头,“不怕。”
    他表情很平静,确实是不怎么害怕的样子。
    “为什么?”
    李均意低头想了想。
    “你讲经的时候说过,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人死后灵魂去向别处,肉体在墓园长眠……我想,墓园应该是一个美丽又忧郁的地方。”
    神父偏头看看他,皱着眉,目光很是惊讶。
    又是那种目光。
    他被看得很不安,小声问:“我说错了吗?”
    他很怕被父亲这样审视。
    神父摇头:“没有。我只是觉得……你才三年级,但已经明白了很多,这很不容易。”
    李均意皱着眉反驳:“我不是小孩子了,我明白很多事。”
    他表情一本正经的,很严肃。
    神父失笑:“嗯,你不是小孩子了。”
    沉默了会儿。
    李均意小声问:“我很奇怪吗?”
    神父摇摇头:“不奇怪。”顿了下,“就是不太像上小学的小朋友。”
    又静了会儿。
    他突然抱怨起来:“我其实不喜欢学校里的人,他们反应都好迟钝,还很吵。”
    “李均意。”警告的语气。
    “……对不起。”
    “在学校要和同学好好相处。”
    “嗯。”
    他们一同走完那条紧邻坟场的小路,没有人再说过话。
    后来回忆起童年,李均意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天和神父一起走过的那条小路。他拿着手电在神父边上缓步走着,一边思考着关于永生和死亡,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开心。他很庆幸那条路很黑,不然神父绝对不会牵他。
    神父的手比他的大很多,掌心温暖,让人觉得能够依靠。
    那是他第一次被神父牵着走。
    神爱世人,神父也爱世人。可是神父的爱太广泛了,很难再偏颇一些、多分一点给自己的养子。
    所以他记得每一个被对方爱着的瞬间。
    第28章
    小学读完,神父也结束了他在港区交流学习的使命,带着李均意回到广东,被教区指派到一所历史悠久的教堂服务。
    他本就是神父在内地领养,因神父被教区派往港区交流才随对方过去,靠着当地教会、社区几次评估,破例照顾才能在港读完教会小学,按照常理,他本就该在广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只是神父的工作导致他有了一段这样的经历。
    初中生活好像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他对学校的唯一印象是吵。
    在那个大家都傻里傻气,幼稚懵懂的年纪,他被书本和知识陪伴着,很自觉地把自己和周围人隔绝开来,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度过青春期。
    在学校里还是没什么玩伴。无论同性异性,一开始能聊上几句,可相处下去关系总会莫名其妙地变味,他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的原因。
    直到班主任再次对他进行约谈,问他是不是不太适应这边的环境,在学校总是一个人待着是不是跟班上同学有什么矛盾。还说,很担心他的心理健康,会找时间约他父亲来学校见一次面,谈谈他的情况。
    这时候李均意意识到,总是独来独往或许太引人注目。思来想去,他决定改变一下这种现状,免得总是隔三差五被老师叫去办公室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碰上了这种事。
    合群其实没那么难,配合某种规则而已。做一个怎样的人会被老师和同学喜欢?亲切…友善…开朗…团结…没问题,怎样都行,不会可以学,慢慢来就好。
    他想自己做得还算不错。观察模仿练习过一段时间后,还是学会了一些东西。积极踊跃地当班干部,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帮助同学,和老师交流,他每天坚持做这些事情,像执行某种程序,努力做一个大家都觉得不错的好学生。
    选择这样做还有一个私心是,把自己变成那种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父亲或许就能多关心、在乎他一些,偶尔也能夸奖他一句。
    可神父不曾对他在学校取得的任何成绩表示过赞许。每次说给对方听,他只是会平淡地说一句,嗯,下次也要努力。
    无用功而已。
    不是没有失望过。可失望的次数多了,渐渐就变成了麻木。李均意习惯了神父对自己那种漠然的态度,有时候甚至会安慰自己,父亲是一名神父,是天主的管家,他应该做到平静,中立,无可指摘,自己不该要求太多。
    初中生活平静而规律。
    上学,下课,吃饭,睡觉。做弥撒,做晨祷,做晚祷。很充实,偶尔会觉得孤单。但或许是因为年纪渐长,他发现自己对独处越来越得心应手,并且时常觉得或许没那么需要朋友,自己跟自己玩也很好。试图让别人来理解自己,那像是变相的自我贩卖,是精神上的软弱。
    之后他在校外收获了一个朋友。
    是每周末都会来教堂的一位老先生。
    对方来教堂的时间很固定,周末李均意不上课时总能碰见他。每次做完弥撒,老先生会安静地在长椅上坐很久,放空地盯着前方,目光很平静。
    时间久了,李均意跟对方偶然有了几次交谈,慢慢的,他了解到一些老先生的情况。
    老先生姓周,是某高校的退休教授,教的是希伯来语。几年前太太去世,老先生把太太带回老家安葬好,告别远在北方的子女,毅然决然地选择落叶归根,留在故土颐养天年。
    相熟之后,每每遇见李均意都会陪老先生说很久的话。话题没什么限制,他们或讨论书籍,或谈谈家常,聊得漫无边际。时间久了,他们关系越来越好,颇有些忘年交的意思。
    某天,老先生突然问他,你想不想学希伯来语?之前跟你聊《圣经》,我感觉你对圣经希伯来语好像很有兴趣。
    李均意当时愣了会儿,还没想好怎么答,老先生倒是先叹了口气,有些自嘲地说,就是想给小友分享些什么东西。他也没什么特长,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希伯来语……不想学也没关系的,以前在学校教书,学生上课时也总是昏昏欲睡,时常让他怀疑到底是自己讲得不好还是这门语言对年轻人来说没有吸引力了……
    李均意听完,站起来朝对方鞠了个躬,很郑重地叫了一声,老师。
    从那天起,老先生来教堂的频率从每周一次增加到了每周三次,挑的都是李均意有空的课余时间,亲自一对一教授。学着学着,老先生发现李均意对语言很有天赋,听说读写能力样样出众,兴奋上头后直接加大课程难度,越教越深,越教越难。
    学习一门古老而庄重的语言,这对李均意的少年时期而言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至少比坐在教室里听他看一遍就会的题有意思多了。他珍惜被退休教授亲自辅导的机会,也珍惜和老先生亦师亦友的关系。
    可惜他们的关系只维持到他初中毕业那年。
    周老先生在家中病逝,死于心肌梗塞,李初神父主持了他的葬礼。葬礼上,李均意为老先生念了自己写的祷词,平静地告别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朋友。
    他开始觉得自己有些驱同于神父的性格,被日复一日的祷告、弥撒塑造得平静而温和。
    新的班主任叫林以霞,物理研究室主任,年级组长。她是学校里非常有名的老师,很严厉,也很有教学能力。开学第一天,李均意变成了她的班长。
    后来因为物理竞赛的事情,李均意几乎天天都要被她留下好好教导一番。好多题目他其实知道怎么做,但为了让老师有些成就感,他每次听会装出一个思考的过程来,想几秒,再恍然大悟般地写出解题思路。
    一开始似乎也只是普通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直到某天林老师在学校食堂碰见他吃晚饭。
    她看见自己餐盘里全是素菜,一声不吭地去打了两个荤菜给他。李均意跟她推让两句,林老师像是怕他不要,直接小跑着离开了,没给他拒绝的机会。这导致李均意完全没机会跟她说,他不是没那个条件打荤菜吃,只是那天是周五,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守斋,周五不吃红肉。
    在那以后,林以霞时常试探着问他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要不要申请贫困补助之类的。每次问都很小心翼翼,大概是怕伤了他自尊心。
    再之后,某次课后讲完竞赛题,林老师又说,谢谢他帮忙做了很多杂事,想请他回家一起吃个便饭。
    他推辞不过,最后还是被林老师拉着回了家。
    林老师家住学校附近,步行十分钟左右。那是一个很旧的小区,楼层矮,没有电梯。上到二楼,看着林老师掏钥匙开门时他在心里悄悄叹了口气,觉得来自己的班主任家里吃饭这种事有点……奇怪。

章节目录

得食闲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静安路1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静安路1号并收藏得食闲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