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植物纤维黏合剂,成份并不是太复杂,经黑衣制造者机器人和老王管家化验,立刻就提出几条改良意见。老王撇着嘴说:根据资料报道,这就是一个噱头,作用微乎其微。配方拿出来,小包看了,哑然失笑。
    作为特区行政主官,又是治沙研究所所长,小包就和朱震达等人搞了一场技术交流座谈会。对于老朱,小包没有打算欺骗他。
    小包说:这种东西,不要随意扩散到媒体,经他们过分解读,就会给社会造成误读误解,人们都说我们找到治沙关键,沙漠都变成良田了,非洲中东变绿洲了,那我们得个诺贝尔奖,也不应该吗?
    大家笑了起来。小包接着说:这只是个小实验,我把得失说一下,大家都知道,植物生长的关键是水,水是载体,营养肥料都是通过水才能被根系吸收。沙子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不能被植物吸收。我这样说,大家就明白了吧!所谓的黏合剂,就是一种锁水化合物,能减缓水肥的渗漏和蒸发,没有水或离开水,它就什么也不是。
    老前辈竺可桢在初中课文《向沙漠进军》文章中说,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准噶尔和新疆南部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这样看来,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普通河流愈到下游,水量愈多,河流愈大。但在沙漠中,因空气的蒸发,泥土的浸润,河流反而愈流愈小,终至于干涸不见,一部分水被蒸发到空中,一部分浸入到土壤岩隙中成为地下水。如地质构造是一个盆地,则能汇成地下海,可以作为建立绿洲的水源。
    现在,经过地质变动,柴达木盆地的水源问题已经无需疑问,柴达木河的干流和无数支流,足以满足植被需要。我们所做的,只是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数据统计显示,以1亩地种植西瓜计算,采用传统浇水方式需浇洇地水,用水40方,定植水、缓苗水、伸蔓水需水量每次约30立方米,两次浇膨瓜期水用水分别为50方,总用水量达270立方米。而采用膜下微喷灌溉的浇水方式,洇地水用量减少为25方,定植水、缓苗水、伸蔓水用水量共计47方,两次浇膨瓜期水用水量减至35方,总用水量比传统浇水可减少用水约70方。
    不考虑降雨,植物棵间蒸发作用,也不考虑地下深层渗漏,这样算来,一亩西瓜八百到一千株,最低需要200方水,一株西瓜秧,结一个西瓜长到十公斤,需要两百公斤水,低于这个数,高温下,很快会枯萎。在有水的地方,是不需要这种黏合剂的,在干旱地区,也没有用,又黏合剂也没用,只有在能浇上水的地方,才能发挥锁水固肥的作用。
    老朱问:它的原理是什么?
    小包说:土壤颗粒之间存在一种万向结合约束力,能够结合成团。湿时是流变状态,干时是固体状态,两种状态能够相互、稳定转换。而沙子颗粒通常处于离散状态,并不稳定。这说明,物质的颗粒间的约束力决定物质的状态。这里,班门弄斧了,我对力学没有研究的。春节时,我搅一碗面糊,就能贴门画,我从这点上面想到个问题,是不是搞一种黏合剂,把沙子固定在一起,起到维持水肥稳定持久状态。于是就有了这种东西。
    老朱笑着说:好想法!这种药剂怎么使用?效果持续时间怎么样?
    小包当然知道,人家不好意思问配方,只能迂回打听,
    就大方的说: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不过,我还想把它卖给外国人,就不能说得太细。研究它的实际的思路是,绿色环保无污染,使用植物天然胶加些植物纤维,再加上其它成份,目前产品是实验阶段,每平方使用一公斤到两公斤,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沙土混合,喷雾也行,药液通过旋耕机搅拌也行。至于价格问题,还没有核算,估计成本太高,不宜推广。现在我们正在做改进,从原料工艺着手,争取把产品价格降到可以大面积推广范围内。
    有人问:这次特区栽植几百万棵树苗,全部使用药剂喷施树坑,效益上划算吗?
    小包说:生态问题是不能用经济效益衡量的,假如柴达木盆地变成绿洲,成为宜居之地,我想,不只是经济效益那么简单的事吧?
    朱震达笑着说:这件事我会向中科院报告说明的,小包!你还不是院士吧?
    小包顿时不高兴了,反问:院士很值钱吗?一个虚名那么重要吗?形式主义纯粹耽误工作。
    众人没有对小包的话感到刺耳难听,反而觉得他不务虚名的踏实工作很高尚,他们认定,这是个值得尊敬的科研狂,身居领导岗位,还专心参与具体科研项目,正是科研工作者值得学习的榜样。
    老朱看着面前一包药剂,不知该怎么开口讨要,小包说:你们想带一些产品回去搞实验,我就先送你们一箱十公斤吧!
    顿时把老朱高兴坏了,连忙起身握手,说:还是小包考虑全面,我们的研究经费真的困难紧张啊!
    一班人在海西特担任造林员,太阳底下搞了三天,朱震达还坐着直升机在盆地考察一圈,连一顿正式招待宴会也没有接受招待,又匆匆离去。
    这个五一,依旧在忙碌紧张气氛中度过去。特区连搞个简单的文艺晚会都没有举办,只是在电视屏幕上打出流动字幕:海西特区委向全区指战员官兵致以节日问候!五一节快乐!
    这一天,中国移动海西特网络通讯总公司正式挂牌!公司下辖十二个分公司,每个矿区一个,业务包括移动通讯、数据宽带、信息服务三大业务,具体日常工作是设备维修,信号检测,故障急救。
    小包不想违反经济规律,破坏商业规则,和包盛公司一样,采取免费接听,呼叫方每分钟一元的办法,先设置一大批街头公共电话,投币拨打。待公司转制完成,员工身份卡发放完毕之后,免费发放低端功能机,供内部通话使用。
    到了五月十五号,建设成果和喜讯陆续传来。全区公路建设中,除了柴达木河大桥和无名河大桥外,全部提前完成通车。
    第二件好消息是油田那边传来的。茫崖油田花土沟留守处的魏旭华,去年按照区政府计划,打开第一批密封多年的六口老油井,进行试运行,立刻发现,原来单井日产已经低产到三五吨的油井,封存多年的旧井竟然发生了奇迹,花127号井、花133号,花141号,花145号井,竟然有了超过28吨的日产量,其它两口井也有20吨以上的表现。这和一直没有停工的五口5吨以下贫油井相比,那就是奇迹了。
    魏旭华立刻报告上级,小包派人到那边调查,这件事就被重视起来。花土沟来了一批新设备,叫魏旭华和他的伙伴们大开眼界——双驴头节能抽油机。
    随机到来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这种新型机器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了关键性的技术改进。它克服了常规机的某些弱点和局限性,以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动载小等特点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抽油设备。并且对于正常工况不能开采的原油,也可以通过改变工作方式的方法进行开采。
    接着,在安装调试时,用钻杆井口装15毫米油嘴测试获得日产55吨的高产油流。整个油田兴奋了,还搞起了敲锣打鼓庆贺。接着就上报中央,组织了国内六大油田技术人员和石油工人搞了一次大会战,这次春季大会战,是在旧有封存油井上搞技术改造。小包不仅拿出双驴头采油设备,还搞来塔式数控高架采油机,这些设备都是从后世找李秋生搞来的,都由海西特石油公司申请了国家专利,同时进行这种专利的国际申请。
    来参加会战的技术人员喜出望外,这次可真的捡到宝了,没想到,海西特的科研水平已经达到这种地步了。
    已经枯竭的油田就像开了锅似的,继六口老井焕发生机之后,魏旭华的五口老井也产量逐步上升,到了五一,日产均超过三十五吨,这就不得了啊!石油部和地质勘探局重新来到海西特,对冷湖油田重新探查,结果没有公布,直接就回去了。然后,大量炼油工人和大批设备就接连不断运抵格尔木炼油厂,那片正在建设中的厂区被再次扩大。
    既然小包要搞石油开采,那大家就来商量合作问题吧!你有新技术,也要拿出来大家共享吧!在石油部王部长,马上就是中石油的总经理的倡议下,小包和一班老油条谈起了合作问题。
    石油部改革体制,变成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是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但和海西特的小包无关。海西特是特区,和中石油一样直属国务院领导,同样是搞石油的,你不能领导我,咱俩是平级的。
    在和王部长一番较量中,小包发扬风格,给大家留下一个大方大度大气的好形象,一班老革命,高兴得把小包夸成一朵花,恨不得把小女儿嫁给他。
    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这些产品的技术专利,石油部在国内部分,无偿使用。国外的专利费,由小包自己收取。产品制造可以交给石油部自己找工厂生产,国内部分,每台收取一块钱象征性费用,意思是你们不要把发明者给忘记了。出口部分的商业活动,按照国际惯例办,由专利人和生产厂家共同经营。海西特将会建立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跟进这项工作。
    双方皆大欢喜。石油部白手拿鱼,可以提高产能还无需花钱买技术。小包也是空手套白狼,暗自发笑,国内部分即将降低产能,开辟引进境外资源,你还不知为谁做嫁衣呢?想到中东那五万口油井,以及全世界超过五十万口油井,小包邪恶的笑了起来。

章节目录

重生之1976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家在南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家在南极并收藏重生之1976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