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的血龙们,存在形式,应该说更加接近“真菌”。
众所周知,相较于植物,藻类、真菌和动物的关系更近。
还是那句话,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界限,是模湖的。
以人类为例,以功能区分,进行器官、系统的区分,人可以区分为许多不同的功能器官。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
而这每一个系统,又可以继续细分。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意识”、“自我”,应该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个是核心?
如果可以多选,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前者是各种意义上和记忆、意识、理性、本能等等都直接相关的生物结构,而内分泌系统,又是会影响情绪、影响本能之类的生物结构。
那么,再度细分呢?
把神经系统,把内分泌系统再度细分,继续选择“核心”?
是个活人,都会有一种“简化思考”的省力思维,这种长期演化形成、因为节省能量而存留下来的思维结构,自然不用说。
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意识是某种恒定不变的存在。
很多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平常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在一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完整性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改变。
比如,器官更换之后,情绪性格就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甚至,都不需要真的更换器官,只需要告诉他,欺骗他,说他的器官更换了,就会出现性格上的变化,整个人表现出“不一样的人格”。
因为遭遇了一些大事小事,或者知道了某些事情,为人处世的习惯就会发生变化。
人们对于变化了多少,怎么才算变化之类的标准,是没有准确的、精准的量化的。
往往都是一种模湖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我觉得”比起“测算得出”更重要。
只要没有符合人们“外力干涉”的标准,没有打断“我”的“连续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变化,认为自己“没变”,“我”还是“我”。
以一个简单粗暴的粗糙结论来描述,这种基于“入侵”和“防御”,这种源自于细胞对外物侵入和防御的基础本能构筑的底层逻辑,往往会成为最大的漏洞。
“我同意的”、“我主动进行的”,在主观层面上自己能够接受的,就能够成为“我”的一部分。
人类的思维逻辑的底层,和演化息息相关。
这种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虽然人会在本能的“简化思维”的流程下,曲解为——
“所有的心理变化,都是演化带来的”
“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基因决定的”
但地行不至于犯这种曲解观点,树一个和原观点有巨大差别的靶子,去虚空打靶的错误。
毕竟,这种观点的离谱程度好比——
“因为电脑是电子数字信号,底层框架系统是电子数字信号搭建的,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逻辑框架,有底层规律”
“所以,计算机就是人工智能,人类操作电脑进行工作,实际上就只是电脑自己工作,根本没有人类参与”
不过,虽然这种不知道怎么怎么搭起来的“因为——所以”并不少,但重点不是这个。
就像地行使用的这个类比,并没有精准的量化标准判断一样,很多生物的思维逻辑,是模湖的。
没有足够巨大和清晰的差别,人们就会在一些判断上出现偏差。
地行之所以会研究这个,是因为......麻醉剂。
外物入侵的时候,痛觉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类基础警示反馈。
但是,对抗这种警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释放麻醉剂,这类是针对痛觉的、暂时消除痛觉的物质,也是许多寄生生物都具备的反警戒的功能。
把麻醉剂的范围扩大,理论上,一切消除排斥反应的方法手段,都可以视为麻醉。
砸晕了也是一种物理麻醉。
血龙们,最为突出的能力,就是这一方面。
地行之前就演化出了,能够致使目标意识狂乱,一定程度上受到自己支配的能力。
将友方视为敌人——增加攻击性,扩大“入侵”的识别范围。
将敌人视为友方——减少攻击性,降低“入侵”的识别范围。
理论上,是这样。
实践上,并不是那么好处理。
并非是地行自己做不到。
而是血龙们做不到。
地行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去一处处进行仔细地编辑修改,但是,血龙们不说有没有这些知识,就算有,它们也不一定会去做。
唯一的办法,就是“模块化”,“触发式”。
识别到某些标志性的基因,就将这些基因剪除,然后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整段注入。
怎么注入?把一个个基因都模块化注入?
这种办法,毫无疑问是个笨办法。
的确,一般来说,细胞在初始阶段之后的分裂复制,就基本都是分裂之后的细胞再进行分裂。
不一个个注入,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替换全身细胞。
之前提及过的“忒休斯之船”。
生物身上的细胞,是有凋亡期限的,并不是从这个个体出生到结束就一直陪伴这个生物的。
替换血管,实际上应该叫“替换造血细胞”。
血龙的寄生、共生,主要的目标,是替换那些作为干细胞的细胞对应组织器官。
而血液,又是能够流经全身、流经所有细胞的一条重要交通网。
地行需要的“活体转化”,就是要通过血管网作为通路,把作为基础干细胞的修改后细胞,运送运输到全身各处。
当然,也可以不用那么着急。
只需要替换掉目标的生殖细胞,从下一代开始。
把几十万亿的细胞都替换掉,是个大工程,但只替换精细胞卵细胞之类的,工程量相对就要小很多了。
不过,地行的选择是双管齐下。
活着的,也要转化。
在宿主失去排异反应的时候,那么,作为“寄生者”或者“共生者”的血龙们,就要执行保护宿主的工作。
但是,并不需要太多保护。
宿主因为抵抗力下降而出现一片片细胞、组织死亡的时候,正好是血龙们把新细胞替换进去的时候。
表现上,大概就是生一场大病之后,变得更强了?
等到全身细胞都被替换掉大半之后,血龙们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宿主还活着,并且还变得更强大了,记忆和意识变了,但没完全变。
地行的目标也达成了,把自己需要储存备份的基因注入了它们体内,让它们成为了一个个活体基因仓库。
皆大欢喜,不是吗?
ps:被寄生者赢了两次,地行只赢了一次,共赢,共赢(摊手)
众所周知,相较于植物,藻类、真菌和动物的关系更近。
还是那句话,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界限,是模湖的。
以人类为例,以功能区分,进行器官、系统的区分,人可以区分为许多不同的功能器官。
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等......
而这每一个系统,又可以继续细分。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意识”、“自我”,应该是哪一个?或者哪一个是核心?
如果可以多选,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前者是各种意义上和记忆、意识、理性、本能等等都直接相关的生物结构,而内分泌系统,又是会影响情绪、影响本能之类的生物结构。
那么,再度细分呢?
把神经系统,把内分泌系统再度细分,继续选择“核心”?
是个活人,都会有一种“简化思考”的省力思维,这种长期演化形成、因为节省能量而存留下来的思维结构,自然不用说。
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的人格意识是某种恒定不变的存在。
很多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平常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在一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完整性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改变。
比如,器官更换之后,情绪性格就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甚至,都不需要真的更换器官,只需要告诉他,欺骗他,说他的器官更换了,就会出现性格上的变化,整个人表现出“不一样的人格”。
因为遭遇了一些大事小事,或者知道了某些事情,为人处世的习惯就会发生变化。
人们对于变化了多少,怎么才算变化之类的标准,是没有准确的、精准的量化的。
往往都是一种模湖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我觉得”比起“测算得出”更重要。
只要没有符合人们“外力干涉”的标准,没有打断“我”的“连续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变化,认为自己“没变”,“我”还是“我”。
以一个简单粗暴的粗糙结论来描述,这种基于“入侵”和“防御”,这种源自于细胞对外物侵入和防御的基础本能构筑的底层逻辑,往往会成为最大的漏洞。
“我同意的”、“我主动进行的”,在主观层面上自己能够接受的,就能够成为“我”的一部分。
人类的思维逻辑的底层,和演化息息相关。
这种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虽然人会在本能的“简化思维”的流程下,曲解为——
“所有的心理变化,都是演化带来的”
“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基因决定的”
但地行不至于犯这种曲解观点,树一个和原观点有巨大差别的靶子,去虚空打靶的错误。
毕竟,这种观点的离谱程度好比——
“因为电脑是电子数字信号,底层框架系统是电子数字信号搭建的,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逻辑框架,有底层规律”
“所以,计算机就是人工智能,人类操作电脑进行工作,实际上就只是电脑自己工作,根本没有人类参与”
不过,虽然这种不知道怎么怎么搭起来的“因为——所以”并不少,但重点不是这个。
就像地行使用的这个类比,并没有精准的量化标准判断一样,很多生物的思维逻辑,是模湖的。
没有足够巨大和清晰的差别,人们就会在一些判断上出现偏差。
地行之所以会研究这个,是因为......麻醉剂。
外物入侵的时候,痛觉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类基础警示反馈。
但是,对抗这种警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释放麻醉剂,这类是针对痛觉的、暂时消除痛觉的物质,也是许多寄生生物都具备的反警戒的功能。
把麻醉剂的范围扩大,理论上,一切消除排斥反应的方法手段,都可以视为麻醉。
砸晕了也是一种物理麻醉。
血龙们,最为突出的能力,就是这一方面。
地行之前就演化出了,能够致使目标意识狂乱,一定程度上受到自己支配的能力。
将友方视为敌人——增加攻击性,扩大“入侵”的识别范围。
将敌人视为友方——减少攻击性,降低“入侵”的识别范围。
理论上,是这样。
实践上,并不是那么好处理。
并非是地行自己做不到。
而是血龙们做不到。
地行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去一处处进行仔细地编辑修改,但是,血龙们不说有没有这些知识,就算有,它们也不一定会去做。
唯一的办法,就是“模块化”,“触发式”。
识别到某些标志性的基因,就将这些基因剪除,然后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整段注入。
怎么注入?把一个个基因都模块化注入?
这种办法,毫无疑问是个笨办法。
的确,一般来说,细胞在初始阶段之后的分裂复制,就基本都是分裂之后的细胞再进行分裂。
不一个个注入,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替换全身细胞。
之前提及过的“忒休斯之船”。
生物身上的细胞,是有凋亡期限的,并不是从这个个体出生到结束就一直陪伴这个生物的。
替换血管,实际上应该叫“替换造血细胞”。
血龙的寄生、共生,主要的目标,是替换那些作为干细胞的细胞对应组织器官。
而血液,又是能够流经全身、流经所有细胞的一条重要交通网。
地行需要的“活体转化”,就是要通过血管网作为通路,把作为基础干细胞的修改后细胞,运送运输到全身各处。
当然,也可以不用那么着急。
只需要替换掉目标的生殖细胞,从下一代开始。
把几十万亿的细胞都替换掉,是个大工程,但只替换精细胞卵细胞之类的,工程量相对就要小很多了。
不过,地行的选择是双管齐下。
活着的,也要转化。
在宿主失去排异反应的时候,那么,作为“寄生者”或者“共生者”的血龙们,就要执行保护宿主的工作。
但是,并不需要太多保护。
宿主因为抵抗力下降而出现一片片细胞、组织死亡的时候,正好是血龙们把新细胞替换进去的时候。
表现上,大概就是生一场大病之后,变得更强了?
等到全身细胞都被替换掉大半之后,血龙们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宿主还活着,并且还变得更强大了,记忆和意识变了,但没完全变。
地行的目标也达成了,把自己需要储存备份的基因注入了它们体内,让它们成为了一个个活体基因仓库。
皆大欢喜,不是吗?
ps:被寄生者赢了两次,地行只赢了一次,共赢,共赢(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