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夺情与丁忧
对于李皓的职务调遣,李皓的原先的两个老上司还是很遗憾的,为此宋朝中和毕仲游还特意设宴招待了李皓。
当然招待李皓的同时,也把杨文远给一道请了过来。
毕竟他是接下来就要接替李皓职务的人,以从五品的品阶,低职高配成了权发遣殿前司都虞侯。
再加上还有令国公府的权势在,宋朝中和毕仲游也想与他保持好关系。
而杨文远本来也不是个张扬的性子,所以在李皓的一番撮合下,三人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于是接下来的酒宴,自然是宾主皆欢。
而又过了几天,李皓重新领了官凭之后,再次来到了三司之中,不过这次李皓已经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
就在院中有专属的盐铁司衙署,李皓的一众属官已经都到齐了。
不过李皓这一进门,发现这都是老相识啊。
不由感慨还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衙门有人好办事。
欧阳修这为了方便自己,还真是花了心思帮忙,把原先自己带去淮南的一帮人,包括盛紘一起,全都给划到了盐铁司之中,一时间李皓麾下也是人强马壮。
虽说这些人未必都靠谱,但至少都是熟人,听话办事上面还是有所保障的。
而且经历了淮南的事,这些人对于盐税的问题,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
于是李皓便交代,让他们先各自来查找并提出完善政策的方法,重点是考量盐引制度和榷盐制度,看能否从中结合走出一条路来。
另外鉴于如今官盐价格过于高昂的问题,为了能够降低盐价,同时又要保障盐税的不会因此锐减。
所以李皓只能再派出人手,去盐场实地考察,看是否有办法降低制盐成本,以此来降低盐价。
在得到命令之后,众人便各自忙碌起来,尤其是盛紘。
对于当初盛紘想甩锅给自己的事,李皓还是记得的,虽然那事李皓确实有责任。
但是对于这种行为,李皓还是不认可的,所有甩锅给自己的,都不是好人。
所以李皓特意给他安排了累活,保证他每天早出晚归,连陪媳妇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他也未必愿意陪就是了。
安排了其他人,李皓先是跑到欧阳修这里,深切感谢了一番后。
便也踏入了忙碌的队伍,当然这也不光是敬职敬责。
另一方面李皓也是想有效的躲避赵策英,免得他上门问情况,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过让李皓没有想到的事,就这一个月忙碌的时间里,赵策英还真没再来找过自己。
这点倒让李皓挺奇怪的,莫不是赵宗全他们改变了想法。
还没等李皓想明白这事,就有一道消息从洛阳传来,彻底打乱了李皓的计划。
赶紧跑到欧阳修那,结果人还不在,李皓便只好等在外面。
好不容易等到欧阳修回来,李皓赶紧上前问道:「我刚刚听到消息,说是富弼大相公的母亲,一品国夫人秦国太夫人过世了,这事叔父知不知道。」
欧阳修答道:「这事我已经听说了,刚刚我就是为此去找了富大相公。
洛阳传来的消息,说是秦国太夫人从年前开始,身体便每况愈下,本来早就想通知富大相公的,只是中间突然后来好了一阵,所以也就没有急着报过来。
但没想到这刚过完年,身体一下子就不行了,于是便派人从洛阳赶了过来。」
既然确定了事情的真实性,那李皓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丁忧的问题,毕竟富弼是新政的有力支持者,一旦他丁忧回家。
剩下韩琦执掌大权,对于他的为人,经
过上次欧阳修的提醒,李皓可不太敢信任。
于是赶忙问道:「那大相公有说准备怎么办吗,官家会不会将大相公夺情起复。」
欧阳修也明白李皓的担心,叹了口气说道:「官家的意思还不知道,但想来官家应该不愿意放富大相公走的。
只是我看富大相公意思,他自己是准备丁忧了。」
听了这话,李皓说道:「这一丁忧便是三年,如今新政才刚刚展开,哪里离得开富大相公,叔父怎么也没有劝一劝。」
欧阳修说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但富大相公是至孝之人,自然是想要为母尽孝的。
而且一旦夺情起复,朝野必然物议纷纷,富大相公也得考虑这个问题。」
这话李皓就不同意了,若是在没有变法之前,富弼不管怎么做都没关系。
可如今变法既然已经开始,作为主导者之一,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退下去。
怎么也不学学张居正,为了变法直接夺情起复,坚定的走了下去,才造就了万历中兴。
当然他的结局是有点惨了,但大宋又不是大明,这里对于文官的优待是有保证的。
而且大宋对于宰执夺情本身就是有成例的,于是说道:「执政遭丧皆起复,这本就是成例,有什么可值得物议的。
如今新政刚见气色,盐税也查了,方田均税法也在永兴军路实行了。
难道只是为了守孝就把这些都抛掷一旁,那为国尽忠就不重要了吗。」
听到这话,欧阳修说道:「不要胡言,这是两码事,而且就算富大相公离开了。
新政的事不是还有韩大相公主持,其他人也都还在,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另外今天晚间我会去趟大相公家,具体情况等明日再说。」
李皓如今也只能是无奈点头:「好吧,那我先等着叔父的消息吧。」
说完之后,李皓便回了盐铁司的衙署,想着之后的事情。
毕竟事情起了变化,新政的改革可能会直接少调一根支柱,那李皓就得考虑该如何收紧步伐,先行观望。
等到了晚间,在富弼的府上,欧阳修和韩琦分别到访。
两人先是安慰了富弼,接着便说起了丁忧之事,同时欧阳修说起了执政遭丧皆起复的常例,希望富弼顾全大局,留在朝中。
对此,富弼直言说道:「夺情起复是「金革变礼」,那是战乱时候的变通之法。
现在是太平盛世,守孝三年是我等必须做的。
而且你说这是常例,可这是不对的,日后若有权臣误国,岂不也可借用此例,继续祸国殃民。
今日由我来打破此例,这样也能保证日后的人不会借用此例作恶。」
这话说的是合情合理,但考虑如今情况,欧阳修还要再劝,并且准备拉着一旁的韩琦说话。
但此时富弼说道:「而且我与韩大相公日常也谈论过此事,他也认为这不是朝廷盛世的典范。
而且新政变法之事,在朝中你们两人都能主持,纵使我暂时离开,也能进行下去的。」
一听这话,欧阳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主要也是没想到韩琦竟会支持丁忧。
现在要是再劝,岂不是要和韩琦当面争辩起来。
至于韩琦这边,估计也没想到富弼会直接这么说,一时间也不好回答。
因为他说支持夺情吧,那就是打了自己的脸;可要说支持丁忧,道理上自然没有问题,但怕是会让欧阳修多想,不管怎么说都不合适。
于是在两人都不说话的情况下,场上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之后三人又说了几句,便各自
离开了。
但韩琦和欧阳修都明白,经过这事以后,隔膜已经产生,再想像之前那样合作无间怕是难了。
等到第二天李皓得知情况时,富弼请求丁忧的文书都已经递上宫了。
对于这一点,李皓还真是意外,没想到韩琦竟然成为了劝说富弼丁忧的主力。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今富弼是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韩琦是集贤相、枢密使,等富弼离开之后,韩琦就可以顺理成章接富弼的班,成为首相。
而且再想多一些,韩琦如今双亲都已逝去,也已经丁忧过了,那自然是不用担心自己的。
但如此,李皓还是有些不甘心,便找到欧阳修说道:「那叔父接下去就不打算再劝劝,任由富大相公离朝。」
欧阳修叹了口气:「这事我怎么劝,富大相公说的也有道理,再加上韩大相公同意,我说的话起不到什么作用。」
至今只能看官家的本事了,官家肯定也不希望富大相公在此时离开,必定会再三劝阻。
接下来就看富大相公的决心了,若他一心要走,那也不可能真的强制留下。」
听到这话,李皓就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好吧,那我回去等消息吧。」
而也就在这天开始,富弼便封门闭户不在上朝,等候朝廷的旨意。
而赵祯确实也不想富弼在这个时间离开朝廷,便下了旨意将富弼夺情起复。
但这道旨意并没有让富弼接受,于是又接着上了第二封请求丁忧的文书。
赵祯还是不允,亲自手书例数朝廷问题,希望富弼愿意留在朝廷继续效力。
当然富弼依然没有答应,而是接着上了第三封文书,言辞恳切的要回家尽孝。
然后不出意外的,赵祯第三封夺情文书,接着送到了富弼手上。
可富弼是去意已决,接着上了第四封文书,请求丁忧。
这两天时间,宫里和富弼府上来回的几道文书,也牵连着朝中不少人的心。
而这些心思也在这最后一道文书上,尘埃落定了。
在这天,赵祯准许了富弼的丁忧之举,让他回乡丁忧守孝共二十七个月。
由此富弼暂时离开了这个政治中心,而韩琦也眼见着就要踏上首相之位了。
在富弼离京之日,朝中有不少官员感念富弼大公无私、至纯至孝,便到了汴京城外,送这位前任首相离京,其中李皓也跟在欧阳修身边。
不过这时的李皓注意力却不在富弼身上,而是在看着韩琦。
现在想来,这次富弼的意外离京,最终得益最大的是韩琦。
而且再想起,前面韩琦针对自己的事,想要抢夺财权之事,李皓越发觉得富弼的离京,可能也是在他的谋划之内。
当然李皓不觉得秦国太夫人的死是韩琦所为,但韩琦应该是早知道消息,才会早有准备的。
而除了韩琦之外,想来赵宗全应该对此颇为开心,毕竟有了首相支持,可比一个枢密使重要的多。
至于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好处,到了这个层级,朝廷的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最上面的位置动了,那下面排排坐的,有不少人都有希望进上一步,怎么能让人不高兴呢。
一时间汴京城里面,那些有希望进上一步的文官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当然这对于李皓而言,就没有什么可期待了,毕竟才刚刚升过官,这次怎么调整都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现在韩琦的进步是必然的了,李皓只关心谁会去接韩琦的班。
但这个人李皓怎么
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欧阳修成了枢密使。
在富弼离开汴京七天之后,韩琦正式成为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了政事堂,而欧阳修成为了集贤相、枢密使,执掌了枢密院。
至于三司使之责,暂时空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暂时由各自主官分管。
虽说这个升迁是合情合理的,从三司使到枢密使,从计相到次相本身就是正常的排序升迁。
可这对于李皓而言,这次的调换,意味着在盐税改革上,李皓失去了最直接的靠山。
纵使是有赵祯的支持,可若是接任的三司使不同意,那李皓也什么事情都别想干出来。
而且自欧阳修离开之后,李皓能感觉出盐铁司内部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动荡,只是李皓暂时还能压得住而已。
同时三司使一职的空缺,也引来了众人目光,这不像之前政事堂的空缺,很多人是没有希望的。
单轮资格,能够执掌三司的人,可就多了。
尤其是如今的三司权利大增,那更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一时间汴京城的***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可谓是花样百出,硬是将三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没办法,李皓只能暂时将盐税改革的事情放下,等到新任三司使尘埃落定之后,再来看后续的路该如何去走。
不过新任三司使没来,倒是度支使和户部使两人找到了李皓,说要和李皓结成同盟,共同进退。
对此,李皓自然是一口答应,至于真到了关键时刻,会不会把这两人卖掉,那就要看情况了。
当然,李皓相信这两人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但暂时而言,经过三人的一同努力,至少把三司内部给稳定了下来。
很快,新任的三司使人选也已经选派好了,而且这个人选李皓还是认识的。
当然招待李皓的同时,也把杨文远给一道请了过来。
毕竟他是接下来就要接替李皓职务的人,以从五品的品阶,低职高配成了权发遣殿前司都虞侯。
再加上还有令国公府的权势在,宋朝中和毕仲游也想与他保持好关系。
而杨文远本来也不是个张扬的性子,所以在李皓的一番撮合下,三人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于是接下来的酒宴,自然是宾主皆欢。
而又过了几天,李皓重新领了官凭之后,再次来到了三司之中,不过这次李皓已经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
就在院中有专属的盐铁司衙署,李皓的一众属官已经都到齐了。
不过李皓这一进门,发现这都是老相识啊。
不由感慨还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衙门有人好办事。
欧阳修这为了方便自己,还真是花了心思帮忙,把原先自己带去淮南的一帮人,包括盛紘一起,全都给划到了盐铁司之中,一时间李皓麾下也是人强马壮。
虽说这些人未必都靠谱,但至少都是熟人,听话办事上面还是有所保障的。
而且经历了淮南的事,这些人对于盐税的问题,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
于是李皓便交代,让他们先各自来查找并提出完善政策的方法,重点是考量盐引制度和榷盐制度,看能否从中结合走出一条路来。
另外鉴于如今官盐价格过于高昂的问题,为了能够降低盐价,同时又要保障盐税的不会因此锐减。
所以李皓只能再派出人手,去盐场实地考察,看是否有办法降低制盐成本,以此来降低盐价。
在得到命令之后,众人便各自忙碌起来,尤其是盛紘。
对于当初盛紘想甩锅给自己的事,李皓还是记得的,虽然那事李皓确实有责任。
但是对于这种行为,李皓还是不认可的,所有甩锅给自己的,都不是好人。
所以李皓特意给他安排了累活,保证他每天早出晚归,连陪媳妇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他也未必愿意陪就是了。
安排了其他人,李皓先是跑到欧阳修这里,深切感谢了一番后。
便也踏入了忙碌的队伍,当然这也不光是敬职敬责。
另一方面李皓也是想有效的躲避赵策英,免得他上门问情况,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过让李皓没有想到的事,就这一个月忙碌的时间里,赵策英还真没再来找过自己。
这点倒让李皓挺奇怪的,莫不是赵宗全他们改变了想法。
还没等李皓想明白这事,就有一道消息从洛阳传来,彻底打乱了李皓的计划。
赶紧跑到欧阳修那,结果人还不在,李皓便只好等在外面。
好不容易等到欧阳修回来,李皓赶紧上前问道:「我刚刚听到消息,说是富弼大相公的母亲,一品国夫人秦国太夫人过世了,这事叔父知不知道。」
欧阳修答道:「这事我已经听说了,刚刚我就是为此去找了富大相公。
洛阳传来的消息,说是秦国太夫人从年前开始,身体便每况愈下,本来早就想通知富大相公的,只是中间突然后来好了一阵,所以也就没有急着报过来。
但没想到这刚过完年,身体一下子就不行了,于是便派人从洛阳赶了过来。」
既然确定了事情的真实性,那李皓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丁忧的问题,毕竟富弼是新政的有力支持者,一旦他丁忧回家。
剩下韩琦执掌大权,对于他的为人,经
过上次欧阳修的提醒,李皓可不太敢信任。
于是赶忙问道:「那大相公有说准备怎么办吗,官家会不会将大相公夺情起复。」
欧阳修也明白李皓的担心,叹了口气说道:「官家的意思还不知道,但想来官家应该不愿意放富大相公走的。
只是我看富大相公意思,他自己是准备丁忧了。」
听了这话,李皓说道:「这一丁忧便是三年,如今新政才刚刚展开,哪里离得开富大相公,叔父怎么也没有劝一劝。」
欧阳修说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但富大相公是至孝之人,自然是想要为母尽孝的。
而且一旦夺情起复,朝野必然物议纷纷,富大相公也得考虑这个问题。」
这话李皓就不同意了,若是在没有变法之前,富弼不管怎么做都没关系。
可如今变法既然已经开始,作为主导者之一,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退下去。
怎么也不学学张居正,为了变法直接夺情起复,坚定的走了下去,才造就了万历中兴。
当然他的结局是有点惨了,但大宋又不是大明,这里对于文官的优待是有保证的。
而且大宋对于宰执夺情本身就是有成例的,于是说道:「执政遭丧皆起复,这本就是成例,有什么可值得物议的。
如今新政刚见气色,盐税也查了,方田均税法也在永兴军路实行了。
难道只是为了守孝就把这些都抛掷一旁,那为国尽忠就不重要了吗。」
听到这话,欧阳修说道:「不要胡言,这是两码事,而且就算富大相公离开了。
新政的事不是还有韩大相公主持,其他人也都还在,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另外今天晚间我会去趟大相公家,具体情况等明日再说。」
李皓如今也只能是无奈点头:「好吧,那我先等着叔父的消息吧。」
说完之后,李皓便回了盐铁司的衙署,想着之后的事情。
毕竟事情起了变化,新政的改革可能会直接少调一根支柱,那李皓就得考虑该如何收紧步伐,先行观望。
等到了晚间,在富弼的府上,欧阳修和韩琦分别到访。
两人先是安慰了富弼,接着便说起了丁忧之事,同时欧阳修说起了执政遭丧皆起复的常例,希望富弼顾全大局,留在朝中。
对此,富弼直言说道:「夺情起复是「金革变礼」,那是战乱时候的变通之法。
现在是太平盛世,守孝三年是我等必须做的。
而且你说这是常例,可这是不对的,日后若有权臣误国,岂不也可借用此例,继续祸国殃民。
今日由我来打破此例,这样也能保证日后的人不会借用此例作恶。」
这话说的是合情合理,但考虑如今情况,欧阳修还要再劝,并且准备拉着一旁的韩琦说话。
但此时富弼说道:「而且我与韩大相公日常也谈论过此事,他也认为这不是朝廷盛世的典范。
而且新政变法之事,在朝中你们两人都能主持,纵使我暂时离开,也能进行下去的。」
一听这话,欧阳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主要也是没想到韩琦竟会支持丁忧。
现在要是再劝,岂不是要和韩琦当面争辩起来。
至于韩琦这边,估计也没想到富弼会直接这么说,一时间也不好回答。
因为他说支持夺情吧,那就是打了自己的脸;可要说支持丁忧,道理上自然没有问题,但怕是会让欧阳修多想,不管怎么说都不合适。
于是在两人都不说话的情况下,场上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之后三人又说了几句,便各自
离开了。
但韩琦和欧阳修都明白,经过这事以后,隔膜已经产生,再想像之前那样合作无间怕是难了。
等到第二天李皓得知情况时,富弼请求丁忧的文书都已经递上宫了。
对于这一点,李皓还真是意外,没想到韩琦竟然成为了劝说富弼丁忧的主力。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今富弼是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韩琦是集贤相、枢密使,等富弼离开之后,韩琦就可以顺理成章接富弼的班,成为首相。
而且再想多一些,韩琦如今双亲都已逝去,也已经丁忧过了,那自然是不用担心自己的。
但如此,李皓还是有些不甘心,便找到欧阳修说道:「那叔父接下去就不打算再劝劝,任由富大相公离朝。」
欧阳修叹了口气:「这事我怎么劝,富大相公说的也有道理,再加上韩大相公同意,我说的话起不到什么作用。」
至今只能看官家的本事了,官家肯定也不希望富大相公在此时离开,必定会再三劝阻。
接下来就看富大相公的决心了,若他一心要走,那也不可能真的强制留下。」
听到这话,李皓就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好吧,那我回去等消息吧。」
而也就在这天开始,富弼便封门闭户不在上朝,等候朝廷的旨意。
而赵祯确实也不想富弼在这个时间离开朝廷,便下了旨意将富弼夺情起复。
但这道旨意并没有让富弼接受,于是又接着上了第二封请求丁忧的文书。
赵祯还是不允,亲自手书例数朝廷问题,希望富弼愿意留在朝廷继续效力。
当然富弼依然没有答应,而是接着上了第三封文书,言辞恳切的要回家尽孝。
然后不出意外的,赵祯第三封夺情文书,接着送到了富弼手上。
可富弼是去意已决,接着上了第四封文书,请求丁忧。
这两天时间,宫里和富弼府上来回的几道文书,也牵连着朝中不少人的心。
而这些心思也在这最后一道文书上,尘埃落定了。
在这天,赵祯准许了富弼的丁忧之举,让他回乡丁忧守孝共二十七个月。
由此富弼暂时离开了这个政治中心,而韩琦也眼见着就要踏上首相之位了。
在富弼离京之日,朝中有不少官员感念富弼大公无私、至纯至孝,便到了汴京城外,送这位前任首相离京,其中李皓也跟在欧阳修身边。
不过这时的李皓注意力却不在富弼身上,而是在看着韩琦。
现在想来,这次富弼的意外离京,最终得益最大的是韩琦。
而且再想起,前面韩琦针对自己的事,想要抢夺财权之事,李皓越发觉得富弼的离京,可能也是在他的谋划之内。
当然李皓不觉得秦国太夫人的死是韩琦所为,但韩琦应该是早知道消息,才会早有准备的。
而除了韩琦之外,想来赵宗全应该对此颇为开心,毕竟有了首相支持,可比一个枢密使重要的多。
至于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好处,到了这个层级,朝廷的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最上面的位置动了,那下面排排坐的,有不少人都有希望进上一步,怎么能让人不高兴呢。
一时间汴京城里面,那些有希望进上一步的文官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当然这对于李皓而言,就没有什么可期待了,毕竟才刚刚升过官,这次怎么调整都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现在韩琦的进步是必然的了,李皓只关心谁会去接韩琦的班。
但这个人李皓怎么
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欧阳修成了枢密使。
在富弼离开汴京七天之后,韩琦正式成为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了政事堂,而欧阳修成为了集贤相、枢密使,执掌了枢密院。
至于三司使之责,暂时空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暂时由各自主官分管。
虽说这个升迁是合情合理的,从三司使到枢密使,从计相到次相本身就是正常的排序升迁。
可这对于李皓而言,这次的调换,意味着在盐税改革上,李皓失去了最直接的靠山。
纵使是有赵祯的支持,可若是接任的三司使不同意,那李皓也什么事情都别想干出来。
而且自欧阳修离开之后,李皓能感觉出盐铁司内部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动荡,只是李皓暂时还能压得住而已。
同时三司使一职的空缺,也引来了众人目光,这不像之前政事堂的空缺,很多人是没有希望的。
单轮资格,能够执掌三司的人,可就多了。
尤其是如今的三司权利大增,那更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一时间汴京城的***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可谓是花样百出,硬是将三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没办法,李皓只能暂时将盐税改革的事情放下,等到新任三司使尘埃落定之后,再来看后续的路该如何去走。
不过新任三司使没来,倒是度支使和户部使两人找到了李皓,说要和李皓结成同盟,共同进退。
对此,李皓自然是一口答应,至于真到了关键时刻,会不会把这两人卖掉,那就要看情况了。
当然,李皓相信这两人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但暂时而言,经过三人的一同努力,至少把三司内部给稳定了下来。
很快,新任的三司使人选也已经选派好了,而且这个人选李皓还是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