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刺史董卓救驾来迟,望陛下见谅。”刘辩,刘协正欲回攻,巧遇奉诏讨贼的董卓。此次董卓为早日赶到洛阳,先行带了三千虎狼之师。这三千精锐久在西凉边界与敌作战,自是有一番杀伤气势。
那少帝刘辩自幼生长在宫中,平日见得不过是些阉人宫女,尽是些阴柔景象,何曾见过如此雄壮压抑的场景,心中害怕,一时忘了该说些什么。倒是身边年幼的陈留王刘协,却早以在董太皇太后的调教下,学习了帝王之道,见兄长不语,便代其对董卓道:“董刺史,记得那黄巾贼叛上作乱之时,你损兵折将,可知罪?”这话先是问的董卓之罪,意在立威。
董卓连忙拜服,口称有罪。
刘协再道:“今十常侍作乱,你能率军前来护驾,倒是大功一件,望你能再接再厉。”此话却是说的董卓之功,意在示恩。
果然,董卓大声道:“臣董卓对陛下忠心耿耿,定会保社稷安稳。”
刘协道:“如此甚好。你军中人马不少,不可入城引起百姓恐慌,可于城外扎营,随后再行入宫议事。”
“诺。”
董卓与起部众再拜,然后寻地安营扎寨。
刘协见董卓退去,转身对刘辩道:“陛下,我等先回宫吧。”
惊魂稍定,刘辩急忙应道:“好,好,就速速回宫。”
经过这么个小插曲后,刘辩,刘协终于回到皇城,与何大后相拥大哭。然后由太傅袁隗,尚书郑泰主持大将军何进的葬礼,其中行事不表。
再说那董卓随后入京朝拜,其后大队人马开来,因其军力强大,居然公然把军队开入洛阳,一路上那些西凉兵何曾见过像洛阳这样的繁荣。一个人开始抢,另一个人也就开始夺,渐渐的西凉兵便越加放肆,可以说是目无法纪,胆大妄为。不久,董卓仗着手下兵强马壮,慢慢的开始露出他的真面目,越发的蛮横起来,即便是少帝也是不放在眼中。这日夜里,董卓秘密招来自己的心腹,在座的有智囊李儒,谋士李肃,女婿牛辅,随有一文士,另有大将张济,李催,郭汜数人尽皆在场。
董卓道:“今入得朝堂,可惜我等久在西凉,朝中既无根基,又无权威。日前,我与诸位商量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扬我威信,尔等现下如何看待此事啊?”
作为西凉军的智囊,李儒自然是第一个回答:“主公欲借废帝以扬威,确是妙计。既能长我威严,又能控得新帝,今后朝野上下还有谁敢不从?!”
董卓哈哈大笑道:“你之所言,甚合我意啊。”
“父亲。。。”
“哦,牛辅我儿,也有意见吗?!”
牛辅憨笑道:“孩儿自父亲那日提出废帝之事,与帐下众人商讨,有一人姓贾名诩字文和,甚有才智,也论出此策益害。”
董卓道:“不想我儿帐下也有能人,那贾诩现在何处啊?”
牛辅一指那文士道:“此人便是贾先生!”
贾诩起身道:“拜见主公。”
董卓道:“可是那‘段颎外甥’啊?!”
如李催,郭汜已是大笑起来。
原来,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我家必定会用钱财来赎回我。”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此事传遍西凉,因为西凉人尚武,多以为耻,故众人闻董卓言皆大笑。
贾诩被众人讥笑,面不改色,只是再向董卓一拜,便退回席位。
李儒突然道:“我曾想,若那时我是贾先生,遇上氐人,是否能够逃得性命?不料我思前想后,似乎只有一死了。贾先生急智,令李儒叹服。”
贾诩道:“区区小计,只为保命,让军师见笑了。”
李儒赞道:“荣辱不惊,贾先生凶怀大才也。”
得李儒一句赞赏,众人细细的想到,这贾诩不像自己是武将,只是一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能逃出生天,真当不容易。
便是那董卓也向贾诩问道:“刚才牛辅我儿,言文和论废帝之益害,不知这害为何出?”
贾诩答道:“主公,恕贾诩直言。本朝自章,和二帝起,手握大权者,例如窦宪,邓骘,陈蕃,乃至新死的何进,无不是横死。如今主公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虽然可以权倾朝野,却也是让主公成为众矢之的,望主公三思。”
李儒接口道:“贾先生所言,与某意同。”
一番言语,让董卓对贾诩是刮目相看,起身走向贾诩,亲切的抓住他的手道:“文和大才,确为我着想。不过我董卓才不是那屠夫子可比,尽可放心。刚董某多有得罪,还望文和见谅。”
贾诩道:“主公,这是折杀小人了。”
李儒道:“恭喜主公添一智囊。”
董卓笑道:“我儿,抢了你的人,可莫要见怪哦。”
牛辅道:“此是贾先生的福气,也是孩儿的福气。”
看到这里,众人已是明白过来,这贾诩怕是要高升了,也是连忙恭喜几句。
就这样,董卓等人商定明日朝堂言废立之事。
不想,第二日于朝堂之上,董卓言这废立之事,引得朝臣众怒,更有袁绍争锋相对,受诏而来的另一人——并州刺史丁原兵戎相见。只因董卓不但交好何进,更与宫中的张让等人也有联系。何进因为惧怕,听从了袁绍的意见招外兵而来。而张让等人在汉灵帝病危时候就已经想到只需天子变更,他们就由性命之忧,故而早早向董卓吐露天子病危的消息,希望他能带兵前来。这便是为何董卓能够早于丁原先到一步。
丁原为人刚烈正直,岂能受董卓胁迫,自然是针锋相对,最后带人愤而离去。在座诸人皆有愤慨之色,尤以袁绍为最,只是细看之下,还有几分异色。原来袁绍本是打得好主意,提出外兵进京之策,就是为了造成威慑,然后用计出去何进,到时候大权旁落,寻得少帝,袁绍再是等高一呼,大事可成矣。只是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的是那董卓早早准备,来到洛阳的时间为预算中多了十几日,不等袁绍收拾残局,反倒是让董卓捡了个大便宜,不但洛阳军中群龙无首被董卓收编,就算是少帝也是被其控制在手,此局,败得无可奈何。
丁原第一个反对董卓的废帝之议,拂袖而去。董卓眼见朝堂百官多有异议,也是怒而离去。此次朝会,不欢而散。
不想到了朝会第二日,董卓还在睡梦中,去不料有军情报并州刺史丁原率军在洛阳城东搦战。
那少帝刘辩自幼生长在宫中,平日见得不过是些阉人宫女,尽是些阴柔景象,何曾见过如此雄壮压抑的场景,心中害怕,一时忘了该说些什么。倒是身边年幼的陈留王刘协,却早以在董太皇太后的调教下,学习了帝王之道,见兄长不语,便代其对董卓道:“董刺史,记得那黄巾贼叛上作乱之时,你损兵折将,可知罪?”这话先是问的董卓之罪,意在立威。
董卓连忙拜服,口称有罪。
刘协再道:“今十常侍作乱,你能率军前来护驾,倒是大功一件,望你能再接再厉。”此话却是说的董卓之功,意在示恩。
果然,董卓大声道:“臣董卓对陛下忠心耿耿,定会保社稷安稳。”
刘协道:“如此甚好。你军中人马不少,不可入城引起百姓恐慌,可于城外扎营,随后再行入宫议事。”
“诺。”
董卓与起部众再拜,然后寻地安营扎寨。
刘协见董卓退去,转身对刘辩道:“陛下,我等先回宫吧。”
惊魂稍定,刘辩急忙应道:“好,好,就速速回宫。”
经过这么个小插曲后,刘辩,刘协终于回到皇城,与何大后相拥大哭。然后由太傅袁隗,尚书郑泰主持大将军何进的葬礼,其中行事不表。
再说那董卓随后入京朝拜,其后大队人马开来,因其军力强大,居然公然把军队开入洛阳,一路上那些西凉兵何曾见过像洛阳这样的繁荣。一个人开始抢,另一个人也就开始夺,渐渐的西凉兵便越加放肆,可以说是目无法纪,胆大妄为。不久,董卓仗着手下兵强马壮,慢慢的开始露出他的真面目,越发的蛮横起来,即便是少帝也是不放在眼中。这日夜里,董卓秘密招来自己的心腹,在座的有智囊李儒,谋士李肃,女婿牛辅,随有一文士,另有大将张济,李催,郭汜数人尽皆在场。
董卓道:“今入得朝堂,可惜我等久在西凉,朝中既无根基,又无权威。日前,我与诸位商量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扬我威信,尔等现下如何看待此事啊?”
作为西凉军的智囊,李儒自然是第一个回答:“主公欲借废帝以扬威,确是妙计。既能长我威严,又能控得新帝,今后朝野上下还有谁敢不从?!”
董卓哈哈大笑道:“你之所言,甚合我意啊。”
“父亲。。。”
“哦,牛辅我儿,也有意见吗?!”
牛辅憨笑道:“孩儿自父亲那日提出废帝之事,与帐下众人商讨,有一人姓贾名诩字文和,甚有才智,也论出此策益害。”
董卓道:“不想我儿帐下也有能人,那贾诩现在何处啊?”
牛辅一指那文士道:“此人便是贾先生!”
贾诩起身道:“拜见主公。”
董卓道:“可是那‘段颎外甥’啊?!”
如李催,郭汜已是大笑起来。
原来,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我家必定会用钱财来赎回我。”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此事传遍西凉,因为西凉人尚武,多以为耻,故众人闻董卓言皆大笑。
贾诩被众人讥笑,面不改色,只是再向董卓一拜,便退回席位。
李儒突然道:“我曾想,若那时我是贾先生,遇上氐人,是否能够逃得性命?不料我思前想后,似乎只有一死了。贾先生急智,令李儒叹服。”
贾诩道:“区区小计,只为保命,让军师见笑了。”
李儒赞道:“荣辱不惊,贾先生凶怀大才也。”
得李儒一句赞赏,众人细细的想到,这贾诩不像自己是武将,只是一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能逃出生天,真当不容易。
便是那董卓也向贾诩问道:“刚才牛辅我儿,言文和论废帝之益害,不知这害为何出?”
贾诩答道:“主公,恕贾诩直言。本朝自章,和二帝起,手握大权者,例如窦宪,邓骘,陈蕃,乃至新死的何进,无不是横死。如今主公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虽然可以权倾朝野,却也是让主公成为众矢之的,望主公三思。”
李儒接口道:“贾先生所言,与某意同。”
一番言语,让董卓对贾诩是刮目相看,起身走向贾诩,亲切的抓住他的手道:“文和大才,确为我着想。不过我董卓才不是那屠夫子可比,尽可放心。刚董某多有得罪,还望文和见谅。”
贾诩道:“主公,这是折杀小人了。”
李儒道:“恭喜主公添一智囊。”
董卓笑道:“我儿,抢了你的人,可莫要见怪哦。”
牛辅道:“此是贾先生的福气,也是孩儿的福气。”
看到这里,众人已是明白过来,这贾诩怕是要高升了,也是连忙恭喜几句。
就这样,董卓等人商定明日朝堂言废立之事。
不想,第二日于朝堂之上,董卓言这废立之事,引得朝臣众怒,更有袁绍争锋相对,受诏而来的另一人——并州刺史丁原兵戎相见。只因董卓不但交好何进,更与宫中的张让等人也有联系。何进因为惧怕,听从了袁绍的意见招外兵而来。而张让等人在汉灵帝病危时候就已经想到只需天子变更,他们就由性命之忧,故而早早向董卓吐露天子病危的消息,希望他能带兵前来。这便是为何董卓能够早于丁原先到一步。
丁原为人刚烈正直,岂能受董卓胁迫,自然是针锋相对,最后带人愤而离去。在座诸人皆有愤慨之色,尤以袁绍为最,只是细看之下,还有几分异色。原来袁绍本是打得好主意,提出外兵进京之策,就是为了造成威慑,然后用计出去何进,到时候大权旁落,寻得少帝,袁绍再是等高一呼,大事可成矣。只是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的是那董卓早早准备,来到洛阳的时间为预算中多了十几日,不等袁绍收拾残局,反倒是让董卓捡了个大便宜,不但洛阳军中群龙无首被董卓收编,就算是少帝也是被其控制在手,此局,败得无可奈何。
丁原第一个反对董卓的废帝之议,拂袖而去。董卓眼见朝堂百官多有异议,也是怒而离去。此次朝会,不欢而散。
不想到了朝会第二日,董卓还在睡梦中,去不料有军情报并州刺史丁原率军在洛阳城东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