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新的时代
    六月十八。
    杨正山收到了从京都送来的邸报,其上有朝堂给承平帝定下的庙号和谥号。
    陈兆武,荣崇宗,敬天体道仁明诚敬崇文肃武至德广孝毅皇帝。
    崇宗的字面有着崇高和兴盛之意,显然朝堂也认为承平帝有中兴之功。
    随后便是太子登基,臣子劝进,三劝三辞,以彰显孝道和仁厚,太子陈见治于九月二十六登基,次年改元延平,即延续太平之意。
    朝堂上的熙熙攘攘对杨正山的影响并不大,而对重山镇的影响也不大。
    重山镇依然在按照着杨正山的计划发展着。
    而杨家也在平顺之中度过了承平三十五年。
    承平三十五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拐点。
    承平帝驾崩,延平帝登基,朝堂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杨正山入主重山镇总兵府,执掌重山镇军政,重山镇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杨正山封侯,杨家成为大荣的新贵,杨家崛起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于杨正山个人而言,这一年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年。
    他先是封侯,后又突破至先天之境,身份、地位和修为都更上一层,可谓是收获满满。
    除此之外,杨家众人也是收获满满。
    郁青衣借助三黄李凝练出先天真气,进入半步先天之境。
    林展金榜题名,完成父亲的遗愿,步入仕途。
    杨明志升任重山镇北路复州卫参将,独当一面。
    杨承业进入军中历练,同时他的婚事也定下来了,婚期就定在延平元年五月初五,即将成家立业。
    而杨家其余人或修为精进,或官职提升,或生儿育女,让整个杨家展现出一股欣欣向荣的力量。
    ……
    时间进入寒冬,又是年关将近。
    总兵府衙门,杨正山刚从城外的兵营中回来,还没有走进大堂,就看到周仁迎了上来。
    “下官拜见侯爷!”
    “天这么冷,你站在外面做什么,先去屋里暖和下!”
    杨正山朝着他招招手,直接走进大堂左侧的书房中。
    书房内的火炉一直烧着,一进来就能感受到铺面而来的暖意。
    周仁屁颠屁颠的跟着他走进书房。
    杨正山脱下身上的大氅,周仁连忙上前帮他放在衣架上。
    “有事?”
    “侯爷,这是今年都司衙门收缴的屯粮!”周仁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放在杨正山面前。
    杨正山靠在火炉边,打开册子看了起来。
    屯粮也就是卫所屯田的收成,代表着明年总兵府有多少粮草可以调用。
    册子中详细记载着每个卫所交上来的粮草。
    重山镇今年也算是一个丰收年,收上来的粮食比往年要多一些,之所以会多,是因为复州城垦荒初见成效。
    当然这些成效不是今年垦荒的成效,而是过去六年的成效,也就是计非语执掌重山镇时留下来的成果。
    不过这其中肯定也有杨明志的功劳。
    杨正山大体看了一遍,心里算了算,尔后点点头,“粮食都入库了吗?”
    “已经入库,都司衙门占六成,总兵府占剩余的四成!”周仁说道。
    杨正山想了想,说道:“总兵府储备的粮草怕是不足!”
    “侯爷的意思是?”周仁小心翼翼的问道。
    他怕杨正山要把都司衙门的粮草调走,这会让他回去无法跟宁清贺交代。
    都司衙门预留六成的粮仓也是有预算的,周仁来总兵府前,宁清贺就跟他交代过这些粮食必须要留在都司衙门手中。
    这倒不是说宁清贺想要跟杨正山对着干,而是宁清贺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想为重山镇的发展填一份力。
    杨正山沉思了片刻,才说道:“算了,明年你们都司衙门别问我要粮即可!”
    “那银钱呢?”周仁眨眨眼。
    杨正山不禁哑然失笑,“放心,该给的我还是会给的。”
    虽然今年重山镇的发展势头不错,但实际上今年只是一个开始,明年重山镇才会进入高速发展期。
    迎河河道已经疏通,明年开春迎河就能通船了,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修建官道,到时候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将会更大。
    另外黑云城的建造已经完成了大半,明年庞棠就会向朝堂索要难民充实黑云城的人口,到时候安置这些难民也许有大量的金钱和粮食。
    所以明年才是重山镇真正钱如流水的一年。
    “呵呵,那下官就放心了!”周仁讪讪的笑了笑。
    以前他是杨正山在官衙的大管家,自然要事事为杨正山考虑,可如今不同了,他是都司衙门的经历,要为都司衙门考虑。????杨正山自然不会因此怪罪周仁,毕竟周仁又没有做错什么,反而是恪尽职守。
    “行了,你回去跟宁大人说一声,我这边没有问题,让他放心吧!”
    “喏!”周仁得到杨正山的答复,喜滋滋的离开了。
    而杨正山则拿起书桌上的公文看了起来。
    这份公文是谢渊派人送来的,是关于兀良胡族的。
    谢渊如今执掌重山镇西路,这一年来,他最大的功劳就是稳住了重山镇西路的局势,让重山镇西路恢复了安宁。
    而为了避免兀良胡族突袭重山镇西路,谢渊一直都在关注兀良胡族的情况。
    北原镇与兀良胡族足足打了一年,虽然没有全面开战,但战况却异常的激烈,几乎每天都有战斗发生,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爆发一场规模超过万人的战斗。
    双方各有胜负,各有损伤,但总体来说还是北原镇占据着优势,毕竟兀良胡族之前在重山镇西路损失了八万大军。
    而到目前为止,兀良胡族并没有再次入侵重山镇西路的苗头。
    杨正山看着公文,稍微沉思了一会,便让谢渊继续盯着兀良胡族,最好能派出斥候,探查重山镇西部和北部地区兀良胡族的动向。
    如今重山镇正处于发展阶段,不宜与兀良胡族开战。
    而朝堂上,延平帝刚刚登基,肯定也不想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估计没有个一两年的功夫,延平帝很难将朝堂捋顺。
    所以杨正山并没有与兀良胡族开战的想法,他只是想防备兀良胡族的入侵。
    处理完谢渊送来的公文后,杨正山又拿起其他的公文处理起来。
    直到下衙的铃铛声响起,杨正山这才放下手中的毛笔。
    起身,披上厚实的大氅,杨正山就带着亲随们回到了侯府。
    他的亲随依然还是那二十位,其实给他做亲随还是很轻松的,如果他在书房中处理公务,那身边只需五名亲随协助即可,倒茶水,烧火炉,接收公文,通传来客等等,做的都是一些杂活。
    若是他外出,身边则会跟着十名亲随。
    其实以他身边这些亲随的实力,到镇标营做个千总都是屈才,这二十名亲随已经跟在他身边有将近十年了,其他能力如何不敢说,单说这实力,每一个都有着后天七层的修为。
    之前杨正山也曾问过他们要不要去镇标营做个千总,不过他们都拒绝了。
    至于原因嘛!
    呵呵,现在谁不知道离的杨正山越近,修为提升的越快。
    虽然灵泉水的存在没有暴露,但还是被很多人看出了马脚。
    而大家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猜测,只是认为杨正山擅长指点别人,传授武道。
    事实上,杨正山确实经常指点身边的人,以他如今的修为,指点的时候都能切中要点,得到他的指点,对修炼自然是有很大的好处。
    这些亲随一方面出于对武道的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则出于对杨正山忠诚,所以他们心甘情愿的放弃了官职俸禄,给杨正山做亲随。
    其实不只是他们,亲卫营的将士们也都是精锐中精锐,修为和实力都不低,可他们宁愿在亲卫营做个兵卒,也不愿去镇标营做个千总把总。
    当然,杨正山也没有亏待他们,他们的饷银与千总的俸禄相当,他们的福利还要在镇标营千总之上,单单是他们喝到的灵泉水和杨正山为他们准备的药材,就绝不是一个千总的官职能相比的。
    很少有人是傻子,或许忠诚度可以培养,但如果杨正山对他们不好,忠诚度肯定会有所降低。
    正是因为杨正山对他们足够好,他们才能一直对杨正山保持着绝对的忠诚。
    “马上就过年了,吴管家那边给你们准备了节礼,等下你们回家的时候,别忘了带上!”
    回府的路上,杨正山对身边的几个亲随说道。
    亲随们咧嘴笑道:“侯爷,今年有没有百草酿?”
    “有!不但有百草酿,还有桃酒,杏酿,李子酿等,够你们喝的!”杨正山笑道。
    “谢侯爷赏赐!”几名亲随喜笑颜开。
    杨正山笑了笑,走进侯府,几名亲随则去找吴海去了。
    而杨正山刚刚入府,就有两个小厮迎了上来。
    “侯爷,梁家小爷来了!”小厮说道。
    “梁家小爷?谁?”杨正山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三娘子的胞弟!”小厮说道。
    杨正山恍然,来的是梁三爷的儿子梁修。
    话说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见过梁三爷。
    梁家这些年一直都在宁州城,虽然梁家没有发展壮大,但梁家的日子还是过得非常富裕的。
    作为杨家的姻亲,梁家在宁州城无人敢招惹,而庆王和计非语叛乱,也没有影响到宁州城。
    所以这些年梁家过得很安稳。
    而梁修,杨正山倒是每年都能见上一两面,逢年过节,梁修都会来杨家送节礼。
    想来这次梁修也是来送节礼的。
    “人在哪里?”杨正山问道。
    “在后厅,梁家小爷已经见过三娘子了,不过他想见侯爷,吴管家就让他在后厅等着侯爷下衙!”小厮道。
    杨正山微微颔首,随后便朝着后厅走去。
    (本章完)

章节目录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不知未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知未名并收藏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最新章节