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师爷跟王文龙一起走出县衙,就见王文龙自己套了两辆大车停在县衙后门,不禁好奇问道:“员外郎带了这么多人来?”
    “都是帮忙修建大堤的人材,为同骆大人沟通,便把人都带来了。”王文龙笑着回答。
    “王员外果然关心百姓。”那师爷称赞了一句,并不如何在意。
    师爷做了架滑杆在前面走,王文龙则钻进马车,一进车厢便同正在捣鼓一个木头匣子的段逢紫道:“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车厢中四面都被红色的厚布封死,只有一点微光,在黑洞洞的车厢里段逢紫正在往一张厚纸片上涂某种溶液。
    他闻言笑道:“随时可用。”
    “采访机会不容易,待会儿可别出了岔子。”王文龙嘱咐。
    “建阳放心吧。”
    段逢紫在捣鼓的东西正是王文龙交给物理学社化学家们的第二个化学项目:感光液。
    照相机的原理很简单,相机模型以及镜头等东西早在第一批玻璃制作出来之时就已经试制成功,而近代照相技术出现的最大门槛其实是性能优异的感光液。
    自然界中受光照会变色的物质不少,但能作为照相底片感光液的物质必须要有制备容、易着色稳定、变色快、感光度高等等性质。
    在相机出现的早期,各个摄影家所调配的感光液配方都不相同,而且其中许多材料不一定能在此时的大明找到。
    段逢紫等人制作感观液的一个优势就是南京有大量的印染作坊,就和欧洲早期摄影家所用感光液的主要来源是各种染料的副产物一样,只要试验的配方足够多,在大明海量的变色染料之中,一定能够找到适宜的配方。
    这个研究方向王文龙都只知道一个大概,主要工作都得靠段逢紫等人自己摸索,通过两年多时间,段逢紫等人终于拿出了研究成果。
    这是一套基于蛋清法的摄影感光液配方,大抵的方法是用一种树胶溶解了变色染料,然后和鸡蛋清混合,厚涂在卡纸上。
    这样的卡纸遇到光线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变色,拍摄结果所见即所得,出来的就是正片。
    这种最原始的照相技术缺点就是没有负片、难以复制。
    好处则是摄影效果还不错,虽然变色出来的正片呈现一种诡异的青紫色,但足可以看出所拍的是什么东西,甚至清晰度颇高。
    王文龙自然知道骆骎曾是在敷衍他,他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次进入瓯宁木关采访拍摄的机会。
    马车渐渐进入瓯宁木关,木关的确有许多民工在修大堤,但和华西村百人修堤的景象比起来这地方的修缮规模明显要小,就这几十人,明显是不到一万两银子。
    车队刚进打木场就被木关的吏员喝令停下,那师爷跑来对王文龙道:“这里并不是我县中所管辖,他们官船厂的人一向霸道,说什么话我们也无法干预。”
    王文龙点头道:“行,大家拿东西,下车。”
    刚刚下车,便有个小吏前来质问王文龙等人是谁?要做什么?
    师爷陪笑说了王文龙是来找骆骎曾的,还说了一番王文龙的身份,那小吏又命令王文龙等在这等待,不准擅自往前。
    王文龙看着他们演了一出戏,对手下记者示意,段逢紫便拿着照相机盒子来到木关的大堤边,找了个角度给木关的大堤拍照。
    蛋清法底片感光要五分多钟,王文龙站在照相机旁拖延时间。
    见他们摆出相机,那木关的吏员道:“这是何物?不准在此摆设!”
    他喝令没两声,却一下被大铁椎横臂拦住,见大铁椎人高马大,他也不敢上前了。
    王文龙皱眉道:“听你口音是漳州人?难道不认识我?你是漳州哪里的?姓什么?”
    王文龙的名字在福建还是好用的,闻言那小吏也有些支吾。“我等是奉了命令,还请建阳先生莫要让小人难做。”
    “我并不去哪里,”王文龙笑道,“无非给你们看看这大堤的质量……这就是瓯宁县每年几千两修出来的木关大堤?”
    眼前的木关说是有大堤,但几乎全是土木结构,条石基础打的非常薄,这样的大堤能够经受住洪水才有鬼。
    王文龙说着用脚在那大堤上踢了两下,瞬间踢去一片松土,大堤顶层直接缺了一块。
    那吏员更加尴尬,道:“这是上面的事情,我等不晓得……”
    就在王文龙和段逢紫拍照的同时,王平保也跟着一个《旬报》记者从马车上下来。
    他们并不往木关上靠,而是直接找到一个正在负土修堤的民工,王平保用本地话问的道:“老哥,你们这大堤修了多久了?”
    那民工有些警惕的看着他,摇摇头不说话。
    王平保一指远处,就见远处监工的吏员正在和王文龙说话,没时间理会他们,那民工的脸色才从紧张变为疑惑。
    王平保又笑着从怀中掏出一袋烟丝,“老哥歇一会儿,聊聊天。”
    民工犹豫一会儿,点点头掏出腰间的烟锅。
    各自装了一锅烟,两人对着火折子便抽起来。
    “老哥,被请来修大堤,工钱没少挣吧?”
    那民工正吞云吐雾,闻言笑了一下:“挣什么钱?徭役!老子自己家里房子塌了,都没法修,被这群人拉来出徭役修堤?”
    “这就奇怪了?瓯宁县每年那么多钱财修这大堤,怎么不请雇工反用徭役?这样如何做得出好工程?”王平保到。
    “好工程?就这木关的大堤,算个屁的好工程?”那民工指了指自己背篓中的东西,“就看这土,松成什么样了,也不炼、也不砸,往来的商贩踩上半年,堤高都能被踩矮三分,遇到大水,一冲就散,做来好看的。”
    王平保对一旁的记者使眼色,那记者点点头,表示自己都记下了。
    王平保继续问:“那这木关修大堤,用了多少个工?”
    “一百多个吧……”
    王平保和那记者一起采访了四个工人,有老有少,送出去了三袋烟丝,总算将瓯宁县木关修大堤的情况了解清楚。
    王文龙见他们回来,自己的照片拍的也够多了,段逢紫还找时间钻进黑布中拿出底片看了看,确定拍摄效果不错。
    那吏员见他们一番鼓捣,特别是那段逢紫的照相机盒子,似乎不像是王文龙所说的风水器材,也开始怀疑。
    瓯宁县的师爷道:“王员外,若是再不回去,恐怕关城门前都回不了县城了。”
    他原本以为王文龙还会赖在这里,却没想王文龙稍作思索便点头:“那就回去吧。”
    说完众人立马收拾东西,二话不说上车返程。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无相黄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相黄叶并收藏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