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人同仇敌忾。
在他们看来,元武帝就是他们的仇人。
已无需再多言,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所谓的恩科,根本就称不上恩,自然也不会让他们回心转意。
与此同时。
在一家环境宜人的茶舍中,有多位读书人聚集。
他们都是上京本地人,家境都算得上不错,非要类比的话,就是中产阶级。
“前段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等皆不敢私聚相见,而今科考在即,朝廷的管控似乎也松懈了一些。”
一个面目清秀穿着长衫的年轻人率先开口。
“这个时候若还像之前那般大肆抓人,那还有谁去参加科考?”
有人冷笑道:“在元武年间,你学理明义,读书识字就是罪过,不说别的地方,就单说上京城,陛下就抓捕过多少读书人?”
“怕是已经统计不出了。”
有人附和道:“也就是京城的读书人多,否则都能被抓完了!”
“谁说不是呢?”
一众人议论着。
毕竟是国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较为发达,有钱人也多,便注重对后辈的培养,使得读书人也多。
他们说的也是实际情况。
若不是体量大,都要被打杀完了。
前段时间,因为张文谦之事,就抓了不少人。
“听王兄这意思是不准备报考了?”
“以你的水平至少能考中举人吧?”
“你会报考么?”
“我……自然不会。”
“巧了我也不报考。”
“就不报考,看那暴君能如何?”
几人相视,达成共识。
都不用多说,彼此不约而同。
罢考的风声开始大肆传开,不止是读书人们自觉罢考,也影响了民众们的判断。
“儿子,这次你罢考就对了,陛下要官绅一体纳粮,真到那个时候,咱这大地主也做不下去!”
“爹,我要罢考了,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能高人一等,现在都没什么区别,那还考什么,而且我就明算好一些,其他都很一般,怕是考不中。”
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父亲说着。
罢考之风,越演越烈!
众多读书人们都又聚集在了一起,逐渐的肆无忌惮。
因为他们发现,朝廷的管控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
之前若有生员妄议朝政,都会被锦衣卫寻上。
而现在,不管怎么说。
锦衣卫都不出现。
他们都知道,这是陛下知晓要科考了,开始放松管制,开始拉拢人心了。
明白这一点后,他们更加疯狂。
这也是为了发泄之前的压抑!
让你再管我们,让你再限制我们。
现在想要挽回,已经晚了!
甚至有些官员已经开始上奏,谏言取消官绅一体纳粮的推行。
短短两天时间,就一改之前。
属于读书人们的狂欢来了。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很爽。
因为他们在跟一位无比强势的帝王作对,并即将赢得胜利。
这位帝王可能要低头。
还有什么要比打皇帝的脸更爽的事情?
“哈哈!”
在一间隐蔽的民房中,萧鸾仰头大笑着。
“恶人终吃恶果,元武帝要为他的张狂而付出代价,出现大规模罢考,就是最大的危机,除非他妥协,把曾要强力推行的新政解除,那样他的威信就会大大降低,之后可不管有什么新政都会再难推行下去。”
“如果他态度强硬,绝不妥协,那就会引得全国罢考,僵持不下,朝廷无人可用,也会失去民心,那便是更大的危机!”
萧鸾大笑道:“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他笑声不止。
“对了,新一期的官报上,必然会刊登关于科考的事宜,应该就在两天后,安排下去,若有售卖,第一时间抢买。”
“是。”
一个穿着粗布衣的青年开口应着。
萧鸾并没有看到这手下那低着头的神情有多么古怪。
殿下恐怕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已经成了大宁官报的忠实读者。
忠实读者是从宫中传出来的词。
据说是陛下知晓有很多人买大宁官报就是为了看《白蛇传》,一次无意提及,莫名感叹,忠实读书可真是多啊。
于是这个词就火了。
形容的倒也很形象。
他还知道,殿下买大宁官报不止是为了看当今朝廷有什么政令,还是要看官报上的那什么脑筋急转弯……
只是买报太难了,现在说是一报难求并不夸张。
据说是朝廷要印刷科考试卷,需要大量用纸,使得上京纸贵。
不过报纸还没有涨价,这就很良心了。
议论度越来越高,各种传言皆有,人们都在等着新一期报纸发布。
就这样两天过去。
大清早,在几家报亭之前便有长队排起。
这里是售卖报纸的地方。
这么多天过去,报纸已经被人广泛接受。
在这排队的大多都是各个家族的仆从。
“兄弟,我给你一两银子,让我到你这个位置,行不行?”
有一个穿着显小厮模样的人开口道:“我家老爷让昨晚过来排队,要第一时间买到官报送回,我夜里没来,没想到人这么多。”
“一两银子?”
这人不屑道:“刚才有人出五两银子要我这个位置,我都没让!”
“五两银子,疯了吗?”
小厮惊疑道:“一份官报才三个铜板啊。”
“那你可说吧。”
“我买到了,我买到了!”
“哈哈!”
就在这时,在队伍的最前方有一人惊喜的大喊。
听到此声,不少人都围了上去。
“有没有关于科举的说明?”
“到底是怎么回事,科举是什么时候进行?”
“法海到底懂不懂爱?”
众多杂乱声问着,这第一个抢到报纸的也顾不上理会。
他是识字的,正在认真看着,其脸上的惊疑之色也越来越浓。
“科举要开始了,就在十二月一日。”
“十二月一号,距离现在就两个多月,可那时已经是冬天了,怎么在那个时候举行?”
“是先举行乡试吗?”
又是一片杂乱的询问声响起。
可这青年却顾不上回答,他认真看着,神情由惊疑转为惊喜,并且越来越浓。
“这……这……”
“这才叫恩科!”
“我要去报考!”
他控制不住的大喊出声。
在他们看来,元武帝就是他们的仇人。
已无需再多言,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所谓的恩科,根本就称不上恩,自然也不会让他们回心转意。
与此同时。
在一家环境宜人的茶舍中,有多位读书人聚集。
他们都是上京本地人,家境都算得上不错,非要类比的话,就是中产阶级。
“前段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等皆不敢私聚相见,而今科考在即,朝廷的管控似乎也松懈了一些。”
一个面目清秀穿着长衫的年轻人率先开口。
“这个时候若还像之前那般大肆抓人,那还有谁去参加科考?”
有人冷笑道:“在元武年间,你学理明义,读书识字就是罪过,不说别的地方,就单说上京城,陛下就抓捕过多少读书人?”
“怕是已经统计不出了。”
有人附和道:“也就是京城的读书人多,否则都能被抓完了!”
“谁说不是呢?”
一众人议论着。
毕竟是国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较为发达,有钱人也多,便注重对后辈的培养,使得读书人也多。
他们说的也是实际情况。
若不是体量大,都要被打杀完了。
前段时间,因为张文谦之事,就抓了不少人。
“听王兄这意思是不准备报考了?”
“以你的水平至少能考中举人吧?”
“你会报考么?”
“我……自然不会。”
“巧了我也不报考。”
“就不报考,看那暴君能如何?”
几人相视,达成共识。
都不用多说,彼此不约而同。
罢考的风声开始大肆传开,不止是读书人们自觉罢考,也影响了民众们的判断。
“儿子,这次你罢考就对了,陛下要官绅一体纳粮,真到那个时候,咱这大地主也做不下去!”
“爹,我要罢考了,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能高人一等,现在都没什么区别,那还考什么,而且我就明算好一些,其他都很一般,怕是考不中。”
一个年轻人对自己父亲说着。
罢考之风,越演越烈!
众多读书人们都又聚集在了一起,逐渐的肆无忌惮。
因为他们发现,朝廷的管控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
之前若有生员妄议朝政,都会被锦衣卫寻上。
而现在,不管怎么说。
锦衣卫都不出现。
他们都知道,这是陛下知晓要科考了,开始放松管制,开始拉拢人心了。
明白这一点后,他们更加疯狂。
这也是为了发泄之前的压抑!
让你再管我们,让你再限制我们。
现在想要挽回,已经晚了!
甚至有些官员已经开始上奏,谏言取消官绅一体纳粮的推行。
短短两天时间,就一改之前。
属于读书人们的狂欢来了。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很爽。
因为他们在跟一位无比强势的帝王作对,并即将赢得胜利。
这位帝王可能要低头。
还有什么要比打皇帝的脸更爽的事情?
“哈哈!”
在一间隐蔽的民房中,萧鸾仰头大笑着。
“恶人终吃恶果,元武帝要为他的张狂而付出代价,出现大规模罢考,就是最大的危机,除非他妥协,把曾要强力推行的新政解除,那样他的威信就会大大降低,之后可不管有什么新政都会再难推行下去。”
“如果他态度强硬,绝不妥协,那就会引得全国罢考,僵持不下,朝廷无人可用,也会失去民心,那便是更大的危机!”
萧鸾大笑道:“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他笑声不止。
“对了,新一期的官报上,必然会刊登关于科考的事宜,应该就在两天后,安排下去,若有售卖,第一时间抢买。”
“是。”
一个穿着粗布衣的青年开口应着。
萧鸾并没有看到这手下那低着头的神情有多么古怪。
殿下恐怕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已经成了大宁官报的忠实读者。
忠实读者是从宫中传出来的词。
据说是陛下知晓有很多人买大宁官报就是为了看《白蛇传》,一次无意提及,莫名感叹,忠实读书可真是多啊。
于是这个词就火了。
形容的倒也很形象。
他还知道,殿下买大宁官报不止是为了看当今朝廷有什么政令,还是要看官报上的那什么脑筋急转弯……
只是买报太难了,现在说是一报难求并不夸张。
据说是朝廷要印刷科考试卷,需要大量用纸,使得上京纸贵。
不过报纸还没有涨价,这就很良心了。
议论度越来越高,各种传言皆有,人们都在等着新一期报纸发布。
就这样两天过去。
大清早,在几家报亭之前便有长队排起。
这里是售卖报纸的地方。
这么多天过去,报纸已经被人广泛接受。
在这排队的大多都是各个家族的仆从。
“兄弟,我给你一两银子,让我到你这个位置,行不行?”
有一个穿着显小厮模样的人开口道:“我家老爷让昨晚过来排队,要第一时间买到官报送回,我夜里没来,没想到人这么多。”
“一两银子?”
这人不屑道:“刚才有人出五两银子要我这个位置,我都没让!”
“五两银子,疯了吗?”
小厮惊疑道:“一份官报才三个铜板啊。”
“那你可说吧。”
“我买到了,我买到了!”
“哈哈!”
就在这时,在队伍的最前方有一人惊喜的大喊。
听到此声,不少人都围了上去。
“有没有关于科举的说明?”
“到底是怎么回事,科举是什么时候进行?”
“法海到底懂不懂爱?”
众多杂乱声问着,这第一个抢到报纸的也顾不上理会。
他是识字的,正在认真看着,其脸上的惊疑之色也越来越浓。
“科举要开始了,就在十二月一日。”
“十二月一号,距离现在就两个多月,可那时已经是冬天了,怎么在那个时候举行?”
“是先举行乡试吗?”
又是一片杂乱的询问声响起。
可这青年却顾不上回答,他认真看着,神情由惊疑转为惊喜,并且越来越浓。
“这……这……”
“这才叫恩科!”
“我要去报考!”
他控制不住的大喊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