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高丽朝贡来的孔雀之类——关在皇帝的御园子里白费了,还不能创造经济效益。
她想到便做,招手叫近驻州防卫军的都统制王则成,道:“你派人去告诉三佛齐国王,就说本国师近日将返京,大宋国民听说海外有不少飞禽走兽和国内不同,对海外风物颇有些好奇。唔,照我的原话说,不要增减。”
王则成眨着眼嘿嘿一笑,抱拳道:“卫帅放心,末将定派个妥贴的人过去。”心忖卫帅这是让三佛齐国王进贡嘛,贼笑着驱象退下,立刻挑人前往三佛齐。
卫希颜吩咐时声音并未刻意压低,骑象在后的陈康伯和朱倬均有听见,不由拢了拢眉。
陈康伯骑象还是头回,虽说不惧,却也不敢随便驱赶,只得扬声道:“国师!”
卫希颜轻轻拍了下象头,停下等陈康伯上前。
“国师,这……索贡怕是不妥。”他讷讷着拱手说完。
卫希颜挑了挑眉,“三佛齐心慕中原文化,愿向大宋展现本国物产,这跟‘索贡’有甚么关系?”
“这……”陈康伯自负辩才不错,这会却有些结舌了。卫国师方才明明是暗示蕃王朝贡,话竟可以这么说的?这是强词夺理啊!
卫希颜睇了他一眼,说道:“在海外与诸蕃打交道,对待蕃王和蕃民各有要诀,礼仁之道不可一概而论。”她轻拍象头缓缓行前。
陈康伯骑乘的大象稍稍落后一个头,神情认真地听着卫希颜说话。
“那些蕃王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待他们宽仁谦逊了,反会对大宋生出轻视之心,须得时时敲打,让他们识得厉害,方会晓得恭服。至于华宋州的土民——如今他们亦是大宋的国民了,自然又不一样,须得晓以文字,知得忠孝廉耻,施政以仁德教化为主。”
陈康伯听她侃侃道来,不由微微点头,拱手道:“适才是下官孟浪了。国师教诲,下官谨记在心。”
卫希颜神色略缓,道:“我听说你任过太学正,又在地方当过县令,治地政通人和,你母亲亡故回弋阳丁忧,恰贵溪匪患波及到弋阳,县令逃离,幸得你挺身而出,率兵抗击,并擒获匪盗头目,使弋阳得以保全——是个文武双全的能臣。”
陈康伯拱手谦逊两句,心下暗惊卫国师远在南洋竟对他的经历如此了解,想来朝中必有耳目,他们这些文官的底细怕是早被卫国师摸得一清二楚了。
便听卫希颜清泠泠的声音不紧不慢道:“在华宋为官不比国内,治下汉蕃杂居,此地风物又大异国朝,加之气候炎热潮湿,文弱的官儿怕是坐不稳这州衙。”
陈康伯身上的白绫内衫早已汗湿一片,黏糊糊的粘在背上不舒爽之极,眼角余光瞥见朱松等人坐在象背上执着汗巾不停拭汗,禁不住苦笑道:“国师说的是。这里的天气确是比国内热了几分。”他恍然发觉跟在卫希颜身遭的一桩好处,如有泠泠清风拂过,那让人黏糊的热度都降了好几分,不再那么难受。
卫希颜眉间含着一分笑意,“汝等正当壮年,熬过这初至的几个月,日后便会逐渐适应。”
陈康伯听到这不由心忖:他们这些官员属吏中没有超过四十岁的,且看起来都身体康健,莫非这不是偶然,而是特意选出的“壮年”之官?
州衙距码头不远,仅五六宋里,铲平了一座土丘建成。
这官衙却和国内不同,有点像是楼寨。朱红的围墙内,矗立着十几栋楼阁,前排是官衙,后排是官舍,楼高两丈余,皆用粗大的硬木架空而起,楼下没有房屋,而是几道围栏的象厩,里面十分干净,想是经常有人清热。
骑象进入衙内的一干文官却看得额头直冒冷汗,想象这些粗壮如山的大象若是突然发狂这么一撞,整栋官楼岂不是“哗啦”一声全部散架?
陈康伯和朱倬对觑一眼,心里同时下了决定,得赶紧从广西路运些马过来做骑乘,这大象还是移去他处圈养罢!
“华宋地气潮湿,久居地面对身体不利,这里的土民多搭楼而住,人居楼上既敞亮又干燥,此为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
卫希颜略略解释了官衙的特异构建,因见众官面露疲态,也不多作寒暄,说了句“酉初设宴为诸君洗尘”,便飘然而去,其大袖清风之姿让这群被潮热折磨得疲累不堪的文官不由欣羡。
卫国师离去后,十几名自防卫军抽调出暂理州务的武官迎上前,分别向文官们介绍官舍分布和起居要事,然后各领着一位官员和随行的仆从前往分配的官舍下榻,洗漱更衣。
经过沐浴休憩后,远行而至的官员们终于回复了七八分活力。酉初时分,所有文官武将和内侍都准时出现在官衙的迎宾舍,卫国师在此处为到任官员设下接风洗尘宴。
厅内设了一张长桌,上铺红毡,宽四尺,长五丈,可容坐四十余人,据说这是军宴形制,参加洗尘宴的文武官员按官阶自北而南列坐下去。
酒宴无酒,代替的是当地传统饮品——椰汁;食物也是当地食材,浓浓的海味和五颜六色的古怪菜式让远道而至的主宾们都犹豫着不敢下箸。
“这是海蜇汤,有清热除燥的功效。”
卫希颜坐在北首的红檀高背椅上,镶金边的瓷匙在盛汤的青瓷白莲碗里舀了一勺汤,文雅啜入唇中,点了点头,“不错,这广厨的手艺练出来了。”又用光润如玉的墨竹箸挟起一丝白亮亮的比筷箸还细的粉条物,微笑道:“这是海蜇。朱通判和朱知录曾在漳州、泉州为官,应该见过。”
朱倬和朱松拱手应了声,脸色都有些绿,海物他们是见识过,但在那边为官不过一年,平素家中都有吃惯味的厨子做膳,除了几道鱼虾海味外,其他甚少上桌,这海蜇正是二人不喜的一道。
卫希颜心头暗笑,抬眼扫视众官,“怎么?不合诸君口味?”
众人哪敢说不,苦着脸啜了口汤,汤入舌脸色方微微一松,这汤还算能入口,但那软溜溜的海蜇条却有些吃不惯,不过好歹勉强入口,至少比那只青瓷抱鲤条盘中盛的赤色花斑的扁鱼更让人放心——浑身红艳艳如毒斑;还有青口汤碗中飘浮的那白花花一团让人看了更是发毛——这能入口?
卫希颜似乎很有兴致,指箸向文官们介绍桌上菜肴,那红斑鱼叫赤点石斑,“清蒸肉质鲜嫩,极为可口。”白花花的一团是牡蛎,“可疏内热,味道极鲜。”……
她想到便做,招手叫近驻州防卫军的都统制王则成,道:“你派人去告诉三佛齐国王,就说本国师近日将返京,大宋国民听说海外有不少飞禽走兽和国内不同,对海外风物颇有些好奇。唔,照我的原话说,不要增减。”
王则成眨着眼嘿嘿一笑,抱拳道:“卫帅放心,末将定派个妥贴的人过去。”心忖卫帅这是让三佛齐国王进贡嘛,贼笑着驱象退下,立刻挑人前往三佛齐。
卫希颜吩咐时声音并未刻意压低,骑象在后的陈康伯和朱倬均有听见,不由拢了拢眉。
陈康伯骑象还是头回,虽说不惧,却也不敢随便驱赶,只得扬声道:“国师!”
卫希颜轻轻拍了下象头,停下等陈康伯上前。
“国师,这……索贡怕是不妥。”他讷讷着拱手说完。
卫希颜挑了挑眉,“三佛齐心慕中原文化,愿向大宋展现本国物产,这跟‘索贡’有甚么关系?”
“这……”陈康伯自负辩才不错,这会却有些结舌了。卫国师方才明明是暗示蕃王朝贡,话竟可以这么说的?这是强词夺理啊!
卫希颜睇了他一眼,说道:“在海外与诸蕃打交道,对待蕃王和蕃民各有要诀,礼仁之道不可一概而论。”她轻拍象头缓缓行前。
陈康伯骑乘的大象稍稍落后一个头,神情认真地听着卫希颜说话。
“那些蕃王都是欺软怕硬的主儿,待他们宽仁谦逊了,反会对大宋生出轻视之心,须得时时敲打,让他们识得厉害,方会晓得恭服。至于华宋州的土民——如今他们亦是大宋的国民了,自然又不一样,须得晓以文字,知得忠孝廉耻,施政以仁德教化为主。”
陈康伯听她侃侃道来,不由微微点头,拱手道:“适才是下官孟浪了。国师教诲,下官谨记在心。”
卫希颜神色略缓,道:“我听说你任过太学正,又在地方当过县令,治地政通人和,你母亲亡故回弋阳丁忧,恰贵溪匪患波及到弋阳,县令逃离,幸得你挺身而出,率兵抗击,并擒获匪盗头目,使弋阳得以保全——是个文武双全的能臣。”
陈康伯拱手谦逊两句,心下暗惊卫国师远在南洋竟对他的经历如此了解,想来朝中必有耳目,他们这些文官的底细怕是早被卫国师摸得一清二楚了。
便听卫希颜清泠泠的声音不紧不慢道:“在华宋为官不比国内,治下汉蕃杂居,此地风物又大异国朝,加之气候炎热潮湿,文弱的官儿怕是坐不稳这州衙。”
陈康伯身上的白绫内衫早已汗湿一片,黏糊糊的粘在背上不舒爽之极,眼角余光瞥见朱松等人坐在象背上执着汗巾不停拭汗,禁不住苦笑道:“国师说的是。这里的天气确是比国内热了几分。”他恍然发觉跟在卫希颜身遭的一桩好处,如有泠泠清风拂过,那让人黏糊的热度都降了好几分,不再那么难受。
卫希颜眉间含着一分笑意,“汝等正当壮年,熬过这初至的几个月,日后便会逐渐适应。”
陈康伯听到这不由心忖:他们这些官员属吏中没有超过四十岁的,且看起来都身体康健,莫非这不是偶然,而是特意选出的“壮年”之官?
州衙距码头不远,仅五六宋里,铲平了一座土丘建成。
这官衙却和国内不同,有点像是楼寨。朱红的围墙内,矗立着十几栋楼阁,前排是官衙,后排是官舍,楼高两丈余,皆用粗大的硬木架空而起,楼下没有房屋,而是几道围栏的象厩,里面十分干净,想是经常有人清热。
骑象进入衙内的一干文官却看得额头直冒冷汗,想象这些粗壮如山的大象若是突然发狂这么一撞,整栋官楼岂不是“哗啦”一声全部散架?
陈康伯和朱倬对觑一眼,心里同时下了决定,得赶紧从广西路运些马过来做骑乘,这大象还是移去他处圈养罢!
“华宋地气潮湿,久居地面对身体不利,这里的土民多搭楼而住,人居楼上既敞亮又干燥,此为因地制宜的居住方式。”
卫希颜略略解释了官衙的特异构建,因见众官面露疲态,也不多作寒暄,说了句“酉初设宴为诸君洗尘”,便飘然而去,其大袖清风之姿让这群被潮热折磨得疲累不堪的文官不由欣羡。
卫国师离去后,十几名自防卫军抽调出暂理州务的武官迎上前,分别向文官们介绍官舍分布和起居要事,然后各领着一位官员和随行的仆从前往分配的官舍下榻,洗漱更衣。
经过沐浴休憩后,远行而至的官员们终于回复了七八分活力。酉初时分,所有文官武将和内侍都准时出现在官衙的迎宾舍,卫国师在此处为到任官员设下接风洗尘宴。
厅内设了一张长桌,上铺红毡,宽四尺,长五丈,可容坐四十余人,据说这是军宴形制,参加洗尘宴的文武官员按官阶自北而南列坐下去。
酒宴无酒,代替的是当地传统饮品——椰汁;食物也是当地食材,浓浓的海味和五颜六色的古怪菜式让远道而至的主宾们都犹豫着不敢下箸。
“这是海蜇汤,有清热除燥的功效。”
卫希颜坐在北首的红檀高背椅上,镶金边的瓷匙在盛汤的青瓷白莲碗里舀了一勺汤,文雅啜入唇中,点了点头,“不错,这广厨的手艺练出来了。”又用光润如玉的墨竹箸挟起一丝白亮亮的比筷箸还细的粉条物,微笑道:“这是海蜇。朱通判和朱知录曾在漳州、泉州为官,应该见过。”
朱倬和朱松拱手应了声,脸色都有些绿,海物他们是见识过,但在那边为官不过一年,平素家中都有吃惯味的厨子做膳,除了几道鱼虾海味外,其他甚少上桌,这海蜇正是二人不喜的一道。
卫希颜心头暗笑,抬眼扫视众官,“怎么?不合诸君口味?”
众人哪敢说不,苦着脸啜了口汤,汤入舌脸色方微微一松,这汤还算能入口,但那软溜溜的海蜇条却有些吃不惯,不过好歹勉强入口,至少比那只青瓷抱鲤条盘中盛的赤色花斑的扁鱼更让人放心——浑身红艳艳如毒斑;还有青口汤碗中飘浮的那白花花一团让人看了更是发毛——这能入口?
卫希颜似乎很有兴致,指箸向文官们介绍桌上菜肴,那红斑鱼叫赤点石斑,“清蒸肉质鲜嫩,极为可口。”白花花的一团是牡蛎,“可疏内热,味道极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