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但见壮士入秦廷,家仇未忘心难平。
    (80)
    却说李过、高一功部因在大秦军支持下于常德、汉寿发动保卫战,经过数度交锋,终于击退多铎、孔有德、尚之信等部进攻,在这一带稳住了形势、站稳了脚跟。
    其实在易铭邀请下,李过、高一功、郝摇旗等十三家部分首领同意与大秦合作,共御强敌。
    李过、高一功见沈实根所部五千余人装备先进、作战勇猛,清军不敢与之争锋,均羡慕佩服不已。
    由于南明朱由榔缺乏对二人的关爱和实际的支持,让二人渐渐生出离弃之心。自投靠南明以来,朱由榔最多就给李过改了个姓,赐姓为朱,叫什么朱赤心。
    李过以前只是碍于何腾蛟面子,才控制着没有发怒,至于朱由榔开的几张空头支票,比如将来击败清军还都北京后,对于李过这种居功至伟的功臣,承诺“裂土以封”等等,李过又不是三岁小孩,对于南明皇帝这种惯常笼络手段,早就看的透透的。
    随着南明退入贵州云南,李过、高一功这种离心离德的迹象就越发明显起来。就最近,通过常德、汉寿一役,看到大秦真心相救,派遣沈实根及时驰援,打退了清军,这两人心里感激不已。而多数手下将士,眼看大秦异军突起、国势强盛,早就有投靠大秦的想法。于是这二人私下商议决定,让沈实根和李过之子李来亨坐镇湖南,其部将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等分别留守常德、汉寿、益阳等地,而他俩准备实地到大秦去看一看,有机会面见大秦大王李易铭,如果两军捐弃前嫌、既往不咎,或者就此投靠了大秦也是良策。
    主意定了,于是再不犹豫,李过、高一功一行辞别所部,快马加鞭,经铜仁、思州,只十几日便到了遵义城。
    其实大秦军中不少将领与二人曾经并肩作战,互相之间很熟悉。对李过、高一功为人,亦是钦佩不已,知道二人前来,心里早就按捺不住,向易铭建言说二人的好,建议易铭不失时机加以笼络。
    易铭对这两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早有耳闻,为了更加详细了解二人情况,易铭还和李千秋一起,通过各种手段把这两人信息收罗了个遍。
    李过又名李锦,字补之,号称“一只虎”,陕西米脂人,李自成之侄。从李自成作战十五年,转战各省,大小数百战,封大顺制将军、都督。
    李自成自北京败退时,李过受命镇守陕北,与清军阿济格部作战达三月,牵制清军南进,大顺军南逃时与高一功率部转战荆门。李自成在通城县九宫山遇害后,李过于湖南平江与余部会合,后联合南明何腾蛟、堵胤锡等抗清,所部号“忠贞营”。
    高一功是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妻弟,历来多谋善断,为李自成臂膀。自成自北京败退时受命镇守榆林,配合李过与清军阿济格部恶战,牵制其南进,后与李过会合。
    虽然历史上传说李过死于公元1649年春,但实际上李过并没有死,只是隐姓埋名退居二线,转为非实职领导干部而已。加之黔北军事力量横空出世,可能已改变或小范围改变历史,以至于他还能和高一功继续统兵作战到“武威元年”即公元1649年。
    而高一功命运更能证明易铭的猜想,历史上高一功于1649年经贵州转战四川时,在贵州被孙可望伏击而战死。而在这个分岔的世界,易铭占据了黔北一地,高一功就不可能再选择经贵州到四川,所以就直接改变了高一功命运,历史的车轮在这里出现了分岔。
    鉴于李、高二人矢志抗清、永不屈服的精神让易铭深为敬仰,易铭心里何尝不是想尽快招降二人,为大秦所用。何况二人所属军队还有几万之众,如果能收服这几万人,那大秦军将会空前壮大。
    知道李过、高一功前来,大秦早就做好安排,自思州起,就安排驻军一路护送。易铭还命令方以智及来遵履职的钱虎乙、陈步明等,在距遵义百余里的湄潭,等候迎接李、高一行。
    李过、高一功到遵义,时值武威元年六月的一天,这日风和日丽、繁花似锦、阳光明媚、气温适中。易铭、李千秋、李侔及大秦文武官员,在遵义东门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军乐团奏响欢迎曲,并鸣礼炮一十九响。李过、高一功以拱手礼见过大秦大王易铭后,易铭还与二人检阅了近卫营仪仗队。
    三军仪仗注目礼下,易铭和李过、高一功神情严肃走过红地毯,那两人脑子懵懵懂懂,心里诧异,亦不知何为,大觉稀奇古怪。李千秋择机向二人解释了,二人方知此等大秦礼仪,乃是欢迎元首级领导干部来访方才会采用,就前头孙可望使节、大清使节、南明使节,都未曾得到如此礼遇。二人听罢,心里有点感动,所以两人照着易铭做派,从三军仪仗前板着脸走过。不用说,这接受检阅的近卫营的小伙子,都是从大秦军队中千里挑一选拔出来的。只见他们身材魁伟,都在一米八上下,身着崭新而威武的黑色军礼服,脚蹬黑皮鞋,队列整齐、步调一致,肩挎最新研制生产的自动步枪。
    秦军威严,直看得李过、高一功啧啧叹奇、赞颂不已。当然,这是李千秋按照现代标准打造的仪仗队伍,不说李过、高一功,就是名城百姓,也是生平头一回见。
    大概是见到自己军队威武雄壮的盛况,这看热闹的老百姓,不知在什么人的组织下,又群情激昂喊起口号来。早不是去年易铭来时的那句“主公英明、义军神勇”了,这回堂而皇之地喊着“大王万岁”,“大秦万古长青”这两句。
    李过、高一功见此情形,均惊奇又激动不已。他们想到来的时候,自进入大秦国界,沿途所见所闻,让二人大为惊奇。
    比如这沿途种植作物吧!有些都叫不出来名字,两人看见一种不知名的作物,叶子绿绿的,却种下田不久的样子,摘了两片咀嚼,奇苦无比。听了随行的大秦官员介绍,才知道这就是烟草。他二人如何得知,这烟草长得粗枝大叶,以为还是什么新品种蔬菜,哪知摘了一片嫩叶子嚼在嘴里,却一直苦到胃里去一般。两个出了洋相,旁边大秦迎接的官员,取笑之余,对这二人说将来开了花骨朵,摘下吸吮,甜如蜂蜜,二人以为又在捉弄他等无知,所以均不信。
    其实烟卷他二人都已抽上了,只不过从大秦进口的是制成的成品,却不知道田间地头种着的,就是原料。
    两个又见一种作物,遍为耕种,就半人高,叶子青青长长,眼下也还正值生长的早期阶段。一问之下,说这叫玉米,成熟时有一人多高,中间还挂着一二个包包,那玉米粒就在这包包里。二人还得知,玉米地里套种着的那种藤藤蔓蔓的鬼东西叫红薯,二人又是一番感叹,这玉米红薯也不知,觉得自己真他妈地孤陋寡闻。
    两个途中还品尝了一种叫土豆的东西,觉得这东西煮熟了味道极好,又好吃、又经饿。哪知旁边农夫没脑子,回答说眼下这东西眼下基本用来喂猪。
    两人吃了不少,听罢恶心不已,却无法吐出来,觉得胃里难受。那农夫赶紧赔小心,不住解释,后来亲自吃了几个,方才打消两人顾虑。
    两人途中还在农家居住两晚,见寻常人家,谷物盈仓,猪牛马羊,膘肥体壮,又见域内事业,尽皆兴旺。
    二人于是不住感概,认为大秦治下,民众生活富足,哪里像他两个所占的湖南常德、汉寿、益阳等地界,虽然自然地理条件好过这里不知多少,然而辖区内兵荒马乱、盗匪横行、千里饿殍、流离失所。见了大秦如此安定团结、“国富民强”,所以二人竟有些羞愧。
    见过了大秦大王,李过、高一功才感觉大王虽然年纪轻轻,但性情稳重成熟,说话直率,并不是传言中那么威严可怕。何况对待二人真诚率直,又礼遇有加,两人对易铭就又多了一份信赖。虽然举行的这种欢迎仪式古怪奇特,搞得两人有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不过李过、高一功还是体会到了易铭及大秦上下的真挚感情,二人有点受宠若惊。
    进了城,接受遵义百姓沿街夹道欢迎,这两人又有别样的感觉。欢迎的人群高呼口号,站在道路两旁,秩序井然。同时精神面貌乐观向上,军民之间犹如一体,人人都可以体会得到大秦得到了各阶层的衷心拥护。
    二人见城内建筑充分体现了规划控制和设计,所以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功能完善,又给人以舒适、协调、亲切、整洁的感觉,两人看罢,更加佩服不已。
    到了内城,在高大宽敞的政务院大厅,宾主各归其位,易铭高高坐于中间主位,大秦各级军政大员分列于左右。
    易铭让李过、高一功坐在自己右首位子上,见两人均接受了这种安排,心里有了底,这表明他们默认这种地位的不均等,甘于降低了身份。而这,也是李千秋执意作出的安排,他说如果二人默认这种安排,大秦就有最终招降二人的可能。
    席间,首先由李千秋作欢迎辞。李千秋的讲话稿是他亲自起草的,洋洋洒洒数千言,且文辞华丽、情真意切,李过、高一功听罢甚为感动,所以再三言谢。
    由于欢迎宴会也在此举行,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过兴致来了,就要求发言。
    他用浓重的陕西口音说:“大王,先前在先皇(李自成)军中,虽然认识大王,但素无深交,今日如此盛情相待,在下深感荣幸。我与一功万分感激大王这回出兵相助,救我等于危难,打退了来犯清军。”说罢,就又长揖附地,高一功也站起来,向易铭示以敬意。
    李过接着说道:“先皇听信谗言,错杀了李岩将军,我等也痛惜万分。在此,补之愿为先皇的不智深表歉意。作为先皇之侄,补之恳请大王捐弃前嫌。如大王答应在下请求,我与一功商量过了,愿意同仇敌忾、共御暴清,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易铭尚未说话,下边早站起来李侔。李侔亲身经历了当年之事,如若不是李千秋告诫,巧做安排,自己也早已成为刀下之鬼。这下听见李过如此提及当年之事,虽然感觉此事与李过、高一功无关,但李过、高一功毕竟是李自成重要臂膀,现在所辖军队,也是大顺一脉相承的余孽,李自成虽然已死,杀兄之仇却不知如何得报。
    所以李侔鼻子里响亮地“哼”了一声,对李过、高一功二人怒目相向。
    易铭看了看李侔,心里想:祖宗哥哥,你可千万不要犯糊涂,坏了老子的大事。
    对于李岩的死,虽然易铭觉得可惜,但不论怎样,这李岩是祖宗十八代才论得上的亲戚,关系已经是老远老远的了。
    易铭深怕李侔说出些不利于团结的话来,于是不假思索,赶紧说道:“将军,在下虽痛失兄长,然而时过境迁,在下再怎么悲伤,也于事无补。何况这是大顺皇帝听信牛金星谗言,一时莫辨,以致错杀。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这是牛金星公报私仇、残害忠良,不关你们什么事。”
    见易铭各账各清、泾渭分明,并不计较在他李过、高一功头上,二人心存感激,竟有些惊喜和意外。
    哪知李侔果然不依不饶,不等易铭说完,他又说道:“大王,怎么不关他俩的事?他们一个是李自成侄子,一个是李自成小舅子,与此事断难脱得了干系。”
    李侔说话间直呼李自成名字,高一功火了,他站起身,对着李侔厉声喝道:“李侔,你可要对先皇放尊重些。想当年,你也是先皇麾下的将军,一日为臣,当终身感念先皇恩遇,先皇名讳,岂是你能直言相称的。”
    李侔听罢,不由得也站起来,喝道:“你……。”
    高一功丝毫不让,说道:“我怎样?难道此言有假?”
    李侔已然怒不可遏,但他无言以对,转而向易铭说道:“大王,兄长一家死于刀剑之下,如今尸骨未寒。大王如若顾念兄弟之情,就把这二人交与为兄,千刀万剐,报仇雪恨,以告慰兄长在天之灵。”
    那李过也面向易铭,正气凛然地说道:“大王,在下和一功非贪生怕死之人,大王要我俩性命,只管来取,我李过要是皱皱眉头,就不算英雄好汉。”
    高一功和厅内众人,听得李过慷慨激昂、浩然正气的气概,都异口同声喝道:“好!”
    易铭也是暗暗喝彩,他早已深深喜欢这两人,决心得之不可,所以怎么会有杀他们的想法。只是眼前李侔不顾大局、不识大体、囿于一己之私仇,其表现让他失望。
    但易铭仔细回想,觉得这件事情确实有些棘手,如若处理失当,肯定后果严重,所以易铭犹豫着,竟一时没有主意。
    李过、高一功就在大厅之内当着大秦文武百官的面,与李侔越吵声音越大,双方均情绪激动,一时剑拔弩张。要不是有众人分别劝着,恐怕早就打起来了。
    易铭见大厅之内,众文武百官,劝架的多,搀和的少,整个过程附和李侔的人,只有那么两三个而已,且都是无关紧要的角色。
    易铭看看李千秋、赵龙甲等几个大佬,见他们自坐着,气定神闲地一言不发,其意思就等易铭表态。
    于是易铭心里就有了底气,他装作咳嗽了一声,起身站了,考量一番,厘清思路,就开口说话了。

章节目录

秦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李华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华忠并收藏秦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