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青云也没想到这个太子如此草包。
史书上的关于赵竑的描述很简略,就是一个做了几年太子便被赶下台的悲催家伙。
宁宗皇帝病逝后,赵竑在宁宗的灵堂前,被人强按着给已经谋篡上位的赵贵诚磕头这才恍然大悟。之后没几年,赵竑便被史弥远派人给弄死了。
真到那个时候就太晚了!
虽然也是个草包,但好在赵竑有一颗匡扶社稷之心,此君经常向身旁之人勾勒自己即位后的宏伟愿景,改革朝政,厉兵秣马,奋发图强,北驱蛮夷。
其实他也就是说说,真正的有雄才大略的太子哪里会混的这么差劲?
皇帝有心就好,太有才华或太有雄心的皇帝都不得好死。
‘靖康之耻’的当事人徽宗皇帝,是典型的太有才华,一门心思都花在文采风流上,反而治国无方,‘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而隋炀帝杨广,则是典型的太有雄心,妄图在己任之内荡平四海,成就千秋伟业,以至于穷兵黩武,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而惨死。
这两人最后都亡了国!
大宋从来就不缺能臣良才,倒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十分稀缺。
十多年前开禧年间,宰相韩侂胄发动北伐,虽然声势浩荡,但军备不行,将领大多是昏庸无能的草包,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却是连战皆败,只有老将毕再遇所领的一部连战皆胜,但毕老将军孤掌难鸣,无法扭转大局,最终北伐无功,反而是成就了史弥远,将韩侂胄的头割了送与金人乞和。
“社稷难扶啊!”
马文才一口气介绍完朝廷现状,想到史弥远总览大权,完全就是一手遮天,而太子一方式微,孤立无援,未来之路太过渺茫,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既如此,马大哥接下来还会与史弥远抗衡到底么?”虽然马文才应该可以信得过,但侯青云还是想听听马文才自己的原话。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马文才虽然只是个文人,但文人自有傲骨,虽然没有真气,可说话同样是铿然有力。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我反省,只要合乎义理,纵然面临千军万马,我也一样勇往直前!
侯青云闻言道:“一旦宁宗龙体有恙,那么恐怕史弥远奸党会立刻行动起来。”
马文才闻言点头,“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届时只要能够迅速扶持太子登基,稳定社稷后,再来慢慢剪除史弥远一干奸党……”
“恐怕史弥远不是这么好应付,也许他会抢先行动?”侯青云一字一顿讲出了史实:“伪造遗诏,谋篡废立!”
“什么,奸贼焉敢如此!”马文才心神巨震。
“这很稀奇么?”侯青云有些疑惑,“当年韩相不也为奸相伪造御旨所害么?”
“原来如此。”
马文才脸色煞白,像是经历了一场大病,他胸口起伏不定,像是难以接受这一事实。
侯青云心下奇怪:难道这些人天真的以为史弥远不敢伪造御旨?
“我明白了,看来须得从长计议。”
马文才深呼吸了几次,感觉胸中顺畅了一些,逐渐接受了后青云所述的事实,之前坊间也一直流传史弥远伪造御旨杖杀韩侂胄,但他一直不是很相信,没想到连侯青云这等江湖人都了解,现在仔细想想也是,史弥远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
凡事要从坏的方面考虑,这样准备起来才能做得更充分,多留一分神,总是没错的。
马文才凝神思索了一番,觉得要对付史弥远需要万般谨慎,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转眼一瞧,他这才注意到似乎青云一直都是神采飞扬的模样,不禁叹道:“本以为侯老弟是江湖中人,没想到对于朝政局势也是如此明晰,老哥我添为太子幕僚,真是觉得惭愧——”
“马大哥多虑了,小弟只不过是想尽自己的一番力罢了。”
侯青云淡淡一笑,心道:你们这些局中人自然没我这方外之人看的透彻。
“嗯,身为我大宋男儿,理应如此。”马文才道。
大宋男儿?
好像我这身体基本上都是在金国长大的,我这灵魂,是华夏子民就对了。
具体的事情不用侯青云去操心。
这个时候的大宋,上至帝王、下至草民,对于礼法社稷还是十分尊崇,相比起明代那些‘九千岁’的阉人胡作非为还是要好很多,史弥远即便是权倾朝野,但做事都得按照章程法度来办,并不能恣意妄为,就连后来的的篡改遗诏,拥立赵贵诚为帝,那也是说服了杨皇后,才敢这么做的。
虽然史弥远权倾朝野,但朝廷的大小官员们也并非完全一心,表面上臣服,背地里对史弥远有异心的人绝对不会少,只不过碍于史弥远的权势,暂时的隐忍不发。
马文才了解情况后,也得知了目前己方还差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军权。
还差一支能完全效死忠的军队。
一支能够敢于在史弥远封锁皇宫、假传遗诏之际,攻入临安皇宫捉拿谋逆的军队。
朝政局势动荡,一般都难以和平善了,最终还是要以拳头来说话。
统御皇宫步骑军侍卫的殿前司殿帅夏震,正是史弥远的心腹爪牙,当年得史弥远密令杖杀韩侂胄的正是此僚。
到时候真的要动起手来,少不得要与皇宫殿前护卫、步骑军,甚至是天武、捧日等羽林军展开大战,面对成千上万的皇宫禁军,光凭几个武林高手抵得什么用?
“太子殿下的宁武军眼下建制如何?”
侯青云忽然想到了赵竑的另外一个身份,宁武军节度使,这可是有自己组建军队的实权。
马文才被侯青云问的愣神,他没想到侯青云所思所虑比他还多的多,他作为太子目前最亲睐的幕僚,也不过是在想到底哪些官员是倒史派,他们应该如何拉拢这些人的支持。而眼前年轻的江湖侠客,却已经在考虑如何运用军权。
“几个月后宁宗就要上西天,你拼命去拉拢这些墙头草有什么用。”
赤色帝国的太祖不是有句名言么,枪杆子里出政权!
侯青云打得主意就是,一战定乾坤!
在宁宗归天之时,史弥远封锁皇宫,假传遗诏之夜,直接叩关攻入皇宫,将这帮阴谋叛逆奸人一锅端,之后便立刻昭告天下,史弥远假传皇帝遗诏,行谋篡废立之大恶,已然伏诛!
这消息只要一传出,史弥远派系立马便要做树倒猢狲散状,等赵竑继承皇位之后,史弥远的那一干奸党自然是一个也别想逃,咱们秋后算账吧……
所以现在急需兵权,但这显然是赵竑的弱项。
赵竑所谓的宁武军节度使也不过是空有其衔,他有自由募兵的权利,但目前宁武军只有寥寥数百人,一个原因是养不起,还有一个是赵竑觉得没用。
侯青云无奈,不过这个时候能看清朝政局势的人又有几人?
“兵权啊!”
侯青云望着眼前精致的雕栏朱漆喃喃自语,心中忽然想起了那个面相奇特的梁山伯。
“梁山伯年纪轻轻便已官拜马步军都指挥使,官衔虽抵不上殿前司殿帅,可也是能统领一方的数千禁军,瞧那一脸煞气模样,定然是个悍将。”
“就是不知这梁山伯是不是史弥远派系的,如若他也反对史弥远,那么便极有可能拉拢进来,那还真是是一大助力。”
“若是梁山伯再拉拢几个同僚的话,那可就大妙了!”
不过这个梁山伯貌似与马文才是情敌关系……
如果不是祝英台嫌弃梁山伯长得太丑,愤而出走金陵书院,马文才还是那个马文才,金陵书院的糜烂文人一个,也就不会到这里济国公府里。
命运还真是奇妙莫测,小娘祝英台就是牵线的枢纽!
“这二人应该算不上情敌……哎,这闹心事情还是交给他们自己去办吧,我只要出谋划策提个建议就行。”
侯青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马文才。
马文才一听是梁山伯,神色阴晴不定,心下犹豫不决。
要知道,他马文才今天跑济国公府来来操心江山社稷,还不是为了争一口气么?现下要他与梁山伯通力合作,这委实有些难办。
侯青云看出了他心中的犹豫,毕竟拉拢情敌这种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何况马文才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也是个有傲骨的人。
“既然是有傲骨的文士,那就不应该会为了这点小事犹豫不决吧?”侯青云心下猜测。(未完待续)
史书上的关于赵竑的描述很简略,就是一个做了几年太子便被赶下台的悲催家伙。
宁宗皇帝病逝后,赵竑在宁宗的灵堂前,被人强按着给已经谋篡上位的赵贵诚磕头这才恍然大悟。之后没几年,赵竑便被史弥远派人给弄死了。
真到那个时候就太晚了!
虽然也是个草包,但好在赵竑有一颗匡扶社稷之心,此君经常向身旁之人勾勒自己即位后的宏伟愿景,改革朝政,厉兵秣马,奋发图强,北驱蛮夷。
其实他也就是说说,真正的有雄才大略的太子哪里会混的这么差劲?
皇帝有心就好,太有才华或太有雄心的皇帝都不得好死。
‘靖康之耻’的当事人徽宗皇帝,是典型的太有才华,一门心思都花在文采风流上,反而治国无方,‘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而隋炀帝杨广,则是典型的太有雄心,妄图在己任之内荡平四海,成就千秋伟业,以至于穷兵黩武,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而惨死。
这两人最后都亡了国!
大宋从来就不缺能臣良才,倒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十分稀缺。
十多年前开禧年间,宰相韩侂胄发动北伐,虽然声势浩荡,但军备不行,将领大多是昏庸无能的草包,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却是连战皆败,只有老将毕再遇所领的一部连战皆胜,但毕老将军孤掌难鸣,无法扭转大局,最终北伐无功,反而是成就了史弥远,将韩侂胄的头割了送与金人乞和。
“社稷难扶啊!”
马文才一口气介绍完朝廷现状,想到史弥远总览大权,完全就是一手遮天,而太子一方式微,孤立无援,未来之路太过渺茫,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既如此,马大哥接下来还会与史弥远抗衡到底么?”虽然马文才应该可以信得过,但侯青云还是想听听马文才自己的原话。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马文才虽然只是个文人,但文人自有傲骨,虽然没有真气,可说话同样是铿然有力。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我反省,只要合乎义理,纵然面临千军万马,我也一样勇往直前!
侯青云闻言道:“一旦宁宗龙体有恙,那么恐怕史弥远奸党会立刻行动起来。”
马文才闻言点头,“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届时只要能够迅速扶持太子登基,稳定社稷后,再来慢慢剪除史弥远一干奸党……”
“恐怕史弥远不是这么好应付,也许他会抢先行动?”侯青云一字一顿讲出了史实:“伪造遗诏,谋篡废立!”
“什么,奸贼焉敢如此!”马文才心神巨震。
“这很稀奇么?”侯青云有些疑惑,“当年韩相不也为奸相伪造御旨所害么?”
“原来如此。”
马文才脸色煞白,像是经历了一场大病,他胸口起伏不定,像是难以接受这一事实。
侯青云心下奇怪:难道这些人天真的以为史弥远不敢伪造御旨?
“我明白了,看来须得从长计议。”
马文才深呼吸了几次,感觉胸中顺畅了一些,逐渐接受了后青云所述的事实,之前坊间也一直流传史弥远伪造御旨杖杀韩侂胄,但他一直不是很相信,没想到连侯青云这等江湖人都了解,现在仔细想想也是,史弥远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
凡事要从坏的方面考虑,这样准备起来才能做得更充分,多留一分神,总是没错的。
马文才凝神思索了一番,觉得要对付史弥远需要万般谨慎,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转眼一瞧,他这才注意到似乎青云一直都是神采飞扬的模样,不禁叹道:“本以为侯老弟是江湖中人,没想到对于朝政局势也是如此明晰,老哥我添为太子幕僚,真是觉得惭愧——”
“马大哥多虑了,小弟只不过是想尽自己的一番力罢了。”
侯青云淡淡一笑,心道:你们这些局中人自然没我这方外之人看的透彻。
“嗯,身为我大宋男儿,理应如此。”马文才道。
大宋男儿?
好像我这身体基本上都是在金国长大的,我这灵魂,是华夏子民就对了。
具体的事情不用侯青云去操心。
这个时候的大宋,上至帝王、下至草民,对于礼法社稷还是十分尊崇,相比起明代那些‘九千岁’的阉人胡作非为还是要好很多,史弥远即便是权倾朝野,但做事都得按照章程法度来办,并不能恣意妄为,就连后来的的篡改遗诏,拥立赵贵诚为帝,那也是说服了杨皇后,才敢这么做的。
虽然史弥远权倾朝野,但朝廷的大小官员们也并非完全一心,表面上臣服,背地里对史弥远有异心的人绝对不会少,只不过碍于史弥远的权势,暂时的隐忍不发。
马文才了解情况后,也得知了目前己方还差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军权。
还差一支能完全效死忠的军队。
一支能够敢于在史弥远封锁皇宫、假传遗诏之际,攻入临安皇宫捉拿谋逆的军队。
朝政局势动荡,一般都难以和平善了,最终还是要以拳头来说话。
统御皇宫步骑军侍卫的殿前司殿帅夏震,正是史弥远的心腹爪牙,当年得史弥远密令杖杀韩侂胄的正是此僚。
到时候真的要动起手来,少不得要与皇宫殿前护卫、步骑军,甚至是天武、捧日等羽林军展开大战,面对成千上万的皇宫禁军,光凭几个武林高手抵得什么用?
“太子殿下的宁武军眼下建制如何?”
侯青云忽然想到了赵竑的另外一个身份,宁武军节度使,这可是有自己组建军队的实权。
马文才被侯青云问的愣神,他没想到侯青云所思所虑比他还多的多,他作为太子目前最亲睐的幕僚,也不过是在想到底哪些官员是倒史派,他们应该如何拉拢这些人的支持。而眼前年轻的江湖侠客,却已经在考虑如何运用军权。
“几个月后宁宗就要上西天,你拼命去拉拢这些墙头草有什么用。”
赤色帝国的太祖不是有句名言么,枪杆子里出政权!
侯青云打得主意就是,一战定乾坤!
在宁宗归天之时,史弥远封锁皇宫,假传遗诏之夜,直接叩关攻入皇宫,将这帮阴谋叛逆奸人一锅端,之后便立刻昭告天下,史弥远假传皇帝遗诏,行谋篡废立之大恶,已然伏诛!
这消息只要一传出,史弥远派系立马便要做树倒猢狲散状,等赵竑继承皇位之后,史弥远的那一干奸党自然是一个也别想逃,咱们秋后算账吧……
所以现在急需兵权,但这显然是赵竑的弱项。
赵竑所谓的宁武军节度使也不过是空有其衔,他有自由募兵的权利,但目前宁武军只有寥寥数百人,一个原因是养不起,还有一个是赵竑觉得没用。
侯青云无奈,不过这个时候能看清朝政局势的人又有几人?
“兵权啊!”
侯青云望着眼前精致的雕栏朱漆喃喃自语,心中忽然想起了那个面相奇特的梁山伯。
“梁山伯年纪轻轻便已官拜马步军都指挥使,官衔虽抵不上殿前司殿帅,可也是能统领一方的数千禁军,瞧那一脸煞气模样,定然是个悍将。”
“就是不知这梁山伯是不是史弥远派系的,如若他也反对史弥远,那么便极有可能拉拢进来,那还真是是一大助力。”
“若是梁山伯再拉拢几个同僚的话,那可就大妙了!”
不过这个梁山伯貌似与马文才是情敌关系……
如果不是祝英台嫌弃梁山伯长得太丑,愤而出走金陵书院,马文才还是那个马文才,金陵书院的糜烂文人一个,也就不会到这里济国公府里。
命运还真是奇妙莫测,小娘祝英台就是牵线的枢纽!
“这二人应该算不上情敌……哎,这闹心事情还是交给他们自己去办吧,我只要出谋划策提个建议就行。”
侯青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马文才。
马文才一听是梁山伯,神色阴晴不定,心下犹豫不决。
要知道,他马文才今天跑济国公府来来操心江山社稷,还不是为了争一口气么?现下要他与梁山伯通力合作,这委实有些难办。
侯青云看出了他心中的犹豫,毕竟拉拢情敌这种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何况马文才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也是个有傲骨的人。
“既然是有傲骨的文士,那就不应该会为了这点小事犹豫不决吧?”侯青云心下猜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