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望族,据说以前家中在朝为官的人不少,只是燕朝战乱年代毁掉了大半,作为前朝的大族,现在自然败落下来,这些年虽然家中也有读书人入朝,但一直得不到重用,这一代中,施文华是长子嫡孙,才学却只是一般般,考秀都考了两次才中。
施家虽然有些败落下来,但显然不是君家能比得上的,他们来上门提亲的时候还真让君家惊喜了一番,随即又担心起来。毕竟那种大家族里头的是是非非,可不是他们这样简单的家庭能比得上的,君幼宣又是幼女,而且是长宁的同胞姐姐,君老爷还是有些看重,不然也不至于将婚事一直拖到了现在。
君长宁跟施文华说不上什么交情,当年他在青山书院读书的时候,这位是在施家的族学读书,后来施家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想了办法让他拜师顾庭兴,两人才算得上是师兄弟。只是那时候君长宁闭门苦读,两人之间不过是泛泛之交。
但从顾庭兴那边,对这个弟子的看法却还是挺好的。顾庭兴为人正直,不可能因为施家的压力就认了弟子,向来也是看中这位的人品。施文华虽然屡屡落第,但心态着实不错,从未见过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反倒是有些愈挫愈勇,其实也是这位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要是让他干实事的话,反倒是有可能出头。
施文华好不容易中了举人,施家也知道让他继续考的可能性不太大,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靠着这个功名谋一个职位,从小地方做起,以后还有升官的可能性。施家不缺会读书的人,只因为他长子嫡孙的身份才会花费这般的大工夫。
尽管知道施家并不是看准了小女儿的才貌,更多的却是小儿子的利用价值,君家还是有些摇摆不定,毕竟能跟这样的大家族拉上关系,总是有些好处的。施家虽然现在说是败落了,但人家在朝廷里头却还有人脉在,这可不就弥补了君家最大的缺陷。
君老爷张氏有些游移不定,最后还是君幼宣自己表示愿意嫁过去。君家姑娘中,看得最清楚的大概就是大小姐君玉宣,八小姐君雅宣以及九小姐君幼宣,在九姑娘的眼中,施家绝对是一个好对象,一来不用她去吃苦,二来这样重规矩的人家,才不会有哪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君幼宣心中明白,不管嫁给谁,嫁得低了未必就能好了去,就像是当初六姐姐,听了五姨娘的话嫁给了一个所谓的寒门学子,寒门是寒门,学子倒是未必。身上这么多年也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还只喊着要考试,不事生产,家里头吃的都是六姐姐的嫁妆,私底下居然还责怪六姐姐是个克夫命,才使得他屡试不第。要不是有君家在,君容萱有的是苦头吃。
而嫁的高了,君家显然就使不上力,就像四姐姐君蘅宣,当初也是那边老夫人亲眼看中的,过门的时候可是听说受宠的很,而且还一连生了几个儿子,但现在丈夫还不是妻妾成群,据说老夫人也只是劝她要大度。
施家固然有千百个缺点,但有一条就是规矩重,正妻的地位稳稳当当的,那是族里都看着的,而且都在宁邑,除非是想要跟君家撕破脸,不然她的日子绝对是舒舒服服的。再说君幼宣对自家弟弟很有信心,觉得将来弟弟一定能高中,那样的话施家还指望着弟弟在朝中给予助力,只会对自己更加重视。
不得不说,不管是张氏还是君老爷,心思都没有小女儿来得通透,最后还是君幼宣说服了他们,这件事就定了下来。定了年底成亲,这也是施家不想让君家觉得,自家看中的不过是十郎的能力罢了,毕竟这位明年春天就要参加春闱。
九个姑娘都嫁出了门,家里头显然的空荡下来,当初因为生的姑娘多,又有着一群的姨娘,这些都要一人一个小院子的,君家的宅子自然是非常大的,现在一下子空了大半,连带着老太太也不在了,屋子里头就显得静悄悄的。
君老爷跟君长宁还不觉得,他们一个要处理生意,一个要闭门苦读,张氏却有些情绪低落起来。以往她还能教教女儿们管家,或者听着他们说说逗趣的话,现在只能跟丫鬟嬷嬷说话了,下人毕竟是下人,有些话小姐会说,下人们哪里敢说。
张氏无聊了,就把心思都放到了丈夫跟儿子身上,使劲的给他们进补,连说老爷做生意辛苦,十郎读书也辛苦,愣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让两人都闻风而逃。君长宁还有一个齐家可以分担,可怜的君老爷在这个月中又是胖了一圈儿。
君长宁暗道这样下去可不成,一屋子的姨娘没事可做也是瞎折腾,张氏也不能一天到晚都是管家,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让她管。想了想便将这个世界还未完善的骨牌给完善了,变成了中州国粹的麻将牌,成功的将后院女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至少不用闲得发慌了。
麻将让一群女人有了事情做,后院时不时都能听到碰吃的声音,就是君老爷有时候兴致来了也要摸两把,倒是将这种游戏渐渐的传播出去,让一群小姐夫人都喜欢来君家玩麻将牌,当然,其中有多少人是来相看君长宁的,只有张氏心中清楚。
君长宁的婚事一直都是张氏的心病,儿子长得太好看了,要是找一个不漂亮的媳妇那就不般配,但要是好看的姑娘又要人品好家世好的,哪里那么容易找。这些年来上门打听十郎婚事的不少,但张氏看着却没有一个合心意的,选女婿和选儿媳的标准显然大为不同,在张氏的心中,自家儿子都能配上一个公主。
当然,君长宁是绝对不喜欢配公主的,燕朝这个规矩跟中州某个朝代相似,驸马是爵不是官,基本上手中没权利,而且不参与朝政,当了驸马基本上就断了前程,基本上有才学的人都不乐意走这条路,唯一要庆幸的就是当今圣上就一个公主,而且早早的就已经嫁出去,学子们不需要有这个担心。
君老爷的心思跟张氏却有些不同,在他想来君家钱财已经是不缺,长宁要是身上没有婚约,参加科举的时候得了哪位贵人的青眼,到时候当了乘龙快婿,对他在官场也是有大大的好处。至于会不会妻贵夫弱什么的,完全不在君老爷的考虑中,自家十郎还能被一个女人拿捏住不成。
君长宁却跟君老爷的心思不同,这些年他跟燕弘一直没有断了联络,但从偶尔的书信往来中就可以看出,朝廷现在正是夺位博储的关键时候,当初圣上下令进宫的王爷嫡子都已经成年,并且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像燕弘也已经在北方边境驻扎多年,在军中有了威望。
储君之争向来都是腥风血雨,而在朝多年的那些老狐狸怎么可能没有参与,这时候他贸贸然的冲进去,直接被规划到哪一个派系的话十分危险。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分到较为偏远的地方,等一切风平浪静了再回来,当
施家虽然有些败落下来,但显然不是君家能比得上的,他们来上门提亲的时候还真让君家惊喜了一番,随即又担心起来。毕竟那种大家族里头的是是非非,可不是他们这样简单的家庭能比得上的,君幼宣又是幼女,而且是长宁的同胞姐姐,君老爷还是有些看重,不然也不至于将婚事一直拖到了现在。
君长宁跟施文华说不上什么交情,当年他在青山书院读书的时候,这位是在施家的族学读书,后来施家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想了办法让他拜师顾庭兴,两人才算得上是师兄弟。只是那时候君长宁闭门苦读,两人之间不过是泛泛之交。
但从顾庭兴那边,对这个弟子的看法却还是挺好的。顾庭兴为人正直,不可能因为施家的压力就认了弟子,向来也是看中这位的人品。施文华虽然屡屡落第,但心态着实不错,从未见过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反倒是有些愈挫愈勇,其实也是这位实在不是读书的料,要是让他干实事的话,反倒是有可能出头。
施文华好不容易中了举人,施家也知道让他继续考的可能性不太大,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直接靠着这个功名谋一个职位,从小地方做起,以后还有升官的可能性。施家不缺会读书的人,只因为他长子嫡孙的身份才会花费这般的大工夫。
尽管知道施家并不是看准了小女儿的才貌,更多的却是小儿子的利用价值,君家还是有些摇摆不定,毕竟能跟这样的大家族拉上关系,总是有些好处的。施家虽然现在说是败落了,但人家在朝廷里头却还有人脉在,这可不就弥补了君家最大的缺陷。
君老爷张氏有些游移不定,最后还是君幼宣自己表示愿意嫁过去。君家姑娘中,看得最清楚的大概就是大小姐君玉宣,八小姐君雅宣以及九小姐君幼宣,在九姑娘的眼中,施家绝对是一个好对象,一来不用她去吃苦,二来这样重规矩的人家,才不会有哪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君幼宣心中明白,不管嫁给谁,嫁得低了未必就能好了去,就像是当初六姐姐,听了五姨娘的话嫁给了一个所谓的寒门学子,寒门是寒门,学子倒是未必。身上这么多年也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还只喊着要考试,不事生产,家里头吃的都是六姐姐的嫁妆,私底下居然还责怪六姐姐是个克夫命,才使得他屡试不第。要不是有君家在,君容萱有的是苦头吃。
而嫁的高了,君家显然就使不上力,就像四姐姐君蘅宣,当初也是那边老夫人亲眼看中的,过门的时候可是听说受宠的很,而且还一连生了几个儿子,但现在丈夫还不是妻妾成群,据说老夫人也只是劝她要大度。
施家固然有千百个缺点,但有一条就是规矩重,正妻的地位稳稳当当的,那是族里都看着的,而且都在宁邑,除非是想要跟君家撕破脸,不然她的日子绝对是舒舒服服的。再说君幼宣对自家弟弟很有信心,觉得将来弟弟一定能高中,那样的话施家还指望着弟弟在朝中给予助力,只会对自己更加重视。
不得不说,不管是张氏还是君老爷,心思都没有小女儿来得通透,最后还是君幼宣说服了他们,这件事就定了下来。定了年底成亲,这也是施家不想让君家觉得,自家看中的不过是十郎的能力罢了,毕竟这位明年春天就要参加春闱。
九个姑娘都嫁出了门,家里头显然的空荡下来,当初因为生的姑娘多,又有着一群的姨娘,这些都要一人一个小院子的,君家的宅子自然是非常大的,现在一下子空了大半,连带着老太太也不在了,屋子里头就显得静悄悄的。
君老爷跟君长宁还不觉得,他们一个要处理生意,一个要闭门苦读,张氏却有些情绪低落起来。以往她还能教教女儿们管家,或者听着他们说说逗趣的话,现在只能跟丫鬟嬷嬷说话了,下人毕竟是下人,有些话小姐会说,下人们哪里敢说。
张氏无聊了,就把心思都放到了丈夫跟儿子身上,使劲的给他们进补,连说老爷做生意辛苦,十郎读书也辛苦,愣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让两人都闻风而逃。君长宁还有一个齐家可以分担,可怜的君老爷在这个月中又是胖了一圈儿。
君长宁暗道这样下去可不成,一屋子的姨娘没事可做也是瞎折腾,张氏也不能一天到晚都是管家,哪有那么多的事情让她管。想了想便将这个世界还未完善的骨牌给完善了,变成了中州国粹的麻将牌,成功的将后院女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至少不用闲得发慌了。
麻将让一群女人有了事情做,后院时不时都能听到碰吃的声音,就是君老爷有时候兴致来了也要摸两把,倒是将这种游戏渐渐的传播出去,让一群小姐夫人都喜欢来君家玩麻将牌,当然,其中有多少人是来相看君长宁的,只有张氏心中清楚。
君长宁的婚事一直都是张氏的心病,儿子长得太好看了,要是找一个不漂亮的媳妇那就不般配,但要是好看的姑娘又要人品好家世好的,哪里那么容易找。这些年来上门打听十郎婚事的不少,但张氏看着却没有一个合心意的,选女婿和选儿媳的标准显然大为不同,在张氏的心中,自家儿子都能配上一个公主。
当然,君长宁是绝对不喜欢配公主的,燕朝这个规矩跟中州某个朝代相似,驸马是爵不是官,基本上手中没权利,而且不参与朝政,当了驸马基本上就断了前程,基本上有才学的人都不乐意走这条路,唯一要庆幸的就是当今圣上就一个公主,而且早早的就已经嫁出去,学子们不需要有这个担心。
君老爷的心思跟张氏却有些不同,在他想来君家钱财已经是不缺,长宁要是身上没有婚约,参加科举的时候得了哪位贵人的青眼,到时候当了乘龙快婿,对他在官场也是有大大的好处。至于会不会妻贵夫弱什么的,完全不在君老爷的考虑中,自家十郎还能被一个女人拿捏住不成。
君长宁却跟君老爷的心思不同,这些年他跟燕弘一直没有断了联络,但从偶尔的书信往来中就可以看出,朝廷现在正是夺位博储的关键时候,当初圣上下令进宫的王爷嫡子都已经成年,并且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像燕弘也已经在北方边境驻扎多年,在军中有了威望。
储君之争向来都是腥风血雨,而在朝多年的那些老狐狸怎么可能没有参与,这时候他贸贸然的冲进去,直接被规划到哪一个派系的话十分危险。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分到较为偏远的地方,等一切风平浪静了再回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