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发现日本快速战列舰群的正是旗舰“太宗”号,祖寿清也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命令。
    问题是,当时“太宗”号领先了“太祖”号足足七海里,为了避免暴露舰队位置,祖寿清一直没有下令使用无线电通信频道,而是用灯光信号进行联络。当他决定向西南转向,争取迫使日本舰队向东转向之后,从日本舰队内圈完成同样的转向,最终与日本舰队保持十五公里左右的距离,才向东航行。
    从战术上讲,这个决策没有任何问题。
    战斗开始的时候,帝国快速战斗群将处于“丁”字头,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所有主炮都能指向左舷方向,集中火力打击日本战列舰。相反,日本战列舰以纵队方式北上,即便前面的战列舰没有挡住后方战列舰的射界,也只有一半的主炮能够投入战斗。
    如此一来,在遭到迎头痛击之后,日本舰队的指挥官肯定会选择右转向,与帝国舰队拉开距离,脱离接触。到时候,是打是逃都好决策。如果继续向北挺进,等于自投罗网。如果向左转向,也就是向西转向,将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与帝国舰队并行,从而遭到更猛烈的炮火打击。
    据此情况,在成功打垮了日本舰队的战斗决心之后,祖寿清必须让舰队尽快调头。
    此时,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两个不同的选择。
    一是大半径转向,也就是通常被称为“切外角”的转向机动。在此转向中,主力舰的炮口将指向同一侧,通过加大转向半径,绕到敌舰队的另外一侧,从而一直保持火力压制,并且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二是小半径转向,也就是通常被称为“切内角”的转向激动。在此转向中,主力舰将一直处于敌舰队的同一个方向上,并且在转向的同时,将炮口调向另外一侧。因此,会出现短暂的火力中断期。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希望用“切外角”来打垮敌人。
    毕竟,保持火力的连续性,是打击敌人,并且阻止敌人还击的关键手段。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实施“切外角”转向机动的。要进行这种机动,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舰队的速度要大大超过敌舰队,这样才能在更长的航线中追上敌舰,而不是被敌舰甩开。其次,交战距离不能太远,不然转向半径太大,根本不可能成功实施,最终只会让敌舰逃脱。最后,敌舰出现低级错误,未能及时阻止反击,不然的话在大半径转向时,将使舰队暴露在敌舰的炮口之下。
    毫无疑问,当时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祖寿清选择“切内角”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没有及时用电台下达命令,仍然用灯光信号传达命令。结果“太祖”号已经投入战斗,了望员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观察弹着点,以及敌舰位置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太宗”号发出的微弱灯光信号!
    这个错误不大不小,却差点让快速战斗群尝到苦果。
    说白了,战斗爆发前,保持无线电静默是肯定有必要的。即便是舰队内部通信用的电台,作用距离都有数百公里,而且在上千公里之外都能收到电台发出的信号。相比之下,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的作用距离就短得多,即使在两三百公里之外,都很难收到雷达发出的信号。因此,保持无线电静默状态下,不用太担心雷达会暴露舰队的位置。
    只是,战斗开始之后,就完全没有必要保持无线电静默了。
    就算祖寿清不发出电报,遭到攻击的日本舰队也会立即发出电报,报告战斗情况,以及战斗地点。
    小泽治三郎也确实在第一时间让通信军官发出了询问电报。
    这个小小的错误,导致“太宗”号开始转向的时候“太祖”号与“仁宗”号,还有落在最后面的“果敢”号根本没有跟着转向。
    直到“太宗”号上的了望员发现后面两艘战列舰仍然在“丁”字头航线上航行,并且炮击逼近的日本战列舰,祖寿清才命令用电报联络“太祖”号,让“太祖”号立即跟上旗舰的步伐。
    正是如此,在“太祖”号打出了第五轮齐射后,开始向南转向。
    所谓福祸相依,祖寿清犯的小错误还产生了另外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太祖”号集中炮击“金刚”号的时候,电眼乙型雷达确实受到了击打的干扰,而且那四艘驱逐舰的目标特征太小了,全速航行时,舰体几乎埋到了海面下。因此,雷达操作员数次将出现的反射信号判断成海浪的干扰。
    只是,从另外一个方向上,雷达的探测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当四艘驱逐舰从“金刚”号与“榛名”号之间穿出来,排成纵队向“太祖”号发动冲击的时候,其侧面几乎完全暴露在已经将舰艏指向南面的“太宗”号面前,结果,其雷达发射截面暴增数倍,而且其移动的速度暴露了其真实面目。
    也就是说“太宗”号的雷达操作员准确判断出,那是四艘驱逐舰。
    不用多问,任何一名海军军官都知道,四艘驱逐舰在这个时候杀出战列的目的是什么。
    情急之下,祖寿清立即命令“太宗”号的“丙”炮塔发射了三枚照明弹,并且命令所有火炮都瞄准那四艘驱逐舰,阻止它们发动鱼雷攻击。
    此时“太宗”号距离四艘日本驱逐舰都不到一万五千米,主炮与副炮都能对其构成威胁。
    在“太宗”号开火之前,祖寿清还下达了另外一道命令。
    之前,一直在战列线右侧,也就是北面徘徊的六艘轻巡洋舰迅速从“太宗”号与“太祖”号之间穿了出来,朝着四艘日本驱逐舰扑了上去。
    舰队决战中,轻巡洋舰的唯一任务就是对付敌人的驱逐舰。
    虽然只装备有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火炮,但是足以击沉小了好几圈的驱逐舰了。另外,轻巡洋舰的速度更快,也非常灵活,与驱逐舰缠斗并不落于下风。
    照明弹在两千多米的高空炸响的时候“太宗”号首先开火了。
    三座主炮炮塔,左舷上的两座副炮炮塔全都找到了目标,并且瞄准了目标。同时“太祖”号与“仁宗”号上的副炮也找到了目标。主力舰上的副炮进行了两轮炮击之后,杀出的轻巡洋舰也投入了战斗。
    可想而知,发动鱼雷攻击的四艘驱逐舰将是个什么下场。
    可可悲的是,四艘驱逐舰的舰长都想“一击绝杀”准备进入最佳鱼雷射程之后,再发射鱼雷,让那艘已经齐射数轮的主力舰避无可避。
    要知道,哪怕只有一艘驱逐舰成功发射了十条重型鱼雷“太祖”号都将凶多吉少。
    问题是,日本驱逐舰有发射鱼雷的机会吗?
    仅仅三分钟,前面两艘驱逐舰就被劈头盖脸砸来的炮弹打成了筛子,并且丧失了动力。随着轻巡洋舰编队的深入,后面两艘驱逐舰重蹈覆辙,在没有来得及转向的情况下,就被狂风骤雨般的炮弹给“刮”倒了。
    最后一艘驱逐舰中部的鱼雷发射管还被炮弹集中,发生了猛烈的殉爆。
    不到七分钟,四艘驱逐舰全被击毁,其中一艘在三分钟之后沉没,另外三艘也没有坚持多久,在战斗结束前,全都沉入了海底。
    此时“太祖”号不但向一号目标舰打出了四轮齐射,还跟上了“太宗”号的步伐。
    “仁宗”号紧随“太祖”号,跟着进行了小半径转向。
    连最后面的“果敢”号也投入了战斗,用其三座双联装四百毫米主炮向一号目标舰打出了三轮齐射。
    相对而言,绝对算得上是“老兵”的“果敢”号战列巡洋舰的表现就要出色得多。
    仅仅三轮齐射,发射的十八枚穿甲弹中,有两枚中的,五枚近失,其他十一枚炮弹的偏差距离也全在两链之内。
    对于一直重视“炮术”并且自诩“炮术”独步天下的帝国海军来说,这才算得上是合格的表现。
    可是,这也暴露了“果敢”号的身份。
    对训练严格,经验丰富的日本海军了望员来说“果敢”号齐射时发出的炮口闪光足以证明它是一艘只有六门主炮的战列巡洋舰,而不是拥有九门主炮的战列舰。
    这一点,最终差点“葬送”了“果敢”号。
    此时此刻“金刚”号舰桥内,小泽治三郎第二次从地板上爬起来之后,头脑反而清醒了很多。
    命中该舰的第二枚穿甲弹打在了左舷中部,两根烟囱之间(“金刚”级战列舰原本有三根烟囱,在大规模改进的时候,拆除了第一根烟囱,只剩下了两根烟囱),连续贯穿了水平装甲与好几层甲板,从舰体右侧水线下大概一点五米处穿出之后,才发生了爆炸。结果,战舰右舷距离舰艏大概九十米处被撕开了一道数米长的大口。
    相对而言,这枚穿甲弹没有让“金刚”号完蛋。
    如果炮弹在舰体内爆炸“金刚”号不死也与死差不多了,因为弹着点的下面就是锅炉舱,爆炸肯定会摧毁部分锅炉,使“金刚”号丧失大部分动力。
    说白了,还得多亏薄弱的装甲。如果装甲再厚一点“金刚”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只是,眼前摆在小泽治三郎面前的局面已经万分危急,留给他“翻盘”的机会不多了。

章节目录

巨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巨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