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挠头的杂志的事情进展也比较顺利了。楚弘在运营媒体方面的确是很有经验,文字能力不必说,而在广告公司呆的几年,更是让他在定位等方面有着惊人的敏感。楚弘和萧永就决定,要做一本足够好玩的杂志。好玩的杂志是什么,当时两人都还没有考虑清楚,但为了让这种好玩可以长治久安下去,他们可没准备过把瘾就死,杂志到底做成什么样子能够在好玩、好看和有足够受众,有充足的广告客户之间平衡好,他们前前后后商量了不知道多少次。陆陆续续的,各方强人也一点点地充实到了这个队伍里来了。
    最早到位的是发行部的三个人。首先是发行部总监戴军,这是楚弘的老大曹隽推荐来的人,也是曹隽出面挖来的。戴军原先在国内排行前几位的读者文摘工作过四年,熟悉所有的渠道通路,人缘非常好。然后是原先在一个名为远望的直投媒体工作的谷文光,他在定点投放方面经验丰富,也是发行方面的路演组织能手,远望原先是羽星广告的客户之一,现在算是被楚弘挖了墙角了。最后一个名叫尹小临,虽然简历上看起来资历比较浅,却是数据库发行专家,他最擅长在客户数据库里提炼关键信息,因势利导地与广告和内容制作结合,改善发行针对性,这手本事在一个月前刚刚被他原先的老总意识到,刚在考虑怎么使用这家伙的能力,在原先的公司憋了好久的尹小临从卢小宁那里得知圈内老大哥楚弘自己做杂志,一拍即合,连薪酬都没问就辞职跳过来了。虽然还没有杂志,但这三个人一到位。再配备了几个跑腿的业务员,整个发行部门地框架已经非常完善了。不说别的,凭着萧永和楚弘这两个被认为是业内妖孽级别的人物连手,戴军已经谈定了第一期杂志的预定印数三万册。对于一本新创刊的杂志,这个数字已经很吓人了。
    广告部门同样猬集了好几个够级别的人物。楚弘原先执掌羽星地特案部,那可都是业内翘楚。也知道广告销售方面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楚弘不方便出面,却找了猎头公司。挖来了明基电通策划部副经理赵汝升负责广告案的策划并组建相应地团队;挖来了时尚健康的广告营销总监柳蓬负责组建广告营销团队,柳蓬凭着一张脸,通知各个品牌的市场部经理们自己换工作的事情,顺手就大致确定了数十万元的广告意向。广告部的结构和发行部有些类似,都是两个业务能手和一个技术支持的组合,最后加入地则是从央视索福瑞跳槽来的数据分析专家王徽。不过,王徽开始办公之后稍微有些太闲了。也稍微有点郁闷,就是因为这个杂志虽然牛人如云,但偏偏杂志定位还没确定下来,他想收集竞争对手的各类咨询也无从收集起。
    而最强悍的还是这个杂志的内容采编团队。萧永和楚弘一个是首席摄影师一个是主笔,并组成双主编结构,已经是华丽得要死了。而在又一波强人陆续加入编辑部之后,有些已经算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编辑记者在考虑自己是不是有资格来这个杂志实习。首先被楚弘说动的,是国内公关行业公认的第一支笔,国内女性广告文案的第一人黎颦。黎颦为公关公司撰写软文、发布会的统发稿之类地,每每能将厂商的各种意思潜藏在字词之间。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文字,却总能让人感觉到厂商的特点和优势。而好处还在于,由于现在各个媒体的记者水平层次不齐,偷懒的人往往就直接用了统发稿,有黎颦这样的文案,这些照登的统发稿的能量甚至不亚于一些硬广告发布。黎颦混到这个地步,同样觉得工作很无聊,一听她终生地对手楚弘不干广告去干杂志,还要搞好玩的花样。赶紧就跳过来了。
    严歌、孔岱两人原先在不同的杂志工作,还同时是畅销书作家,许多杂志和网站专栏的作家,都是每个月稿费上万的人,但两人却都辞去了工作,跳来楚弘手下工作。江近秋是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某报纸的首席调查记者。由于他供职地报纸又得罪了不知道谁。不得不又换主编了,他有些无奈有些气愤地跳了出来。来到了上海,被楚弘逮住了。郑慧萍是个单身妈妈,因为没结婚生产地时候没有产假干脆辞了职,现在终于又在这个杂志社恢复工作了,要说在时尚的眼光、时尚选题地组织上,她在国内是前三的水平,虽然由于要照顾孩子,她声称自己不能多采写稿子,但给她配备两三个实习生或者有点眼光的记者,她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美术方面,杂志社按照一个美术总监,两个版式设计,两个完稿,两个插画师来配备。美术总监是彭千齐推荐而来,原先一直在四川那边工作的杨玉峰。版式设计和完稿的团队是杨玉峰找来的,水平都不错。而两个插画师林慈和薛盼盼,一个风格接近欧美,一个接近日本,搭配起来倒也相得益彰。
    在摄影方面,萧永自然会尽量配合各个选题的制作,但大量基本的采访、现场类的照片拍摄,用不上萧永这样的摄影师,还是另外找来了有十年杂志类新闻摄影经验的史晓伟。加上萧永的工作室里的那些人会临时客串帮忙,数量非常充足了。
    当这个团队的名单就这么确定下来,大家的心里都有一种感觉,凭着这些人,大概真的是没什么不可能了。这些人,随便哪一个,在行业里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在原先公司里都是台柱,这样的团队固然不容易团结起来,但一旦团结了起来,那组合起来的能量可是相当惊人的。一边是戏谑的,想要在杂志制作里玩出些新花样的心情,一边是针对市场、领导潮流地固有想法。这个团队不断讨论、制作各种选题,不断明确他们想做什么。而到了圣诞节前,一份试刊终于抖抖索索地做出来了。
    而这第一期试刊,做到了现在很多杂志做不到的一点:全部稿件、图片全部是自己采写和拍摄的,甚至连那些广告都是自己拍摄的。
    这一期试刊不折不扣地做到了好玩和有味道。杂志定名为日志,当热乎乎的杂志从印刷厂的流水线上下来地时候。当那些焦急等待杂志的人手里捧起这本独特到家的杂志地一个瞬间开始,就有不少人暗自惊呼,原来杂志还可以这样做啊。
    杂志要求时效性么?当然。但这期试刊却在时效性上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暧昧味道,甚至于,它本身的形式,就已经超越了杂志,更像是某种仿讽味道十足的艺术作品。
    既然是年底出刊,做成年度回顾的形式不足为奇。从版式、从品相,要是摆在书报亭里。过往的路人恐怕都会将日志的试刊号当作是一本数码杂志,当拿起杂志地时候,大概都会以为在回顾一年里那些精彩经典的数码产品。
    但是,日志回顾的却不是这一年,而是过去的整整365年。就好像整个制作团队集体从火星前来地球,或者他们身边的时间流逝和周围的这个世界不同一样,仿佛他们经历的就是一年作为一天的怪异的时间,仿佛他们的时间观念被集体混淆了。但是,杂志却做得煞有介事,精彩纷呈。
    按照现在数码类杂志地习惯。封面堆积着各种产品那是没人看的,必定得有一位美女,最好是当红明星,手持相机、mp3或者手机,让人物和产品融为一体,呈现被人使用的那种动态的感觉。日志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种潮流,而他们邀请来拍摄封面的,还是现在在国内模特***里身价已然飙升了好多倍的陈新琳。自然,萧永邀请陈新琳来拍封面。她是绝对不会摆谱的。照片拍得非常漂亮。陈新琳穿着一身用珠片缀出来的旗袍,侧着身体,回过头看向镜头,那神态那姿势都充满了昂扬的青春感,而逆光下她地每一丝飘散的发梢都好像是发散出去的魅力。稍稍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她身上那件旗袍上使用的珠片居然都是水晶和玉石。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组合起来。却又采用了旗袍这种传统的形态,这种视觉冲击力简直有定身咒地效果。拿到手里会让人挪不动脚步移不开视线。而她手里拿着地却是一个最现代不过的
    一本“数码”杂志,到了年底不推出什么大型横向评测,好像有点对不起观众。日志既然要模拟数码杂志,自然也不例外,只是,这个横向评测地图片风格现代、评测方式周密、文章幽默有趣却又不乏专业感,只是评测的东西实在是只能用诡异两个字来形容。他们横向评测的居然是十二种算盘。而这十二种算盘,偏偏还故意做出是十二个大的“算盘”企业推出的年度主打产品的假象,比如金石堂推出的镀金朗声黑曜石算盘,华宝堂精心设计的豪华版人机工学自动复位火山石算盘,国际家用机器公司推出的超轻便携被称为“小黑”的全碳素纤维算盘,全重仅220克诸如此类,唯一一个现在可能真的能买到的算盘,但有着明显植入广告嫌疑的,就是谭木匠的传统木质抛光算盘了。评测从美观程度、体积、尺寸、手感、便携性、辅助功能、专业性、寿命、厂商售后服务等等方面一一剖析,最终选出了最佳性能奖和编辑选择奖各一个。读着这样的文章,会忍不住想要笑出来,怎么有人能将历史、传统、现实、科技等等元素融为一体,写出那么好玩的文章呢?那些隐射,那些伏笔,那些细枝末节的文字里隐隐透露出来的怀旧意味和对于现在的人被电脑拘束的抗议,让读者在笑得前仰后合眼泪乱飚之余也不由得有些深思。明知道是假的,但看文章的时候却总觉得似乎就是那么回事,因为那些算盘,可都真实地做出来了。上面一个个“厂家”的logo也都在,甚至还有外包装、保修卡之类的东西,初看可能会愣在那里,想想到底是不是真有这个厂家这个产品。但停下来细想,却会震惊于杂志社为了这些道具,付出的巨大心力和财力。
    接下来的专题是给那些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送礼的人提出建议,只是,要是有人真的要接受这些建议,恐怕会抓狂致死。这个专题里推荐的东西横亘数百年,将各个时代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从三百多年前的金柄弯刀,一百多年前的银版照相机,数十年前的“为人民服务”帆布挎包和主席像章,一直到刚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手机,不一而足。古今中外的特色物件被放在了一起推荐给读者,让人恍如被抛进了时空的洪流。但是,有些东西能让人清醒。既然是推荐礼品,自然得注明价格,那些文物、古董,标注的可不是当时的货币价值,而是被折算成了人民币,那些商品毫无例外地在价格一栏都有好多零。
    这样的一本杂志,好看么?毫无疑问。虽然这本杂志毫无实用价值,但挡不住人们想要去拥有它。杂志恰恰抓住了现代人心态里的那一点点怀旧,那一点点的对于过快的生活节奏的紧张和忧虑,那一点点对于自己境况的自嘲,但结合起来,它一下子击中了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命门。而这样一本杂志能卖广告么?当然,虽然有着故意错乱的时间观,但不代表就没广告可以做了,封二是百达翡丽的手表广告,封三是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但封底由于毕竟找不到足够合拍的老牌子,他们居然虚拟出了瓦特蒸汽机公司,做了一副魄力十足的蒸汽机广告。加上整个杂志里面其实为数不少的植入广告和软文,其实杂志的这期试刊,广告收入相当不俗。
    这本很是“错乱”的杂志,在全国范围试发了三万本,但在不到一周时间里,就被闻风而动的读者们抢购一空。日志杂志一炮而红,成为一本另类到了别人不知道如何形容的“潮人”读物。

章节目录

暗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格子里的夜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格子里的夜晚并收藏暗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