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不见底,层峦静生烟。
震惊不已的端木易跳下马来,到崖边往下望去,见下面云烟缭绕,已不见无名的踪迹。
原本还在相持,他怎么也没想到无名如此走极端的路子。虽然他两人都是不死不灭的身体,但还是不免会有痛感,这般跳下悬崖,想必无名对自己也是铁石心肠。
幽幽长叹一声后,端木易上了马,往山谷奔去。
到得谷内,他果然看见郑军已经救出公主。被突袭的楚军死伤惨重,只是没想到尸体最多之处,竟是公主的马车周围。
那些尸体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圈,却都是面朝外而死。显是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还在拼命看守着这架马车。
那些楚国兵马,竟有不少还是死于飞矢之下,那些箭矢和公主车厢上寥寥插着的几根相同。想是郑军在屠杀这些楚军时,并没有特别在乎姜公主的安危。
以至于,这最后的场面,不知道的人看来,恐怕会以为是楚军为了保护姜公主而死于郑军之手。
见端木易到了,郑国的将领走上前来。端木易看到他,倒是熟人,曾经打过交道的季足。
“端木先生,谷内的楚军已经尽歼,外面的伏兵我也已经派兵去处理了,想必一会儿就有结果了。”季足拱手行礼后说道。
打量了一圈周围的郑国兵马,端木易说道:“季大夫辛苦,这次若没你带兵前来,在下就难办了。”
季足笑道:“先生客气了,车中坐的到底是我们将来的郑国夫人,我郑军来救,也是理所应当……对了,先生以后还是不要唤我季足了,我以后不愿再与季家又任何关系。如今我封地在祭(音同“寨”)地,先生唤我祭足便好。”
“啊,好……祭大夫。”端木易答道。他记起历史所载,祭足后来成了郑国重臣,只是晚节不保,有作乱之事。
这时,一名郑国士兵来到跟前,说道:“大夫,先生,夫人说要请先生到车前,有要事相谈。”
祭足和端木易相互看了一眼后,祭足说道:“先生快去吧,公主到底还没正式入郑,只怕此时对我们还不信任。”
端木易点点头,沉默着朝马车走去。心里却是忐忑不已。
来到车前,端木易躬身一揖,说道:“公主,端木易来了。请问有何事吩咐?”
“先生,你来了……”公主说道,“我时时盼着你来,可你真的来了,我却为何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车外,端木易心情复杂地站在那里,并不作声。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去接这话。
姜公主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结果,继续说道:“怕是申姜自己贪心了。既然先生已为我而来,我又有什么不知足的……明日便可到郑国了吧?以后便再也没有申姜公主,只有武姜夫人了。”
端木易依然不答。
幽怨难当,姜公主叹息道:“先生去忙吧,申姜想休息会儿了……”
“诺。”端木易终于有了回应。
刚刚转身要走,却听姜公主又道:“等等,那位楚国的将军呢?”
“公主是说无名?”端木易有些好奇,公主为何会问起他来。
“原来他唤作无名……”公主小声低估道,接着又说:“无名将军这几日对我秋毫无犯,倒也照顾得周到,若是生擒了他,还请看在我的面子上,从轻处罚。”
公主的话倒让端木易十分惊讶,他一直以为无名是一个冷血无情之人,却没想到他竟会对公主如此相待。
但如今无名已然纵身投崖,端木易想着若是如实相告,只怕又生波折,便只好对公主说道:“那位无名将军识破我的计策后,败走回楚了。”
“噢……”公主低声应道,似有一些惋惜。
两人说话间,又有郑国的兵马回报,谷外埋伏的楚军也已大败溃逃。一切敌人都已清扫干净,送亲队伍可再次上路。
于是,端木易待公主不再说话后,便提出了再次启程的想法。姜公主只是冷淡地答道全凭端木易安排,就又陷入了沉默。
虽然端木易也察觉了公主的情绪低落,但他担心夜长梦多,害怕耽搁久了又有变故,就和祭足商量道:“祭大夫,此处已离郑国不算太远,不如我们即刻出发,也好早些把公主送到郑国,以防再有什么不期之事发生。”
不出所料,祭足甚是欣喜地答道:“先生考虑周全,那我现在便清点兵马,咱们现在就走。”
说罢,祭足便传下令去,整顿军队,向郑国出发。
不过一日,送亲队伍便安全抵达了郑国国境。而此时,郑伯已经在边城等候。待公主到来,郑伯又亲自接掌了队伍,往东行了两日,这才到达郑国国都。
虽然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但好在并未误了吉日良辰。在郑都又待了数日,终于到了既定的婚期。
国君大婚,乃国之大喜事。整个郑国都城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日子里,端木易单人匹马,离了新郑都城。
于情于理,端木易都本应该留在郑都,见证这场两国的政治联姻。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原来,端木易自知与公主之间,感情太过微妙。留在此处,端木易担心会闹出乱子来。若是平时还好,可这场大婚,关系着郑、申两国。若有差池,轻则两国关系破裂,重则有可能引发两国战争,生灵涂炭。
为了以防万一,端木易只好做一回无礼之徒,爽了这场婚事。
……
离了郑都,端木易却没有策马西去,返回申国。
如今申国已经足够安全,离大夫那里也无需他在费心。恰逢春风十里,草长莺飞,正是大好时光。于是端木易惫懒之心又起,放马中原,在东方诸国漂泊起来。
出郑,入戴,又过曹,经卫,访氓。有了申国的经历以后,端木易渐也放弃了求死之志。人也不似之前那般麻木。
一个人在中原各国间辗转,饮美酒,赏桃花,祭故人。虽然孤独,但也惬意。
这一日,他信马由缰地乱走,竟不知不觉来到了晋国边境。
当看到晋国边城的城池时,端木易立刻便从马上跳了下来。他牵着马往城门走去,不骑马是不愿太过张扬。毕竟,当时天下,还极少有人会这么骑着骏马到处乱跑。
在城外经过一番盘查,端木易凭着郑伯给的文牒,冒充着郑国商旅混进了城内。
在城内找了个客舍落脚后,端木易和掌柜攀谈起来。
原来,此城属于晋国大夫赵氏,唤作耿邑。
前任晋侯宾天之后,其弟殇叔自立为君,把当时的太子仇逐出都城。后来,多亏了韩、赵、魏三家大夫,率领军队,助他攻回都城翼都。太子仇这才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太子仇,便是如今的晋侯。
韩、赵、魏三家大夫自辅佐太子仇重夺君位后,地位大大提高,很快便与老牌大夫智氏、中行氏等相提并论。这也造成了新老大夫之间,有了猜忌与嫌隙。
过去,端木易倒是知道韩、赵、魏三家座大以后,将晋国分了,倒不知这根由却是如此。
想着这天下纷纷扰扰,如是混乱不堪地明争暗斗,还要再有个几百年,端木易不禁替百姓们感到担忧。
这时,那掌柜也问起端木易的来历:“小兄弟,听说你是郑国来的?”
“啊,不错。”端木易为避免麻烦,便未对掌柜实话实说。
“听说郑伯前些日子迎娶了新夫人,还是个年轻公主,可是真的?”那掌柜似乎对这传闻十分感兴趣,看着端木易的眼睛里直放精光。
端木易也不知这件事情为何会传的如此普遍,只好苦笑着答道:“确实如此。新夫人乃是申国的姜公主。还是豆蔻年华,比郑伯年轻不少。”
那掌柜听罢,凑到端木易面前,笑地甚是猥琐,小声说道:“那岂不是老牛吃嫩草?不妙啊不妙……”
端木易虽然不喜掌柜的模样,但对他所说的“不妙”却又十分好奇。只好忍着不快问道:“不知老哥所说‘不妙’,却是为何?”
那掌柜的看端木易满脸懵懂,摇摇头叹道:“小兄弟还是少经世事啊。姑且不说这老夫少妻,感情会否有所不合。单只一点,若这郑伯有朝一日宾天而去,留下孤儿寡母,便会有不少的麻烦。”
原以为掌柜的又会说出什么污言秽语,却没想到他竟然能讲出这么一番话来。端木易仔细想来,发现后来郑国也确实应了这掌柜的话。
其实,有何止郑国,但有王侯将相之世,主少国疑就是必然的祸端。只不过对于郑国来说,最终的乱局却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母子之间的不和。
在心里对掌柜的见识赞叹了一番后,端木易端起面前桌上的一碗白水,饮了一口,但觉味道寡淡。正要开口向掌柜的再讨一杯美酒,忽听到客舍的院子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嘈杂之声。
往外看去,竟是来了一队兵马。
震惊不已的端木易跳下马来,到崖边往下望去,见下面云烟缭绕,已不见无名的踪迹。
原本还在相持,他怎么也没想到无名如此走极端的路子。虽然他两人都是不死不灭的身体,但还是不免会有痛感,这般跳下悬崖,想必无名对自己也是铁石心肠。
幽幽长叹一声后,端木易上了马,往山谷奔去。
到得谷内,他果然看见郑军已经救出公主。被突袭的楚军死伤惨重,只是没想到尸体最多之处,竟是公主的马车周围。
那些尸体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圈,却都是面朝外而死。显是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还在拼命看守着这架马车。
那些楚国兵马,竟有不少还是死于飞矢之下,那些箭矢和公主车厢上寥寥插着的几根相同。想是郑军在屠杀这些楚军时,并没有特别在乎姜公主的安危。
以至于,这最后的场面,不知道的人看来,恐怕会以为是楚军为了保护姜公主而死于郑军之手。
见端木易到了,郑国的将领走上前来。端木易看到他,倒是熟人,曾经打过交道的季足。
“端木先生,谷内的楚军已经尽歼,外面的伏兵我也已经派兵去处理了,想必一会儿就有结果了。”季足拱手行礼后说道。
打量了一圈周围的郑国兵马,端木易说道:“季大夫辛苦,这次若没你带兵前来,在下就难办了。”
季足笑道:“先生客气了,车中坐的到底是我们将来的郑国夫人,我郑军来救,也是理所应当……对了,先生以后还是不要唤我季足了,我以后不愿再与季家又任何关系。如今我封地在祭(音同“寨”)地,先生唤我祭足便好。”
“啊,好……祭大夫。”端木易答道。他记起历史所载,祭足后来成了郑国重臣,只是晚节不保,有作乱之事。
这时,一名郑国士兵来到跟前,说道:“大夫,先生,夫人说要请先生到车前,有要事相谈。”
祭足和端木易相互看了一眼后,祭足说道:“先生快去吧,公主到底还没正式入郑,只怕此时对我们还不信任。”
端木易点点头,沉默着朝马车走去。心里却是忐忑不已。
来到车前,端木易躬身一揖,说道:“公主,端木易来了。请问有何事吩咐?”
“先生,你来了……”公主说道,“我时时盼着你来,可你真的来了,我却为何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车外,端木易心情复杂地站在那里,并不作声。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去接这话。
姜公主似乎早已知道这个结果,继续说道:“怕是申姜自己贪心了。既然先生已为我而来,我又有什么不知足的……明日便可到郑国了吧?以后便再也没有申姜公主,只有武姜夫人了。”
端木易依然不答。
幽怨难当,姜公主叹息道:“先生去忙吧,申姜想休息会儿了……”
“诺。”端木易终于有了回应。
刚刚转身要走,却听姜公主又道:“等等,那位楚国的将军呢?”
“公主是说无名?”端木易有些好奇,公主为何会问起他来。
“原来他唤作无名……”公主小声低估道,接着又说:“无名将军这几日对我秋毫无犯,倒也照顾得周到,若是生擒了他,还请看在我的面子上,从轻处罚。”
公主的话倒让端木易十分惊讶,他一直以为无名是一个冷血无情之人,却没想到他竟会对公主如此相待。
但如今无名已然纵身投崖,端木易想着若是如实相告,只怕又生波折,便只好对公主说道:“那位无名将军识破我的计策后,败走回楚了。”
“噢……”公主低声应道,似有一些惋惜。
两人说话间,又有郑国的兵马回报,谷外埋伏的楚军也已大败溃逃。一切敌人都已清扫干净,送亲队伍可再次上路。
于是,端木易待公主不再说话后,便提出了再次启程的想法。姜公主只是冷淡地答道全凭端木易安排,就又陷入了沉默。
虽然端木易也察觉了公主的情绪低落,但他担心夜长梦多,害怕耽搁久了又有变故,就和祭足商量道:“祭大夫,此处已离郑国不算太远,不如我们即刻出发,也好早些把公主送到郑国,以防再有什么不期之事发生。”
不出所料,祭足甚是欣喜地答道:“先生考虑周全,那我现在便清点兵马,咱们现在就走。”
说罢,祭足便传下令去,整顿军队,向郑国出发。
不过一日,送亲队伍便安全抵达了郑国国境。而此时,郑伯已经在边城等候。待公主到来,郑伯又亲自接掌了队伍,往东行了两日,这才到达郑国国都。
虽然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但好在并未误了吉日良辰。在郑都又待了数日,终于到了既定的婚期。
国君大婚,乃国之大喜事。整个郑国都城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就是在这么一个日子里,端木易单人匹马,离了新郑都城。
于情于理,端木易都本应该留在郑都,见证这场两国的政治联姻。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选择了离开。
原来,端木易自知与公主之间,感情太过微妙。留在此处,端木易担心会闹出乱子来。若是平时还好,可这场大婚,关系着郑、申两国。若有差池,轻则两国关系破裂,重则有可能引发两国战争,生灵涂炭。
为了以防万一,端木易只好做一回无礼之徒,爽了这场婚事。
……
离了郑都,端木易却没有策马西去,返回申国。
如今申国已经足够安全,离大夫那里也无需他在费心。恰逢春风十里,草长莺飞,正是大好时光。于是端木易惫懒之心又起,放马中原,在东方诸国漂泊起来。
出郑,入戴,又过曹,经卫,访氓。有了申国的经历以后,端木易渐也放弃了求死之志。人也不似之前那般麻木。
一个人在中原各国间辗转,饮美酒,赏桃花,祭故人。虽然孤独,但也惬意。
这一日,他信马由缰地乱走,竟不知不觉来到了晋国边境。
当看到晋国边城的城池时,端木易立刻便从马上跳了下来。他牵着马往城门走去,不骑马是不愿太过张扬。毕竟,当时天下,还极少有人会这么骑着骏马到处乱跑。
在城外经过一番盘查,端木易凭着郑伯给的文牒,冒充着郑国商旅混进了城内。
在城内找了个客舍落脚后,端木易和掌柜攀谈起来。
原来,此城属于晋国大夫赵氏,唤作耿邑。
前任晋侯宾天之后,其弟殇叔自立为君,把当时的太子仇逐出都城。后来,多亏了韩、赵、魏三家大夫,率领军队,助他攻回都城翼都。太子仇这才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太子仇,便是如今的晋侯。
韩、赵、魏三家大夫自辅佐太子仇重夺君位后,地位大大提高,很快便与老牌大夫智氏、中行氏等相提并论。这也造成了新老大夫之间,有了猜忌与嫌隙。
过去,端木易倒是知道韩、赵、魏三家座大以后,将晋国分了,倒不知这根由却是如此。
想着这天下纷纷扰扰,如是混乱不堪地明争暗斗,还要再有个几百年,端木易不禁替百姓们感到担忧。
这时,那掌柜也问起端木易的来历:“小兄弟,听说你是郑国来的?”
“啊,不错。”端木易为避免麻烦,便未对掌柜实话实说。
“听说郑伯前些日子迎娶了新夫人,还是个年轻公主,可是真的?”那掌柜似乎对这传闻十分感兴趣,看着端木易的眼睛里直放精光。
端木易也不知这件事情为何会传的如此普遍,只好苦笑着答道:“确实如此。新夫人乃是申国的姜公主。还是豆蔻年华,比郑伯年轻不少。”
那掌柜听罢,凑到端木易面前,笑地甚是猥琐,小声说道:“那岂不是老牛吃嫩草?不妙啊不妙……”
端木易虽然不喜掌柜的模样,但对他所说的“不妙”却又十分好奇。只好忍着不快问道:“不知老哥所说‘不妙’,却是为何?”
那掌柜的看端木易满脸懵懂,摇摇头叹道:“小兄弟还是少经世事啊。姑且不说这老夫少妻,感情会否有所不合。单只一点,若这郑伯有朝一日宾天而去,留下孤儿寡母,便会有不少的麻烦。”
原以为掌柜的又会说出什么污言秽语,却没想到他竟然能讲出这么一番话来。端木易仔细想来,发现后来郑国也确实应了这掌柜的话。
其实,有何止郑国,但有王侯将相之世,主少国疑就是必然的祸端。只不过对于郑国来说,最终的乱局却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母子之间的不和。
在心里对掌柜的见识赞叹了一番后,端木易端起面前桌上的一碗白水,饮了一口,但觉味道寡淡。正要开口向掌柜的再讨一杯美酒,忽听到客舍的院子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嘈杂之声。
往外看去,竟是来了一队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