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心学

    四十人跪坐在书桌后,一个个凝神静气,他们中有胡须花白的老者,有沉稳的中年人,有才蓄须的青年。有一生郁郁不得志的人,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愤仕之人,亦有尹承善,杨和这样科举应试的佼佼者,他们坐在中间,接受宾客,或者说天下文人的羡慕,仰慕。

    不在舞台中央,永远不知道光芒万丈的滋味,不登到泰山顶,永远不知晓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座位安排得有趣,丁柔放下了书箱,尹承善同杨和是正好对坐,尹承善一身燕京书院学子的统一装束,杨和穿着一件暗红绣蝴蝶穿花的宽袖袍子,袍袖的边上,领口都是致的花纹,他头上没带方巾,一顶金冠,显出其家境富足,富贵的扮相,肆意潇洒的气质,衬得杨和帅气逼人,吸引了大多人的目光。

    丁柔却将目光落在了还似学子的尹承善身上,他很平静,他不似旁人般紧张,他的双手放在膝头,杨和偶尔会看他一眼,而他微微垂头,旁人以为他示弱了,丁柔却有一种感觉,他似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似即将翱翔直冲云霄的雄鹰,在他的身上,丁柔看见了曾经的知己,不,他比那位红色子弟懂得隐忍。

    她理想中的男人,是可以低调内敛,但关键时刻能高调的起来,不懂得还击的人,无论在商场上,还是仕途都走不远。”小六子,你看,你看。”

    丁姝拽了拽丁柔的衣袖,偷偷向不远处指了指,一身红妆的李思异常耀眼,京城四秀,除了丁敏有病不到之外,起于三人都到齐了,好事者将她们称呼为梅兰竹菊,各有风姿,丁柔不得不承认,在这等场合,英姿勃发的李思是最耀眼的。

    木太妃培养的李思怕是比京城闺阁的小姐,更适合文会这等大场面,李思的气质同文会相合,尤其是她曼妙矫健的身姿,比柔美的京城小姐更为惹人。

    “在李思小姐身边坐得是凤阳公主,她身边的她女儿,嘉柔县主,据说她最是得皇后娘娘喜欢,经常入陪伴皇后娘娘。”

    嘉柔县主模样平常,气质平常,勉强够得上清秀,她最惹人注意是她偏胖的身材,在一众纤细柔美的小姐们中间很是显眼,丁柔看不出嘉柔县主有何突出之处。

    丁敏执意来文会,也许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也许是为了结交谁,孟小姐就同嘉柔县主谈得开心,凤阳公主是皇上的长女,生母死于难产,一直由皇后抚养,皇后她无法生育,又不能给皇上添乱,不敢养儿子,只抚养了三位公主。

    玉钟再次响起,“皇上驾到。”太监嗓音尖细,丁柔随着众人跪地,山呼万岁,隐隐听见脚步声响,袖子在风中抖动,随后听见一平和的声音,“平身。”

    “谢主隆恩。”众人磕头后。才敢亲身,丁柔也不敢再站着,跪坐在丁姝身后,她的身边放着书箱。经不住好奇,当今陛下可是穿越夫妻的儿子,她偷偷的抬了抬眼,感谢尹承善给她安排的好地方,原来书案后的座位不是给燕山学院的山长,是为皇帝陛下准备的。

    不仅丁柔偷看皇上,许多人都像她一样,大秦天子——丁柔只感觉他的五官可能更像太祖皇帝一点,一袭玄色九龙袍服,头戴九龙朝冠,文熙皇帝略显得些许的苍老,神态平和,如果不穿皇帝朝服的话,很难想象他是当今天子。

    大秦的衣服虽然同另一个时空的明朝相似,但颜色更为喜欢尊崇的红和黑,皇帝朝服大多是墨色,玄色,据说遵从的先秦西汉时风俗,太祖皇帝最为敬佩的人,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所以国号定为秦,不单单是他姓秦。

    “陛下,可开始?”

    “等一会,安国夫人还没到。”

    在正常的场合,皇上称呼信阳王太妃为安国夫人,丁柔微微皱眉,木太妃不在京城吗?也许是在忙吧,丁柔手掌偷偷的攥住,她还能再见她吗?

    “安国夫人到,信阳王殿下到。”

    “大皇子到,二皇子到,四皇子到,六皇子到,九皇子到。”

    众人再次跪迎,文熙皇帝见几个儿子都到了,略显有几分意外,坐在他身边的木太妃轻言了两句,丁柔见文熙皇帝露出了些许的笑颜,“众位皇儿起身,坐吧。”

    “谢父皇。”

    书院又准备了垫子,几位皇子跪坐,丁柔依次看下来,大皇子忠厚持重,二皇子风度翩翩祥和有乃父之风,四皇子有铁血武将之姿,六皇子略显文弱,九皇子锐气毕露。

    在这几位皇子中间,文熙帝最疼九皇子,最看重二皇子,最信任大皇子,最欣赏六皇子,四皇子几遍不靠谱,除了打过仗立过功之外,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几位皇子的生母,其中九皇子的武德妃最受宠,二皇子母妃陈贵妃位分最高。

    文熙帝向安国夫人颔首,安国夫人向旁边移开,文熙帝道:”先帝曾言,理不辩不明,治国良策须群策群力,一人智慧有限,圣人亦会说出歪理。”

    这就话只有穿越者能说出来,丁柔有几分感慨,太祖皇帝负心薄幸,风流好色,但不能否认他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唯有身居高位才可影响整个时代,他创办文会,不仅是对现代的怀念,更希望当政者能听取旁人的意见。采纳良策,大秦虽然以儒学为主,辅以法家治国,但文会上是百花齐放的。

    相比较明清时思想的束缚,民智未开,大秦要进步许多。太祖皇帝的理想是,搁置争议,一同努力。

    “诸位都是才学广博之人,兼听则明,有何教朕?有何治国良策?请明言。”

    文熙帝这话意味着才学展示开始,坐在场中间的人可畅所欲言,而坐在看台上人,同样可以适时的发言,如果谁能辩驳倒场地中间的人,同样会一举成名。

    杨和也好,尹承善也罢,被丁老太爷认为后起一辈领军人物的两人都没率先发言,也没寻求先发制人,杨和挑眉,他眼里唯有尹承善,亦承认尹承善是他平生之敌。

    他最高兴的时候,不是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而是四院比试让尹承善俯首称臣。几年不曾交手,杨和希望尹承善能挑战于他,在天下群雄面前他可再胜尹承善。

    有人说他们两人是一时瑜亮,一生之敌,这一点杨和认同,但他的才学高于尹承善,他的思想亦高于他,唯有尹承善为对手才可不负他所学。

    杨和从来一番风顺,从未失败过,从神童到状元,他是三元及第,大秦开国来科举第一人。

    你来我往的争辩,从经史子集引到朝政,从朝政引到思想之争,引经据典,场下之人听的畅快,有称颂叫好,亦有不赞同的声音,气氛极为的热烈。

    “以德服人,方可使得四海归心,万邦来朝,大秦天朝上邦,礼仪之乡,岂可穷兵黩武?陛下当以儒学教化万民。”

    丁柔眉骨一跳,说此话的是一老者,就坐在尹承善旁边,宽厚仁慈上邦之风,这不是说不能讲理,可拳头才是硬道理,没一定的武力支持,越是富饶的地方,越是容易让强盗垂涎。

    丁柔看见信阳王齐恒皱眉,四皇子亦是如此,大秦税赋四分之一用于军事上,最近已经有人在朝廷向文熙帝进言——裁军,理由是以德服人,天下安定,因上个月蒙古部落头领向文熙帝称臣,江南海上海盗等亦销声匿迹,裁撤军需的呼声越来越高。

    尹承善开口了:“太祖皇帝说过,德行同武力是人的两只拳头,先将番邦打服了,才可以德行教之。”

    “岂可因蒙古部族称臣,有违太祖训导。”

    上纲上线,尹承善很拿手,无论是谁都不敢轻易的违背太祖皇帝,杨和道:“不是违背,太祖皇帝言过,没万事万灵的法子,因地制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的变化。”

    众人见两大高手交火,纷纷听口,四院比试时,所有人都成了他们两个的陪衬,他们唇枪舌剑,杀得天昏地暗,今日可在现当初的盛况?

    杨和侃侃而谈,说着孔孟离德政的好处,丁柔有些不解,按说他的子应该是激进的,怎么突然变了?“裁军是必须的,军需供应对大秦负担日重,养了许多无所事事的武将,败坏吏治。”

    “人有贪欲,是因道理不明。”杨和道:“革除无用贪婪的官员,可用他们的俸禄兴办学院,教化百姓,使之明理,亦可消灭贪婪之心,人心向善,人皆懂得道理,何惧外邦不服?”

    “尹兄,以为如何?”

    杨和的主张还是要革除弊政,以道理教化百姓,但丁柔却知道他的方法行不通,在高度文明的现代,几乎消灭了文盲,有义务教育,但照样有犯罪的,道理谁不知道?但谁能控制欲望?

    “教化百姓为善,是良策,然亦非一日之功,去军一日,国之危矣。”尹承善最会给杨和扣大帽子,在他辩驳前道,“我有四言请教杨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杨兄,以为如何?”

    全场鸦雀无声,尹承善了得啊,丁柔佩服于他,心学吗?

    ps加更送到,求粉红,该出场的都出场了,尹承善同丁柔在一个场景不容易,未名湖畔啊,有奸情,下一章咳咳,保密。

    第二百一十七章心学【】

    第二百一十七章心学*。

    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学在线阅读

章节目录

妻居一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夜惠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夜惠美并收藏妻居一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