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段志玄
【他带领自己的部下,和薛举的部队苦战恶斗,直到矢尽无援,全军覆没,刘弘基他本人也被俘虏了;
大唐这边也是想方设法的营救他,李渊因他战场上临难不屈的表现也大肆的嘉奖他的家人,赐了许多的粮食;
后来还是平定了薛仁杲继承他父亲的势力之后,在牢狱中的刘弘基才被救了出来,他被救出来之后,李渊立刻恢复了他以前所有的官职;
宋金刚攻陷太原之后,李渊非常的惊怒,他派刘弘基领兵出征,讨伐宋金刚;
他与裴寂等将军联合,但是裴寂刚刚被宋金刚的部队打败,军心慌乱,极度不稳;
刘弘基孤掌难鸣,寡不敌众,城池陷入敌军的手里,他被迫辗转逃回长安。
李渊并没有责怪刘弘基,他为表示抚慰之意,还授他左一总管。
猛将都被打回来了,李渊虽然很不想增加次子的功劳,但这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启用李世民;
李世民率领部队再战宋金刚,刘弘基领到的任务是率领两千士兵截断敌军的退路;
此时宋金刚部队的势气非常的强大,想要再一次拿下刘弘基的部队及其粮草,连日不断的在城门外叫喊;
各种骂战侮辱全部上来,可惜刘弘基根本不接招;
他坚壁高垒,拒不迎战;
宋金刚也拿他没有办法,更何况连日的征战,他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宋金刚只好命令自己的部下撤退。
而此时刘弘基趁着宋军人困马乏,率领骑兵出城追击,在介休城外和李世民汇合,二人合力攻打宋金刚,取得大胜;
因这一战,刘弘基被封为宋国公;
之后,他又跟随李世民讨伐刘黑闼,接着突厥入侵大唐北方边境,刘弘基又前去支援....他就是大唐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李渊很是宠信他,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刘弘基也非常的好,特别照顾他;
但刘弘基卷入了李孝常与长孙安的谋反事件当中去,被牵连罢官、撤职除名;
只能说他确实得到皇室的喜爱,人家被牵连进这种谋反的大事当中最起码都是九族起步,而刘弘基只是被撤职;
不过这惩罚也就短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之后,李世民放不下刘弘基,又把他启用为易州刺史,恢复了他的爵位。
公元635年,改封为夔国公,后面年老想要致仕,又被授辅国大将军。
二凤陛下对这些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臣,那是真叫一个好,刘弘基只要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上朝,而且待遇俸禄还有赏赐啊都和在职人员一模一样;
现在看来简直不要太爽了,一个月就要上两天班,拿的还是全勤,真是令人羡慕啊;
公元650年,刘弘基老国公他的食邑被增加到一千一百户,但是不久之后病逝,享年69岁。
罢朝三日,陪葬昭陵,谥号襄。
纵观刘弘基这一生,除了年少时的磋磨,后续几乎是一路飞黄腾达;
偶有失意,却一直被自己主公记在心里,从没有被抛下过,刘弘基何其有幸,第一眼主公就是明主,跟随的第一个势力就是最终问鼎江山的;
身为开国功臣,万年也没有因为新皇帝继位不稳遭遇过清洗,一生就是三大坎:少年时隋民入狱,之后征战被薛军俘虏,再就是卷入了谋反之中;
但他身处低谷的时候,他的主公从没有放弃过,功劳高命更好。】
刘弘基小眼神偷偷地看着已经登上皇帝之位的主公,时不时赞同的点点头,眼里的崇拜几乎要溢出来了;
他也觉得自己命好,一眼就看中了潜龙,别人打仗是为了主公分忧,他打仗是听主公的话跟着捡功劳;
被俘了还是主公将自己救出来,刘弘基对于自家陛下那是忠心耿耿,终其一生,都没有产生过丝毫怨怼负面情绪;
在他的心中,自家陛下的形象那已经是无限的神话了,如果真有神明的话,刘弘基相信那绝对只能是自家主公。
.....
明太祖朱元璋听到沐沐姑娘后面的总结,感觉自家莫名其妙被狠狠的撞了一下;
什么叫做最重要的是开国功臣都安然地度过晚年,没有因为继任者的无能导致大清洗。
他觉得面上无光,沐沐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朱元璋就带入了自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学史书的朱元璋自然是清楚。
但很多现在的评价都和后世的截然不同,朱元璋身为唯我独尊的帝王,他当然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傲气;
洪武大帝想着自己从那蒙古手中接回汉家江山,他是自有一股优越在的;
强汉盛唐的风流人物已经过去,自己建立的大明不比任何一个朝代差;
但在天幕的口中,总感觉层次差了好多,大明就像是土地主,而那盛唐好像是千年的贵族世家;
让洪武大帝听着非常的不舒服,尤其是杀开国功臣这件事情,他虽然现在还没做 ,大明的官场已经开始在暗流涌动;
继承人不争气是一回事,那些功臣恃宠而骄,凌驾于皇族之上,不惩罚也说不过去;
洪武大帝虽然不在乎什么名声,他觉得这玩意儿还不如粮食管饱,但谁想手中染上自己兄弟的血?
他是洪武大帝,但他也是小小的朱元璋啊,在心底最深处,何尝没有一个角落藏着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兄弟的身影。
可是感情怎么能抵得上皇位,为了皇位的稳固他不得不这么做。
“标儿,为父还是希望你能够好好的啊,老四再能干也及不上你分毫啊!”
这位令人胆寒的开国皇帝闭上了双眼,有一丝亮光从他眼角反射出来....
......
现在贞观朝堂最郁闷的不是被骂了的宋国公萧瑀,而是排名第十的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莫名奇妙的被天幕跳过去了;
心情非常的不好,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沐沐姑娘都是按照顺序讲的,自己排名明明在刘弘基之上,反而要先讲解他;
大唐这边也是想方设法的营救他,李渊因他战场上临难不屈的表现也大肆的嘉奖他的家人,赐了许多的粮食;
后来还是平定了薛仁杲继承他父亲的势力之后,在牢狱中的刘弘基才被救了出来,他被救出来之后,李渊立刻恢复了他以前所有的官职;
宋金刚攻陷太原之后,李渊非常的惊怒,他派刘弘基领兵出征,讨伐宋金刚;
他与裴寂等将军联合,但是裴寂刚刚被宋金刚的部队打败,军心慌乱,极度不稳;
刘弘基孤掌难鸣,寡不敌众,城池陷入敌军的手里,他被迫辗转逃回长安。
李渊并没有责怪刘弘基,他为表示抚慰之意,还授他左一总管。
猛将都被打回来了,李渊虽然很不想增加次子的功劳,但这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启用李世民;
李世民率领部队再战宋金刚,刘弘基领到的任务是率领两千士兵截断敌军的退路;
此时宋金刚部队的势气非常的强大,想要再一次拿下刘弘基的部队及其粮草,连日不断的在城门外叫喊;
各种骂战侮辱全部上来,可惜刘弘基根本不接招;
他坚壁高垒,拒不迎战;
宋金刚也拿他没有办法,更何况连日的征战,他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宋金刚只好命令自己的部下撤退。
而此时刘弘基趁着宋军人困马乏,率领骑兵出城追击,在介休城外和李世民汇合,二人合力攻打宋金刚,取得大胜;
因这一战,刘弘基被封为宋国公;
之后,他又跟随李世民讨伐刘黑闼,接着突厥入侵大唐北方边境,刘弘基又前去支援....他就是大唐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李渊很是宠信他,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刘弘基也非常的好,特别照顾他;
但刘弘基卷入了李孝常与长孙安的谋反事件当中去,被牵连罢官、撤职除名;
只能说他确实得到皇室的喜爱,人家被牵连进这种谋反的大事当中最起码都是九族起步,而刘弘基只是被撤职;
不过这惩罚也就短短的一段时间,一年之后,李世民放不下刘弘基,又把他启用为易州刺史,恢复了他的爵位。
公元635年,改封为夔国公,后面年老想要致仕,又被授辅国大将军。
二凤陛下对这些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臣,那是真叫一个好,刘弘基只要每月初一十五这两天上朝,而且待遇俸禄还有赏赐啊都和在职人员一模一样;
现在看来简直不要太爽了,一个月就要上两天班,拿的还是全勤,真是令人羡慕啊;
公元650年,刘弘基老国公他的食邑被增加到一千一百户,但是不久之后病逝,享年69岁。
罢朝三日,陪葬昭陵,谥号襄。
纵观刘弘基这一生,除了年少时的磋磨,后续几乎是一路飞黄腾达;
偶有失意,却一直被自己主公记在心里,从没有被抛下过,刘弘基何其有幸,第一眼主公就是明主,跟随的第一个势力就是最终问鼎江山的;
身为开国功臣,万年也没有因为新皇帝继位不稳遭遇过清洗,一生就是三大坎:少年时隋民入狱,之后征战被薛军俘虏,再就是卷入了谋反之中;
但他身处低谷的时候,他的主公从没有放弃过,功劳高命更好。】
刘弘基小眼神偷偷地看着已经登上皇帝之位的主公,时不时赞同的点点头,眼里的崇拜几乎要溢出来了;
他也觉得自己命好,一眼就看中了潜龙,别人打仗是为了主公分忧,他打仗是听主公的话跟着捡功劳;
被俘了还是主公将自己救出来,刘弘基对于自家陛下那是忠心耿耿,终其一生,都没有产生过丝毫怨怼负面情绪;
在他的心中,自家陛下的形象那已经是无限的神话了,如果真有神明的话,刘弘基相信那绝对只能是自家主公。
.....
明太祖朱元璋听到沐沐姑娘后面的总结,感觉自家莫名其妙被狠狠的撞了一下;
什么叫做最重要的是开国功臣都安然地度过晚年,没有因为继任者的无能导致大清洗。
他觉得面上无光,沐沐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朱元璋就带入了自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学史书的朱元璋自然是清楚。
但很多现在的评价都和后世的截然不同,朱元璋身为唯我独尊的帝王,他当然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傲气;
洪武大帝想着自己从那蒙古手中接回汉家江山,他是自有一股优越在的;
强汉盛唐的风流人物已经过去,自己建立的大明不比任何一个朝代差;
但在天幕的口中,总感觉层次差了好多,大明就像是土地主,而那盛唐好像是千年的贵族世家;
让洪武大帝听着非常的不舒服,尤其是杀开国功臣这件事情,他虽然现在还没做 ,大明的官场已经开始在暗流涌动;
继承人不争气是一回事,那些功臣恃宠而骄,凌驾于皇族之上,不惩罚也说不过去;
洪武大帝虽然不在乎什么名声,他觉得这玩意儿还不如粮食管饱,但谁想手中染上自己兄弟的血?
他是洪武大帝,但他也是小小的朱元璋啊,在心底最深处,何尝没有一个角落藏着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兄弟的身影。
可是感情怎么能抵得上皇位,为了皇位的稳固他不得不这么做。
“标儿,为父还是希望你能够好好的啊,老四再能干也及不上你分毫啊!”
这位令人胆寒的开国皇帝闭上了双眼,有一丝亮光从他眼角反射出来....
......
现在贞观朝堂最郁闷的不是被骂了的宋国公萧瑀,而是排名第十的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莫名奇妙的被天幕跳过去了;
心情非常的不好,他不太明白为什么沐沐姑娘都是按照顺序讲的,自己排名明明在刘弘基之上,反而要先讲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