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懵懵懂懂之间,易铭就穿越时空,回到了从前,确切地讲,他穿梭到了公元1648年,这一年,时值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华夏大地正处于几方势力生死相博的关键时刻。
时空穿梭的情形多被定义为一种科学假设,是我们“人”这种高等生物才会具有的一种美好的想象,我们设想过去和未来世界的情形,幻想假如有着这样的途径,让我们自由翱翔于无尽的时空,在各个时代的节点无所限制地穿行,这将是一件多么异乎寻常的事情啊!
当然,这种事件可能带来思维逻辑上的混乱,并导致思辨上的悖论。比如倒退几十年,那时候我们正处于不谙世事的阳光灿烂的童年,那么这件事情就变得复杂而难以理解了:我们有可能见到年少的自己并与他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吗?咱们对他说:“嘿、兄弟,咱们可是一伙儿的,我就是未来的你……。”
天底下会有如此荒诞不经的事情吗?
对于这个问题,古希腊先贤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大道至简,虽然他的本意不是对于这件事,但也间接说明了时空穿越这种科学假设的荒谬。
然而“人”毕竟是富于联想的动物,伊曼努尔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新鲜和有增无已的感叹及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当万籁俱静,我们仰望星空,意识到一些东西在离我们远去,最终湮灭在时空的长河里,这些事情只是短暂地横亘于时空的某一个节点,我们再也无法窥见它的踪迹……。
于是我们感慨万物的神奇,试图探究这一切背后的事实真相及意义目的,如宇宙的创生和终结,时空和生命的本质,精神、自我和自由意志的问题。
不过以上种种,只是哲学和科学层面的问题,艰深晦涩,难于理喻,假若我们纠集于此,会使人愕然无助,即便穷尽此生,也不能想得明白。我们越是接近真相,越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一点意义。以至于有位哲人说过:“我不明白这世界上居然有这些存在,与应该没有相比,有这些东西简直是毫无道理的……。”
让我们回到易铭穿越时空这件事情上来,我得说:在易铭身上,这种异乎寻常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这可不是在和大家开玩笑,这件事情言之凿凿、有根有据,我可是认真而负责任的。
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依然满怀质疑,进而指出这种事情的荒唐,对我所描述的这一切嗤之以鼻、不屑一顾。那么只能证明:你是一个聪明绝顶但情商有点低的家伙,并且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你也只是外人眼里那种循规蹈矩、毫无情趣的人物。
因为爱因斯坦早就断言:“世界上任何物体的运动都不能够超越光速,因而,时空穿梭的情形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易铭是怎样回到公元1648年的呢?他的常识和直觉也一度否认这种事实的可能性,不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相信:自己确实穿越时空,回到了以前。
假如易铭正在经历的是铁定的事实,就意味着这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件,意味着我们现在遵循和信奉的那些科学论断有可能是错的,然而这就麻烦了,我们会想到:假若时间是可逆的,它的体系能够产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那么每一个时间的节点,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而必然的联系。过去了的是一直既定了的存在,它就在那里,一切未曾改变;未来的一切虽然还未呈现,然而它也在那里翘首以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种自由的途径,然后在他们之间从心所欲地穿行。
不是谁都具有易铭的这种幸运,能够体验时空穿梭所带来的奇特经历,换做是我们,同样会嫉妒羡慕,这种事情怎么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很自然地,出于直觉和惯常的反应,你们希望这件事情是假的。
为了证明这件事情确切性,我不得不严肃认真地将这件事情从头说起……。
谶曰: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且说李淳风、袁天罡一日无事,两人背向而坐,遂行推演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一人推后事,凡推一事则画一幅秘象,作谶言以记,如是数日,已成六十象之数。上天唯恐二人泄露天机过多,遂遣陈抟老祖(扶摇子)前去阻止。
扶摇子对李袁二人说道:“你等预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语毕一步跨开,直视二人再无他言。李淳风、袁天罡至此幡然醒悟,再不敢逆天行事。遂于六十象颂曰:“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但《*》却流传下来,经世千余年,已大半应验。
《*》这部了不起的易学巨著,自易经八卦演绎而来,经世间先生夫子,乱循其解、推波助澜,进而玄之又玄、神乎其神起来。甚或清代那个超级怪才金圣叹,推崇备至之余,为之苦思冥想批注作序,寒暑交替、不厌其烦。
此人序言特色独具,见识独到,只是之乎者也,使人读起来感觉味道怪怪,其序如下:“谓数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谓数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数,不可知者亦数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吾尝仰观于天,日月星辰犹是也;俯察于地,山川草木犹是也。我所亲见之天地,非犹我所未亲见之天地耶。然不得谓我所未亲见之天地,即为我所亲见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异矣。我自我,两天地异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数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后有我生以后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岂不同于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数之时义大矣哉……。”
《*》全书共六十象,预测了自武则天称帝直至往后近两千年的大事件。如朱温篡唐、宋元明清立国,尚有朱棣夺位、太平天国起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甚至还有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等事件。过了一定的年代,人们回首过往,审视历史,骤然发现举凡天下大事,《*》早以其谶、颂并秘象记之,竟无出其右。因其惊人的准确,所以在历代,均被列入禁书,不过越是这样,反而促使民间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
懵懵懂懂之间,易铭就穿越时空,回到了从前,确切地讲,他穿梭到了公元1648年,这一年,时值明末清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华夏大地正处于几方势力生死相博的关键时刻。
时空穿梭的情形多被定义为一种科学假设,是我们“人”这种高等生物才会具有的一种美好的想象,我们设想过去和未来世界的情形,幻想假如有着这样的途径,让我们自由翱翔于无尽的时空,在各个时代的节点无所限制地穿行,这将是一件多么异乎寻常的事情啊!
当然,这种事件可能带来思维逻辑上的混乱,并导致思辨上的悖论。比如倒退几十年,那时候我们正处于不谙世事的阳光灿烂的童年,那么这件事情就变得复杂而难以理解了:我们有可能见到年少的自己并与他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吗?咱们对他说:“嘿、兄弟,咱们可是一伙儿的,我就是未来的你……。”
天底下会有如此荒诞不经的事情吗?
对于这个问题,古希腊先贤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大道至简,虽然他的本意不是对于这件事,但也间接说明了时空穿越这种科学假设的荒谬。
然而“人”毕竟是富于联想的动物,伊曼努尔康德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新鲜和有增无已的感叹及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当万籁俱静,我们仰望星空,意识到一些东西在离我们远去,最终湮灭在时空的长河里,这些事情只是短暂地横亘于时空的某一个节点,我们再也无法窥见它的踪迹……。
于是我们感慨万物的神奇,试图探究这一切背后的事实真相及意义目的,如宇宙的创生和终结,时空和生命的本质,精神、自我和自由意志的问题。
不过以上种种,只是哲学和科学层面的问题,艰深晦涩,难于理喻,假若我们纠集于此,会使人愕然无助,即便穷尽此生,也不能想得明白。我们越是接近真相,越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一点意义。以至于有位哲人说过:“我不明白这世界上居然有这些存在,与应该没有相比,有这些东西简直是毫无道理的……。”
让我们回到易铭穿越时空这件事情上来,我得说:在易铭身上,这种异乎寻常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这可不是在和大家开玩笑,这件事情言之凿凿、有根有据,我可是认真而负责任的。
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依然满怀质疑,进而指出这种事情的荒唐,对我所描述的这一切嗤之以鼻、不屑一顾。那么只能证明:你是一个聪明绝顶但情商有点低的家伙,并且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你也只是外人眼里那种循规蹈矩、毫无情趣的人物。
因为爱因斯坦早就断言:“世界上任何物体的运动都不能够超越光速,因而,时空穿梭的情形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易铭是怎样回到公元1648年的呢?他的常识和直觉也一度否认这种事实的可能性,不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相信:自己确实穿越时空,回到了以前。
假如易铭正在经历的是铁定的事实,就意味着这是一件石破天惊的事件,意味着我们现在遵循和信奉的那些科学论断有可能是错的,然而这就麻烦了,我们会想到:假若时间是可逆的,它的体系能够产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那么每一个时间的节点,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而必然的联系。过去了的是一直既定了的存在,它就在那里,一切未曾改变;未来的一切虽然还未呈现,然而它也在那里翘首以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种自由的途径,然后在他们之间从心所欲地穿行。
不是谁都具有易铭的这种幸运,能够体验时空穿梭所带来的奇特经历,换做是我们,同样会嫉妒羡慕,这种事情怎么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很自然地,出于直觉和惯常的反应,你们希望这件事情是假的。
为了证明这件事情确切性,我不得不严肃认真地将这件事情从头说起……。
谶曰: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且说李淳风、袁天罡一日无事,两人背向而坐,遂行推演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一人推后事,凡推一事则画一幅秘象,作谶言以记,如是数日,已成六十象之数。上天唯恐二人泄露天机过多,遂遣陈抟老祖(扶摇子)前去阻止。
扶摇子对李袁二人说道:“你等预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语毕一步跨开,直视二人再无他言。李淳风、袁天罡至此幡然醒悟,再不敢逆天行事。遂于六十象颂曰:“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但《*》却流传下来,经世千余年,已大半应验。
《*》这部了不起的易学巨著,自易经八卦演绎而来,经世间先生夫子,乱循其解、推波助澜,进而玄之又玄、神乎其神起来。甚或清代那个超级怪才金圣叹,推崇备至之余,为之苦思冥想批注作序,寒暑交替、不厌其烦。
此人序言特色独具,见识独到,只是之乎者也,使人读起来感觉味道怪怪,其序如下:“谓数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谓数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数,不可知者亦数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吾尝仰观于天,日月星辰犹是也;俯察于地,山川草木犹是也。我所亲见之天地,非犹我所未亲见之天地耶。然不得谓我所未亲见之天地,即为我所亲见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异矣。我自我,两天地异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数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后有我生以后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数也。我生以后之天地,岂不同于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数也,数之时义大矣哉……。”
《*》全书共六十象,预测了自武则天称帝直至往后近两千年的大事件。如朱温篡唐、宋元明清立国,尚有朱棣夺位、太平天国起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甚至还有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等事件。过了一定的年代,人们回首过往,审视历史,骤然发现举凡天下大事,《*》早以其谶、颂并秘象记之,竟无出其右。因其惊人的准确,所以在历代,均被列入禁书,不过越是这样,反而促使民间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