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是以吕氏子弟治学都各有倾向,然而又能求同存异……”
卫希颜点头,知道可秀最忌的就是学问的“大一统”,道:“独尊亦意味束缚。”并不止一次的向丁起、赵鼎和宋之意等在朝为官者灌输此观点。
“希颜,荥阳先生被世人称贤,除了他的学问外,更因之授徒讲学有教无类,即使市井亦无鄙夷。这方面,吕氏诸子皆受了祖父的影响……吕居仁的几个弟弟都是很好的授业人才呀,相信广南的州学、县学能尽快开办起来……”名可秀早在算计吕本中的同时就将他的兄弟一并算计了进去。
“可秀,你是想让吕居仁在广南大设学堂了。”
名可秀叹息一声,说道:“希颜,广南有很多习俗。诸溪峒的峒官子女有通婚的习俗,婚后丈夫必须杀掉妻子身边的几十名婢女,否则会被认为懦弱,是以,峒官每通婚,必有无辜女子死去。猺人也有风俗,每年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未婚男女在庙前自主择配为偶,女子若三年无配者,峒人便以被大王所弃,由父母杀掉。”
卫希颜皱了皱眉。
“……这些不过是诸多陋习中的一二而已。无论夷民,还是汉民,盲愚多因无识无知而起,改变蛮地风俗,需从教化入手。”
“年前广州海事商技学堂招了名峒官的儿子入学,差点引起轩然大.波呢。”名可秀笑了笑,“这件事给商技学堂带来了些麻烦,不过比起两年前学堂开立时引起的波潮,这算是小事了。”
卫希颜也笑道:“想必吕居仁上任后,不会如李泰发般,对海事商技学堂横看竖看不顺眼了。”
名可秀扬唇一笑,忽然问道:“希颜你应该记得吕大匠吧?”
“当然记得,主管印技作的吕大匠嘛!”大匠就是首席技师。卫希颜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脸胡碴、谈起印刷就两眼放光的青年,面上不由流露赞赏——就是这位青年匠作,让她发行报纸的想法变为现实。
***
卫希颜所处的大宋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已有八十多年,然而无论官刻还是坊刻仍然用的是技术精熟的雕版印刷,听名可秀解说后她才明白原因:
——其一,汉字数量大,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需要,最少几万个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十几万个活字,制作工程庞大,小书坊根本投资不起;
——其二,泥活字不耐用,如果反复使用,字体会渐渐胀大、模糊;
——其三,活字平版存在难题,必须保持印刷面的平整度,高度差半毫米就会出问题;
——其四,活字的雕刻和排版需要识字——这样的匠人如凤毛麟角,但雕版只要按反贴的文稿薄纸笔画照刻就行了,不需要认字,印刷更不需要识字。
这么一比较,雕版印刷的成本就比活字印刷少得多了,更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和人工问题。要知道书坊的印刷品多半是固定的——儒经和佛经,一部书的雕版费用虽高,但雕版可以用几年,摊下来的成本就很少。何况对大宋文人来说,书籍往往是一种艺术品,在这方面,使用固定字体的活字远远无法和多种美妙书法体的雕版相比,除了穷书生外,有钱买家都不会接受活字书。是以,毕昇虽然早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并不为大宋的书商们青睐。
但名花流的书坊中却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活字印技作,不但集中了十几个有经验的印作匠研究技术问题,还训练出一批识字的印工,用比普通印工更高的价钱养着他们。
名可秀道:“爹爹说,大宋书价虽比隋唐之时贱价许多,但寻常人家仍买不起。而雕版刻书已到极致,活字术虽然有诸多难题,但恰如学武之人,一个已至顶点,另一个虽弱却有更高的潜力……”
卫希颜不由对名重生由衷敬佩,不仅为那份眼光和魄力,更因这位宗师耗费如此人力财力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谋私利。
“让天下人十文钱就能买一部《论语》。”主持印技作的年轻大匠吕祖铭目光灼亮,“就因名宗主这一句,穷尽我数十年光阴也值了!”
卫希颜对印刷技术除了知道激光印刷——在大宋是天方夜谭——以及激光印刷之前是铅字印刷之外,其他一窍不通,当然对吕大匠的研究也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
事实上,吕大匠除了泥活字外,还试过木活字、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和锡活字,各有利弊,最根本的难题还是质量和速度。
而排版的速度,更是发行日报的致命关键。朝廷的邸报和市面流通的小报是用雕版印刷的,内容少、印量少,不存在困难。但《西湖时报》量大内容多,截稿后留给印刷的时间很少,临时雕版哪赶得及。于是重任落在活字印刷上。活字可以提前准备,关键是检字的速度——这关系到能不能按时出报,还有排版的技术——这关系到印刷的质量。
吕祖铭最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利用转轮检字、类盘放字、字模顶标数码等方式,解决了检字速度的问题;又造槽版,间以夹条、顶木的方法,解决了排版质量的问题。
卫希颜进了一次印作坊,看得她眼花缭乱。一百名工匠在宽阔的作坊里,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为了达成报纸的数量,同时出十版印刷,繁忙却不乱。“简直是天才!”她对名可秀感叹。
吕祖铭却不满意,沾了墨的两条剑眉紧拢着,“最慢的还是印,同时需要两个作工,一个刷墨,一个放纸和压印,刷一次墨,放一张纸平板压印,一个时辰最快也不过百张……如果能连续印就好了……”他眼睛茫然的瞪着屋顶,这是年轻大匠进入思考后的典型表情。
“有自动的印刷机就好了。”卫希颜随口道,“还有刻字太慢了,能不能铸造?或者有机模,然后浇铸?当然泥活字、木活字是不成的,必须金属活字……”她想起蠡山的造炮工场,张口就来了铸模和机器造字。
“印刷机?”吕祖铭的眼睛嚓一下燃亮了。
“啊……我只是随便说说。这个你是行家。”卫希颜赶紧闭嘴,却仍被劲头上来的吕大匠揪住,将她脑瓜里能想出的那点可怜东西挖得一干二净,最后还是名可秀将她解围出来。
“隽声,宣告下去,凡有新式印技被工坊采用的,不仅按规则给予酬赏之钱,并允许以主事者的姓氏为新器具命名。”
“高明啊,宗主!”大匠是个聪明的年轻人。
卫希颜点头,知道可秀最忌的就是学问的“大一统”,道:“独尊亦意味束缚。”并不止一次的向丁起、赵鼎和宋之意等在朝为官者灌输此观点。
“希颜,荥阳先生被世人称贤,除了他的学问外,更因之授徒讲学有教无类,即使市井亦无鄙夷。这方面,吕氏诸子皆受了祖父的影响……吕居仁的几个弟弟都是很好的授业人才呀,相信广南的州学、县学能尽快开办起来……”名可秀早在算计吕本中的同时就将他的兄弟一并算计了进去。
“可秀,你是想让吕居仁在广南大设学堂了。”
名可秀叹息一声,说道:“希颜,广南有很多习俗。诸溪峒的峒官子女有通婚的习俗,婚后丈夫必须杀掉妻子身边的几十名婢女,否则会被认为懦弱,是以,峒官每通婚,必有无辜女子死去。猺人也有风俗,每年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未婚男女在庙前自主择配为偶,女子若三年无配者,峒人便以被大王所弃,由父母杀掉。”
卫希颜皱了皱眉。
“……这些不过是诸多陋习中的一二而已。无论夷民,还是汉民,盲愚多因无识无知而起,改变蛮地风俗,需从教化入手。”
“年前广州海事商技学堂招了名峒官的儿子入学,差点引起轩然大.波呢。”名可秀笑了笑,“这件事给商技学堂带来了些麻烦,不过比起两年前学堂开立时引起的波潮,这算是小事了。”
卫希颜也笑道:“想必吕居仁上任后,不会如李泰发般,对海事商技学堂横看竖看不顺眼了。”
名可秀扬唇一笑,忽然问道:“希颜你应该记得吕大匠吧?”
“当然记得,主管印技作的吕大匠嘛!”大匠就是首席技师。卫希颜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脸胡碴、谈起印刷就两眼放光的青年,面上不由流露赞赏——就是这位青年匠作,让她发行报纸的想法变为现实。
***
卫希颜所处的大宋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已有八十多年,然而无论官刻还是坊刻仍然用的是技术精熟的雕版印刷,听名可秀解说后她才明白原因:
——其一,汉字数量大,一副活字要满足排版需要,最少几万个活字,有的甚至要刻十几万个活字,制作工程庞大,小书坊根本投资不起;
——其二,泥活字不耐用,如果反复使用,字体会渐渐胀大、模糊;
——其三,活字平版存在难题,必须保持印刷面的平整度,高度差半毫米就会出问题;
——其四,活字的雕刻和排版需要识字——这样的匠人如凤毛麟角,但雕版只要按反贴的文稿薄纸笔画照刻就行了,不需要认字,印刷更不需要识字。
这么一比较,雕版印刷的成本就比活字印刷少得多了,更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和人工问题。要知道书坊的印刷品多半是固定的——儒经和佛经,一部书的雕版费用虽高,但雕版可以用几年,摊下来的成本就很少。何况对大宋文人来说,书籍往往是一种艺术品,在这方面,使用固定字体的活字远远无法和多种美妙书法体的雕版相比,除了穷书生外,有钱买家都不会接受活字书。是以,毕昇虽然早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并不为大宋的书商们青睐。
但名花流的书坊中却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活字印技作,不但集中了十几个有经验的印作匠研究技术问题,还训练出一批识字的印工,用比普通印工更高的价钱养着他们。
名可秀道:“爹爹说,大宋书价虽比隋唐之时贱价许多,但寻常人家仍买不起。而雕版刻书已到极致,活字术虽然有诸多难题,但恰如学武之人,一个已至顶点,另一个虽弱却有更高的潜力……”
卫希颜不由对名重生由衷敬佩,不仅为那份眼光和魄力,更因这位宗师耗费如此人力财力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谋私利。
“让天下人十文钱就能买一部《论语》。”主持印技作的年轻大匠吕祖铭目光灼亮,“就因名宗主这一句,穷尽我数十年光阴也值了!”
卫希颜对印刷技术除了知道激光印刷——在大宋是天方夜谭——以及激光印刷之前是铅字印刷之外,其他一窍不通,当然对吕大匠的研究也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
事实上,吕大匠除了泥活字外,还试过木活字、铜活字、铁活字、铅活字和锡活字,各有利弊,最根本的难题还是质量和速度。
而排版的速度,更是发行日报的致命关键。朝廷的邸报和市面流通的小报是用雕版印刷的,内容少、印量少,不存在困难。但《西湖时报》量大内容多,截稿后留给印刷的时间很少,临时雕版哪赶得及。于是重任落在活字印刷上。活字可以提前准备,关键是检字的速度——这关系到能不能按时出报,还有排版的技术——这关系到印刷的质量。
吕祖铭最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利用转轮检字、类盘放字、字模顶标数码等方式,解决了检字速度的问题;又造槽版,间以夹条、顶木的方法,解决了排版质量的问题。
卫希颜进了一次印作坊,看得她眼花缭乱。一百名工匠在宽阔的作坊里,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为了达成报纸的数量,同时出十版印刷,繁忙却不乱。“简直是天才!”她对名可秀感叹。
吕祖铭却不满意,沾了墨的两条剑眉紧拢着,“最慢的还是印,同时需要两个作工,一个刷墨,一个放纸和压印,刷一次墨,放一张纸平板压印,一个时辰最快也不过百张……如果能连续印就好了……”他眼睛茫然的瞪着屋顶,这是年轻大匠进入思考后的典型表情。
“有自动的印刷机就好了。”卫希颜随口道,“还有刻字太慢了,能不能铸造?或者有机模,然后浇铸?当然泥活字、木活字是不成的,必须金属活字……”她想起蠡山的造炮工场,张口就来了铸模和机器造字。
“印刷机?”吕祖铭的眼睛嚓一下燃亮了。
“啊……我只是随便说说。这个你是行家。”卫希颜赶紧闭嘴,却仍被劲头上来的吕大匠揪住,将她脑瓜里能想出的那点可怜东西挖得一干二净,最后还是名可秀将她解围出来。
“隽声,宣告下去,凡有新式印技被工坊采用的,不仅按规则给予酬赏之钱,并允许以主事者的姓氏为新器具命名。”
“高明啊,宗主!”大匠是个聪明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