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口口相传,科举三害迅速传播,事实证明关宁并不擅长以理服人,他的言论并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引起更大的反弹。
但这也更证明了,废除科举已成事实!
有一个名为郝志勇的老举人更是因此而自溢家中。
他曾屡试不第,虽然早已放弃功名仕进,但仍有一种天崩地裂,万念俱灰的痛感。
其绝笔信中写道。
“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举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其长篇大论引人哀叹。
关键就在于后半句话。
精神的幻灭尚在其次,失业导致的生计之压才是最痛处入肤的。
科举被废除,已入仕的上层仕绅固然无碍,那些有势力有金钱的更是没什么影响。
唯独那些已经从事举业而未成功,年龄偏大不易改行且家境困窘的童生,生员甚至举人们,这些散居于农村的旧绅士,他们才是最难堪的。
前路断绝,自身特权优待也因官绅一体纳粮而彻底没了。
原有的身份一文不值,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老举人郝志勇的事情只是一个缩影。
关宁听闻后,也沉默不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只会向前不会后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科举制的废除把士子们推向了时代的洪流。
不管是惶恐,是哀怨,或者愤懑,这终究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定数!
是的,不可改变。
关宁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其杀伐深入人心,虽起更大的波澜,但也不会像最初推行新政那般艰难……
元武四年,一月十八日。
年已经过完了。
关宁又在江州过了一年,这让很多城民百姓都诧异不止。
陛下对南方的重视实在是难以形容,哪有在一个地方待这么久的?
要说是出来游览也就罢了,偏偏还是出来做事情。
历代皇帝从未这样过。
这让南方六州的不少人都苦不堪言。
求求陛下您赶紧走吧,这一来总是没好事。
因为科举被废除的事情,使得这个年过的并不安生。
往常过年都是阖家欢乐,喜庆祥和,现在是哭哭啼啼,哀嚎不止……
今天是大晴天。
太阳高挂,温暖和煦。
众多考生都围在府衙前,争先恐后的拥挤着。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终试的成绩出来了,录取不录取也有了定论。
放榜的日子事先就有通知。
方智早早的就来了,排到了最前面。
哪怕并不抱希望,但还是有那么一丝希冀,他知道自己被录取的希望很渺茫。
能通过初试已经是撞了大运。
至于终试?
他连自己是怎么答完的都不知道。
对于最近热议的废除科举之事,他倒是保持着平常心,甚至还很支持。
要是以前他哪有机会参加科举呢?
不对,应该是叫国考。
“章洪波。”
“骆建树。”
“糜文斌。”
方智一个个的念着名字,所有参加终试的考生都在榜上,名字后,还有跟着成绩一栏。
按成绩先后顺序。
这样是体现了公平公正。
而且还有说明,若对自己的成绩有异议,可去县衙查。
“咦?”
就在这时,方智的眼睛一亮。
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排在第七位!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字有标红,这就意味着,他被录取了!
“我被录取了?”
方智心扑通扑通的猛跳着,直感觉气血都在上涌。
这种感觉无法形容。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典当行的账房竟然还能做官?
可我的成绩确实不行啊!
激动之余,他又疑惑。
看向后面的成绩才是恍然大悟。
原来还有标注。
他被录取是因为初试时理综考出了六十七的高分,而被破格录取。
跟他相同的还有一个人,是文综考了好成绩。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只要你有才能,不管是哪方面都有机会。
这时他又突然想到。
征录只要五个人,现在可有七个人,那怎么办?
“还有面试?”
一道惊疑声将他的思绪拉回,方智才看到,在最下面有一行小字上写着。
被录取者请于明天上午来县衙参加面试!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最终结果,还有一次当面考核,等通过了才算是真的成了!
这也不容易啊!
方智内心感叹,他又担心起了面试。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真的只是临门一脚了,若被刷下来那真是可惜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
各地的成绩都相继公布而出,正是因为对于此事的热议,而使得废除科举制的风波相对小一些。
时间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停止,该发生什么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通过终试的人都激动不已。
直觉得是烧了高香,那样的考试能通过着实不易。
但人们也有察觉到,录取的门槛放的很低,而且有不少都是某一项特别厉害,而被破格录取。
不管有多大的争议。
这无疑是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
公布出来的都有分数,依成绩高低录取,这没什么问题,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有很多人不满。
这些都是有才学的饱读之士,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很可惜这次并不考这些。
他们落榜了。
也因此而抱怨不止。
这就是关宁所说的淘汰。
大浪淘沙,这些人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选择。
当然,他们也影响不了什么。
这般又过了三天。
面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有人未能通过被刷了下来,而有人通过,他们已经在办理相关手续,经报吏部,成为一名官员!
是直接当官!
有人直接做了主薄,更有邑清县一个名为方智的考生,因其理综成绩出众,被直接安排到上京税务总署任职。
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为这场新式国考,很多普通人实现了阶级跨越。
这比科举都要直接,更有张力!
当然也没有比这一件件的事例而更有说服力。
不得不说,很多人都眼热了……
但这也更证明了,废除科举已成事实!
有一个名为郝志勇的老举人更是因此而自溢家中。
他曾屡试不第,虽然早已放弃功名仕进,但仍有一种天崩地裂,万念俱灰的痛感。
其绝笔信中写道。
“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举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其长篇大论引人哀叹。
关键就在于后半句话。
精神的幻灭尚在其次,失业导致的生计之压才是最痛处入肤的。
科举被废除,已入仕的上层仕绅固然无碍,那些有势力有金钱的更是没什么影响。
唯独那些已经从事举业而未成功,年龄偏大不易改行且家境困窘的童生,生员甚至举人们,这些散居于农村的旧绅士,他们才是最难堪的。
前路断绝,自身特权优待也因官绅一体纳粮而彻底没了。
原有的身份一文不值,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老举人郝志勇的事情只是一个缩影。
关宁听闻后,也沉默不语。
历史的车轮滚滚,只会向前不会后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科举制的废除把士子们推向了时代的洪流。
不管是惶恐,是哀怨,或者愤懑,这终究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定数!
是的,不可改变。
关宁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其杀伐深入人心,虽起更大的波澜,但也不会像最初推行新政那般艰难……
元武四年,一月十八日。
年已经过完了。
关宁又在江州过了一年,这让很多城民百姓都诧异不止。
陛下对南方的重视实在是难以形容,哪有在一个地方待这么久的?
要说是出来游览也就罢了,偏偏还是出来做事情。
历代皇帝从未这样过。
这让南方六州的不少人都苦不堪言。
求求陛下您赶紧走吧,这一来总是没好事。
因为科举被废除的事情,使得这个年过的并不安生。
往常过年都是阖家欢乐,喜庆祥和,现在是哭哭啼啼,哀嚎不止……
今天是大晴天。
太阳高挂,温暖和煦。
众多考生都围在府衙前,争先恐后的拥挤着。
今天是放榜的日子!
终试的成绩出来了,录取不录取也有了定论。
放榜的日子事先就有通知。
方智早早的就来了,排到了最前面。
哪怕并不抱希望,但还是有那么一丝希冀,他知道自己被录取的希望很渺茫。
能通过初试已经是撞了大运。
至于终试?
他连自己是怎么答完的都不知道。
对于最近热议的废除科举之事,他倒是保持着平常心,甚至还很支持。
要是以前他哪有机会参加科举呢?
不对,应该是叫国考。
“章洪波。”
“骆建树。”
“糜文斌。”
方智一个个的念着名字,所有参加终试的考生都在榜上,名字后,还有跟着成绩一栏。
按成绩先后顺序。
这样是体现了公平公正。
而且还有说明,若对自己的成绩有异议,可去县衙查。
“咦?”
就在这时,方智的眼睛一亮。
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排在第七位!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字有标红,这就意味着,他被录取了!
“我被录取了?”
方智心扑通扑通的猛跳着,直感觉气血都在上涌。
这种感觉无法形容。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典当行的账房竟然还能做官?
可我的成绩确实不行啊!
激动之余,他又疑惑。
看向后面的成绩才是恍然大悟。
原来还有标注。
他被录取是因为初试时理综考出了六十七的高分,而被破格录取。
跟他相同的还有一个人,是文综考了好成绩。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只要你有才能,不管是哪方面都有机会。
这时他又突然想到。
征录只要五个人,现在可有七个人,那怎么办?
“还有面试?”
一道惊疑声将他的思绪拉回,方智才看到,在最下面有一行小字上写着。
被录取者请于明天上午来县衙参加面试!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最终结果,还有一次当面考核,等通过了才算是真的成了!
这也不容易啊!
方智内心感叹,他又担心起了面试。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真的只是临门一脚了,若被刷下来那真是可惜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
各地的成绩都相继公布而出,正是因为对于此事的热议,而使得废除科举制的风波相对小一些。
时间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停止,该发生什么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通过终试的人都激动不已。
直觉得是烧了高香,那样的考试能通过着实不易。
但人们也有察觉到,录取的门槛放的很低,而且有不少都是某一项特别厉害,而被破格录取。
不管有多大的争议。
这无疑是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
公布出来的都有分数,依成绩高低录取,这没什么问题,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有很多人不满。
这些都是有才学的饱读之士,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很可惜这次并不考这些。
他们落榜了。
也因此而抱怨不止。
这就是关宁所说的淘汰。
大浪淘沙,这些人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选择。
当然,他们也影响不了什么。
这般又过了三天。
面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有人未能通过被刷了下来,而有人通过,他们已经在办理相关手续,经报吏部,成为一名官员!
是直接当官!
有人直接做了主薄,更有邑清县一个名为方智的考生,因其理综成绩出众,被直接安排到上京税务总署任职。
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因为这场新式国考,很多普通人实现了阶级跨越。
这比科举都要直接,更有张力!
当然也没有比这一件件的事例而更有说服力。
不得不说,很多人都眼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