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独自站在朱雀大街的西市口,这许敬宗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会带着自己。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现在他去西市办点事,也不让自己跟着。
狄仁杰只好一个人站在西市街口等他将事情办完。
回头看了一眼西市,他在这里会与一些走卒贩夫或者是关外人交谈。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隔着太远也听不到。
礼部的人手很多,狄仁杰跟着许敬宗久了,就发现礼部藏着的事不少,就像是波斯的裴行俭时常会送密信过来。
朝中各部都休沐了,可对礼部来说什么时候休沐并不保证,而且礼部要时刻关注波斯的战事。
礼部为数不多的清闲时候,也就是每年的夏季。
那个密信狄仁杰看过,没有译本根本看不懂,独自一人坐在西市吃着一张饼,正在发楞。
不多时,他见到一个穿着圆领官服的人走到西市。
看他的靴子是卫府中人,再看他的衣着像是卫府中人。
这个人到西市场的一处酒肆坐下,他喝着酒水也没说话。
狄仁杰仔细观察着他,又过了片刻孙伏伽来了。
孙伏伽与那卫府中人相对而坐,俩人正在谈着什么。
心中好奇之下,狄仁杰凑近听着谈话,话语中好像是提及了南诏王。
孙伏伽朝着酒肆外招了招手,就有一伙闲散围了上来,恭恭敬敬地行礼。
“你们去查查那假南诏王去了何处,切勿惊动他人。”
“喏。”
这群闲散收到话语离开了。
纥干承基起身道:“谢孙少卿相助。”
孙伏伽摆手道:“不妨事,既然是太子殿下所命,下官也该出力的。”
原来这人是东宫来的,狄仁杰心中暗想难怪此人穿着卫府的官靴,却又不穿卫府官衣。
纥干承基又道:“此事还有不少人在查问,太子殿下不想惊动对方,又想得知那假南诏王的下落,卑职只好请孙少卿寻这些不良人去查问。”
不良人……
狄仁杰暗暗点头。
孙伏伽又道:“现在长安城人群庞杂,除了闲散地痞和这些不良人,还有一些卖红烧肉的,有时候下官身为大理寺少卿也很苦恼,尤其是那些卖红烧肉的,他们自成一派很是团结。”
纥干承基沉声道:“孙少卿治理长安,自是劳苦功高,听太子说起近日朝中有人说起大理寺卿的位置空置已久,有不少人举荐孙少卿任职大理寺卿。”
“呵呵呵……”
孙伏伽又道:“下官何德何能能够任职大理寺卿,陛下圣明,自然会有安排的。”
纥干承基不住点头,“如有消息……”
“如有消息,小官定当送去东宫。”
纥干承基将碗中的酒水喝完就离开了。
狄仁杰坐在酒肆的墙外正在思量着俩人对话,街巷口中还有冷风灌入。
一道身影遮住了阳光,狄仁杰抬头看去就见到了孙伏伽的老脸。
“孙少卿。”狄仁杰连忙站起身。
“刚刚的话语你都听到了?”孙伏伽捻须问道。
“不良人靠得住吗?”
“嗯。”孙伏伽笑道:“陛下治下能够安泰,不良人是官吏的侦缉逮捕的差使,这些人多有作奸犯科之嫌或从牢狱中出来,便为我等差使。”
“这些不良人盘踞市井,这长安城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如今许多地方又被重建,上百个坊市地界之大官吏无法踏足,而这些不良人盘踞市井便可知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
“一来官府办事便携,这些以前的主犯也好从犯也罢,他们成了不良人为了免除罪责也会为官府卖命。”
自来到长安城,狄仁杰在这里见到的事,知道的事,比在河西走廊几年都要多。
河西走廊的日子是枯燥的,很单调。
那时跟着父亲,每天都是看着一样的风景,做着一样的事。
可在长安城,每天遇到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狄仁杰觉得这段时间的经历是自记事以来最丰富的一段时光。
“孙少卿在这里做什么?”
许敬宗的话语传来。
等人走到近前,孙伏伽笑道:“许尚书,下官见狄小子一个人在这里,便上来询问。”
许敬宗颔首看向狄仁杰道:“老夫的事情办完了,你随老夫回去。”
狄仁杰向孙伏伽行礼,跟上许敬宗的脚步。
走在回礼部的路上,他皱眉道:“这个孙少卿要升任大理寺卿了?”
许敬宗板着脸道:“与你何干?”
狄仁杰不解道:“刚听他们说要去查问那个南诏王。”
“这些事情与你没有关系。”
“小子就不能听听吗?”
许敬宗瞅了他一眼,不屑笑道:“你离孙伏伽这样的人远点。”
狄仁杰不解道:“为何?”
许敬宗揪住他的衣襟继续走,又道:“孙伏伽成天来往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牢狱之徒。”
“许尚书就是好人吗?”
“哼。”许敬宗冷哼一声,没有再言语。
狄仁杰继续跟上脚步,依旧在思量。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一家人走在渭水河边,看着河道两旁新种下的树苗。
小清清骑在熊背上看着一颗颗树苗裹着麻绳,好奇道:“娘,这些树和人一样要穿衣服吗?”
李玥笑道:“树苗是今年夏季刚种下的,现在这天寒地冻容易冻坏,所以要这样。”
小清清努嘴道:“上官伯伯说就算这么做了,树苗被冻死的也不少,他还说来年春季冻死的树苗又会长好的。”
李玥不住点头,给了女儿正了正帽子。
今天难得天气晴朗,雪后的晴天家家户户都拿出自己的衣衫和被褥来晾晒。
李泰将一些肥皂的渣滓过滤出来,做成了肥皂粉,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洗洗嗮嗮,整个村子都飘着肥皂的香味。
熊大很喜欢这种味道,要不是小清清揪着它的耳朵,这头熊就会冲进村子里,把人家的衣服和被褥都给祸祸了。
“还是你们一家人清闲。”
闻言看去,是李渊带着李世民来了,张阳笑道:“陛下刚到骊山该多歇息的?”
李玥带着女儿行礼,“父皇。”
小清清不行礼也不讲话,李渊宠着她早就宠坏了。
孩子喜欢太上皇李渊,但她不喜皇帝,便走到李渊的身边,低声埋怨着种下的树苗死了这件事。
李渊抚须笑着。
正是天寒地冻,渭水的河水还在流动,河道两边还有不少冰块浮着。
张阳揣着手,尽量把自己的脖子缩在围脖中,又道:“陛下,近来可好?”
李世民站在冷风中,双手背负,沉声道:“朕知道你平日里过得这么清闲,就觉得心情不爽利。”
张阳又道:“其实我平日里还挺忙的。”
“你忙什么?”
“忙着练字,在下的书法又精进了几分,就当是锻炼心性,觉得自己太过急功近利了,对骊山的发展有些急于求成,所以打算放缓脚步。”
李世民瞧了他一眼,不屑道:“你这个年纪急功近利一些也是应当的,有很多年轻人连你现在的心性都没有。”
“那还是媳妇帮衬的好,是她提醒了我现在该静心养性。”
李玥稍稍欠身行礼道:“让父皇见笑了。”
“张阳,朕现在是该叫南诏王了?”
“在下算什么南诏王,无非就是拿到了南诏的地契与国书而已,骊山对南诏没有实际的控制权。”
“你打算拿着南诏不放?”
听皇帝这么说,多少有点警告的意思。
冬日里的渭水河水显得格外地清冽,李世民见到了一旁的鱼竿,便来了兴致要钓鱼。
王公公细心地挖了一些鱼儿,给陛下在鱼钩上挂好。
李世民将鱼钩放入河中,再拿起一旁的小凳子坐下来,等着鱼儿上钩。
王公公又搬来了两张小凳子,请骊山夫妻俩坐下。
“刚问你的话,你不打算回答朕了?”
张阳惆怅道:“我都说了,我对南诏没有控制权,南诏在大唐的南边边陲,我到不了,也拿不到,它也不像高昌,南诏距离关中隔着蜀道也隔着岭南。”
李世民颔首道:“但你总归是南诏王。”
“陛下说笑了,我这个南诏王有名无实,其实我心里还有担忧。”
“你担忧什么?”
张阳接过李玥递来的保温杯,喝下一口茶水,在冷空气长出一口气。
身后是李渊的笑声,也不知道小清清与他说了什么。
笑着笑着,李渊又开始咳嗽了起来。
李世民回头皱眉看了一眼。
张阳又道:“太上皇近来气息不太好,总是咳嗽,孙神医说年岁已经大了,心肺不如当年了。”
李世民低声道:“呢,多亏有你照顾父皇。”
王公公看着太上皇抱着与小清清有说有笑的,心中也是宽慰,其实当年太上皇在宫里的时候身体更不好。
来了骊山之后,身体好转多了,有很多旧病也开始缓和。
“这里确实是个养人的好地方,张公瑾的病情能够得到调养,宫里的御医都说匪夷所思。”
张阳笑道:“陛下,其实我们骊山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生活习惯改善了不少,还有就是我们骊山开设医馆,孙神医安排人手组建了几个团队,用来专研各类疑难杂症也好,也可以用来专心调养太上皇与老师的身体。”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鱼线上的浮标,沉默半晌。
张阳将保温杯递还给李玥,站起身舒展着腰背。
“你对南诏的忧虑是什么?”
“南诏地处中原的西南边陲,关中够不到,也难以管束,我会安排人教南诏人中原的文字,礼仪,章程,管制,并且将南诏人也成为中原人的一部分。”
“很好。”李世民赞同地点头。
看张阳有了想要将南诏同化过来的想法,皇帝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对皇帝来说所有的外邦小国都应该说关中话,都应该学关中文字,读关中的书籍。
张阳继续道:“南诏结构很简单,大多数以村寨为一个集体,但南诏拿下了其他三诏之后,人心并不稳定,何必也不是能够治理地方的人。”
“我担忧的是以后南诏会有人造反,若是南诏境内又乱了起来,再起一个南诏王,那就是篡位,骊山有南诏的禅位国书,也有历代南诏王的名册,除了我以外任何想要在南诏自立的人都是反贼。”
“一旦有这种情况,想请陛下出兵帮助骊山去平叛。”
李世民抚须道:“那南诏究竟归谁?”
张阳拱手道:“南诏一直都是臣服大唐的。”
“如此说来只是臣服,你还是不愿意将南诏交出来。”
“南诏是我们骊山的家产。”
李玥听到夫君没有要将南诏交给父皇的意思,便放心了许多,看来这几个月以来练字的锻炼心性的成果很不错。
南诏对骊山来说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南诏对朝中来说,是西南边陲之地。
骊山与朝堂在南诏的问题上就像是一场长跑,父皇想要看着夫君什么时候沉不住气,想要拿出条件与朝中交换。
而夫君也在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南诏的巨量矿藏资源。
想到这些,李玥又是一声长叹,如此一来夫君与父皇之间的矛盾或许会更大吧。
得到张阳的态度,李世民忽然起身,一脸自信的笑容,“朕早就料到你会这么说。”
他在河岸边走了两步,又道:“朕不会计较那个何姓的武夫是如何拿下的南诏,也不会计较你布置多年瞒着朕这么久,只要你骊山一直忠心大唐,朕可以容许你掌握一个小国。”
“陛下,今年的俸禄朝中已经发了,为何骊山的俸禄……”
听到这小子又说起俸禄,李世民的脸沉了下来。
这都拥有一个小国的人,家产何止百万贯的人还计较这么点俸禄。
想来又释然了,张阳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能将银钱算到牙缝中去,一文钱能盘算到十文钱的价值。
今日的渭河,水流湍急。
鱼也一直没有咬钩,皇帝没了心思继续钓鱼,他又走了俩步道:“范阳的事,朕让郑公主持,郑公举荐你参与审理。”
“在下没这方面经验,郑公说笑了。”
“朝中已任命了,朕也批复了,你是中书省侍郎有审理之权,没让你拒绝。”(本章完)
现在他去西市办点事,也不让自己跟着。
狄仁杰只好一个人站在西市街口等他将事情办完。
回头看了一眼西市,他在这里会与一些走卒贩夫或者是关外人交谈。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隔着太远也听不到。
礼部的人手很多,狄仁杰跟着许敬宗久了,就发现礼部藏着的事不少,就像是波斯的裴行俭时常会送密信过来。
朝中各部都休沐了,可对礼部来说什么时候休沐并不保证,而且礼部要时刻关注波斯的战事。
礼部为数不多的清闲时候,也就是每年的夏季。
那个密信狄仁杰看过,没有译本根本看不懂,独自一人坐在西市吃着一张饼,正在发楞。
不多时,他见到一个穿着圆领官服的人走到西市。
看他的靴子是卫府中人,再看他的衣着像是卫府中人。
这个人到西市场的一处酒肆坐下,他喝着酒水也没说话。
狄仁杰仔细观察着他,又过了片刻孙伏伽来了。
孙伏伽与那卫府中人相对而坐,俩人正在谈着什么。
心中好奇之下,狄仁杰凑近听着谈话,话语中好像是提及了南诏王。
孙伏伽朝着酒肆外招了招手,就有一伙闲散围了上来,恭恭敬敬地行礼。
“你们去查查那假南诏王去了何处,切勿惊动他人。”
“喏。”
这群闲散收到话语离开了。
纥干承基起身道:“谢孙少卿相助。”
孙伏伽摆手道:“不妨事,既然是太子殿下所命,下官也该出力的。”
原来这人是东宫来的,狄仁杰心中暗想难怪此人穿着卫府的官靴,却又不穿卫府官衣。
纥干承基又道:“此事还有不少人在查问,太子殿下不想惊动对方,又想得知那假南诏王的下落,卑职只好请孙少卿寻这些不良人去查问。”
不良人……
狄仁杰暗暗点头。
孙伏伽又道:“现在长安城人群庞杂,除了闲散地痞和这些不良人,还有一些卖红烧肉的,有时候下官身为大理寺少卿也很苦恼,尤其是那些卖红烧肉的,他们自成一派很是团结。”
纥干承基沉声道:“孙少卿治理长安,自是劳苦功高,听太子说起近日朝中有人说起大理寺卿的位置空置已久,有不少人举荐孙少卿任职大理寺卿。”
“呵呵呵……”
孙伏伽又道:“下官何德何能能够任职大理寺卿,陛下圣明,自然会有安排的。”
纥干承基不住点头,“如有消息……”
“如有消息,小官定当送去东宫。”
纥干承基将碗中的酒水喝完就离开了。
狄仁杰坐在酒肆的墙外正在思量着俩人对话,街巷口中还有冷风灌入。
一道身影遮住了阳光,狄仁杰抬头看去就见到了孙伏伽的老脸。
“孙少卿。”狄仁杰连忙站起身。
“刚刚的话语你都听到了?”孙伏伽捻须问道。
“不良人靠得住吗?”
“嗯。”孙伏伽笑道:“陛下治下能够安泰,不良人是官吏的侦缉逮捕的差使,这些人多有作奸犯科之嫌或从牢狱中出来,便为我等差使。”
“这些不良人盘踞市井,这长安城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如今许多地方又被重建,上百个坊市地界之大官吏无法踏足,而这些不良人盘踞市井便可知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
“一来官府办事便携,这些以前的主犯也好从犯也罢,他们成了不良人为了免除罪责也会为官府卖命。”
自来到长安城,狄仁杰在这里见到的事,知道的事,比在河西走廊几年都要多。
河西走廊的日子是枯燥的,很单调。
那时跟着父亲,每天都是看着一样的风景,做着一样的事。
可在长安城,每天遇到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
狄仁杰觉得这段时间的经历是自记事以来最丰富的一段时光。
“孙少卿在这里做什么?”
许敬宗的话语传来。
等人走到近前,孙伏伽笑道:“许尚书,下官见狄小子一个人在这里,便上来询问。”
许敬宗颔首看向狄仁杰道:“老夫的事情办完了,你随老夫回去。”
狄仁杰向孙伏伽行礼,跟上许敬宗的脚步。
走在回礼部的路上,他皱眉道:“这个孙少卿要升任大理寺卿了?”
许敬宗板着脸道:“与你何干?”
狄仁杰不解道:“刚听他们说要去查问那个南诏王。”
“这些事情与你没有关系。”
“小子就不能听听吗?”
许敬宗瞅了他一眼,不屑笑道:“你离孙伏伽这样的人远点。”
狄仁杰不解道:“为何?”
许敬宗揪住他的衣襟继续走,又道:“孙伏伽成天来往的都是什么人?那都是牢狱之徒。”
“许尚书就是好人吗?”
“哼。”许敬宗冷哼一声,没有再言语。
狄仁杰继续跟上脚步,依旧在思量。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一家人走在渭水河边,看着河道两旁新种下的树苗。
小清清骑在熊背上看着一颗颗树苗裹着麻绳,好奇道:“娘,这些树和人一样要穿衣服吗?”
李玥笑道:“树苗是今年夏季刚种下的,现在这天寒地冻容易冻坏,所以要这样。”
小清清努嘴道:“上官伯伯说就算这么做了,树苗被冻死的也不少,他还说来年春季冻死的树苗又会长好的。”
李玥不住点头,给了女儿正了正帽子。
今天难得天气晴朗,雪后的晴天家家户户都拿出自己的衣衫和被褥来晾晒。
李泰将一些肥皂的渣滓过滤出来,做成了肥皂粉,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洗洗嗮嗮,整个村子都飘着肥皂的香味。
熊大很喜欢这种味道,要不是小清清揪着它的耳朵,这头熊就会冲进村子里,把人家的衣服和被褥都给祸祸了。
“还是你们一家人清闲。”
闻言看去,是李渊带着李世民来了,张阳笑道:“陛下刚到骊山该多歇息的?”
李玥带着女儿行礼,“父皇。”
小清清不行礼也不讲话,李渊宠着她早就宠坏了。
孩子喜欢太上皇李渊,但她不喜皇帝,便走到李渊的身边,低声埋怨着种下的树苗死了这件事。
李渊抚须笑着。
正是天寒地冻,渭水的河水还在流动,河道两边还有不少冰块浮着。
张阳揣着手,尽量把自己的脖子缩在围脖中,又道:“陛下,近来可好?”
李世民站在冷风中,双手背负,沉声道:“朕知道你平日里过得这么清闲,就觉得心情不爽利。”
张阳又道:“其实我平日里还挺忙的。”
“你忙什么?”
“忙着练字,在下的书法又精进了几分,就当是锻炼心性,觉得自己太过急功近利了,对骊山的发展有些急于求成,所以打算放缓脚步。”
李世民瞧了他一眼,不屑道:“你这个年纪急功近利一些也是应当的,有很多年轻人连你现在的心性都没有。”
“那还是媳妇帮衬的好,是她提醒了我现在该静心养性。”
李玥稍稍欠身行礼道:“让父皇见笑了。”
“张阳,朕现在是该叫南诏王了?”
“在下算什么南诏王,无非就是拿到了南诏的地契与国书而已,骊山对南诏没有实际的控制权。”
“你打算拿着南诏不放?”
听皇帝这么说,多少有点警告的意思。
冬日里的渭水河水显得格外地清冽,李世民见到了一旁的鱼竿,便来了兴致要钓鱼。
王公公细心地挖了一些鱼儿,给陛下在鱼钩上挂好。
李世民将鱼钩放入河中,再拿起一旁的小凳子坐下来,等着鱼儿上钩。
王公公又搬来了两张小凳子,请骊山夫妻俩坐下。
“刚问你的话,你不打算回答朕了?”
张阳惆怅道:“我都说了,我对南诏没有控制权,南诏在大唐的南边边陲,我到不了,也拿不到,它也不像高昌,南诏距离关中隔着蜀道也隔着岭南。”
李世民颔首道:“但你总归是南诏王。”
“陛下说笑了,我这个南诏王有名无实,其实我心里还有担忧。”
“你担忧什么?”
张阳接过李玥递来的保温杯,喝下一口茶水,在冷空气长出一口气。
身后是李渊的笑声,也不知道小清清与他说了什么。
笑着笑着,李渊又开始咳嗽了起来。
李世民回头皱眉看了一眼。
张阳又道:“太上皇近来气息不太好,总是咳嗽,孙神医说年岁已经大了,心肺不如当年了。”
李世民低声道:“呢,多亏有你照顾父皇。”
王公公看着太上皇抱着与小清清有说有笑的,心中也是宽慰,其实当年太上皇在宫里的时候身体更不好。
来了骊山之后,身体好转多了,有很多旧病也开始缓和。
“这里确实是个养人的好地方,张公瑾的病情能够得到调养,宫里的御医都说匪夷所思。”
张阳笑道:“陛下,其实我们骊山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生活习惯改善了不少,还有就是我们骊山开设医馆,孙神医安排人手组建了几个团队,用来专研各类疑难杂症也好,也可以用来专心调养太上皇与老师的身体。”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鱼线上的浮标,沉默半晌。
张阳将保温杯递还给李玥,站起身舒展着腰背。
“你对南诏的忧虑是什么?”
“南诏地处中原的西南边陲,关中够不到,也难以管束,我会安排人教南诏人中原的文字,礼仪,章程,管制,并且将南诏人也成为中原人的一部分。”
“很好。”李世民赞同地点头。
看张阳有了想要将南诏同化过来的想法,皇帝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对皇帝来说所有的外邦小国都应该说关中话,都应该学关中文字,读关中的书籍。
张阳继续道:“南诏结构很简单,大多数以村寨为一个集体,但南诏拿下了其他三诏之后,人心并不稳定,何必也不是能够治理地方的人。”
“我担忧的是以后南诏会有人造反,若是南诏境内又乱了起来,再起一个南诏王,那就是篡位,骊山有南诏的禅位国书,也有历代南诏王的名册,除了我以外任何想要在南诏自立的人都是反贼。”
“一旦有这种情况,想请陛下出兵帮助骊山去平叛。”
李世民抚须道:“那南诏究竟归谁?”
张阳拱手道:“南诏一直都是臣服大唐的。”
“如此说来只是臣服,你还是不愿意将南诏交出来。”
“南诏是我们骊山的家产。”
李玥听到夫君没有要将南诏交给父皇的意思,便放心了许多,看来这几个月以来练字的锻炼心性的成果很不错。
南诏对骊山来说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南诏对朝中来说,是西南边陲之地。
骊山与朝堂在南诏的问题上就像是一场长跑,父皇想要看着夫君什么时候沉不住气,想要拿出条件与朝中交换。
而夫君也在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南诏的巨量矿藏资源。
想到这些,李玥又是一声长叹,如此一来夫君与父皇之间的矛盾或许会更大吧。
得到张阳的态度,李世民忽然起身,一脸自信的笑容,“朕早就料到你会这么说。”
他在河岸边走了两步,又道:“朕不会计较那个何姓的武夫是如何拿下的南诏,也不会计较你布置多年瞒着朕这么久,只要你骊山一直忠心大唐,朕可以容许你掌握一个小国。”
“陛下,今年的俸禄朝中已经发了,为何骊山的俸禄……”
听到这小子又说起俸禄,李世民的脸沉了下来。
这都拥有一个小国的人,家产何止百万贯的人还计较这么点俸禄。
想来又释然了,张阳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能将银钱算到牙缝中去,一文钱能盘算到十文钱的价值。
今日的渭河,水流湍急。
鱼也一直没有咬钩,皇帝没了心思继续钓鱼,他又走了俩步道:“范阳的事,朕让郑公主持,郑公举荐你参与审理。”
“在下没这方面经验,郑公说笑了。”
“朝中已任命了,朕也批复了,你是中书省侍郎有审理之权,没让你拒绝。”(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