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无奈的笑了笑,西北军情的,新法的,要求建太学的,还有要他给自己加封号的……大大小小事无巨细,却一样都不能耽搁。好在中书省很会揣摩人意,知道他关心军情便特意将与军情有关的折子放在最上面。每日详细批阅那些军情奏折已经成了承启的一种习惯,竟会莫名的感到期待与雀跃——也不知那个人现下走到哪里了,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听我的吩咐老实办事?——如此这般想着,承启不由弯了一双眼,轻轻提起朱笔,慢慢翻开了手中的折子。
却不是关于西北军情的。
不大的一张折子,裹着两个信封,折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将承启心中那些与温柔有关的心思驱了个烟消云散。
御书房外伺候的小太监无聊的打了个呵欠,又警觉的捂住了嘴,抬头望望天,算算时辰也该到掌灯时分了,便依例缴了对牌,领了龙诞香烛,悄悄推开御书房的门,准备如往日里一样点蜡烛剪灯花了。
突如其来的光亮和人声令承启猛的一个激灵,这时才恍惚发觉那折子上的蝇头小楷已经在暮色里变得宛如忙忙碌碌的蚂蚁,乱糟糟的滚成了一团,手中的折子竟已被掌中的冷汗弄得有了几分潮气。抬眼望望,只见远处一名小太监点蜡烛剪着灯花,动作娴熟轻巧。他不动声色的等了许久,终于在龙诞香烛燃起、小太监退下的时候,将手中的奏折就着那一点跳跃的火苗燃成了灰烬。
原本乱如麻的心绪,也随着这轻轻扬起的飞灰而逐渐清晰。
是夜,建宁皇帝开封府尹陈绛觐见,一同被诏见的另有不明身份的人物若干。
陈绛垂手站在铺满青砖的御书房里,地板光可鉴人,若是白天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不知这里会是多么明亮……一边想着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一面努力将思绪拉回到正事上,陈绛偷眼望了下烛光里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又小心的将目光收了回来,恢复了恭谨的模样。
“陈卿,当日朕命你私下访查那件事,曾给了你八个字做为破案之要。”承启的声音平静无波,却透着隐隐的威严,“这……就是你今日给我的结果?”
“‘内紧外松,欲速不达’这八字臣不敢有忘!”先不管皇帝口气中隐隐的责问,陈绛连忙表示自己的态度,“只是此案牵涉十分重大,臣……臣……”一面说,一面抬眼望了望御书房另一侧阴影中站着的数人一眼。这些人,怕是皇帝的探子了,只是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会形成一场祸事,听到的人自是越少越好。
承启会意,抬手命他们下去,方望向陈绛那张因为紧张而微微有些惨白的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绛连忙趋前几步,声音也压低了几分:“陛下自从吩咐那八字后,臣时刻谨记,也曾吩咐开封府捕头严守城门,一遇可疑人等立刻盘查,可叹全无头绪。臣便想,能做出此事的人想必对猎苑郊游人数、军马、人手布局都是极熟悉的,八成是宫中出了内鬼,这样查下去要查到何年去?于是便作了个引蛇出洞的主意,将手下人分作两支,一支仍旧把守城门查访来往路人,另一支便散布在民间寻访消息。”
“便在三个月前,开封府破获一起窃盗案。”陈绛咽了下口水,低声道。“此案乃是飞贼所做,赃物涉及数十家,其余倒罢了,只是赃物中有一个青皮包裹,内有书信二封及印章若干,倒似是永平一案的线索所在,臣连忙提审贼人,才知晓这青皮包裹在三个月前他们便窃得入手,因看那印章小巧精致便想用来做个讹物,谁想却始终没有人报失窃。臣想着那失主得知包裹丢了定已仓促离京,便发檄文教各路驿站只说是防范流寇,严查过往客商,如此一路寻到苏州方才访得。臣亦不敢打草惊蛇,待得风声平息了才命可靠人寻上门去,只敢说是缴获了一批赃物要他来京师认,那包裹的失主闻得便昼夜兼程,业已到了开封府了,这才敢来请陛下示下。”
“你既已访得失主,定已知晓他的姓名籍贯了,为何不敢再查?”承启没有理会陈绛的这一番说辞,只淡淡问道。
“此人名唤徐文玖,苏州虎丘人氏。”陈绛连忙回道,“臣已命人访得明白,建宁十六年因无力还债曾被人买下,入宫为奴。后被赐给了前右侍禁、今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王淳为家奴,建宁十七年被销了卖身契,如今已入民籍。再往下查便要涉及到朝廷要员,是以臣不敢妄动。”
徐文玖?王淳?承启眼皮不动声色的跳了跳,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努力回想着那些与王淳有关的事,王淳的家奴朕不可能不知的,王淳的家奴,又怎么会牵扯进这样一桩谋反案里?!
他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陈绛说下去。
陈绛顿了顿,方才继续道:“三日前,臣亦派人搜查过徐文玖昔日在京时的住处,亦是今日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王淳的府邸。府邸中无奴无婢,竟是荒废了许久的模样,臣命人寻了多时,仅在床头被褥里找到这封书信。”说罢,便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轻轻呈到承启面前。
承启接过信,先不拆开,只细细一番打量。信被一张粗糙的薄纸包着,仅在封口处印了红泥,他前后看了看,并未察觉有什么异样,方才嗯了一声细细拆开看去。
许是写信人写的仓促,信中字迹略略有些纷乱,却是纤秀的小楷写着两行字: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承启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将信丢给陈绛:“陈卿可看仔细了,开封府查出的信,笔迹与这一封可相同?”
陈绛慌忙接过来,仔细将信读了几遍,目光却落在了信封上的红泥上,又认真审视了一遍,方才毕恭毕敬的将信还给承启,道:“臣看仔细了,字迹是不同的。不过这信上的封泥却与臣得的印章是一模一样的。”
承启没有说话,那两封信的内容他如今想起还觉得不可思议,更奇怪自己当时怎能如此冷静。一封,是要见信人将永平案中行刺文宗的那些侍卫借着赏赐之名不留痕迹的处死,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倒也可算是稀松平常;另一封却是要此人借着行动之便,多多收集文章印信。但收集印信的作用却没有细说,只说日后必有大用。
这个王淳的家奴徐文玖,不是个简单人物。
行动之便……印信……日后必有大用……这些关键字眼在承启脑中闪过,心头冒出的想法惊得他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这,难道是要谋求朕的玉玺?!
冷汗顺着后脊梁不住的往外冒,承启颤抖着手努力令自己冷静下来。王淳,王淳未必会牵涉其中!他略有一丝侥幸的想着,随后理智却又狠狠否定了这个想法。敌人要谋求的不是别的,是他的命!是他的江山!他只要略有些犹豫和仁慈,那掉在地上的头颅怕就是他
却不是关于西北军情的。
不大的一张折子,裹着两个信封,折子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将承启心中那些与温柔有关的心思驱了个烟消云散。
御书房外伺候的小太监无聊的打了个呵欠,又警觉的捂住了嘴,抬头望望天,算算时辰也该到掌灯时分了,便依例缴了对牌,领了龙诞香烛,悄悄推开御书房的门,准备如往日里一样点蜡烛剪灯花了。
突如其来的光亮和人声令承启猛的一个激灵,这时才恍惚发觉那折子上的蝇头小楷已经在暮色里变得宛如忙忙碌碌的蚂蚁,乱糟糟的滚成了一团,手中的折子竟已被掌中的冷汗弄得有了几分潮气。抬眼望望,只见远处一名小太监点蜡烛剪着灯花,动作娴熟轻巧。他不动声色的等了许久,终于在龙诞香烛燃起、小太监退下的时候,将手中的奏折就着那一点跳跃的火苗燃成了灰烬。
原本乱如麻的心绪,也随着这轻轻扬起的飞灰而逐渐清晰。
是夜,建宁皇帝开封府尹陈绛觐见,一同被诏见的另有不明身份的人物若干。
陈绛垂手站在铺满青砖的御书房里,地板光可鉴人,若是白天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不知这里会是多么明亮……一边想着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一面努力将思绪拉回到正事上,陈绛偷眼望了下烛光里皇帝阴晴不定的脸色,又小心的将目光收了回来,恢复了恭谨的模样。
“陈卿,当日朕命你私下访查那件事,曾给了你八个字做为破案之要。”承启的声音平静无波,却透着隐隐的威严,“这……就是你今日给我的结果?”
“‘内紧外松,欲速不达’这八字臣不敢有忘!”先不管皇帝口气中隐隐的责问,陈绛连忙表示自己的态度,“只是此案牵涉十分重大,臣……臣……”一面说,一面抬眼望了望御书房另一侧阴影中站着的数人一眼。这些人,怕是皇帝的探子了,只是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会形成一场祸事,听到的人自是越少越好。
承启会意,抬手命他们下去,方望向陈绛那张因为紧张而微微有些惨白的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绛连忙趋前几步,声音也压低了几分:“陛下自从吩咐那八字后,臣时刻谨记,也曾吩咐开封府捕头严守城门,一遇可疑人等立刻盘查,可叹全无头绪。臣便想,能做出此事的人想必对猎苑郊游人数、军马、人手布局都是极熟悉的,八成是宫中出了内鬼,这样查下去要查到何年去?于是便作了个引蛇出洞的主意,将手下人分作两支,一支仍旧把守城门查访来往路人,另一支便散布在民间寻访消息。”
“便在三个月前,开封府破获一起窃盗案。”陈绛咽了下口水,低声道。“此案乃是飞贼所做,赃物涉及数十家,其余倒罢了,只是赃物中有一个青皮包裹,内有书信二封及印章若干,倒似是永平一案的线索所在,臣连忙提审贼人,才知晓这青皮包裹在三个月前他们便窃得入手,因看那印章小巧精致便想用来做个讹物,谁想却始终没有人报失窃。臣想着那失主得知包裹丢了定已仓促离京,便发檄文教各路驿站只说是防范流寇,严查过往客商,如此一路寻到苏州方才访得。臣亦不敢打草惊蛇,待得风声平息了才命可靠人寻上门去,只敢说是缴获了一批赃物要他来京师认,那包裹的失主闻得便昼夜兼程,业已到了开封府了,这才敢来请陛下示下。”
“你既已访得失主,定已知晓他的姓名籍贯了,为何不敢再查?”承启没有理会陈绛的这一番说辞,只淡淡问道。
“此人名唤徐文玖,苏州虎丘人氏。”陈绛连忙回道,“臣已命人访得明白,建宁十六年因无力还债曾被人买下,入宫为奴。后被赐给了前右侍禁、今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王淳为家奴,建宁十七年被销了卖身契,如今已入民籍。再往下查便要涉及到朝廷要员,是以臣不敢妄动。”
徐文玖?王淳?承启眼皮不动声色的跳了跳,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努力回想着那些与王淳有关的事,王淳的家奴朕不可能不知的,王淳的家奴,又怎么会牵扯进这样一桩谋反案里?!
他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陈绛说下去。
陈绛顿了顿,方才继续道:“三日前,臣亦派人搜查过徐文玖昔日在京时的住处,亦是今日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王淳的府邸。府邸中无奴无婢,竟是荒废了许久的模样,臣命人寻了多时,仅在床头被褥里找到这封书信。”说罢,便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轻轻呈到承启面前。
承启接过信,先不拆开,只细细一番打量。信被一张粗糙的薄纸包着,仅在封口处印了红泥,他前后看了看,并未察觉有什么异样,方才嗯了一声细细拆开看去。
许是写信人写的仓促,信中字迹略略有些纷乱,却是纤秀的小楷写着两行字: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承启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将信丢给陈绛:“陈卿可看仔细了,开封府查出的信,笔迹与这一封可相同?”
陈绛慌忙接过来,仔细将信读了几遍,目光却落在了信封上的红泥上,又认真审视了一遍,方才毕恭毕敬的将信还给承启,道:“臣看仔细了,字迹是不同的。不过这信上的封泥却与臣得的印章是一模一样的。”
承启没有说话,那两封信的内容他如今想起还觉得不可思议,更奇怪自己当时怎能如此冷静。一封,是要见信人将永平案中行刺文宗的那些侍卫借着赏赐之名不留痕迹的处死,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倒也可算是稀松平常;另一封却是要此人借着行动之便,多多收集文章印信。但收集印信的作用却没有细说,只说日后必有大用。
这个王淳的家奴徐文玖,不是个简单人物。
行动之便……印信……日后必有大用……这些关键字眼在承启脑中闪过,心头冒出的想法惊得他差点从龙椅上站起来。这,难道是要谋求朕的玉玺?!
冷汗顺着后脊梁不住的往外冒,承启颤抖着手努力令自己冷静下来。王淳,王淳未必会牵涉其中!他略有一丝侥幸的想着,随后理智却又狠狠否定了这个想法。敌人要谋求的不是别的,是他的命!是他的江山!他只要略有些犹豫和仁慈,那掉在地上的头颅怕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