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张二人听了这话,心里也是紧着。
    “张永。”
    “奴婢在。”
    “叫你来是有件事要你做。”朱厚照双手背在后面,“你少睡几个时辰,明日就启程去一趟浙江,去找王华,先把李俨才等一干人等全部抓捕!之后再去找魏彬,想办法让他说出这几年在浙江接触的什么人,又是谁在给他送银子,记着,带上腾骧左卫的兵。”
    “奴婢遵命!”
    “另外,本宫会让毛语文带着锦衣卫和你一起去,有些时候要听一听毛语文的,胆大心细没几人胜得过他。但你还是总负责,节制一下毛语文。”
    毛语文有时候会滥杀无辜。
    最初还没发现,现在朱厚照是知道的。
    “张晟不敢去,咱们东宫的人敢去,去将浙江这天捅一捅!看看有谁能将这大明朝的天翻了!浙江布政使之下一众官员的贪污窝案,本宫这次一定要将它扯出来瞧一瞧!任何人敢阻拦的,你们报上来给我,本宫不怕他!”
    他妈的!
    朱厚照这个太子,虽然没有朱元璋、朱棣那样的威望,但他到底是太子,
    在大明朝的国境之内,现在他盯上这件事,还有谁能反了不成?即便是反了也有腾骧左卫!
    张永听了有一番热血,汹涌着、咆哮着。
    皇太子把他这个心腹派了出去,就是要动真格的。
    “殿下!奴婢这次一定将差事办得漂漂亮亮,把魏彬丢掉的脸,再给殿下挣回来!”
    “这话还有些志气。”
    朱厚照也发现了,几次三番,他本想派文官用政治手段解决,
    譬如最初派杨廷和去青州,和此次派王华去浙江也差不了太多。
    但最后,大明朝的文官体系总是逼得他使用厂卫,用军事的力量解决。
    所以他现在是越来越明白为什么有明一代,宦官为祸特别巨大。
    这就是力学定律,因为文官的力量很强大,所以是他们自己给自己逼出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历代皇帝搞来搞去没办法,就只能放权给太监。
    “去吧,整军出发。”
    “是!”
    朱厚照抬头望了眼洞房,有些亮色已经钻出来了。
    张晟的事情在今日必定引起轩然大波。而看时间,想必皇帝已经要醒了。
    “刘瑾。”他缓缓叫了一声,
    “奴婢在。”
    “我们去拜见父皇。”
    这个时候,弘治皇帝也收到了消息,和朱厚照一样,刚听闻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左右茫然看了一下,就问:“太子呢?太子知道吗?”
    他登基这么些年不是没遇到过自杀的官员,但是张晟毕竟是礼部尚书。其影响怕是不会小。
    怎么处置,也是个考验人的活儿。
    好在朱厚照主动来了这里,不多时他就见到了。
    太子也没二话,“父皇,儿臣都已经知道了。”
    “他白天不是还好好的吗?”皇帝满是不解,“如此忽然的去了,想来朝野定是议论纷纷。”
    朱厚照说道:“是的。张晟是礼部尚书,也是父皇倚重的股肱之臣,他的身后事怎样办,早朝之上肯定会提的。儿臣以为,礼部尚书自绝,为免官员躁动,还是按照礼制为其筹备丧礼,以安人心。”
    说到底,死者为大。案子可以查,但是葬礼也要办。否则真该举朝哗然了。
    “父皇近来还在静养,心中也不必过于忧惧,浙江的事交给儿臣来办,浙江的天,谁也别想翻了它!”
    弘治皇帝鼻头一酸,紧紧抓住了儿子的手,种种情绪已在不言之中。
    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行你上
    时间毫无情感,从来不管人们的喜怒哀乐。
    天际线的亮光出来一缕之后便再也挡不住。
    不久后,皇宫中传出一道旨意:朕闻礼部尚书张晟骤然离世,心中不胜悲痛,特辍朝一日,祭奠亡灵。
    明朝的高级官员死后,一般要上一道《请祭葬疏》。
    如果死者的亲属还是官员,那么由其亲属书写上呈,如果不是,没有上疏资格的话,会由同僚书写。
    所以刘大夏一得到消息便到张府吊唁,并亲自执笔为张晟写祭葬疏。
    至中午时分,奏疏便送到御案前。
    而京城之中,相互熟悉的大小官员则聚在一起哀叹着突然离世的礼部尚书是多么不值。
    即便以往与其有点小摩擦的人,面对死者还是放下了心中的成见,摇着头说上一句‘可惜了……’
    已经弘治十七年,戴珊的身体更加不好,老人家忌讳这个死字,张晟的结局让他也心有悲戚。
    戴总宪在张府祭奠时有些感慨的对刘大夏说:“德辅兄自微末而起,一生治学严谨,为官三十余年,勤劳王事,忠心耿耿。当年,我入朝为官早他三载,最后却是他先我一步走。”
    一旁的刘大夏更是悲痛莫名,“昨日我看出德辅心志已灰,只觉得他是为浙江之事忧愁,却没想到仅是一夜……”
    阴阳两隔,除非死敌,否则中国人还是会尊重一下的,虽然朱厚照也不喜欢这人,但毕竟是朝廷的礼部尚书。
    人都死了,他还要吐上几口唾沫,实在有辱自身形象。
    这个时候优待厚葬,才能安住人心。
    所以在太子的属意下,皇帝派遣萧敬来到张府传旨、祭奠。基本上就是同意了祭疏当中的各类提法。
    最终,朝廷追赠其为太傅,赐谥“文定”。
    两个月前吴宽去世的时候,虽然是犯了错的臣子,皇帝念其帝师的身份,也还是给了他“文定”的谥号。
    无论怎么说,这道圣旨下得都是对的。
    所有来张府吊唁的大臣看到宫里、皇上、太子是这样的态度,哪怕是觉得张晟死的不明不白,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死者为大,在朱厚照这里管用,在大臣那里也管用,一整天下来,各重臣都去张府走了一遍。
    但到第二日早朝,
    人们就又开始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朝堂之上。
    御史林阳上奏:“陛下,已故大宗伯张晟乃是执掌一部的二品大员!如此显职要员,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于家中突然自尽,其中蹊跷之处甚多!请陛下降旨,详查此案!”
    吊唁也吊唁过了。
    悲伤也悲伤过了。
    现在大家就开始思考,这种事怎么会忽然发生?
    弘治皇帝侧看了一眼朱厚照,“太子,你来说吧。”
    “是。”朱厚照微微颔首,随后临朝缓言,“昨日,本宫已经与父皇商议了此事。大宗伯是礼部尚书,父皇一直信之以深,千不该万不该是他自绝于内室。而要说大宗伯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便是刚刚爆发出的浙江贪墨案。本宫原是考虑张晟乃朝廷重臣,浙江正乱之际,国家需要干臣,因而委以重任,却不想竟有如此结局……由此可见,浙江之案背后必定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
    “因而本宫以为,浙江之事,必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免得有人诋毁朝廷礼部尚书,也还大宗伯一个清白之名!”
    什么清白之名。
    知道些内情的人都在猜,或许张晟就是畏罪自杀,根本不敢去浙江。
    只不过人已经死了,这个时候还公然讲这种话,显得有些缺德了。
    太子现在以这种名义来处理浙江案,似也有一种为了死者伸张正义的味道。一时间,即便有人觉得不妥,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
    但直接将一个甲级卫派往浙江,这个行为还是让很多人觉得心惊。
    继而就有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陈旺进言,“臣昨日听闻,殿下已将腾骧左卫派往浙江。这实在是浪费钱财之举。殿下若要用兵,浙江巡抚之下自有嘉兴所、舟山所、台州所等多处卫所,何以要从千里之外的京师调动一卫兵马?”
    朱厚照望向远处,寻找这声音,看看是谁所说。
    这是哪里来的‘何不食肉糜’之臣,浙江本地的卫所?他们要是管用,浙江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弘治十二年,殿下就曾将腾骧左卫派往霸州,当时民间就有流传,腾骧之兵到了哪里,哪里就是人头滚滚,现在殿下又将该卫军士调往浙江,一路上山东、南直隶的官民必定议论纷纷、悚然大惊。到时,浙江又是血流成河。天下臣民岂不言东宫乃嗜杀之人?”
    朱厚照就知道,如果有什么力量在干预政治。
    那么他派兵往浙江去的这个行为,也一定会受到阻挠。
    陈旺之后,又有刑科给事中吕庆义跪地上奏,
    “臣附议!一卫兵马千里前行,所耗钱粮不计其数。便是浙江当地的卫所不堪大用。殿下也可就近调遣南直隶、江西之兵马。何苦让腾骧左卫劳师远征,徒耗民财?”
    “臣附议!”
    “臣附议!”
    陈旺一领头,官员之中,竟一下子有四人跳出来反对。
    朱厚照倒不急,他心中有些玩味:“本宫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将腾骧左卫派往浙江的。陈旺,吕庆义,你二人认为派兵之举不妥,可也没说出浙江的事要怎么办呐,此事涉及大宗伯之死,不管怎样说总不能不办吧?”
    “依本宫所见,不如这样,浙江就由你们去如何?陈旺,你刚刚说的嘉兴所、台州所的兵马,本宫给王华旨意,让他将这些兵马调来归你节制。吕庆义,你说从江西、南直隶调兵,可以,和陈旺一样,调出来也归你节制。按你们所说,有此兵足以,那想来将来不管浙江出什么乱子,你们也应当都是搞得定的了。”
    满朝大臣一听这话就知道陈旺是被架在这里了,有的心中讥笑,有的感叹太子总是如此犀利……
    这下好了,张晟一个礼部尚书都不敢领的差事,你还自己往上凑。
    对于朱厚照来说,只要事情能搞定,派谁去不是去啊?
    现在你们去把李俨才等一干人砍了,去把背后的商人揪出来。
    正好让咱瞧瞧,那帮人会不会也要你的命。
    反正张永调兵遣将,几千人的人马也不是今天旨意,明天就马上可以出城的。反悔?来得及的。
    陈旺是左佥都御史,这个官不小了,仅列左右都御史和左右副都御史之下。
    但现在太子的话,就有些很难回答了。
    而且又是在早朝,这么正式的场合,那么多人看着。
    然而不管怎样,浙江那地方是真的不能去……

章节目录

大明嫡长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皇家雇佣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皇家雇佣猫并收藏大明嫡长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