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凯庆 张虓
应该说,乾隆是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他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乾隆诗歌中对富察皇后有“绝伦轶巾帼”的褒扬,“绝伦”表示同类中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者。在乾隆帝心中,富察皇后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山亭水榭间,并辇同舟所”“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忆昔室家赋琴瑟”等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句中,饱含着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真挚而深厚的爱戴之情。
乾隆确实是古往今来难得的幸运之人,一个不平凡的帝王,得到一个不平凡皇后,真正是天造一双。正像乾隆的八字所说,“占得妻星最贤最能”,富察氏出类拔萃在历代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在门第、外表和性格这三大因素中,富察氏最为突出的就是性格。富察氏是一位既聪明透顶,又天真烂漫,既精明过人,又大气温柔,既识大体,又重小节,既善解人意,又有原则,既含蓄婉约,又可以笑唾檀郎的女人。在乾隆忙于政务时,她以自己的精明管理后宫,安排照顾皇子的生活和教育,让他不致分心;在乾隆遇到困扰情绪烦躁之际,她如同一朵解语花,迅速读懂他的内心,能给他极大的安慰,让他的心境迅速走出阴郁;当乾隆心情极佳,精力无处发泄时,她又能陪他纵情玩乐,陪他在围场纵马奔弛,甚至偶尔也一试挽弓射箭。
富察皇后一直为乾隆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阳为念的,莫过于皇后。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阳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富察皇后办事很有条理,主持后宫不偏不妒,对待太监宫女宽和仁慈,还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视为己出,因而深得其他妃嫔的敬重,后宫上下都盛赞她的美德。最能体现出皇后贤惠的,就要数她对待皇太后的态度了。乾隆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孝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对皇后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崇庆皇太后,这一点确实给了他极大的安慰。满朝文武和后宫妃嫔们都知道,太后出身卑贱,一开始不过是个粗使丫头,年纪虽长,仍然终日大说大笑,不改本色。而皇后出身名门,知书识礼,一举一动都透出骨子里的高雅。这婆媳俩气质风度迥异,按理说相处起来有点难度。可是皇后从心里把婆婆当成妈,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正因为太后出身低微,所以她在太后面前特别注重礼貌,遇到太后吃饭更衣,她都亲自照顾,不让别的宫女插手。太后微有不适,她彻夜不眠,在跟前小心翼翼的伺候。想不到大家闺秀出身的皇后能吃得了这份苦,后宫上下对此都十分佩服。因此,婆媳关系处得异常融洽,老太太一日也离不了这个正宫娘娘在跟前。由此,乾隆对孝贤皇后十分感激,也更加爱护和敬重。乾隆夸赞皇后:“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其淑德堪比古今的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乾隆登基之后,进入后宫的年轻妃子越来越多。在皇后容貌褪色的同时,她们如同一朵朵含露的花朵,竞相绽放。然而皇后却依然深深地吸引着皇帝。皇后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加。就像一坛芬芳的酒,岁月越老,就越醇香。富察氏是他永远的大后方,大本营,永远的温柔港湾。越随着岁月流逝,皇帝越觉得皇后的娴静、温柔、持重,不急不躁不妒,像一块贴身的玉石,时刻调适着他的政治体温。共同生活的时间越久,他们相互越谐和,越能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知道彼此的内心需要。有这样的贤后与和谐的宫闱环境,乾隆毫无内顾之忧,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把大清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
乾隆认为这一切都是孝贤皇后的功劳,对她十分感激,把她视为难得的贤内助。乾隆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忆起与富察皇后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乾隆按捺不住激动地思潮,心中涌出一种冲动。他快步走到案前坐下,拿起桌上的毛笔,一个丫鬟急忙过来砚墨,另一个丫鬟拿着茶壶过来,在茶杯里斟满茶,浓厚的茶香弥漫出来。乾隆挥挥手:“你们都出去吧。”
“喳。”几个丫鬟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乾隆思索一阵,挥笔在纸上写道:
《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排遣闲情历村野,殷勤政务祝宁盈。
明朝便近芳山驻,秀色宁看云表横。
漫长的岁月丝毫没有减弱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思念之情,在那遥远的的春三月里,他和富察皇后永远地分离了,十七年过去了,心中遗恨仍不能平静啊!这首诗中清晰地道出乾隆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
《红楼密码》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录喜马拉雅,由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
应该说,乾隆是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他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乾隆诗歌中对富察皇后有“绝伦轶巾帼”的褒扬,“绝伦”表示同类中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者。在乾隆帝心中,富察皇后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山亭水榭间,并辇同舟所”“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忆昔室家赋琴瑟”等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句中,饱含着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真挚而深厚的爱戴之情。
乾隆确实是古往今来难得的幸运之人,一个不平凡的帝王,得到一个不平凡皇后,真正是天造一双。正像乾隆的八字所说,“占得妻星最贤最能”,富察氏出类拔萃在历代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在门第、外表和性格这三大因素中,富察氏最为突出的就是性格。富察氏是一位既聪明透顶,又天真烂漫,既精明过人,又大气温柔,既识大体,又重小节,既善解人意,又有原则,既含蓄婉约,又可以笑唾檀郎的女人。在乾隆忙于政务时,她以自己的精明管理后宫,安排照顾皇子的生活和教育,让他不致分心;在乾隆遇到困扰情绪烦躁之际,她如同一朵解语花,迅速读懂他的内心,能给他极大的安慰,让他的心境迅速走出阴郁;当乾隆心情极佳,精力无处发泄时,她又能陪他纵情玩乐,陪他在围场纵马奔弛,甚至偶尔也一试挽弓射箭。
富察皇后一直为乾隆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阳为念的,莫过于皇后。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阳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富察皇后办事很有条理,主持后宫不偏不妒,对待太监宫女宽和仁慈,还把乾隆各位妃子所生的子女都视为己出,因而深得其他妃嫔的敬重,后宫上下都盛赞她的美德。最能体现出皇后贤惠的,就要数她对待皇太后的态度了。乾隆是个大孝子,对母亲的孝顺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对皇后最满意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孝敬自己的生母崇庆皇太后,这一点确实给了他极大的安慰。满朝文武和后宫妃嫔们都知道,太后出身卑贱,一开始不过是个粗使丫头,年纪虽长,仍然终日大说大笑,不改本色。而皇后出身名门,知书识礼,一举一动都透出骨子里的高雅。这婆媳俩气质风度迥异,按理说相处起来有点难度。可是皇后从心里把婆婆当成妈,关心照顾得无微不至。正因为太后出身低微,所以她在太后面前特别注重礼貌,遇到太后吃饭更衣,她都亲自照顾,不让别的宫女插手。太后微有不适,她彻夜不眠,在跟前小心翼翼的伺候。想不到大家闺秀出身的皇后能吃得了这份苦,后宫上下对此都十分佩服。因此,婆媳关系处得异常融洽,老太太一日也离不了这个正宫娘娘在跟前。由此,乾隆对孝贤皇后十分感激,也更加爱护和敬重。乾隆夸赞皇后:“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其淑德堪比古今的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乾隆登基之后,进入后宫的年轻妃子越来越多。在皇后容貌褪色的同时,她们如同一朵朵含露的花朵,竞相绽放。然而皇后却依然深深地吸引着皇帝。皇后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增加。就像一坛芬芳的酒,岁月越老,就越醇香。富察氏是他永远的大后方,大本营,永远的温柔港湾。越随着岁月流逝,皇帝越觉得皇后的娴静、温柔、持重,不急不躁不妒,像一块贴身的玉石,时刻调适着他的政治体温。共同生活的时间越久,他们相互越谐和,越能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知道彼此的内心需要。有这样的贤后与和谐的宫闱环境,乾隆毫无内顾之忧,专心地处理国家政务,把大清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时期。
乾隆认为这一切都是孝贤皇后的功劳,对她十分感激,把她视为难得的贤内助。乾隆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忆起与富察皇后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乾隆按捺不住激动地思潮,心中涌出一种冲动。他快步走到案前坐下,拿起桌上的毛笔,一个丫鬟急忙过来砚墨,另一个丫鬟拿着茶壶过来,在茶杯里斟满茶,浓厚的茶香弥漫出来。乾隆挥挥手:“你们都出去吧。”
“喳。”几个丫鬟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乾隆思索一阵,挥笔在纸上写道:
《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排遣闲情历村野,殷勤政务祝宁盈。
明朝便近芳山驻,秀色宁看云表横。
漫长的岁月丝毫没有减弱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思念之情,在那遥远的的春三月里,他和富察皇后永远地分离了,十七年过去了,心中遗恨仍不能平静啊!这首诗中清晰地道出乾隆心中难以平愈的伤痛。
《红楼密码》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录喜马拉雅,由王更新播讲,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