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凯庆 张虓
漫天的红霞将西边的天际装点的格外绚烂,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红墙金瓦,在金色的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游客们逐渐散去,喧闹了一天的故宫里平静下来,恢复了威严、神圣的本来面目。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籍研究所设在乐寿堂旁边的一个幽静的小院里,北面的五间正房是研究所的办公室,古籍研究员关林坐在电脑前打字,桌子上放着厚厚一叠手写的文稿。
关林今年28岁,是北京大学文物考古系的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主要负责古籍的研究工作。他本是黑龙江人,长得相貌堂堂的,虽然算不上标准意义的翩翩君子,但是,在女同学眼里,他还是颇具才子魅力的:一米八o的个头,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善于探究事物的眼睛,一副充满磁性的深沉的嗓音,一脸真诚无邪的笑容,还有一副健壮的身板,这些,足以让他成为女同学心目中的偶像。可惜的是,他不喜欢和人交往,遇见熟人时最多是打个招呼,点头微笑一下就拉倒了。在他看来,和人聊天、应酬太耽误时间,他最大的爱好是钻在书堆里,探究那些遥远的、神秘的东西,其中,《红楼梦》就是他的研究对象之一。关林是个超级红学迷,还在读高中时就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上大学后开始系统研究《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绝不像红学界解释的那样,那里面的学问太深了。最近,关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论文汇总、整理,编写成一本约50万字的学术专着,在这部专着里,他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迄今为止,红学界还没有人提出他这样的观点。关林对自己的学术观点非常自信,他已经和一家国家一级出版社谈妥,“十一”国庆节后就交稿,出版社审核后就印刷出版了。
关林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酸胀的后背和颈部。
文物管理员马天龙走进来,“嗨,关林。”
马天龙是关林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他比关林小两岁,个头和关林差不多高,但没有关林那么健壮。他长得很英俊,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给人感觉一副病态的样子。一副浓眉下,两只眼睛总是机警的眨动着,一看就是个反应敏捷、行事干练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平日里总是西装革履的,不像关林着装那么随便。
关林笑着说:“天龙,有事吗?”
马天龙将一个优盘递给关林:“你不是让我帮你查一下永璂的资料吗?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又查了一下乾隆年间的档案,永璂的资料不多啊,能查到的都在这个优盘里了。”
关林接过优盘:“太好了,谢谢啊,天龙。”
“咱哥俩客气什么?哎,你查永璂的资料干嘛?”
“自然有用了,你不想想,他是谁?”
“他是那个倒霉的那拉皇后的儿子,虽然也是乾隆皇帝的亲生子,可是,他那皇后老娘被废了,他也跟着倒了大霉,24岁就死了,生前连个贝子也没捞着。”马天龙看了看关林桌上的一堆文稿:“怎么,永璂和《红楼梦》有关系?”
关林诡异的一笑:“你还真猜对了,这个永璂真的和《红楼梦》有关系,而且,关系大大地。”
“真的?你不是瞎蒙的吧?”马天龙将信将疑。
“学术考证能瞎蒙吗?没有点根据,我会这么说吗?”
“那好,等你的学术专着出来后,我得好好看看。这个永璂会和《红楼梦》有关?我怎么听着有点不靠谱呢?”马天龙还是有点怀疑。
关林笑了笑:“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没有根据,我是不会瞎说的。”
“好,那我就等着拜读你的大作了。拜拜!”
“拜拜,天龙,改天我请你喝酒。”
“好,来个一醉方休。走了。”
马天龙走后,关林又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在电脑里写文章。随着哗啦哗啦的键盘敲击声,电脑上出现一行字:《红楼梦》中的神秘数字就是解开红楼谜团的密码。
屋里的光线渐渐暗了,关林全神贯注的坐在电脑前,屋里响起“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
“这么暗了,也不开灯。”随着话音,屋里的灯“啪”的一下亮了,研究所所长高文忠手里拿着两本线装书走了进来。
“噢,光顾写东西了,都忘了几点了。所长,您坐。”关林起身让座。
高文忠不仅是关林的领导,也是一位红学大师,已经出版了好几部红学专着。关林并非和谁都无话可说,碰上有同样研究兴趣的人,他的话题可不少。这位身材胖胖的、55岁的研究所所长,可以算作他的学友和老师,尽管有时两个人的观点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和高所长的交流,尤其是在研究《红楼梦》的问题上。
高文忠将手中的书递给关林:“不坐了,快下班了,你去藏书阁把这两本书还了,再帮我借一本清曹寅、彭定求编纂的《钦定全唐诗》第五卷。”
“吆,所长,您最近在研究《全唐诗》那?”
“嗨,我主要是对曹寅感兴趣,凡是他编着的东西,我都喜欢琢磨琢磨。”
“找找解读《红楼梦》的灵感?”关林笑嘻嘻的说:“不过,所长,我可不大认同您的观点。”
高文忠推推鼻梁上的眼镜,严肃地说:“我知道你小子喜欢瞎琢磨,可是,《红楼梦》可不是你能瞎琢磨出来的。你说,如果《红楼梦》写的不是曹寅家的事,那会是谁家的事呢?”
“难道不会是皇上家的事吗?”
高文忠白白胖胖的脸上显出惊异的表情:“皇上家的事?你可真敢想啊!这可不是随便瞎说的事,你得有确切的根据。”
关林看了一眼桌上的文稿和一堆参考资料:“我正在找证据,而且已经有些眉目了。”
《红楼密码》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
漫天的红霞将西边的天际装点的格外绚烂,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红墙金瓦,在金色的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游客们逐渐散去,喧闹了一天的故宫里平静下来,恢复了威严、神圣的本来面目。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籍研究所设在乐寿堂旁边的一个幽静的小院里,北面的五间正房是研究所的办公室,古籍研究员关林坐在电脑前打字,桌子上放着厚厚一叠手写的文稿。
关林今年28岁,是北京大学文物考古系的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主要负责古籍的研究工作。他本是黑龙江人,长得相貌堂堂的,虽然算不上标准意义的翩翩君子,但是,在女同学眼里,他还是颇具才子魅力的:一米八o的个头,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双善于探究事物的眼睛,一副充满磁性的深沉的嗓音,一脸真诚无邪的笑容,还有一副健壮的身板,这些,足以让他成为女同学心目中的偶像。可惜的是,他不喜欢和人交往,遇见熟人时最多是打个招呼,点头微笑一下就拉倒了。在他看来,和人聊天、应酬太耽误时间,他最大的爱好是钻在书堆里,探究那些遥远的、神秘的东西,其中,《红楼梦》就是他的研究对象之一。关林是个超级红学迷,还在读高中时就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上大学后开始系统研究《红楼梦》。他认为:《红楼梦》绝不像红学界解释的那样,那里面的学问太深了。最近,关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论文汇总、整理,编写成一本约50万字的学术专着,在这部专着里,他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迄今为止,红学界还没有人提出他这样的观点。关林对自己的学术观点非常自信,他已经和一家国家一级出版社谈妥,“十一”国庆节后就交稿,出版社审核后就印刷出版了。
关林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酸胀的后背和颈部。
文物管理员马天龙走进来,“嗨,关林。”
马天龙是关林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他比关林小两岁,个头和关林差不多高,但没有关林那么健壮。他长得很英俊,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给人感觉一副病态的样子。一副浓眉下,两只眼睛总是机警的眨动着,一看就是个反应敏捷、行事干练的人。他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平日里总是西装革履的,不像关林着装那么随便。
关林笑着说:“天龙,有事吗?”
马天龙将一个优盘递给关林:“你不是让我帮你查一下永璂的资料吗?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又查了一下乾隆年间的档案,永璂的资料不多啊,能查到的都在这个优盘里了。”
关林接过优盘:“太好了,谢谢啊,天龙。”
“咱哥俩客气什么?哎,你查永璂的资料干嘛?”
“自然有用了,你不想想,他是谁?”
“他是那个倒霉的那拉皇后的儿子,虽然也是乾隆皇帝的亲生子,可是,他那皇后老娘被废了,他也跟着倒了大霉,24岁就死了,生前连个贝子也没捞着。”马天龙看了看关林桌上的一堆文稿:“怎么,永璂和《红楼梦》有关系?”
关林诡异的一笑:“你还真猜对了,这个永璂真的和《红楼梦》有关系,而且,关系大大地。”
“真的?你不是瞎蒙的吧?”马天龙将信将疑。
“学术考证能瞎蒙吗?没有点根据,我会这么说吗?”
“那好,等你的学术专着出来后,我得好好看看。这个永璂会和《红楼梦》有关?我怎么听着有点不靠谱呢?”马天龙还是有点怀疑。
关林笑了笑:“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没有根据,我是不会瞎说的。”
“好,那我就等着拜读你的大作了。拜拜!”
“拜拜,天龙,改天我请你喝酒。”
“好,来个一醉方休。走了。”
马天龙走后,关林又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在电脑里写文章。随着哗啦哗啦的键盘敲击声,电脑上出现一行字:《红楼梦》中的神秘数字就是解开红楼谜团的密码。
屋里的光线渐渐暗了,关林全神贯注的坐在电脑前,屋里响起“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
“这么暗了,也不开灯。”随着话音,屋里的灯“啪”的一下亮了,研究所所长高文忠手里拿着两本线装书走了进来。
“噢,光顾写东西了,都忘了几点了。所长,您坐。”关林起身让座。
高文忠不仅是关林的领导,也是一位红学大师,已经出版了好几部红学专着。关林并非和谁都无话可说,碰上有同样研究兴趣的人,他的话题可不少。这位身材胖胖的、55岁的研究所所长,可以算作他的学友和老师,尽管有时两个人的观点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和高所长的交流,尤其是在研究《红楼梦》的问题上。
高文忠将手中的书递给关林:“不坐了,快下班了,你去藏书阁把这两本书还了,再帮我借一本清曹寅、彭定求编纂的《钦定全唐诗》第五卷。”
“吆,所长,您最近在研究《全唐诗》那?”
“嗨,我主要是对曹寅感兴趣,凡是他编着的东西,我都喜欢琢磨琢磨。”
“找找解读《红楼梦》的灵感?”关林笑嘻嘻的说:“不过,所长,我可不大认同您的观点。”
高文忠推推鼻梁上的眼镜,严肃地说:“我知道你小子喜欢瞎琢磨,可是,《红楼梦》可不是你能瞎琢磨出来的。你说,如果《红楼梦》写的不是曹寅家的事,那会是谁家的事呢?”
“难道不会是皇上家的事吗?”
高文忠白白胖胖的脸上显出惊异的表情:“皇上家的事?你可真敢想啊!这可不是随便瞎说的事,你得有确切的根据。”
关林看了一眼桌上的文稿和一堆参考资料:“我正在找证据,而且已经有些眉目了。”
《红楼密码》已经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