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好像在哪见过
下午两点,大巴车停在了广场附近,路上江团长就已经把情况和各位代表们说了。
大伙本就对谢会长一家的遭遇愤愤不平,得知今天要去找线索,一个个的情绪都很激动。
一行人在广场拍了个合照之后,便奔着故宫去了。
这是林思乔第三次来故宫,相关的线路她早就熟记于心。
知道大家心急,想早点去珍宝馆看看,林思乔也着急。
但珍宝馆所处的宁寿宫区域位于故宫的东北角,他们也没办法越过这些宫殿飞过去。
林思乔思量了片刻之后,决定走中线,她先带着大伙参观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
三座大殿之后就是乾清宫,从乾清宫右侧的廊道就可以直达珍宝馆。
他们到的时候,珍宝馆的外面已经站了好些个人。
一位穿着白衣黑裤,戴着厚厚镜框的中年男人上前一步,和代表们握手的同时,自我介绍道。
“你们好,我是杨怀清,是珍宝馆的负责人。”
“这两位是我们馆里的老师傅,他们都是考古专业方面的专家,待会大伙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就是。”
江团长笑着道,“麻烦你了,杨馆长。”
杨馆长摆手,“不麻烦不麻烦,都是为人民服务,谢会长的事我也听说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说着叹了一口气,“不说这个了,江团长你看看人都到齐了没有,要是到齐了我们就进去吧。”
江团长看了一下,目前12个小分队的队长都在,便点了点头。
杨馆长在前面带路,顺便把情况和大家说了一下。
珍宝馆目前一共三个陈列室,这批古董是三天前送过来的。
时间太赶,现有的展厅放不下,杨馆长只能让人先在珍宝馆附近收拾了一个屋子出来。
“就是这了。”
杨馆长用随身的钥匙打开了大门,又把屋里的灯全部打开了。
展柜已经定了,要一周后才能到货,这些古董暂时被安置在了案几上。
江团长见此,提醒了一声,让大伙待会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可千万不能把这些东西给磕碰到了。
代表团的人听了连连点头,来之前,他们心里也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古董竟然让谢家一夜之间被灭了满门。
这会看到了案几上摆放的这些,总算是明白了。
有人当即就说道,“这些古董应该来头不小吧,我看着比我们之前在y国博物馆看到的还要精巧。”
他这么一说,附和的人还真不少。
馆里的两位老师傅,他们没去过y国,不知道大伙口中的那个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刚才那人说的很对,这些古董的确来头不小,而且件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尤其是其中的一件青花瓷耳瓶。
青花瓷其实在瓷器当中并不罕见,早在唐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
元代的时候技艺开始成熟,等到了康熙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市面上常见的瓷器也多属于这个时期,然而馆里的几位老师傅研究了几天后却发现。
这件青花瓷的耳瓶,无论是上面绘画的工艺,还是烧制的手法,都不像是清代的产物,为此他们兴奋了好几天。
在查阅了相关古籍,又把同一时期的样本拿出来详细对比过后,他们终于确定了,这件瓷器应该来自于元代。
类似的话,林思乔也在老伯的嘴里听到过。
林思乔到现在还记得,老伯当时提到这件瓷器时,脸上的表情和这两位师傅如出一辙。
为此,林思乔还疑惑的问了一句。
元代的有什么不对吗?
老伯却道,不是不对,而是在古玩界当中一直有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元代无青花”。
这里的无,不是指没有这个技艺。
而是市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样品,大家只能通过流传下来的古籍知道元代有这个技术。
所以这会听到两位老师傅说,这个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一件元代青花瓷时。
代表团的人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以为前面看到的什么缠枝薄胎玉瓶,鎏金佛塔,玉龙环,龙纹琉璃砖这些就已经够震撼的了,谁知又来了一个世上唯一。
一时间,围在前排的那些代表们下意识的就后退了几步。
也正因为如此,后面的那些代表们才得以上前近距离的观察到了这件瓷器。
“诶,我怎么觉得这个瓶子看上去这么眼熟呢,好像在哪见过。”
一位年约四十多岁的女人盯着瓶子左看看右看看后,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林思乔的小雷达立马竖了起来。
旁边的男人却在此时拽了女人一把,扬声道。
“青花瓷的瓶子都长得差不多,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个什么?”
“没听这两位师傅刚才都说了吗?这个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一件。”
“不懂就闭嘴,别在那胡说八道的。”
女人名为张巧英,拽他的男人叫丁达康,丁达康是粤省羊城市商贸局的二把手,张巧英则是在下面的贸易中心上班。
张巧英结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被自家男人当众下脸,心里是既委屈又生气。
“老丁,你什么意思啊?我说什么了我,你好好的说话这么冲做什么!”
“师傅说的是可能,又没说一定是,再说了妇道人家怎么啦?你少在那看不起人。”
眼看着这夫妻俩已经吵了起来,两位师傅赶紧说道。
“真不好意思 ,刚才我们表达的不是很严谨。”
“这个耳瓶是目前市面上发现的第一件元代青花瓷,以后还会不会有,谁也不好说。”
正常情况下,像这种耳瓶都是一对的,所以保不齐这位女同志还真见过。
这么一想,年长的一位师傅直接问道。
“同志,你说这个瓶子看上去眼熟,是怎么个眼熟法?是大小一样,还是形状一样?”
“你再想想看,这个瓶子你是在哪见到的,是在你们当地的博物馆?还是旧货市场,或是在谁家里?”
张巧英却愣住了。
刚才在看到瓶子第一眼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很熟悉,她很确定这个东西她一定见过。
因为这个瓶子的形状太特别了,瓶口下方有两个像水牛角一样的东西,再加上瓶身上面的那条腾云驾雾的青龙。
这样怪异的组合,只要看过的人都会有一些印象。
对于谢会长一家的遭遇,张巧英很是同情,所以当她发现这个瓶子很眼熟时,她并没有想太多,而是第一时间说了出来。
这会经师傅这么引导似的一问,张巧英的后背愣是激出了一身冷汗。
大伙本就对谢会长一家的遭遇愤愤不平,得知今天要去找线索,一个个的情绪都很激动。
一行人在广场拍了个合照之后,便奔着故宫去了。
这是林思乔第三次来故宫,相关的线路她早就熟记于心。
知道大家心急,想早点去珍宝馆看看,林思乔也着急。
但珍宝馆所处的宁寿宫区域位于故宫的东北角,他们也没办法越过这些宫殿飞过去。
林思乔思量了片刻之后,决定走中线,她先带着大伙参观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
三座大殿之后就是乾清宫,从乾清宫右侧的廊道就可以直达珍宝馆。
他们到的时候,珍宝馆的外面已经站了好些个人。
一位穿着白衣黑裤,戴着厚厚镜框的中年男人上前一步,和代表们握手的同时,自我介绍道。
“你们好,我是杨怀清,是珍宝馆的负责人。”
“这两位是我们馆里的老师傅,他们都是考古专业方面的专家,待会大伙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就是。”
江团长笑着道,“麻烦你了,杨馆长。”
杨馆长摆手,“不麻烦不麻烦,都是为人民服务,谢会长的事我也听说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说着叹了一口气,“不说这个了,江团长你看看人都到齐了没有,要是到齐了我们就进去吧。”
江团长看了一下,目前12个小分队的队长都在,便点了点头。
杨馆长在前面带路,顺便把情况和大家说了一下。
珍宝馆目前一共三个陈列室,这批古董是三天前送过来的。
时间太赶,现有的展厅放不下,杨馆长只能让人先在珍宝馆附近收拾了一个屋子出来。
“就是这了。”
杨馆长用随身的钥匙打开了大门,又把屋里的灯全部打开了。
展柜已经定了,要一周后才能到货,这些古董暂时被安置在了案几上。
江团长见此,提醒了一声,让大伙待会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可千万不能把这些东西给磕碰到了。
代表团的人听了连连点头,来之前,他们心里也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古董竟然让谢家一夜之间被灭了满门。
这会看到了案几上摆放的这些,总算是明白了。
有人当即就说道,“这些古董应该来头不小吧,我看着比我们之前在y国博物馆看到的还要精巧。”
他这么一说,附和的人还真不少。
馆里的两位老师傅,他们没去过y国,不知道大伙口中的那个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不过刚才那人说的很对,这些古董的确来头不小,而且件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尤其是其中的一件青花瓷耳瓶。
青花瓷其实在瓷器当中并不罕见,早在唐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
元代的时候技艺开始成熟,等到了康熙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市面上常见的瓷器也多属于这个时期,然而馆里的几位老师傅研究了几天后却发现。
这件青花瓷的耳瓶,无论是上面绘画的工艺,还是烧制的手法,都不像是清代的产物,为此他们兴奋了好几天。
在查阅了相关古籍,又把同一时期的样本拿出来详细对比过后,他们终于确定了,这件瓷器应该来自于元代。
类似的话,林思乔也在老伯的嘴里听到过。
林思乔到现在还记得,老伯当时提到这件瓷器时,脸上的表情和这两位师傅如出一辙。
为此,林思乔还疑惑的问了一句。
元代的有什么不对吗?
老伯却道,不是不对,而是在古玩界当中一直有这么一个共识,那就是“元代无青花”。
这里的无,不是指没有这个技艺。
而是市面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样品,大家只能通过流传下来的古籍知道元代有这个技术。
所以这会听到两位老师傅说,这个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一件元代青花瓷时。
代表团的人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以为前面看到的什么缠枝薄胎玉瓶,鎏金佛塔,玉龙环,龙纹琉璃砖这些就已经够震撼的了,谁知又来了一个世上唯一。
一时间,围在前排的那些代表们下意识的就后退了几步。
也正因为如此,后面的那些代表们才得以上前近距离的观察到了这件瓷器。
“诶,我怎么觉得这个瓶子看上去这么眼熟呢,好像在哪见过。”
一位年约四十多岁的女人盯着瓶子左看看右看看后,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林思乔的小雷达立马竖了起来。
旁边的男人却在此时拽了女人一把,扬声道。
“青花瓷的瓶子都长得差不多,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个什么?”
“没听这两位师傅刚才都说了吗?这个可能是世上唯一的一件。”
“不懂就闭嘴,别在那胡说八道的。”
女人名为张巧英,拽他的男人叫丁达康,丁达康是粤省羊城市商贸局的二把手,张巧英则是在下面的贸易中心上班。
张巧英结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被自家男人当众下脸,心里是既委屈又生气。
“老丁,你什么意思啊?我说什么了我,你好好的说话这么冲做什么!”
“师傅说的是可能,又没说一定是,再说了妇道人家怎么啦?你少在那看不起人。”
眼看着这夫妻俩已经吵了起来,两位师傅赶紧说道。
“真不好意思 ,刚才我们表达的不是很严谨。”
“这个耳瓶是目前市面上发现的第一件元代青花瓷,以后还会不会有,谁也不好说。”
正常情况下,像这种耳瓶都是一对的,所以保不齐这位女同志还真见过。
这么一想,年长的一位师傅直接问道。
“同志,你说这个瓶子看上去眼熟,是怎么个眼熟法?是大小一样,还是形状一样?”
“你再想想看,这个瓶子你是在哪见到的,是在你们当地的博物馆?还是旧货市场,或是在谁家里?”
张巧英却愣住了。
刚才在看到瓶子第一眼的时候,她就觉得这个很熟悉,她很确定这个东西她一定见过。
因为这个瓶子的形状太特别了,瓶口下方有两个像水牛角一样的东西,再加上瓶身上面的那条腾云驾雾的青龙。
这样怪异的组合,只要看过的人都会有一些印象。
对于谢会长一家的遭遇,张巧英很是同情,所以当她发现这个瓶子很眼熟时,她并没有想太多,而是第一时间说了出来。
这会经师傅这么引导似的一问,张巧英的后背愣是激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