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如进来,给赵眘见礼之后,才道:“官家的气色怎么这样不好,莫非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吗?”
赵眘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情形你想必也是知道了,怎不叫朕心烦怩?”
赵月如道:“不是有陈相公,韩枢密他们在策划抵抗金军,官家也不必太着急了。”
赵眘又苦笑了一声,道:“你还不知道,今天刚收到四川的告急,西夏竟也想乘火打劫,出动大军三十万,进攻四川,如此一来我大宋岂不是要两线作战,陈应求,韩子温虽是忠贞不二之臣,无奈才智平平,朕恐怕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赵月如听了,也大为震惊,不过她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一时之间也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赵月如才道:“官家为何不去问一问虞相公,他见识卓著,又精军事,说不定他会有什么应对之法?”
赵眘猛然醒悟,一击掌,道:“对呀,你提醒得好。”立刻传旨,让待从们马上准备车仗,去虞允文府。忽然看见赵月如还站在一边,似乎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才想到赵月如是来找自己的,因此赵眘又问道:“六娘,你来见朕,有什么事情吗?”
赵月如忽然起身,拜伏于地,道:“现今金军入侵,临安危在旦夕,女儿不才,愿意率军出战,抗击金军,请官家恩准。”
赵眘怔了一怔,想了一想,才道:“朕已知道了,且等朕过去虞彬甫之后再说。”
走出宫门,一阵冷风吹过,乌云以经遮蔽了天空,秋雨以经来临了。
******************************
虞允文虽在重病之中,但对于朝中发生的诸项大事都有人报告于他,因此像金军南侵,从海上突袭的事情,虞允文也全都知道。不过听完了赵眘所说西夏也将入侵的事情之后,虞允文微合双眼,靠在床背上,显然是陷入了沉思。
因为虞允文一直病体沉重,卧床不起,也不能起床见架,因此赵眘只是坐在虞允文的病床对面。虽然早就知道虞允文以是积症难返,但当面见到了虞允文的样子,赵眘还是禁不住一阵难过。自从张浚去世以后,赵眘就一直将虞允文视为股肱大臣,将收复中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但现在连虞允文也将不久于人世,朝中其他人,也都不是辅政之材,日后这恢复大计岂不更难了。
这时虞允文以睁开眼,看到赵眘的样子,微微一笑,道:“生死自有天命,岂是人可强求,陛下不必如此难过。”
赵眘道:“虞卿……”
虞允文又道:“西夏兴兵三十万,依臣看来,不过是虚张生势而己,西夏仍西垂小国,倾国之兵只怕也不足三十万。而且近年西夏一直附庸金国以求安生,如今己有数十年未动刀兵,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南侵,乾道四年(1168年)我大宋北伐之时,西夏都不曾有过举动,可见其君臣己早无进取之心,远非当年李元昊时候尚武好战可比。这一次不过是应金国所逼,才被迫出兵,最多只会出动数万人马,做个样子而己。而且四川地势险要,易守而难攻,当年完颜宗弼都无功而返,何况区区西夏之兵。因此陛下也不用太过但心。”
赵眘一听虞允文分析得丝丝入理,也不由大为宽心,道:“诚如虞卿所言,西夏不足为惧,那么这一次金人南侵又当如何抵挡呢?”
虞允文喘了一口气,才道:“此番金人入侵,看似来势凶凶,实则不然,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实其不难应对。”
“哦?”赵眘倒没想到虞允文会这么说,忍不住道:“虞卿何出此言?”
虞允文淡淡一笑,道:“乾道四年,我大宋北伐之后,金人国内亦不稳,先是北方鞑靼扰其也境,然后又有红沃军旗卷山东,虽然都被金人平定下来,但亦消耗国力,现在金人国内刚刚稳定不足年余,就冒然南侵,而且还要请西夏出兵协助,可见其也兵力不足。试问列来金人侵宋,何曾有救助于别国的,可见其必不得久矣。”
赵眘听了频频点头,道:“虞卿之言,深慰朕心也。”
这时虞允文一连说了这许多说,也有接不上气来,连连咳嗽,侍女赶忙递上一杯茶水,扶侍虞允文喝下。然后虞允文又躺回到床上,喘息不止。
赵眘见了,也不忍再问下去,道:“虞卿还是先养病要里,朕先回宫,过几天再来看虞卿。”
虞允文赶忙道:“陛下且忙,容臣将话说完。”
其实赵眘又何偿不想听虞允文说完,道:“虞卿不必着急,慢慢说。”
虞允文“呼”了一口气,道:“这一次金人所以敢南侵,不过是乘着海州水军南下平乱,海上守卫空虚,才乘虚而入。虽然是出我不意,深入宋境,但也是孤军深入,绝不会是大军,最多两三万人而己,临安留守人马虽然不多,其实也足以应付,而且金军即无援军,也无粮草。只要我大宋严守边境,不让金军突破边防,然后在嘉兴沿了海壁坚清垒,使金军得不到补充,不出一月,这支孤军将不战而自败,因此且不可被金军所吓,自乱阵角。”
赵眘点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这一次他才是真正放心了。看来还是虞允文的见识不凡。忽然赵眘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猛然道:“不好。”
虞允文也一怔,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眘苦笑道:“三天以前,朕以下诏,调镇江府御前驻军,回援临安。”
虞允文听了,也脸色大变,猛然又剧烈咳嗽起来,慌得那两名侍女抚胸捶背,赵眘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足无措。
过了一会儿,虞允文才平静了一点,挥手对一名侍女道:“快……快去拿……拿地图来。”
那侍女急忙拿来地图,虞允文一翻身,坐了起来,在床上铺开地图,仔细看着。连赵眘也不敢出言惊挠,心中也后悔不迭,早知是这样,就该早几天来问虞允文。
过了好一会儿,虞允文才放下地图,缓缓出了一口气,道:“陛下,趟若这一次真的不可挽回,陛下当如何置之。”
说着两眼看着赵眘,君臣两人对视了好一会,赵眘才缓缓道:“天子死社稷,趟若天意如此,朕绝不降金,临安城破之时,朕便以身殉国,以慰太祖太宗皇帝在天之灵。”
虞允文闭上眼睛,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镇江既失,建康府便不能再失。只要建康不失,长江就仍在我大宋的掌握之中,因此金军攻过长江,那怕就是放弃临安,也不可弃守建康。”
赵眘点点头,道:“如果放弃临安,又当如何?”
虞允文道:“现在杨炎在广南佣兵不下十余万之众,可作倚仗,只是离得太远,远水不解近渴。若是真到实不可解之实,可以放弃临安,退守潭州,那里靠近广南,可以与杨炎合兵,抵抗金军。然后调襄阳水军东下,与建康府合军,控制长江,调广南水军北上,控制海路,这样一来,金人必将被长江所隔首尾不顾,待粮草接济不上时,可以一举破其全军。只是这样一来,其中变数太多,胜负之算,一半靠人谋,一半靠天意。非臣所能知了。”
赵眘听了,也默然不语。虞允文所说的这个计划确实是唯一可行的,而且也有一定的胜算,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可就很难说了,在执行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而且其中还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更重要的员,以现在朝中大臣,如陈俊卿、韩彦直等人,只怕都不是合适施行这一计划的最佳人选。在赵眘心目中,还真的只有虞允文可以担当,只是现在虞允文的状况,只怕是……
想到这里,赵眘忍不住道:“不知虞卿以为,何人能够担当如此大任?”
虞允文吁出了一口气,道:“臣以为,现在我大宋,唯有杨炎可以担当退金复国大任。”
赵眘一怔,道:“杨炎?”
虞允文道:“正是,杨炎虽然年轻,但臣观他这次在广南用军,无不谋定而后动,确实有大将之材,右此危急时刻,只有他可堪大用,而且任用杨炎,必须授其全权,不得有任何制肘,方可便宜行事。此番事关我大宋存亡,万分不得有所差池,请陛下万勿迟疑。”
赵眘迟疑了一下,才道:“虞卿之言,朕牢记不忘,不过滋事体大,朕当三思而后定。”
虞允文轻轻叹了一口气,也知道赵眘是不可能马上就答应下来,挣扎着在床上坐直了身体,对赵眘躬身一揖,道:“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臣蒙陛下厚恩,授以重任,莫不敢忘,然今以残躯苟延,无以为报。若到金人破城之日,必当自栽,以不负陛下知遇之恩。”
赵眘呆了一呆,这时窗外狂雨大作,铺天的大雨以经下了起来。赵眘忽然生出一股心力交瘁的感觉。
赵眘叹了一口气,道:“现在情形你想必也是知道了,怎不叫朕心烦怩?”
赵月如道:“不是有陈相公,韩枢密他们在策划抵抗金军,官家也不必太着急了。”
赵眘又苦笑了一声,道:“你还不知道,今天刚收到四川的告急,西夏竟也想乘火打劫,出动大军三十万,进攻四川,如此一来我大宋岂不是要两线作战,陈应求,韩子温虽是忠贞不二之臣,无奈才智平平,朕恐怕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赵月如听了,也大为震惊,不过她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一时之间也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赵月如才道:“官家为何不去问一问虞相公,他见识卓著,又精军事,说不定他会有什么应对之法?”
赵眘猛然醒悟,一击掌,道:“对呀,你提醒得好。”立刻传旨,让待从们马上准备车仗,去虞允文府。忽然看见赵月如还站在一边,似乎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才想到赵月如是来找自己的,因此赵眘又问道:“六娘,你来见朕,有什么事情吗?”
赵月如忽然起身,拜伏于地,道:“现今金军入侵,临安危在旦夕,女儿不才,愿意率军出战,抗击金军,请官家恩准。”
赵眘怔了一怔,想了一想,才道:“朕已知道了,且等朕过去虞彬甫之后再说。”
走出宫门,一阵冷风吹过,乌云以经遮蔽了天空,秋雨以经来临了。
******************************
虞允文虽在重病之中,但对于朝中发生的诸项大事都有人报告于他,因此像金军南侵,从海上突袭的事情,虞允文也全都知道。不过听完了赵眘所说西夏也将入侵的事情之后,虞允文微合双眼,靠在床背上,显然是陷入了沉思。
因为虞允文一直病体沉重,卧床不起,也不能起床见架,因此赵眘只是坐在虞允文的病床对面。虽然早就知道虞允文以是积症难返,但当面见到了虞允文的样子,赵眘还是禁不住一阵难过。自从张浚去世以后,赵眘就一直将虞允文视为股肱大臣,将收复中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但现在连虞允文也将不久于人世,朝中其他人,也都不是辅政之材,日后这恢复大计岂不更难了。
这时虞允文以睁开眼,看到赵眘的样子,微微一笑,道:“生死自有天命,岂是人可强求,陛下不必如此难过。”
赵眘道:“虞卿……”
虞允文又道:“西夏兴兵三十万,依臣看来,不过是虚张生势而己,西夏仍西垂小国,倾国之兵只怕也不足三十万。而且近年西夏一直附庸金国以求安生,如今己有数十年未动刀兵,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南侵,乾道四年(1168年)我大宋北伐之时,西夏都不曾有过举动,可见其君臣己早无进取之心,远非当年李元昊时候尚武好战可比。这一次不过是应金国所逼,才被迫出兵,最多只会出动数万人马,做个样子而己。而且四川地势险要,易守而难攻,当年完颜宗弼都无功而返,何况区区西夏之兵。因此陛下也不用太过但心。”
赵眘一听虞允文分析得丝丝入理,也不由大为宽心,道:“诚如虞卿所言,西夏不足为惧,那么这一次金人南侵又当如何抵挡呢?”
虞允文喘了一口气,才道:“此番金人入侵,看似来势凶凶,实则不然,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实其不难应对。”
“哦?”赵眘倒没想到虞允文会这么说,忍不住道:“虞卿何出此言?”
虞允文淡淡一笑,道:“乾道四年,我大宋北伐之后,金人国内亦不稳,先是北方鞑靼扰其也境,然后又有红沃军旗卷山东,虽然都被金人平定下来,但亦消耗国力,现在金人国内刚刚稳定不足年余,就冒然南侵,而且还要请西夏出兵协助,可见其也兵力不足。试问列来金人侵宋,何曾有救助于别国的,可见其必不得久矣。”
赵眘听了频频点头,道:“虞卿之言,深慰朕心也。”
这时虞允文一连说了这许多说,也有接不上气来,连连咳嗽,侍女赶忙递上一杯茶水,扶侍虞允文喝下。然后虞允文又躺回到床上,喘息不止。
赵眘见了,也不忍再问下去,道:“虞卿还是先养病要里,朕先回宫,过几天再来看虞卿。”
虞允文赶忙道:“陛下且忙,容臣将话说完。”
其实赵眘又何偿不想听虞允文说完,道:“虞卿不必着急,慢慢说。”
虞允文“呼”了一口气,道:“这一次金人所以敢南侵,不过是乘着海州水军南下平乱,海上守卫空虚,才乘虚而入。虽然是出我不意,深入宋境,但也是孤军深入,绝不会是大军,最多两三万人而己,临安留守人马虽然不多,其实也足以应付,而且金军即无援军,也无粮草。只要我大宋严守边境,不让金军突破边防,然后在嘉兴沿了海壁坚清垒,使金军得不到补充,不出一月,这支孤军将不战而自败,因此且不可被金军所吓,自乱阵角。”
赵眘点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这一次他才是真正放心了。看来还是虞允文的见识不凡。忽然赵眘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猛然道:“不好。”
虞允文也一怔,道:“陛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眘苦笑道:“三天以前,朕以下诏,调镇江府御前驻军,回援临安。”
虞允文听了,也脸色大变,猛然又剧烈咳嗽起来,慌得那两名侍女抚胸捶背,赵眘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足无措。
过了一会儿,虞允文才平静了一点,挥手对一名侍女道:“快……快去拿……拿地图来。”
那侍女急忙拿来地图,虞允文一翻身,坐了起来,在床上铺开地图,仔细看着。连赵眘也不敢出言惊挠,心中也后悔不迭,早知是这样,就该早几天来问虞允文。
过了好一会儿,虞允文才放下地图,缓缓出了一口气,道:“陛下,趟若这一次真的不可挽回,陛下当如何置之。”
说着两眼看着赵眘,君臣两人对视了好一会,赵眘才缓缓道:“天子死社稷,趟若天意如此,朕绝不降金,临安城破之时,朕便以身殉国,以慰太祖太宗皇帝在天之灵。”
虞允文闭上眼睛,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镇江既失,建康府便不能再失。只要建康不失,长江就仍在我大宋的掌握之中,因此金军攻过长江,那怕就是放弃临安,也不可弃守建康。”
赵眘点点头,道:“如果放弃临安,又当如何?”
虞允文道:“现在杨炎在广南佣兵不下十余万之众,可作倚仗,只是离得太远,远水不解近渴。若是真到实不可解之实,可以放弃临安,退守潭州,那里靠近广南,可以与杨炎合兵,抵抗金军。然后调襄阳水军东下,与建康府合军,控制长江,调广南水军北上,控制海路,这样一来,金人必将被长江所隔首尾不顾,待粮草接济不上时,可以一举破其全军。只是这样一来,其中变数太多,胜负之算,一半靠人谋,一半靠天意。非臣所能知了。”
赵眘听了,也默然不语。虞允文所说的这个计划确实是唯一可行的,而且也有一定的胜算,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可就很难说了,在执行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而且其中还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更重要的员,以现在朝中大臣,如陈俊卿、韩彦直等人,只怕都不是合适施行这一计划的最佳人选。在赵眘心目中,还真的只有虞允文可以担当,只是现在虞允文的状况,只怕是……
想到这里,赵眘忍不住道:“不知虞卿以为,何人能够担当如此大任?”
虞允文吁出了一口气,道:“臣以为,现在我大宋,唯有杨炎可以担当退金复国大任。”
赵眘一怔,道:“杨炎?”
虞允文道:“正是,杨炎虽然年轻,但臣观他这次在广南用军,无不谋定而后动,确实有大将之材,右此危急时刻,只有他可堪大用,而且任用杨炎,必须授其全权,不得有任何制肘,方可便宜行事。此番事关我大宋存亡,万分不得有所差池,请陛下万勿迟疑。”
赵眘迟疑了一下,才道:“虞卿之言,朕牢记不忘,不过滋事体大,朕当三思而后定。”
虞允文轻轻叹了一口气,也知道赵眘是不可能马上就答应下来,挣扎着在床上坐直了身体,对赵眘躬身一揖,道:“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臣蒙陛下厚恩,授以重任,莫不敢忘,然今以残躯苟延,无以为报。若到金人破城之日,必当自栽,以不负陛下知遇之恩。”
赵眘呆了一呆,这时窗外狂雨大作,铺天的大雨以经下了起来。赵眘忽然生出一股心力交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