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冰雪之城
一列骑兵簇拥着几辆马车在风雪中渐渐远去。除了几个头领,普通士兵根本不知道,中间那辆最不起眼的马车里,坐着赵国的皇帝和皇孙。
俞宛秋呆呆地站在城墙上,眼里一阵酸涩,风雪漫天,很快就阻断了视线。
赵佑熙回头看她捂住眼睛,也顾不得周围都是人,一把揽住劝道:“别哭,尧儿回去是好事,就算不打仗,南都起码比这里暖和,宫里也比这里住着舒服。”
“我没哭,是风雪迷了眼”她抬起头想朝他笑,待看见他也红了眼眶,忍不住泣诉:“他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我,这一分开,还不知多久才能见到。”
赵佑熙紧了紧手臂:“不用多久,等天气暖和点我就派人把他接来。”
“嗯”她的泪流得更凶了。这才入冬未久,要好几个月才能暖和起来,她会想死的。
赵佑熙在她耳畔轻叹:“你以为我就舍得?但现在这种情势,他走比留好,其实就连你,我都想交给父皇带回宫去,但我知道你肯定不会走。”
“当然!我是你的妻子,生死都跟你在一起,但尧儿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他还是赵家的血脉。”
赵佑熙笑问:“你不是赵家的媳妇?”
“我是你的媳妇”有句话她没说出口:“若非你坚持,赵家并不愿意迎娶我这样的媳妇。”
这个回答显然取悦了独占欲超强的某人,因为与幼子分离而染上惆怅的脸马上现出了温柔的笑意,他很愿意听小妻子说,她只属于他,仅仅属于他,与他的家世背景无关。
所以他很愉快地宣布:“你是我的,尧儿是赵家的。”
俞宛秋没有出言反驳,虽然她送走尧儿,并非源于这个理由。
她会动念,是因为茗香的一句话,茗香说“如果昨晚也是这种天气,我们在树林里会冻病的”
她当时就做出了决定,要把孩子送回南都去,可问题是,送回去后交给谁呢?是太后还是皇后。抑或就让兰姨带着孩子住在东宫?
其实无论她交给谁,最后都会被太后夺过去,皇后连自己的儿子都保不住,何况是孙子。兰姨更没立场阻止尧儿的太奶奶抱走他。
太后多半会把尧儿交给他名义上的庶母抚养,比如取代吴昭训的那位大美女——俞宛秋离开南都之前曾隐约听人说起,宫里仍然有吴昭训,只不过换成了另一位吴姑娘。一旦新的吴昭训跟尧儿培养起了母子情,进入东宫也就顺理成章了。
是赵延昌的意外出现帮她解决了大难题。
也许在旁人眼里,此举很大胆,很荒谬,哪有叫皇帝爷爷亲自带孙子的道理——可这步棋走通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首先,太后和皇后无从插手;其次,尧儿从小跟着皇帝爷爷,对他的将来大大有利。
提出这个要求之前,她没机会跟夫君商量,赵佑熙倒不介意她自作主张,因为这也是他的意愿,他只是感到惊讶:“父皇居然同意了?”
“是啊,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怕他说。带回去交代太后,谁知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说明,他是真的很喜欢孩子。”
“他喜欢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再生几个?这样也免得太后老以‘开枝散叶’为由逼我纳妃。”赵佑熙的口吻中带着一点孩子气的抱怨。
俞宛秋很乐意告诉他:“父皇喜欢孩子,可是他更爱你,他不舍得你受到先祖爷爷那样的委屈。”
“真的是这样吗?”赵佑熙有些动容。
“真的”俞宛秋重重点头。过去她以为,赵延昌肯背着自己的母亲替儿子主婚,是因为他比较开明,没有那么强的门第观念,后来她才悟到,赵延昌的一切行为,都出于对儿子的宠爱,不忍见儿子不开心。
赵佑熙笑着说:“那我们也只生一个孩子好了。”
“你也要守‘祖宗遗训’?”
“才不是,我是怕有了别的孩子,会没那么疼尧儿,父皇对我这么好,我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儿子。”
俞宛秋忍俊不禁,嘀咕道:“从来只听说对妻子专一,没听说对儿子也要专一。”
赵佑熙提出另外的理由:“我舍不得你再生,上次就差点吓死我。”
“要生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哪里顾得上”自随军后,她一直喝避孕汤。
赵佑熙很坚持:“不生了,有个儿子继承皇位就够了,等尧儿以后去开枝散叶吧。”
“你想把本属于你的责任推给儿子?”
“不可以吗?父有疾,子代其劳。”
“你哪有疾?”
“我有,心疾。”
俞宛秋再次失笑。本来的伤感和焦虑都在插科打诨中烟消云散了。
当这对小夫妻出现在议事厅门口时,将领和幕僚们看到的是两张愉悦的笑脸,他们紧绷的神经也为之一松。大敌当前,主帅的心情如何对麾下的将士有着巨大的影响。
刻意营造的轻松气氛中,俞宛秋提出了“冰封之法”这是她在一本小说中看到的,也不知道牟翊的兵法中可有提到。
建议当场被采纳,当然只是作为众多守城之法中的一条,因为要做到以冰封城,气温必要在零度以下,不然冰就会化掉。
从这天下午开始,士兵们不停地挑水、倒水,整个衢州城到处可听到辘轳声和挑着扁担的吱呀声。
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雪也一直不停地下,没人的地方已经积起了半尺多厚。
三更天,路上开始出现滑倒现象,梁军还没打过来。亮着灯的议事厅里,赵国幕僚们渐渐变得松懈起来,有的掩着嘴偷偷打起了呵欠,赵佑熙便开恩道:“你们都回去休息吧。”
小夫妻俩也退回到西次间。送尧儿走后,俞宛秋就命人把铺盖搬到了前面。现在是战时状态,时间紧,外面又冰天雪地的。这样省得两个人在大堂议事后还要冒雪走回后院去。
一晚上基本没睡着,既担心梁军打过来,又担心路上的人可安好。这么恶劣的天气,实在不是出行的好时机。
俞宛秋直到天快亮时才迷糊了一会儿,睁开眼睛就问:“城墙上结冰了没有?”
茗香欢天喜地的说:“结了结了,听说连城下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站在城墙上看下去,像镜子里一样反光。”
俞宛秋反而担忧起来,昨晚四更就停止往城墙下倒水,到现在都过去了3-4个时辰,城墙下的冰面却没有被雪覆盖。说明雪早就住了。
匆匆梳洗过,早饭都没吃就带着几个护卫爬到城墙上,赵佑熙正跟牟翊商量什么,老远看见她就笑着说:“你的办法真好,这下衢州府成了地道的冰城。”
俞宛秋可没那么乐观:“雪住了,除非一直保持阴天,只要晴起来,冰会融化的。”
赵佑熙自信满满地说:“天晴了就没这么冷,我们的士兵也就不怕打仗了。”
“那倒是”俞宛秋仍然笑得很勉强。
牟翊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太子妃请放心,今天虽然没下雪,但比昨天还冷,阴冷的天气,冰只会更加牢固。”
三国演义中孔明先生可以预知天气,难道这位会看风水的牟先生也能?俞宛秋随口问:“那先生说,明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
牟翊答得毫不迟疑:“还是阴天”
“那就好”她并没质疑,哪怕牟翊是胡诌的,也可以让将士们安心一点。
城墙上风大,比城下要冷得多,俞宛秋只站了一会儿,赵佑熙就催着说:“你快回去吧,你身子弱,就在屋里待着,不要出来了。”
“好”她答应着,小心地走下一级级台阶。
眼看就只剩几级了,城里忽然传来惊人的喧哗声,俞宛秋心里一慌,没注意脚下,踩了个空,茗香伸手去拉,结果更糟,两个人连滚几滚,一起摔倒在地。
“奴婢该死,太子妃您没事吧?”茗香急忙爬起来搀她。
俞宛秋嘴里说“没事”其实脚踝那里已经在隐隐作痛。
赵佑熙很快从城墙上走了下来,俞宛秋拉着茗香闪到一旁的小巷。等赵佑熙带着人走过去了,才扶着茗香慢慢跟在后面。
茗香满脸抱愧:“太子妃,您的腿能不能走?”
俞宛秋咬牙道:“能。等下回去你给我揉揉,可能崴了一下。”
“那我们这就回去吧。”
“先去那边看看情况。”
她心里很着急,害怕刚刚的声音是城里的居民在闹事,要是那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两天前还是梁国的,城里的许多居民两天前还是他们的敌人,曾跟梁国守军并肩作战,一起抗击过他们,对于赵军,他们可能存着很强的抵触情绪。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赵军会先放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施米施粥来安抚当地百姓,慢慢收服他们的心。可这次情况特殊,他们才一进城就要封城,所有的粮草必须先保证军队的供应,城中百姓的生活只能自行解决。富户还好,家里总有些存粮,穷家小户,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有的必须出城谋生,或去城外交易,封城,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
城外有强敌,城内有乱民,想着这些,俞宛秋不只腿痛,连头也痛了起来。
一列骑兵簇拥着几辆马车在风雪中渐渐远去。除了几个头领,普通士兵根本不知道,中间那辆最不起眼的马车里,坐着赵国的皇帝和皇孙。
俞宛秋呆呆地站在城墙上,眼里一阵酸涩,风雪漫天,很快就阻断了视线。
赵佑熙回头看她捂住眼睛,也顾不得周围都是人,一把揽住劝道:“别哭,尧儿回去是好事,就算不打仗,南都起码比这里暖和,宫里也比这里住着舒服。”
“我没哭,是风雪迷了眼”她抬起头想朝他笑,待看见他也红了眼眶,忍不住泣诉:“他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我,这一分开,还不知多久才能见到。”
赵佑熙紧了紧手臂:“不用多久,等天气暖和点我就派人把他接来。”
“嗯”她的泪流得更凶了。这才入冬未久,要好几个月才能暖和起来,她会想死的。
赵佑熙在她耳畔轻叹:“你以为我就舍得?但现在这种情势,他走比留好,其实就连你,我都想交给父皇带回宫去,但我知道你肯定不会走。”
“当然!我是你的妻子,生死都跟你在一起,但尧儿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他还是赵家的血脉。”
赵佑熙笑问:“你不是赵家的媳妇?”
“我是你的媳妇”有句话她没说出口:“若非你坚持,赵家并不愿意迎娶我这样的媳妇。”
这个回答显然取悦了独占欲超强的某人,因为与幼子分离而染上惆怅的脸马上现出了温柔的笑意,他很愿意听小妻子说,她只属于他,仅仅属于他,与他的家世背景无关。
所以他很愉快地宣布:“你是我的,尧儿是赵家的。”
俞宛秋没有出言反驳,虽然她送走尧儿,并非源于这个理由。
她会动念,是因为茗香的一句话,茗香说“如果昨晚也是这种天气,我们在树林里会冻病的”
她当时就做出了决定,要把孩子送回南都去,可问题是,送回去后交给谁呢?是太后还是皇后。抑或就让兰姨带着孩子住在东宫?
其实无论她交给谁,最后都会被太后夺过去,皇后连自己的儿子都保不住,何况是孙子。兰姨更没立场阻止尧儿的太奶奶抱走他。
太后多半会把尧儿交给他名义上的庶母抚养,比如取代吴昭训的那位大美女——俞宛秋离开南都之前曾隐约听人说起,宫里仍然有吴昭训,只不过换成了另一位吴姑娘。一旦新的吴昭训跟尧儿培养起了母子情,进入东宫也就顺理成章了。
是赵延昌的意外出现帮她解决了大难题。
也许在旁人眼里,此举很大胆,很荒谬,哪有叫皇帝爷爷亲自带孙子的道理——可这步棋走通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首先,太后和皇后无从插手;其次,尧儿从小跟着皇帝爷爷,对他的将来大大有利。
提出这个要求之前,她没机会跟夫君商量,赵佑熙倒不介意她自作主张,因为这也是他的意愿,他只是感到惊讶:“父皇居然同意了?”
“是啊,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怕他说。带回去交代太后,谁知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这说明,他是真的很喜欢孩子。”
“他喜欢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再生几个?这样也免得太后老以‘开枝散叶’为由逼我纳妃。”赵佑熙的口吻中带着一点孩子气的抱怨。
俞宛秋很乐意告诉他:“父皇喜欢孩子,可是他更爱你,他不舍得你受到先祖爷爷那样的委屈。”
“真的是这样吗?”赵佑熙有些动容。
“真的”俞宛秋重重点头。过去她以为,赵延昌肯背着自己的母亲替儿子主婚,是因为他比较开明,没有那么强的门第观念,后来她才悟到,赵延昌的一切行为,都出于对儿子的宠爱,不忍见儿子不开心。
赵佑熙笑着说:“那我们也只生一个孩子好了。”
“你也要守‘祖宗遗训’?”
“才不是,我是怕有了别的孩子,会没那么疼尧儿,父皇对我这么好,我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儿子。”
俞宛秋忍俊不禁,嘀咕道:“从来只听说对妻子专一,没听说对儿子也要专一。”
赵佑熙提出另外的理由:“我舍不得你再生,上次就差点吓死我。”
“要生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哪里顾得上”自随军后,她一直喝避孕汤。
赵佑熙很坚持:“不生了,有个儿子继承皇位就够了,等尧儿以后去开枝散叶吧。”
“你想把本属于你的责任推给儿子?”
“不可以吗?父有疾,子代其劳。”
“你哪有疾?”
“我有,心疾。”
俞宛秋再次失笑。本来的伤感和焦虑都在插科打诨中烟消云散了。
当这对小夫妻出现在议事厅门口时,将领和幕僚们看到的是两张愉悦的笑脸,他们紧绷的神经也为之一松。大敌当前,主帅的心情如何对麾下的将士有着巨大的影响。
刻意营造的轻松气氛中,俞宛秋提出了“冰封之法”这是她在一本小说中看到的,也不知道牟翊的兵法中可有提到。
建议当场被采纳,当然只是作为众多守城之法中的一条,因为要做到以冰封城,气温必要在零度以下,不然冰就会化掉。
从这天下午开始,士兵们不停地挑水、倒水,整个衢州城到处可听到辘轳声和挑着扁担的吱呀声。
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雪也一直不停地下,没人的地方已经积起了半尺多厚。
三更天,路上开始出现滑倒现象,梁军还没打过来。亮着灯的议事厅里,赵国幕僚们渐渐变得松懈起来,有的掩着嘴偷偷打起了呵欠,赵佑熙便开恩道:“你们都回去休息吧。”
小夫妻俩也退回到西次间。送尧儿走后,俞宛秋就命人把铺盖搬到了前面。现在是战时状态,时间紧,外面又冰天雪地的。这样省得两个人在大堂议事后还要冒雪走回后院去。
一晚上基本没睡着,既担心梁军打过来,又担心路上的人可安好。这么恶劣的天气,实在不是出行的好时机。
俞宛秋直到天快亮时才迷糊了一会儿,睁开眼睛就问:“城墙上结冰了没有?”
茗香欢天喜地的说:“结了结了,听说连城下都结了厚厚的一层,站在城墙上看下去,像镜子里一样反光。”
俞宛秋反而担忧起来,昨晚四更就停止往城墙下倒水,到现在都过去了3-4个时辰,城墙下的冰面却没有被雪覆盖。说明雪早就住了。
匆匆梳洗过,早饭都没吃就带着几个护卫爬到城墙上,赵佑熙正跟牟翊商量什么,老远看见她就笑着说:“你的办法真好,这下衢州府成了地道的冰城。”
俞宛秋可没那么乐观:“雪住了,除非一直保持阴天,只要晴起来,冰会融化的。”
赵佑熙自信满满地说:“天晴了就没这么冷,我们的士兵也就不怕打仗了。”
“那倒是”俞宛秋仍然笑得很勉强。
牟翊也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太子妃请放心,今天虽然没下雪,但比昨天还冷,阴冷的天气,冰只会更加牢固。”
三国演义中孔明先生可以预知天气,难道这位会看风水的牟先生也能?俞宛秋随口问:“那先生说,明天是阴天还是晴天呢?”
牟翊答得毫不迟疑:“还是阴天”
“那就好”她并没质疑,哪怕牟翊是胡诌的,也可以让将士们安心一点。
城墙上风大,比城下要冷得多,俞宛秋只站了一会儿,赵佑熙就催着说:“你快回去吧,你身子弱,就在屋里待着,不要出来了。”
“好”她答应着,小心地走下一级级台阶。
眼看就只剩几级了,城里忽然传来惊人的喧哗声,俞宛秋心里一慌,没注意脚下,踩了个空,茗香伸手去拉,结果更糟,两个人连滚几滚,一起摔倒在地。
“奴婢该死,太子妃您没事吧?”茗香急忙爬起来搀她。
俞宛秋嘴里说“没事”其实脚踝那里已经在隐隐作痛。
赵佑熙很快从城墙上走了下来,俞宛秋拉着茗香闪到一旁的小巷。等赵佑熙带着人走过去了,才扶着茗香慢慢跟在后面。
茗香满脸抱愧:“太子妃,您的腿能不能走?”
俞宛秋咬牙道:“能。等下回去你给我揉揉,可能崴了一下。”
“那我们这就回去吧。”
“先去那边看看情况。”
她心里很着急,害怕刚刚的声音是城里的居民在闹事,要是那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两天前还是梁国的,城里的许多居民两天前还是他们的敌人,曾跟梁国守军并肩作战,一起抗击过他们,对于赵军,他们可能存着很强的抵触情绪。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赵军会先放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施米施粥来安抚当地百姓,慢慢收服他们的心。可这次情况特殊,他们才一进城就要封城,所有的粮草必须先保证军队的供应,城中百姓的生活只能自行解决。富户还好,家里总有些存粮,穷家小户,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有的必须出城谋生,或去城外交易,封城,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
城外有强敌,城内有乱民,想着这些,俞宛秋不只腿痛,连头也痛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