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礼记中似乎有提到过,‘寒热不节,民多疟疾。’说得便是雨怀这症状?”忘秋担心道。
窦元和点了点头,说道:“疟疾就是乡人所说的打摆子,是一种极其难医的顽症。这种寒热症会间歇性发作,发作之时病人会全身发抖,随即四肢寒气攻心,过个几息,病人的体温又会迅速升高,出现面色潮红,持续高热的症状,若是病情严重病人还会出现惊厥、盗汗等症状。”
忘秋说道:“这忽冷忽热的,也太折磨人了吧。”
窦元和说道:“敢问病人是否来自南疆?”
忘秋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窦元和说道:“那就对了。疟疾一症多出于南疆瘴气毒虫多发之地。相传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南征孟获之时,大军就被南地的疟疾所扰,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为躲瘴疫,诸葛孔明下令五月渡卢。”
忘秋惊异道:“疟疾竟是如此恐怖。”
“而且,很不幸的是,病人得的似乎还不是一般的疟疾。”窦元和皱着眉头说道。
“此话怎讲?”忘秋焦急地问道。
“病人身上的疟疾发病之急、症状之烈,世所罕见,若非病人功力深厚将这攻心寒毒压制了下去,现在便已经一命呜呼了。”窦元和说道。
“先生可有方法救她?我现在手上还有莫约十几两银子,若是您能将她治好,我便将它们都给您。”忘秋说道。
窦元和说道:“你去给我寻些草果子、蜀漆、白常山、青蒿来,若是其它没有倒也罢了,青蒿是重中之重,多多益善。”
听完窦元和的吩咐后,忘秋立即跑到老伯的药箱中翻找起草药来。好在窦元和所说的四味药材都有,只不过青蒿已经枯黄。于是忘秋背起箩筐,马不停蹄地出门寻找。
寻了大半日,忘秋寻回半个箩筐的青蒿,这属实把窦元和惊了一跳。
窦元和说道:“虽说多多益善,但也用不着这么多。”
窦元和点起柴火,熬制汤药。他将一次加入三味草药,待水微微沸腾后降温,稍稍冷却之后再加大约一两的青蒿,待草药都添加完毕之后窦元和便开始搅拌了起来。随着熬制进程的推进,汤药之中难闻的苦味便随即飘散出来,将整个房间弥漫。
忘秋将老伯的玉碗取出,递给了窦元和。他将汤药盛好,送入雨怀的唇中。喝完汤药之后,雨怀的寒热症状好转了许多,身体也不会时不时得发颤了。
看到雨怀的病情好转,忘秋对着窦元和谢了又谢,随即递上随身的十几两纹银,说道:“多谢先生相救,区区银两权当感谢。”
窦元和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要你的银两,若是要感谢我,你得要答应我一件事。”
忘秋识趣地收回了银两,问道:“何事?”
窦元和向北方指了一指,说道:“随我去一趟江宁城。”
忘秋虽是平民百姓,可是对当今局势还是略有耳闻。晋兵来势汹汹,宁国不敌,江左之地,皆入敌手,此间生灵涂炭,百姓奔苦。如今再看江左,便只有江宁这一座孤城。
于是忘秋说道:“江南告急,两浙沦陷,唯有江宁孤悬。晋军早已将江宁城团团围住,我与将军区区两骑,如此陷阵,岂不是羊入虎口。就算侥幸进得城去,处江宁而四看,磨刀霍霍,虎狼环伺。敌人若是围而攻之,我们岂能抵挡?”
窦元和说道:“乍一看,情况确实如此,只不过江宁城的局势并没有你想象的如此糟糕。”
忘秋说道:“恭闻将军高见。”
窦元和说道:“江宁城城防坚固,钱粮充足,城内有二十万将士,一百万百姓,他们士气高昂,同仇敌忾,为抵御外辱,愿抛头颅洒热血。城内还不乏武功高强的爱国人士,若是敌人强攻,必是难以攻陷。况且,江宁城是宁国在江左唯一的驻地,它就像是一只拳头深深地打入敌人的腹地,日后我军反攻,必要以江宁城为跳板。若是丢了江宁城,便无法牵制晋国军队,日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土遭殃。”
忘秋仔细思索了一下,觉得窦元和的话确实有理。
“江宁城内的粮草就算能撑个一年两年,可撑不过三年五年。若是敌人围而不打,城内就算屯有再多的钱粮都无济于事。”忘秋说道。
“这个你暂且放心,左相与枢密使大人在蜀地广积钱粮,招募兵士,日日夜夜操练兵马,不出一年便可杀回两浙,夺回杭城。”窦元和说道。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先回蜀地,与二位大人一同操练,待时机成熟杀将回来,反而要孤身犯险,进入江宁城?”忘秋疑惑道。
窦元和叹了口气,说道:“一个多月前,晋国军队攻下京城杭州,屠杀城中平民,消息传到内地,将士百姓无不惊愕愤慨。内地许多将帅寻到左相,意欲提请圣上出兵东征,收复失地。左相将众将帅百姓的意愿转达给陛下,陛下也是感概众人的爱国之心,当时又正值衢州战事吃紧,陛下也便批准出兵。于是,左相便将我任命为征东大都统,领精兵十万东征。”
忘秋说道:“原来如此,三日前我便见你领了众多兵马向东北方向奔去,原来是为了支援衢州。可是你如今为何是这副模样...莫不是吃了败仗?”
听到这,窦元和紧紧地攥起拳头,对着木桌狠狠一锤,桌脚都差点被他砸烂了去。忘秋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心虚地将头微微低下。
窦元和愤愤地说道:“朝廷里有敌国奸细。”
忘秋问道:“将军可知奸细是何人?”
窦元和摇头说道:“尚且不知。六日前,左相下令,令我领精兵八千奔袭衢州城东南郊的晋国兵营,此番计划极为机密,连我朝之官员都知之甚少,可是待我冲入敌营之时,才发觉对方早有防备。敌人将我军团团围住,好在众将士英勇才勉强杀出一条血路。”
窦元和点了点头,说道:“疟疾就是乡人所说的打摆子,是一种极其难医的顽症。这种寒热症会间歇性发作,发作之时病人会全身发抖,随即四肢寒气攻心,过个几息,病人的体温又会迅速升高,出现面色潮红,持续高热的症状,若是病情严重病人还会出现惊厥、盗汗等症状。”
忘秋说道:“这忽冷忽热的,也太折磨人了吧。”
窦元和说道:“敢问病人是否来自南疆?”
忘秋点了点头,说道:“正是。”
窦元和说道:“那就对了。疟疾一症多出于南疆瘴气毒虫多发之地。相传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南征孟获之时,大军就被南地的疟疾所扰,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为躲瘴疫,诸葛孔明下令五月渡卢。”
忘秋惊异道:“疟疾竟是如此恐怖。”
“而且,很不幸的是,病人得的似乎还不是一般的疟疾。”窦元和皱着眉头说道。
“此话怎讲?”忘秋焦急地问道。
“病人身上的疟疾发病之急、症状之烈,世所罕见,若非病人功力深厚将这攻心寒毒压制了下去,现在便已经一命呜呼了。”窦元和说道。
“先生可有方法救她?我现在手上还有莫约十几两银子,若是您能将她治好,我便将它们都给您。”忘秋说道。
窦元和说道:“你去给我寻些草果子、蜀漆、白常山、青蒿来,若是其它没有倒也罢了,青蒿是重中之重,多多益善。”
听完窦元和的吩咐后,忘秋立即跑到老伯的药箱中翻找起草药来。好在窦元和所说的四味药材都有,只不过青蒿已经枯黄。于是忘秋背起箩筐,马不停蹄地出门寻找。
寻了大半日,忘秋寻回半个箩筐的青蒿,这属实把窦元和惊了一跳。
窦元和说道:“虽说多多益善,但也用不着这么多。”
窦元和点起柴火,熬制汤药。他将一次加入三味草药,待水微微沸腾后降温,稍稍冷却之后再加大约一两的青蒿,待草药都添加完毕之后窦元和便开始搅拌了起来。随着熬制进程的推进,汤药之中难闻的苦味便随即飘散出来,将整个房间弥漫。
忘秋将老伯的玉碗取出,递给了窦元和。他将汤药盛好,送入雨怀的唇中。喝完汤药之后,雨怀的寒热症状好转了许多,身体也不会时不时得发颤了。
看到雨怀的病情好转,忘秋对着窦元和谢了又谢,随即递上随身的十几两纹银,说道:“多谢先生相救,区区银两权当感谢。”
窦元和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要你的银两,若是要感谢我,你得要答应我一件事。”
忘秋识趣地收回了银两,问道:“何事?”
窦元和向北方指了一指,说道:“随我去一趟江宁城。”
忘秋虽是平民百姓,可是对当今局势还是略有耳闻。晋兵来势汹汹,宁国不敌,江左之地,皆入敌手,此间生灵涂炭,百姓奔苦。如今再看江左,便只有江宁这一座孤城。
于是忘秋说道:“江南告急,两浙沦陷,唯有江宁孤悬。晋军早已将江宁城团团围住,我与将军区区两骑,如此陷阵,岂不是羊入虎口。就算侥幸进得城去,处江宁而四看,磨刀霍霍,虎狼环伺。敌人若是围而攻之,我们岂能抵挡?”
窦元和说道:“乍一看,情况确实如此,只不过江宁城的局势并没有你想象的如此糟糕。”
忘秋说道:“恭闻将军高见。”
窦元和说道:“江宁城城防坚固,钱粮充足,城内有二十万将士,一百万百姓,他们士气高昂,同仇敌忾,为抵御外辱,愿抛头颅洒热血。城内还不乏武功高强的爱国人士,若是敌人强攻,必是难以攻陷。况且,江宁城是宁国在江左唯一的驻地,它就像是一只拳头深深地打入敌人的腹地,日后我军反攻,必要以江宁城为跳板。若是丢了江宁城,便无法牵制晋国军队,日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土遭殃。”
忘秋仔细思索了一下,觉得窦元和的话确实有理。
“江宁城内的粮草就算能撑个一年两年,可撑不过三年五年。若是敌人围而不打,城内就算屯有再多的钱粮都无济于事。”忘秋说道。
“这个你暂且放心,左相与枢密使大人在蜀地广积钱粮,招募兵士,日日夜夜操练兵马,不出一年便可杀回两浙,夺回杭城。”窦元和说道。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先回蜀地,与二位大人一同操练,待时机成熟杀将回来,反而要孤身犯险,进入江宁城?”忘秋疑惑道。
窦元和叹了口气,说道:“一个多月前,晋国军队攻下京城杭州,屠杀城中平民,消息传到内地,将士百姓无不惊愕愤慨。内地许多将帅寻到左相,意欲提请圣上出兵东征,收复失地。左相将众将帅百姓的意愿转达给陛下,陛下也是感概众人的爱国之心,当时又正值衢州战事吃紧,陛下也便批准出兵。于是,左相便将我任命为征东大都统,领精兵十万东征。”
忘秋说道:“原来如此,三日前我便见你领了众多兵马向东北方向奔去,原来是为了支援衢州。可是你如今为何是这副模样...莫不是吃了败仗?”
听到这,窦元和紧紧地攥起拳头,对着木桌狠狠一锤,桌脚都差点被他砸烂了去。忘秋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心虚地将头微微低下。
窦元和愤愤地说道:“朝廷里有敌国奸细。”
忘秋问道:“将军可知奸细是何人?”
窦元和摇头说道:“尚且不知。六日前,左相下令,令我领精兵八千奔袭衢州城东南郊的晋国兵营,此番计划极为机密,连我朝之官员都知之甚少,可是待我冲入敌营之时,才发觉对方早有防备。敌人将我军团团围住,好在众将士英勇才勉强杀出一条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