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是一般的灵,董慈笑了起来,忙几几步走进去,将酒献给了荀子道,“老师您尝尝,猜猜看是什么酒。”
董慈想卖关子,荀卿拂须笑道,“何须用尝,兰陵酒,是也不是?”
荀卿此话一出,连韩非李斯都有些惊讶了,纷纷看向董慈,似乎似不相信董慈能酿出兰陵酒来,董慈对荀子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忙不迭地点头应下,“正是兰陵美酒,老师尝一尝,看味道对否?”
荀卿笑了一声,拍开了封泥,就着坛子饮了一口,回味了一口气,拍案惊叹道,“醇和厚力,灌顶心脾,惊世美酒也!”
能得荀子他老人家一句称赞,那真是再辛苦费多少心力都值得,董慈乐得合不拢嘴,一边笑一边朝老人家道,“这酒后劲足,不善饮酒者闻之即醉,老师先少喝一些,阿慈那还有很多的!”
房舍里酒香四溢,那小弟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估计就是不善饮酒的类型,拱着鼻子使劲嗅了两下,脸上泛起殷红,迷瞪瞪晃了两下,直挺挺倒在地上了。
他这是醉酒了,荀卿韩非李斯皆笑了起来,董慈哈哈笑了两声,去开了窗散散房舍里的酒气,又将剩下的两坛给了韩非和李斯,眉开眼笑地行礼道,“美酒配雅士,请君品尝。”
韩非李斯接了酒,均朝董慈道谢,董慈连连摆手,心说能给先哲们酿酒是她莫大的荣幸,可惜她独独只记得兰陵酒这一样的配方,旁的暂时酿不出来,否则天下美酒如此之多,能给先哲们都尝一尝,那该多好啊。
董慈站着傻乐,韩非摇头失笑,朝荀子行了礼,将地上的小弟子扶起来,李斯也上前帮忙,两人便扶着小弟子出去了,好在学宫里的客舍离这里不远,把人搬回去也不费什么力气。
董慈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忙朝荀子行礼道,“老师,学生想跟老师一起去菰城。”
荀子点头应下,看着方才韩非李斯离开的方向,朝董慈笑道,“韩非李斯素来不与人结交来往,却没想得了你这么个小友,倒也算幸事一件。”
董慈听得脸热,心说要不是她死缠者两位前辈,谁会搭理她呀。
韩非还好,阴差阳错她顶着个恩人的名头,李斯就不一样了,能和李斯说上两句话,她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日没夜苦练书法,下苦工突击了好几个月,先不说她写得好不好,靠着这点对书法的执着和喜爱,好歹是和李斯找到了点共同话题,现在两人终于热络一点了,手指虽然磨破了皮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但她现在能写出一一手漂亮的字,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技能,可喜可贺。
荀卿说着目光里带了些隐忧,“他二人虽是师从于我,却热衷于刑名之术,归本于黄老之学,黄老之学虽无不妥,只他二人若剑走极锋,一味以法为教,轻罪重罚,弱民轻民,往后当真为官为相,迟早要出乱子。”
董慈明白荀子先哲的意思,菰城水患频发,百姓们民不聊生,韩非与李斯两人反应漠然,定是引起身为老师的荀子的注意和忧虑了。
倒不是说两人不够仁善,学派立场不同罢了,法家思想惯常如此,他们的理论体系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说得直白点,庶民皆为刍狗,强国弱民,国富和民富成对立关系,在法家弟子的理论体系里,百姓们适当的贫苦和积弱对国家和君王来说是一件好事,庶民们不需要想太多,只需要做两件事就行,闲时耕种,战时杀敌。
自商鞅起,法家一直就是这么搞的,听起来特别冷酷,长期实践下来也证明法家的思想确实能富国强兵,可正如荀子所言,不顾百姓所需一味的依仗重刑,奴役高压之下,迟早有一天会出乱子。
乱子当然是出了,秦朝很快灭亡了,铜铸的江山在一波一波的农民起义和反秦势力下不堪一击。
赵小政一统江山之后,依然摒弃百家专用法家,纵然李斯赵高不背弃秦始皇,迅速灭亡也是等待秦朝的唯一下场。
革命是社会矛盾积压以后的大爆发,赵小政这么作,动荡炸裂是早晚的事。
荀况见董慈神色凝重分明是听懂了他的言中之意,心里不由微微一动,想了想便朝董慈嘱托道,“韩非尚且不说,独李斯,阿慈你若有空,不防多与他结交结交,他性情坚韧刚强不屈,却一心求的荣华富贵,功利心过重终会害人害己,阿慈你若有心得,便多劝劝他罢。”
董慈感念到老人家身为人师的忧心忡忡,心里发热,脱口道,“老师可让李斯一同去菰城看看,让他多见见民生疾苦兴许会好些。”
荀卿点头,抚掌笑道,“也好,吾便做一回恶人,胁令他两人一同去菰城,成与不成,总归是尽力试一试了。”
董慈话说完心里本是有些踌躇,听荀卿这么说也释然了,李斯此人在历史上成就极高,他提出的各项举措惠及千秋万代,两千年以后还随处可见他留下的影子,李斯除了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之外,还是占据书法界半壁江山的书法家……
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这么一个对□□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就因功利心过重踏错一步留下了千古骂名,奸佞小人的骂名甚至盖过了他本身的功绩和作为,实在是可惜了。
荀子说了是尽力一试,董慈也知道这么做效果微乎及微,落下去只怕连泡都不会起一个,李斯心智有多坚韧从他毅然辞官赴齐、埋头苦学八年之久就能看出来了,只怕纵是对百姓疾苦生了恻隐之心,也未必能阻挡他渴求荣华富贵的决心和脚步。
他会不会对庶人们有恻隐之心还尚未可知,但董慈跟荀卿老人家想的一样,成与不成,总归要试一试罢?
许是方才走得太匆忙,她给李斯带的酒还搁在地上。
董慈便朝荀子行礼道,“老师早些歇息,学生把酒给李斯送去。”
荀子点头应下,董慈拿了酒出了学宫,去李斯的住处找他。
李斯住的地方是个带前后院的房舍,董慈进去的时候,李斯正裹着袖子在后院里翻地,一代文豪抡起锄头的那也不是盖的,董慈忍俊不禁,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了,才开口道,“李兄急匆匆走了,连美酒都忘了拿,原来是忙着回家翻地来了。”
李斯闻言讶然回头,见是董慈就笑起来,“怎么你又来给你哥哥要字临摹么?”
董慈哈哈笑了两声,董毅闲着无事想帮她抄文简,可那手[狗爬字实在是辣眼睛,董慈韩非都看不下去,又加上她自己也在苦练书法,董慈便时常打着董毅的名头找他要文简,非得要董毅和自己都写出一手好字来不可。
说起来第一次见荀子那天李斯也在,只是他不多言,她又因为初见荀子太激动了没注意到旁人,否则两人早就该认识了。
李斯去净了手擦了脸,董慈熟门熟
董慈想卖关子,荀卿拂须笑道,“何须用尝,兰陵酒,是也不是?”
荀卿此话一出,连韩非李斯都有些惊讶了,纷纷看向董慈,似乎似不相信董慈能酿出兰陵酒来,董慈对荀子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忙不迭地点头应下,“正是兰陵美酒,老师尝一尝,看味道对否?”
荀卿笑了一声,拍开了封泥,就着坛子饮了一口,回味了一口气,拍案惊叹道,“醇和厚力,灌顶心脾,惊世美酒也!”
能得荀子他老人家一句称赞,那真是再辛苦费多少心力都值得,董慈乐得合不拢嘴,一边笑一边朝老人家道,“这酒后劲足,不善饮酒者闻之即醉,老师先少喝一些,阿慈那还有很多的!”
房舍里酒香四溢,那小弟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估计就是不善饮酒的类型,拱着鼻子使劲嗅了两下,脸上泛起殷红,迷瞪瞪晃了两下,直挺挺倒在地上了。
他这是醉酒了,荀卿韩非李斯皆笑了起来,董慈哈哈笑了两声,去开了窗散散房舍里的酒气,又将剩下的两坛给了韩非和李斯,眉开眼笑地行礼道,“美酒配雅士,请君品尝。”
韩非李斯接了酒,均朝董慈道谢,董慈连连摆手,心说能给先哲们酿酒是她莫大的荣幸,可惜她独独只记得兰陵酒这一样的配方,旁的暂时酿不出来,否则天下美酒如此之多,能给先哲们都尝一尝,那该多好啊。
董慈站着傻乐,韩非摇头失笑,朝荀子行了礼,将地上的小弟子扶起来,李斯也上前帮忙,两人便扶着小弟子出去了,好在学宫里的客舍离这里不远,把人搬回去也不费什么力气。
董慈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忙朝荀子行礼道,“老师,学生想跟老师一起去菰城。”
荀子点头应下,看着方才韩非李斯离开的方向,朝董慈笑道,“韩非李斯素来不与人结交来往,却没想得了你这么个小友,倒也算幸事一件。”
董慈听得脸热,心说要不是她死缠者两位前辈,谁会搭理她呀。
韩非还好,阴差阳错她顶着个恩人的名头,李斯就不一样了,能和李斯说上两句话,她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日没夜苦练书法,下苦工突击了好几个月,先不说她写得好不好,靠着这点对书法的执着和喜爱,好歹是和李斯找到了点共同话题,现在两人终于热络一点了,手指虽然磨破了皮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但她现在能写出一一手漂亮的字,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技能,可喜可贺。
荀卿说着目光里带了些隐忧,“他二人虽是师从于我,却热衷于刑名之术,归本于黄老之学,黄老之学虽无不妥,只他二人若剑走极锋,一味以法为教,轻罪重罚,弱民轻民,往后当真为官为相,迟早要出乱子。”
董慈明白荀子先哲的意思,菰城水患频发,百姓们民不聊生,韩非与李斯两人反应漠然,定是引起身为老师的荀子的注意和忧虑了。
倒不是说两人不够仁善,学派立场不同罢了,法家思想惯常如此,他们的理论体系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说得直白点,庶民皆为刍狗,强国弱民,国富和民富成对立关系,在法家弟子的理论体系里,百姓们适当的贫苦和积弱对国家和君王来说是一件好事,庶民们不需要想太多,只需要做两件事就行,闲时耕种,战时杀敌。
自商鞅起,法家一直就是这么搞的,听起来特别冷酷,长期实践下来也证明法家的思想确实能富国强兵,可正如荀子所言,不顾百姓所需一味的依仗重刑,奴役高压之下,迟早有一天会出乱子。
乱子当然是出了,秦朝很快灭亡了,铜铸的江山在一波一波的农民起义和反秦势力下不堪一击。
赵小政一统江山之后,依然摒弃百家专用法家,纵然李斯赵高不背弃秦始皇,迅速灭亡也是等待秦朝的唯一下场。
革命是社会矛盾积压以后的大爆发,赵小政这么作,动荡炸裂是早晚的事。
荀况见董慈神色凝重分明是听懂了他的言中之意,心里不由微微一动,想了想便朝董慈嘱托道,“韩非尚且不说,独李斯,阿慈你若有空,不防多与他结交结交,他性情坚韧刚强不屈,却一心求的荣华富贵,功利心过重终会害人害己,阿慈你若有心得,便多劝劝他罢。”
董慈感念到老人家身为人师的忧心忡忡,心里发热,脱口道,“老师可让李斯一同去菰城看看,让他多见见民生疾苦兴许会好些。”
荀卿点头,抚掌笑道,“也好,吾便做一回恶人,胁令他两人一同去菰城,成与不成,总归是尽力试一试了。”
董慈话说完心里本是有些踌躇,听荀卿这么说也释然了,李斯此人在历史上成就极高,他提出的各项举措惠及千秋万代,两千年以后还随处可见他留下的影子,李斯除了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之外,还是占据书法界半壁江山的书法家……
这么优秀的一个人,这么一个对□□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就因功利心过重踏错一步留下了千古骂名,奸佞小人的骂名甚至盖过了他本身的功绩和作为,实在是可惜了。
荀子说了是尽力一试,董慈也知道这么做效果微乎及微,落下去只怕连泡都不会起一个,李斯心智有多坚韧从他毅然辞官赴齐、埋头苦学八年之久就能看出来了,只怕纵是对百姓疾苦生了恻隐之心,也未必能阻挡他渴求荣华富贵的决心和脚步。
他会不会对庶人们有恻隐之心还尚未可知,但董慈跟荀卿老人家想的一样,成与不成,总归要试一试罢?
许是方才走得太匆忙,她给李斯带的酒还搁在地上。
董慈便朝荀子行礼道,“老师早些歇息,学生把酒给李斯送去。”
荀子点头应下,董慈拿了酒出了学宫,去李斯的住处找他。
李斯住的地方是个带前后院的房舍,董慈进去的时候,李斯正裹着袖子在后院里翻地,一代文豪抡起锄头的那也不是盖的,董慈忍俊不禁,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了,才开口道,“李兄急匆匆走了,连美酒都忘了拿,原来是忙着回家翻地来了。”
李斯闻言讶然回头,见是董慈就笑起来,“怎么你又来给你哥哥要字临摹么?”
董慈哈哈笑了两声,董毅闲着无事想帮她抄文简,可那手[狗爬字实在是辣眼睛,董慈韩非都看不下去,又加上她自己也在苦练书法,董慈便时常打着董毅的名头找他要文简,非得要董毅和自己都写出一手好字来不可。
说起来第一次见荀子那天李斯也在,只是他不多言,她又因为初见荀子太激动了没注意到旁人,否则两人早就该认识了。
李斯去净了手擦了脸,董慈熟门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