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彩帜风吹浩然,并无欢喜之意,只有一腔凛冽寒意。
定王殿下也在其中,面容温润,欣喜于平安送走了蛮族人这尊大佛,以为自己招待有功,可换取两国几年短暂的和平。
江三郎握紧手中缰绳,心想:短短数年,但凡有一丝希望,我都要铁蹄踏破蛮族草原,驱逐他们!这必然让这位仁慈的定王殿下失望。
相送女眷那里寥寥几人,程漪并不在其中。
闻蝉也没来。
前一晚,舞阳翁主来与他告别过,言说蛮族人离京,她就不送了。江照白自是知道闻蝉现在不方便出现在蛮族人面前,他更知道闻蝉因李信离去之事而心中郁郁,他还知道一切祸源不过在于程漪的嫉妒心……江三郎也不希望闻蝉来。
只是今日离别,往身后一望,空空荡荡的。似天地间,只有他一人而已。
江照白微微吐出胸中郁气,想到李信离京那晚,他与李信说的那些话。
那晚李信大闹诏狱,江三郎曾经任廷尉的那些年,就从来没见过李信这么难缠的犯人。好在李信要走了,好在现任廷尉终于解脱了。江照白是知道李信会当晚离开,才去与李信相别。
他原本想的是一牢门相隔的说话,最后却因李信的妄为,而演变成了两人对坐而谈。
想来也是好笑。
江照白于那晚,向李信道歉。他聪明十分,在李信闹出那般动静时,一根线牵着,自然知道程漪所为。程漪所为,想来总与他有些关系。李信原本出事,江三郎并不想奔走。他有心想让李信吃亏受挫,让逆境磨炼少年成长。但是有程漪一事,江照白便不能不去收拾后果了。
李信并不在意。
江三郎致歉,他随意摆手,示意无谓。少年郎身在牢狱,也并没有怪到江三郎头上。李信只是笑了笑,说,“我小瞧女人了。”
月光照在少年身上,清清泠泠。
而江三郎与他说了自己打算离开大楚去游历的计划后,李信愣了一下后,若有所思地摸下巴,“离开大楚……唔,你会去蛮族?”
江照白望着他,目光深幽。
李信思索片刻后,就拿定了主意。他忽而笑起来,爽朗无比,又带着几分求人的不好意思,“你既然游历的话,那就去蛮族吧。我想托你帮我查一个人。”
“谁?”
“蛮族左大都尉阿斯兰。”
李信表情正经:“别问我为什么要查他。我自有我不能说的苦衷……要是我能离开大楚去蛮族的话,我就亲自去了。”他心中还想,若我能去蛮族,我必然会想办法杀了这个人,给知知永绝后患。然现在我无法成行,又不能让江照白对知知的身世起疑心,便只能这么说了。
左大都尉阿斯兰……
江照白想着这个人,思索阿信为什么会知道这个人。就连他这样世家出身,不专门研究蛮族人,不学蛮族话,他都不知道这个人物的存在。阿信却知道……江三郎觉得有趣,看来与他在会稽相交的那个少年,也慢慢长大,慢慢有了他自己的思量与秘密了。
江照白欣然答应。他看出阿信非池中之物,他与阿信有一样的抱负。在少年还行在浅渊之时,能帮的,江照白都会帮。
甚至为了成行蛮族,江照白还故意让人放了话,让那位蛮族王子亲自来请他。
之后数年,江照白会待在蛮族。他以教授蛮族人为名,会一点点研究这个民族的弱点。数年后,当寻到合适的机会,他自然会离开蛮族重回大楚。而这数年,阿信回到会稽,又会长成什么样的人物呢?
江照白颇为期待两人重逢的那日。
李信回到会稽,首当其冲的,便是从徐州兵下的郑宏郑山王等反贼。李怀安当时为早点带走他,不要在长安多磨叽,特意给会稽露出破绽,吸引了郑山王这些贼子的注意力。李家早知道朝廷式微,不会派兵。李怀安在长安谈了一笔财,就匆匆回会稽。
在李怀安等人回到会稽前,李家针对山贼们,采取的方式是只守不攻的保守手段。李家有私兵,能在李怀安回来前,勉强保护住州郡的普通百姓。
然他们一回来,战略调整,李信主动请缨,要采取大开大合的豪放式打仗风格。
李怀安冷眼旁观:他不相信他在长安一番话,就能让李信醍醐灌顶突然醒悟,愿意为李家出生入死奉献一生。李信要是那么好糊弄,三言两语就能让他感动地为你折腰,那李怀安也不用专门费劲地去长安救他性命了。回来会稽的路上,李信一路上都默默无言,不知在琢磨什么。回到会稽后,忽然变得生龙活虎,积极地去操纵这场战事……
少年恐有大谋。
然只要不损害李家利益,只要李家得到好处,李怀安倒要看看李信打算怎么办。
李信既要打,又要慢条斯理地打,不建议一次性歼灭敌人。
李家大部分人不认同,不能理解。李信便四处游说,最后摆出了军令状,言一战败,则再不多言。李信背后又有李怀安的默许,李家当权的大人物们踟蹰商量了一晚上后,点了头。少年初出茅庐,一腔热血,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想要磨砺少年成长,他们这些长辈们,只能适当放权,让郎君们去拼去闯。
经过长安一行,李晔与李信的关系拉近了很多。李信还是那副样子,李晔却有点儿佩服他这个胆大妄为的二哥了。少年郎君中,以李三郎李晔为首的一些郎君,在李信采取主动攻略时,他们站到了李信一方。也有不认同李信而站成另一派的郎君们,幸灾乐祸地等着看李信失败。
大家都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子,之前又没有打过仗,对郑山王这帮反贼们的攻打夸下海口,倒要看他如何收场。
李三郎想:虽然我也觉得二哥会输……不过二哥似乎总是喜欢兵行险招,出人意料,放手一搏。他连杀了蛮族人、重伤程家后,都能活着从诏狱中出来,仅仅是带了一身伤而已。二哥能从长安活着回来,现在这种仗,我倒觉得他也许能应对。
会稽之战在少年的意气风发中拉开阵势,这是李信在李家建议威望的第一步。一败则百败,一赢则万赢。
李信伤势还没有好,却一脸凝重地自写自画。他要研究出一份战略图来,他脑中清晰铺开一番攻略,然一到笔头,胸中没有几点笔墨的少年,就忍不住想叹气了。朝廷禁止百姓画舆图,他们画了图后,等所有人看过后,就会自行烧毁。李信画的图大家看得懂,他的字缺胳膊少腿,没有几个人看得懂。
一白天的时间,李信苦口婆
定王殿下也在其中,面容温润,欣喜于平安送走了蛮族人这尊大佛,以为自己招待有功,可换取两国几年短暂的和平。
江三郎握紧手中缰绳,心想:短短数年,但凡有一丝希望,我都要铁蹄踏破蛮族草原,驱逐他们!这必然让这位仁慈的定王殿下失望。
相送女眷那里寥寥几人,程漪并不在其中。
闻蝉也没来。
前一晚,舞阳翁主来与他告别过,言说蛮族人离京,她就不送了。江照白自是知道闻蝉现在不方便出现在蛮族人面前,他更知道闻蝉因李信离去之事而心中郁郁,他还知道一切祸源不过在于程漪的嫉妒心……江三郎也不希望闻蝉来。
只是今日离别,往身后一望,空空荡荡的。似天地间,只有他一人而已。
江照白微微吐出胸中郁气,想到李信离京那晚,他与李信说的那些话。
那晚李信大闹诏狱,江三郎曾经任廷尉的那些年,就从来没见过李信这么难缠的犯人。好在李信要走了,好在现任廷尉终于解脱了。江照白是知道李信会当晚离开,才去与李信相别。
他原本想的是一牢门相隔的说话,最后却因李信的妄为,而演变成了两人对坐而谈。
想来也是好笑。
江照白于那晚,向李信道歉。他聪明十分,在李信闹出那般动静时,一根线牵着,自然知道程漪所为。程漪所为,想来总与他有些关系。李信原本出事,江三郎并不想奔走。他有心想让李信吃亏受挫,让逆境磨炼少年成长。但是有程漪一事,江照白便不能不去收拾后果了。
李信并不在意。
江三郎致歉,他随意摆手,示意无谓。少年郎身在牢狱,也并没有怪到江三郎头上。李信只是笑了笑,说,“我小瞧女人了。”
月光照在少年身上,清清泠泠。
而江三郎与他说了自己打算离开大楚去游历的计划后,李信愣了一下后,若有所思地摸下巴,“离开大楚……唔,你会去蛮族?”
江照白望着他,目光深幽。
李信思索片刻后,就拿定了主意。他忽而笑起来,爽朗无比,又带着几分求人的不好意思,“你既然游历的话,那就去蛮族吧。我想托你帮我查一个人。”
“谁?”
“蛮族左大都尉阿斯兰。”
李信表情正经:“别问我为什么要查他。我自有我不能说的苦衷……要是我能离开大楚去蛮族的话,我就亲自去了。”他心中还想,若我能去蛮族,我必然会想办法杀了这个人,给知知永绝后患。然现在我无法成行,又不能让江照白对知知的身世起疑心,便只能这么说了。
左大都尉阿斯兰……
江照白想着这个人,思索阿信为什么会知道这个人。就连他这样世家出身,不专门研究蛮族人,不学蛮族话,他都不知道这个人物的存在。阿信却知道……江三郎觉得有趣,看来与他在会稽相交的那个少年,也慢慢长大,慢慢有了他自己的思量与秘密了。
江照白欣然答应。他看出阿信非池中之物,他与阿信有一样的抱负。在少年还行在浅渊之时,能帮的,江照白都会帮。
甚至为了成行蛮族,江照白还故意让人放了话,让那位蛮族王子亲自来请他。
之后数年,江照白会待在蛮族。他以教授蛮族人为名,会一点点研究这个民族的弱点。数年后,当寻到合适的机会,他自然会离开蛮族重回大楚。而这数年,阿信回到会稽,又会长成什么样的人物呢?
江照白颇为期待两人重逢的那日。
李信回到会稽,首当其冲的,便是从徐州兵下的郑宏郑山王等反贼。李怀安当时为早点带走他,不要在长安多磨叽,特意给会稽露出破绽,吸引了郑山王这些贼子的注意力。李家早知道朝廷式微,不会派兵。李怀安在长安谈了一笔财,就匆匆回会稽。
在李怀安等人回到会稽前,李家针对山贼们,采取的方式是只守不攻的保守手段。李家有私兵,能在李怀安回来前,勉强保护住州郡的普通百姓。
然他们一回来,战略调整,李信主动请缨,要采取大开大合的豪放式打仗风格。
李怀安冷眼旁观:他不相信他在长安一番话,就能让李信醍醐灌顶突然醒悟,愿意为李家出生入死奉献一生。李信要是那么好糊弄,三言两语就能让他感动地为你折腰,那李怀安也不用专门费劲地去长安救他性命了。回来会稽的路上,李信一路上都默默无言,不知在琢磨什么。回到会稽后,忽然变得生龙活虎,积极地去操纵这场战事……
少年恐有大谋。
然只要不损害李家利益,只要李家得到好处,李怀安倒要看看李信打算怎么办。
李信既要打,又要慢条斯理地打,不建议一次性歼灭敌人。
李家大部分人不认同,不能理解。李信便四处游说,最后摆出了军令状,言一战败,则再不多言。李信背后又有李怀安的默许,李家当权的大人物们踟蹰商量了一晚上后,点了头。少年初出茅庐,一腔热血,一味打压只会适得其反。想要磨砺少年成长,他们这些长辈们,只能适当放权,让郎君们去拼去闯。
经过长安一行,李晔与李信的关系拉近了很多。李信还是那副样子,李晔却有点儿佩服他这个胆大妄为的二哥了。少年郎君中,以李三郎李晔为首的一些郎君,在李信采取主动攻略时,他们站到了李信一方。也有不认同李信而站成另一派的郎君们,幸灾乐祸地等着看李信失败。
大家都想: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子,之前又没有打过仗,对郑山王这帮反贼们的攻打夸下海口,倒要看他如何收场。
李三郎想:虽然我也觉得二哥会输……不过二哥似乎总是喜欢兵行险招,出人意料,放手一搏。他连杀了蛮族人、重伤程家后,都能活着从诏狱中出来,仅仅是带了一身伤而已。二哥能从长安活着回来,现在这种仗,我倒觉得他也许能应对。
会稽之战在少年的意气风发中拉开阵势,这是李信在李家建议威望的第一步。一败则百败,一赢则万赢。
李信伤势还没有好,却一脸凝重地自写自画。他要研究出一份战略图来,他脑中清晰铺开一番攻略,然一到笔头,胸中没有几点笔墨的少年,就忍不住想叹气了。朝廷禁止百姓画舆图,他们画了图后,等所有人看过后,就会自行烧毁。李信画的图大家看得懂,他的字缺胳膊少腿,没有几个人看得懂。
一白天的时间,李信苦口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